词条 | 奉和宴中山应制 |
释义 | 《奉和宴中山应制》是唐朝大臣许敬宗创作的一首应制诗。全诗十二句六十字,通过宏伟阔大的意象,集中歌颂唐高宗武则天的皇室气象。 中文名称:《奉和宴中山应制》 语言:古汉语 类别:应制诗 创作年代:初唐 作者:许敬宗 文学体裁:五言排律 诗文字数:60字 出处:《全唐诗》 作品原文奉和宴中山应制 飞云旋碧海,解网宥青丘①。 养贤停八骏②,观风驻五牛。 张乐临尧野③,扬麾历舜州。 中山献仙酤,赵媛发清讴④。 塞门朱雁入,郊薮紫麟游⑤。 一举氛霓静⑥,千龄德化流。 作品注释①解网:解开罗网。比喻宽厚、仁德。宥(yòu):宽恕。 ②八骏:传说中为周穆王驾车的八匹千里马。 ③张乐:奏乐。张:演奏。 ④仙酤(gū):美酒。清讴(ōu):清亮的歌声。 ⑤郊薮(sǒu):郊野草泽之地。薮:生长着很多草的湖泽。 ⑥氛霓:妖气,凶气。 作品评析许敬宗的应制诗集中在“颂美”方面做文章,以“乾坤日月张其文,山河鬼神走其思”(杨炯《王勃集序》)来充分显示这方面的突出才能,从天地合德的角度来表现高宗武后的“丰功伟绩”。这首《奉和宴中山应制》就是典型的例子。 全诗通过“飞云”、“碧海”、“青丘”等宏伟阔大意象的选取,辅之以青紫朱黄的皇家色彩的配合,使全诗洋溢着皇恩浩荡、金玉满堂、玲珑剔透、瑞气端祥的皇家气象,对武后高宗进行了“由衷”的祝愿:与天齐寿,日月同光。把歌女舞姬融入皇恩德化的主题之中,其措辞庄雅,把南朝宫体的轻艳题材与歌功颂德的严肃主题结合起来,意象密集,辞藻华丽,用典繁复。虽不乏溢美之辞,但造语新奇,典故迭出,大量连缀的阔大意象来竞构“龙凤呈祥、天地共辉”的气氛,用语整饬,对仗工稳,显示了应制诗的一些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许敬宗 (592—672)唐代大臣。字延族,杭州新城人。许善心之子。性轻傲,善属文。隋大业(隋炀帝年号,605—618)中,第秀才,依李密为记室。唐初,为文学馆学士。贞观(唐太宗年号,627—649)中,除著作郎,兼修国史。寻专掌诰令。高宗时,为礼部尚书。帝将立武昭仪,大臣切谏。敬宗阴揣帝私,即妄言之,帝意遂定。阴附武后,谋逐褚遂良,杀长孙无忌等,致位右相,威宠莫比。又窜改高祖、太宗实录,专出已私,其言率多诬罔,为世所诟病。咸亨(唐高宗年号,670—674)初,以特进致仕,卒。著有文集八十卷传于世。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