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缝茶
释义

所谓缝茶。其实就是现在藏区民族喝的藏茶又称“兽皮金尖”

缝花包时,先将竹篾包装的金尖茶从正中拦腰割开,但不完全割断,然后对叠起来,每包里装三条,当头裹以成块牛皮,两头和中间各一块 约三寸宽的牛皮划成花格,然后用牛皮线牵拉缝合而成。缝满包时,要将茶叶从竹篾包装中取出,去除两头的茶盖后一分为二的堆叠,仍然是每包中装三条茶叶,用牛皮全部包裹缝合。不论“花包”、“满包”,两端皆要用三寸长的木签从两头插入,以便穿绳驮运。缝完的茶包还要在上面刻上藏商的印记或者房号,涂以颜色,以便识别。

中国藏茶有着三百多年“茶马古道”的悠久历史文化,千百年来一直保障着生活在高海拔、缺氧、强辐射环境中的藏族同胞的健康,藏茶富含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C、维生素E等,长期饮用藏茶具有如下作用:

1、消脂减肥;

2、调理肠胃,促消化;

3、降血脂、降血压;

4、消除疲劳、调节睡眠;

5、补充人体所需微量元素,调节人体机能平衡;

6、抗辐射。

藏茶具有千年的悠久历史,经过数代人的潜心研究,及西藏人民特殊的地理位置的特殊需要,使其具有了区别于目前所有茶品的独特的味道和对人体特殊的调理和保健作用。目前藏茶远销到日本、韩国、尼泊尔、台湾、香港等地,深得海内外朋友喜爱,并且蜚声海内外。

何谓“茶马古道”的悠久历史文化呢?

"茶马古道”四川、云南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进行交易,以马帮和背夫运输,故称“茶马古道”。

所谓“茶马古道”,实际上就是一条地道的马帮背夫之路。“茶马古道”的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条从四川的雅安出发;另一条路线从云南省普洱茶原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国内路线全长3800多公里。

川藏道由四川的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马塘、昌都至拉萨,再经后藏日喀则出境到尼泊尔、缅甸、印度,史称:“川康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沿途,同时也是转经朝圣道路的沿途,一些民间艺术家们于过去漫长的时日中,在路边的岩石、玛尼堆上绘制和雕刻了无数的经文咒语、佛陀、菩萨和许多高僧的形象,还有一些神灵的动物形象,如鱼、蛇、猫等等,当然也有一些被视为异物的形象,如海螺、明星辰,那些或粗糙或精美的造像为古道那漫长的旅途增添了一份神圣和尊严,也为那遥远的地平线增添了几许神秘......

所谓茶马古道,实际上就是一条地道的马帮之路。茶马古道的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条从四川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100多公里;另一条路线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旬、德钦,到西藏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达、拉萨,然后再经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800多公里。在两条主线的沿途,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将滇、藏、川“大三角”地区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距离最遥远的茶马文明古道。在古道上是成千上万辛勤的马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用清悠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打破了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宁静,开辟了一条通往域外的经贸之路。在雪域高原奔波谋生的特殊经历,造就了他们讲信用、重义气的性格;锻炼了他们明辨是非的勇气和能力。他们既是贸易经商的生意人,也是开辟茶马古道的探险家。他们凭借自己的刚毅、勇敢和智慧,用心血和汗水浇灌了一条通往茶马古道的生存之路、探险之路和人生之路。

历史已经证明,茶马古道原本就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马帮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茶马古道的艰险超乎寻常,然而沿途壮丽的自然景观却可以激发人潜在的勇气、力量和忍耐,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从而衬托出人生的真义和伟大。不仅如此,藏传佛教在茶马古道上的广泛传播,还进一步促进了滇西北纳西族、白族、藏族等各兄弟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增进了民族间的团结和友谊。沿途上,一些虔诚的艺术家在路边的岩石和玛尼堆绘制、雕刻了大量的佛陀、菩萨和高僧,还有神灵的动物、海螺、日月星辰等各种形象。那些或粗糙或精美的艺术造型为古道漫长的旅途增添了一种精神上的神圣和庄严,也为那遥远的地平线增添了几许神秘的色彩。从久远的唐代开始,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的修通,历尽岁月沧桑一千余年,茶马古道就像一条大走廊,连接着沿途各个民族,发展了当地经济,搞活了商品市场,促进了边贸地区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沿途地区的艺术、宗教、风俗文化、意识形态也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如今,在几千年前古人开创的茶马古道上,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不见了,清脆悠扬的驼铃声远去了,远古飘来的茶草香气也消散了。然而,留印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却幻化成华夏子孙一种崇高的民族创业精神。这种生生不息的拼搏奋斗精神将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雕铸成一座座永恒的丰碑,千秋万代闪烁着中华民族的荣耀与光辉。

旧时,昌都沟通外地的人畜小道,是由人畜长期行走自然形成的。

公元7世纪,吐蕃在青藏高原崛起。唐初,吐蕃南下,在中甸境内金沙江上架设铁桥,打通了滇藏往来的通道。

宋代,“关陕尽失,无法交易”,茶马互市的主要市场转移到西南。

元朝,大力开辟驿路、设置驿站。

明朝继续加强驿道建设。

清朝将西藏的邮驿机构改称“塘”,对塘站的管理更加严格细致。

清末民初,茶商大增。

抗日战争中后期,茶马古道成为大西南后方主要的国际商业通道。

1950年前的昌都成为藏东的商贸中心。

茶马古道历史线路主要有三条:即青藏线(唐著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 。

滇藏线茶马古道出现在唐朝时期,它大致与今滇藏公路相近似,即从今云南大理出发,北上至剑川,再北上到丽江,过铁桥城继续沿江北上,经锛子栏至聿赉城,前行到盐井,再沿澜沧江北上至马儿敢(今西藏芒康)。左贡,分两道前往西藏:一道经由八宿邦达、察雅到昌都;一道径直由八宿至波密,过林芝前往拉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