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冯秀藻
释义

冯秀藻,南京气象学院教授。湖南长沙人。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理系。长期从事农业气象教学与研究。主编《农业气象服务手册》、《全国杂交稻(灿型)气象条件研究》,合著《二十四节气》。1986年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他“半个世纪以来对中国气象贡献卓著”荣誉证书。1992年国务院授予他“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中文名:冯秀藻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长沙

出生日期:1916年4月3日

职业:教授

毕业院校:中央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入党日期:1985年

简介

冯秀藻,教授。湖南长沙人。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理系。1946年留学美国。曾任中央气象局主任技正、南京气象站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气象局技正,军委气象局、中国科学院联合天气分析中心主任,中央气象局农业气象研究室工程师兼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室副主任,南京气象学院教授、农业气象系主任,中国气象学会第十七至二十届常务理事,江苏省气象学会第六、七届副理事长,世界气象组织农业气象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社员。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农业气象教学与研究。主编《农业气象服务手册》、《全国杂交稻(灿型)气象条件研究》,合著《二十四节气》。

生平

冯秀藻,1916年4月3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1941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地理系。1946-1947年赴美国进修,回国后曾任中央气象局技士、讲师、技正、航空委员会空运大队气象员、南京气象站和中央气象局南京办事处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军事委员会气象局技正,中央气象台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与军事委员会气象局合组的联合天气分析预报中心主任、测政处负责人、编辑室技正,全国农业展览馆气象馆副主任、农业气象研究室副主任,中央气象局、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合组的农业气象研究室副主任。1960年参加筹建南京气象学院,先后任农业气象学系主任、教授、名誉主任等职。曾任中国气象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名誉理事兼农业气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科委气象组成员,第七、八两届世界气象组织农业气象专业委员会(WMOCAgM-VⅡ、VⅢ)委员。他是江苏省气象学会创始人之一,历任江苏省气象学会副理事长兼江苏省农业气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是农业出版社特约编审顾问、《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气象卷》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编委。

曾任南京市第四、五、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江苏省第四届政协委员,第五、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成就贡献

追求真理 向往进步

冯秀藻出生于破落官僚家庭,父亲是乡村小学教师,家境贫寒,他自幼立志刻苦读书,钻研科学。1934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适逢“一二·九”学生运动,受进步同学影响,于1936年参加了南京秘密学联,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因“托派”嫌疑失掉党的关系,但丝毫没有动摇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曾3次(1939-1941年、1943-1945年、1947-1948年)找党,并尽一切可能为党做些有益工作。1948年秋国民党政府临近崩溃,准备南撤,他先后找到了南京中共地下党积极开展反搬迁斗争,争取科技人员以合法身份留下来,维持工作,保存实力,保护国家财产和档案资料,迎接解放。他劝说当时中央气象局局长吕炯成立南京气象站和气象局南京办事处,坚持日常气象业务,避免南京气象记录中断。在站内外吸收可信赖人员组织秘密读书会讨论时事,学习党内文件,提高对党的认识,贯彻地下党布置的各项任务。1949年1月,响应地下党的号召,成立南京气象站“应变会”,一方面派人日夜巡逻警卫,保护国家财产,一方面每日作出长江中下游分段中期天气预报,写出书面材料准时交给地下党组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提供气象保障,直至南京解放,从未中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时时事事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对工作任劳任怨,对同志积极热情,终于在1985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服从需要 勇于创新

1949年11月,冯秀藻随涂长望局长到北京参加中央人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气象局的筹建工作。1949年12月到1950年3月期间,协助局长处理技术事宜,如拟订全国气象事业发展计划,台站网建设规划草案、吸收国内外气象科技人员提出的建议以及日常业务工作等。1950-1960年他在中央气象局任职期间,先后被调动工作7次,几乎经历了气象局的所有业务部门,直到1957年才定位到农业气象方向上来。

每次调动,冯秀藻都要从头开始,有的专业还很生疏,但是他服从工作需要,毫无怨言,愉快走上新岗位。他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虚心学习,边学边干,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热心培养新生力量,壮大气象科技队伍。在他领导与参与下,对各种天气系统的发现及其演变规律研究、地面气象观测方法、农业气象观测、情报、预报方法研究以及农作物生育与气候条件关系及生育期预报方法研究等,均取得显著成绩,获得突出进展。

