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冯海良
释义

冯海良是浙江省诸暨人,在职研究生,经济师。现任海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理事会副理事长。

基本信息

姓名:冯海良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0年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学历:研究生

行业:制造业

个人成就

1960年出生,浙江省诸暨市人,在职研究生,经济师。

1985年,冯海良所在的供销社要搞一个贸易公司。于是,冯海良承包了这个贸易公司。说是公司,其实在当时也就是个糖烟小卖部,平时卖一些废铜烂铁。

1985年8月起历任诸暨市供销社湄池物资供应站经理;诸暨市铜材厂厂长;诸暨市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后于1989年底创办海亮集团。

1999年成立了铜加工研究所,开发了蚊香型盘管等系列产品,开始向水暖装饰领域应用发展。

1996年7月到2001年任海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现任海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1996年被评为诸暨市人大代表。1997年被评为诸暨市十大杰出青年。

1998年被评为绍兴市人大代表。

1999年被评为绍兴市十佳青年厂长。

2001年2月被政券日报聘为《财富周刊》专家顾问。

2001年7月被聘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有色金属工业》理事会副理事长。

2001年9月被聘为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全国质检资讯理事。

2001年12月被聘为中国铜发展中心副理事长。

2001年12月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家。

2002年,冯海良引进外资,组建浙江海亮塑胶管道有限公司。

2002年1月,冯海良与天洁集团共同出资组建重庆海宇置业集团,正式进入房地产业。

冯海良热衷教育事业,先后独家投资2.5亿元创办了诸暨市海亮外国语学校和私立诸暨高级中学,已有师生6000人,资产几亿元。

2002年,建立了省内首家教育集团--浙江海亮教育集团。

现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理事、浙江省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理事长。

连续六年被评为浙江省供销社系统劳动模范,先后被评为中国经营管理大师、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绍兴市人大代表、绍兴经济发展优秀人才、绍兴市市长奖获得者。

被业内人士称颂为“中国的铜材王国”。

个人贡献

主要业绩

1989年,冯海良创办的海亮集团从作坊式的诸暨铜材厂艰难起步,经过13年的艰苦奋斗,现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铜加工供应商,集工业、贸易、教育、科研开发于一体。现有员工10000多人,总资产220亿元,工业占地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下设三个工业园区,十二大专业公司和浙江首家教育集团。2002年,实现铜管、铜棒产销量12万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年产销量突破10万吨大关的企业。海亮集团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实现利润1.1亿元,上交税金3769.17万元,出口创汇497万美元,被业内人士称之为“中国的铜材王国”。

主要荣誉

获2002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加工业突出贡献人物,连续六年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先后被评为中国经营管理大师、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中国乡镇企业家、绍兴市人大代表、绍兴市十佳青年厂长(经理)、绍兴经济发展优秀人才等。中国海亮集团董事局主席、重庆海宇置业集团董事长。

人物事迹

1972年的一天,天色已晚,一群村民举着火把,将一台老式仪表车床抬进浙江诸暨店口镇新一大队。这台车床吱吱作响,吐出了第一颗螺丝钉,就此掀开了当地五金加工的历史。

几年后,像滚雪球一样,店口镇崛起无数五金加工厂。十几年后,当地五金加工渐渐做出了名气,看着一天天增加的五金加工厂,冯海良嗅到了商机。1988年,他自己创立了诸暨县铜材厂(海亮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下称“海亮”)。和其他作坊一样,起初冯海良的小加工厂产品档次不高,没有资源优势(4658.887,-22.81,-0.49%,股票吧),没有政策扶持,也没有技术支持和充足资金。但他跟别的作坊主不同,不是坐等生意,而是要打品牌,去抢占市场。

从采购到生产再到销售,冯海良全是自己摸索。辛苦终于换来了回报,两三年后,诸暨县铜材厂成了店口镇五金加工行业的“小龙头”。但这时情况发生了新变化,诸暨周边市场趋于饱和,冯海良意识到,如果不走到全国寻找市场,企业发展仍受限。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冯海良和店口镇其他销售螺丝钉的供销员一样北上南下,到国有大厂中去推销。坐着平均时速只有40多公里的火车,常常是过道中也挤满了人。一次,冯海良挤火车,车开了他才发现竟然一只鞋子都被挤掉在车门外,自己都不知道。

就这样,冯海良走南闯北与大大小小的国有大企业领导们见了面。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民营企业也由此拿到了不少订单。凭借着小企业生产灵活、定价低、服务到位等特色,冯海良的工厂被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列入了采购名单,并不断有“回头客”。

1996年,当时已在行业内站稳脚跟的海亮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年,国内铜加工企业纷纷陷入低谷,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影响也逐渐显现,不少企业关门停产或转行。但巨大的考验却成了海亮的机会。冯海良发现,市场需求仍存在,一旦金融风暴过去,将出现市场回暖。他决定逆流而动,投资2500万元改建和扩建铜管生产线,这让不少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两年后,冯海良的预测果然被市场证明是正确的,市场上“现货短缺”的情况为海亮的大发展创造了机会。雪片般的订单纷至沓来,超出了海亮的产能。但冯海良并没有满足现状,在他的心里渐渐构思出了一条新路径。

1998年,海亮开始考察那些在市场低谷时期关门和转行的铜加工企业,开始以并购方式扩张。冯海良精打细算,惯用的手法是“收购设备,租用厂房”,这使海亮实现了低成本增长。经过几次收购,海亮成为了一个跨区域的大型铜材企业。

不过,海亮现有的产品附加价值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在一次市场调研中,他发现,内螺纹薄壁紫铜盘管大量依赖进口,而这一产品档次高,正符合未来业务定位。2000年6月,海亮开建年产3万吨的高清洁度盘管及内螺纹盘管项目。2004年,其内螺纹铜盘管第二条生产线开工建设。在新上高端产品如内螺纹管、冷凝管、高精密铜棒的过程中,海量不停地淘汰低附加值产品,迅速优化了产品结构。2006年,海亮股份成为国内铜管材领域最大的出口企业,并成为中国最大铜管、铜棒研发、产销企业之一。与此同时,其研发能力也不断加强,行业内有8个行业标准目前来自海亮。

个人观点

在对外讲诚信的同时,海亮也十分重视内部的诚信。海亮有一个不变的观念,就是要使员工群体成为持续高效合作的战斗集体,就必须对员工讲诚信,也就是企业给予员工的承诺必须兑现。公司自成立以来,从未发生过拖欠员工一分钱工资的现象,同时还为广大员工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提供其他相关福利。

冯海良认为,失信只能得逞一时,守信才能得益一世。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坚持诚信为本,不讲信用企业就没有出路,也没有今天这样的发展。以冯海良为首的海亮人,通过不断完善信用管理、建立诚信机制,严防诚信危机,一如既往地为诚信正言,始终保持诚信环境的纯洁,为铸造一个百年诚信大企业而不懈努力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9 7:2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