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冯恕行书七言联 |
释义 | 【名称】冯恕行书七言联 【类别】中国书法 【年代】现代 【作者】冯恕 【简介】 纸本,纵238厘米,横49厘米,荣宝斋藏 颜真卿的书法不仅在唐代盛极一时,而且在后代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五代杨凝式开始,到北宋苏轼,清代钱沣、何绍基、翁同龢,以至近代谭延闿、谭泽闿等人,都无不把颜体书法作为自己的师承对象与风格归宿,从而形成我国书法史上的—大创作流派。探讨颜体流派的生成原因、传承轨迹与基本特征,是一个专门的课题,自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故而这里我们只就生成原因稍加提示,即颜体流派之所以能够彪炳书史,关键取决于两点:一是颜体书法拥有丰厚的审美含量,蕴藏着后人取之不竭的范本资源;二是颜真卿本人正直清刚、疾恶如仇的忠臣形象,强烈地感染了后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文人士大夫书家。无数事实表明,学颜者没有一个不对颜之人品、人格表示由衷钦佩的。在颜体书法中讨生活者,除了上述提到的以外,近代还有一位,他就是冯恕。 冯恕是—位著名的实业家和收藏家,早年在家学及启蒙老师的影响下,即钟情颜体书法,从楷书到行书无不专心临习,尤其对楷书致力最多。这里所刊冯恕这副行书七言联(见图),纸本,纵238厘米,横49厘米,荣宝斋藏。冯恕学颜的功力相当扎实,颜体那圆韧、健壮而又充满张力的线条质感在该联中得到了有力展示。细析之,冯氏所书该联,结体上基本取颜之楷书,但它又不纯然是楷书,至少其中“以”字、“国”字作了较大程度的“行”化处理。这样做,好处在于把易于写死、写拙的颜楷写活、写秀,凝重中见生趣,观赏之自有一种突破颜楷的审美享受;而不足点也毋庸讳言,即它与颜楷本来面目相比,少了几分宽博,少了几分庄严。该联用笔以平拖、圆转为主,含蓄感较强;线条形态总体趋于单一,但局部上的粗细变化(如“君”、“居”、“家”、“暇”、“时”等字)依然历历在目;章法安排因受对联这种特殊形式制约,各字各就各位,所占空间大小均匀、互不相犯,所以,它在审美效应上,无论如何也难以引起观赏者的情感震荡。 冯恕(1867=1948),北京大兴人,原籍浙江慈溪,字公度,号华农。清光绪进土,曾任海军部参事、司长等职。民国期间定居北京,一边办实业,一边从事书画古玩收藏。有《石鼓观谱》、《庚子·辛亥忠烈像赞》等行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