为农业气象事业开拓铺路

农业气象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中国将农业气象科学作为一项气象业务来开展,始于1954年。1949年冯秀藻刚调到北京时,有幸与著名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教授同居一室。竺可桢曾多次向他谈到农业气象工作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气象工作应多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观点。这一教导为他日后悉心从事农业气象事业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自1955年开始,他逐步踏入农业气象学科领域。他首先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与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同组成的农业气象研究室的同志们一道,在学习前苏联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的基础上,采用试点的办法,结合中国农业生产、土壤、气候的特点,摸索、总结并制定出一整套我们自己的农作物物候与土壤湿度观测方法,继而组织广大气象台站进行农业气象观测和开展农业气象服务,1959年由他主持并指导首次出版了中国的《农业气象观测方法》和《农业气象服务手册》两书。后者紧密联系中国农业生产实际,资料丰富准确,分析细致,图文并茂,在当时被誉为“是一部农业科技人员必备的工具书”。

他参加了全国《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草案)》的制定工作,并承担其中“全国农业气候区划与局部地区农业气候区划方法”和“山地气候规律”两项课题。他还身体力行,写出《关于开展农业气候区划工作几个问题的讨论》、《现有省级农业气候区划研究几个问题的讨论》、《农业气象综合调查的内容和资料整理方法》等文章,并亲自组织“江苏省水分资源”研究,这些成果对当时全国各地农业气候区划的蓬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为完成《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第一项重点课题“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研究——农业气候资源调查与农业气候区划”,他一面积极组织南京气象学院农业气象专业部分教师参加“全国农业气候资源调查与农业气候区划研究协作组”和“江苏省农业气候资源调查与农业气候区划协作组”开展研究,一面应全国十余省(自治区)的邀请,分别派遣教师前往举办各类农业气象培训班。他从全局出发,于1982年在学院直接领导下,主办县级农业区划讲习班,集中全国省(自治区)、地、县级有关人员参加学习研讨。这些举措对提高全国气象科技水平,顺利完成全国及省(自治区)、县级农业气候资源调查与农业气候区划起到指导、促进作用。区划成果对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规划和指导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全国农业气候资源调查与农业气候区划”于1985年获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一等奖,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农业气候资源调查与农业气候区划”获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二等奖。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大力推广籼型杂交水稻生产,生产中遇到许多气象问题,如制种中父母本花期不遇、秋季低温危害、不同杂交组合的气候适应性差异等。1979年中央气象局组织成立“杂交水稻气象条件研究”重点课题协作组,由冯秀藻担任组长并组织部分教师参加。于1979-1981年在中国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7个气象台站108个点次进行联合田间试验,取得了第一手农业与气象的平行观测资料。在此基础上,先后完成了“籼型杂交水稻秋季低温指标及其地域变化规律”、“杂交水稻亲本花期相遇积温稳定性研究”、“杂交水稻气候适应性研究”等项目的试验研究工作。这些研究成果为杂交水稻生产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选择适宜播种期、异常气象条件下的有效农技措施,以及杂交组合合理布局等提供了重要依据,大大地避免生产的盲目性。该研究成果获得1981年中央气象局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1982年国家科委、国家农委科技成果推广奖。与此同时,他还主持了“江苏省杂交水稻主要生育时期气象条件和气候分析研究”。

廿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黄河流域长期观天、测日并与“天时”斗争的经验总结,反映气候与农事活动的规律性描述与命名。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悬殊,而“节气”的日期是固定的,同一节气各地气候条件差异很大,某些节气的命名不能准确地反映其他地区的气候与农业特点,如果刻板地运用这些经验指导农业生产,必将造成巨大损失。基于此,他曾两次主持了“廿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研究。他科学地将廿四节气与全国气候资料联系起来,分析各地廿四节气里具体的气候与农业气候条件,找出有关节气与各地气候特点相对应的地区分布,有关农谚与当地农业生产相符合的地区范围,据此提出在当时农业生产水平下各地区最佳农事安排的建议,以及灵活运用农谚与创新农谚的可能性。

冯秀藻十分重视科技基础工作。曾多次组织并参与专业工具书的编撰:有《气象学名词(俄、中、英对照)》、 《英汉气象学名词》、《气象学词典》、《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气象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中气象部分,其中《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气象卷》于1986年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冯秀藻是中国很有影响的农业气象教育家。早在20世纪50 年代中期,就参加了中国第一个农业气象专业——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气象专业的筹建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受中央气象局重托,承担了南京气象学院农业气象系的创建工作。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带领一批刚跨出大学校门的年轻教师,跋山涉水调查研究,借鉴兄弟院校经验,结合气象部门人才需求特点,制定了第一个适合气象系统培养农业气象人才的教学计划,组织编写教学大纲与教材。他以创建农业气象专业为己任,虽苦犹荣,和教师打成一片,精诚团结,克服重重困难,于1961年迎来了第一届农业气象专业本科生。1982年又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至此,教师队伍壮大,教学秩序步入正轨。他从全局出发,结合国家农业气象中心任务,或与有关单位合作,或选派教师分赴各省(区)、市举办各类农业气象培训班,以提高全国农业气象科技水平,加速农业气象事业的发展,深受国内同行的赞赏与敬重。他学识渊博,曾讲授过气象学、气候学、中国气候、农业气象学原理、农业干旱、林牧业气象等专业课程。他教学认真,内容深广,旁征博引,理论联系实际,且能做到因材施教,教书育人,深受学生敬仰。30余年的耕耘,学生遍布世界各地,许多学生都有卓越成绩,他常引以为慰。

