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冯庄村
释义

1、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城郊乡冯庄村

冯庄村位于洛宁县城东16公里郑卢路南1.5公里处,全村13个村民小组,485户,1900口人,现有耕地面积1050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蔬菜经济作物,其中小麦(玉米)800亩,蔬菜20亩,另有速生杨400亩,竹林30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从事家禽养殖两户,鸡存栏6000只,常年在洛阳、广东、西安等地务工300余人,人均年收入5000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村集体经济以竹林收入为主,年2—3万元,村内现有小学一所,2层15间教学楼一幢,教师8名,在校学生153人,全村通有线电视336户,固定电话380户,沼气50座,村内水泥路5000米,主干道通水泥,村内巷通、小道为土路,80%人口居住砖房,其余为土坯房,建休闲娱乐小区2个500㎡,4套健身器材 。

2、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歪子镇冯庄村

冯庄村位于歪子镇政府北5公里处,南接于营村,东南邻卧龙区英庄镇南刘营村,北连英庄镇岭岗、李湖村,东隔潦河与英庄镇隔河相望,西依华河与官寺自然村接壤,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1.5公里,面积3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667户,2824人。1948年11月属南阳县第四区(驻英庄)刘营村。1950年秋改属新野县六区(驻歪子)于营乡。1958年属歪子公社为于营大队。1961年从于营大队分出为冯庄大队。1983年属歪子乡为冯庄村委会。1994年属歪子镇为冯庄村委会。

3、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花园乡冯庄村

冯庄村位于花园乡正南6公里处,东依白马河,西靠郯马公路,全村总面积1048亩,耕地面积1017亩,其中银杏园40亩,杨树丰产林300亩。村民姓氏主要以张、杨、李、陈为主。冯庄 冯氏墓碑载:“显考冯太公墓,康熙四十年立”。据此,该村应建于顺治年间(1644—1661年)。以姓氏得名冯家庄,简化为冯庄。现有246户、921口人。该村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连年受到上级党委、政府表彰奖励。

4、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冯庄村

冯庄村原名冯家庄,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7.2公里处。东邻吕庄村、郭家村,西与巩香坊村连接,南与吕庄村接壤,北与任楼村毗邻。村区东西长410米,南北宽525米,面积0.215平方公里。2008年全村172户,602口人,均为汉族。耕地92.5公顷。

明洪武二年(1369年),冯姓由直隶(今河北省)迁往青州,明嘉靖年间,始祖闾山之七子惟直由青州迁到古乐安城东南十二华里,淄河东岸定居,取名冯家王镇。1958年简称冯庄。村中有冯、李、王、毕、齐、魏、巩七姓。

5、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冯庄村

简介

冯庄村位于湖屯镇政府驻地东北9公里,陶山东麓。有耕地1200亩,全村183户,657人。该村建于清康熙年间,村内冯氏居多,故以姓氏命名至今。

景点

魁星阁位于冯庄村东北的岱南书院内,供奉神话传说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灵。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05年),由芜湖道唐鉴、庠生罗维钟等捐资创建。同岱南书院同时竣工。院内迎门有唐鉴撰文的大石碑一块,两端镶嵌在造型精致的石鼓槽中,石碑已佚,一对石鼓尚在,现置冯庄小学大门两边。

魁星阁主体建筑两层。地基由高30厘米的3层凿块石垒砌,呈四方形。边长3.6米,四角各设一圆形石墩。上为第一层,六棱柱式砖体结构,每面墙宽1.8米。朝南开一小门,高1.8米。门左右各开一八角形窗,高60厘米。窗四周用磨砖砌成,内设两扇小门开启。一层顶部安南北向二檩,木板铺就,西壁留一方洞,攀梯上下。第一层高2.8米,顶部外围有层层外置的四层砖镶花沿前厦,造型古朴美观,极富民族特色。

第二层,同是六棱柱式建筑,外围比第一层内缩30公分,高2.8米,设1门4窗,门向阳,窗开左右,正北无窗。窗立式,高84厘米,宽45厘米,今仍清晰可辩。本层上部乃六脊歇山式罩厦,设计同一层顶部外沿。

阁极顶设神楼。高60厘米,直径25厘米,风格同于整体建筑,内供魁星。魁星阁虽经160多年风雨剥蚀,现仍保存完好,为一大名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3: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