冯秀藻治学严谨求实,对学生关怀备至,审批论文一丝不苟。1991年为总结他一生的教学经验,主持编著出版《农业气象学原理》一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结构严谨,图文并茂,于1996年获全国气象系统优秀教材一等奖。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冯秀藻一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崇尚节俭,生活简朴,从不为个人向组织提任何要求。1950年妻子调往北京工作,他无暇回南京接一家老小,且考虑当时国家困难,一切搬家费用全部自理。1978年女儿考入南京气象学院,原单位认为她工作只差10天即满5年,按当时政策工作满5年者,可带薪入学,建议她请几天假,推迟办理离职与入学手续。女儿回家与他商量,他当即表示:不能向组织讨半点便宜,一切按规定办事,学习、生活费用他负担。1993年他病重期间,曾多次对子女说,“不要住监护病房,太贵了”,“如果是癌症就不要用药了,学院经济很紧,不要向学院提过高要求”,“我自己负担不了的,你们子女替我负担”,“不要再麻烦系里同志了,组织上对我的照顾已经太多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

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克己奉公,诚挚待人;他尊重领导,敢于仗义执言;胸怀宽广,从不计较名利和得失;他善于团结同志,从不妒贤嫉能。他处处与人为善,对“文化大革命”中整过他,甚至侮辱过他的人,从不记恨,认为他们也是受害者,明白过来,就会如同既往。对有缺点和错误的师生,他总以朋友或长辈的态度与之促膝谈心,帮助分析与诱导。他对学生亲如家人,学生名册常带在身上,闲暇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有的学生连个人问题也愿与他交换意见。他尊师爱生,深受系里师生爱戴。

1986年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他“半个世纪以来对中国气象贡献卓著”荣誉证书。1992年国务院授予他“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简历

1916年4月3日 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

1934-1937年 在南京中央大学化工系学习。

1937-1939年 任长沙《民族呼声》主编。

1939-1941年 在重庆中央大学地理系学习。

1941-1944年 任中国地理研究所自然地理组助理员。

1944-1946年 任重庆中央气象局技士、主任技士。

1946-1947年 在美国空军气象学校进修。

1948年 任中华民国中央气象局气象训练班讲师,国民党政府航空委员会气象员。

1948-1949年 任中华民国中央气象局技正,兼南京气象站、气象局南京办事处主任。

1949年 任南京气象站技正兼主任。

1949-1950年 任北京军委气象局技正。

1950-1952年 任北京军委气象局技正兼中央气象台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军委气象局联合天气预报中心主任。

1952-1953年 任军委气象局技正、测政处负责人。

1954-1956年 任中央气象局编辑室编辑、组长。

1956-1960年 任全国农业展览馆气象馆副主任,中央气象局农业气象处工程师,中央气象局农业气象研究室工程师兼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央气象局联合农业气象研究室副主任,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气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1960-1992年 南京气象学院农业气象系主任、教授、名誉系主任。

主要论著

1 冯秀藻,等。农业气象服务手册。中央气象局内部出版,1959

2 冯秀藻,江懋济等。编制棉花播种期预报的讨论。气象学报,1961,31

3 冯秀藻,欧阳海,张养才。华北地区冬小麦霜冻指标的初步探讨及其气候分析。气象学报,1961,31

4 冯秀藻,欧阳海,庞家棠等。人类活动对新安江水库数量影响。见:全国应用气候会议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

5 冯秀藻,欧阳海,姚克敏。杂交水稻主要生育期的气象条件及气候分析。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78(1):116~133

6 冯秀藻,陶炳炎等。杂交水稻亲本花期相遇计算方法探讨。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78(1):134~140

7 冯秀藻,彭钊安,陶炳炎等。杂交水稻亲本花期相遇与气象条件关系的探讨。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79(1):68~75

8 冯秀藻,沈国权,雷克淼等。杂交水稻气象研究。气象,1979(10):22~25

9 冯秀藻,姚克敏等。籼型杂交水稻冷害指标变化规律分析。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1(2):192~198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8: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