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冯喆 |
释义 | 1 中国内地演员冯喆,常做人名,在中国较为常见。比较出名的有著名电影演员、乒乓球运动员、体操运动员、电视台主持人等。体操运动员冯喆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获得体操团体和双杠两项冠军。 ◎ 个人简介冯喆(Feng Zhe )(1920—1969),中国著名电影演员;原名冯贻喆,原籍广东南海(佛山),生于天津,上海圣约翰大学一年级辍学,后考入上海国立音专主修大提琴,曾参加美艺、华艺、同茂等文艺团体,先后演出了《家》、《风雪夜归人》、《上海屋檐下》、《大明英烈传》等40余部话剧。 ◎ 人物生平1946年入上海国泰影片公司,主演了《裙带风》、《忆江南》等多部影片;1948年到香港,在《恋爱之道》、《结亲》等影片中扮演各种角色。1950年回上海,入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后调入四川峨嵋电影制片厂,在《羊城暗哨》、《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桃花扇》、《金沙江畔》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冯喆遭受迫害关押,于1969年6月2日不幸离世。 冯喆的戏路非常宽广,且人物反差极大,既能演文人,又能演武将;既能演现代革命青年,又能演古代多情公子,可以说是古今纵横,工农商学兵皆有,“性格演员”当之无愧。 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辰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之际,冯喆被国家文化部列为126名“中华影星”之一;2005年,冯喆被评选为“中国电影百年百星”之一。 ◎ 参演电影1947年《忆江南》 1947年《裙带风》 1948年《一帆风顺》 1948年《十步芳草》 1948年《鸾凤怨》 1949年《恋爱之道》 1949年《结亲》 1949年《冬去春来》 1951年《胜利重逢》 1952年《南征北战》 1954年《淮上人家》 1956年《铁道游击队》 1957年《羊城暗哨》 1958年《铁窗烈火》 1959年《沙漠追匪记》 1963年《桃花扇》 1963年《金沙江畔》 ◎ 坎坷人生提起电影明星冯喆,由于电影界宣传的不够,再加上他个人婚姻所出现的较为复杂的原因,知晓这个名字的年轻观众大概不多。但是,只要一提到《南征北战》中的有勇有谋的解放军“高营长”、《金沙江畔》中英勇而充满斗志的“指导员”、《羊城暗哨》中的虎胆英雄“侦察员”、 《铁道游击队》中睿智老练的游击队政委、《沙漠追匪记》中为革命献身的“骑兵班长”,还有《桃花扇》中的多情却又变节的一代名士“侯公子”,那么热心和痴情的观众定会对这些中国著名的影片中的著名角色记忆犹新,且津津乐道。这些使我们一代又一代影迷朋友熟知非常的银幕角色的扮演者,正是鲜为人知的冯喆。 不难看出,冯喆的戏路非常宽广,且人物反差极大,既能演文人,又能演武将;既能演现代革命青年,又能演古代多情公子,可以说是古今纵横,工农商学兵皆有,“性格演员”当之无愧。刻骨铭心的思念,时常张开人们记忆深处的风帆,遥远而广袤的宇宙间,是天际星转斗移那永远不变的日月。然而,冯喆早在“文革”初期就已经在偏僻遥远的大西南,默默无闻地含冤死去,他留给人们的只有生前在银幕上音容笑貌的永久定格。 关于冯喆的悲剧命运,在一些报刊杂志上最近几年才陆续看到过,然而关于他人生的悲剧、特别是他在“文革”初期的1969年6月2日非正常死亡的前后过程,目前却没有一篇做过详细的文字记叙,往往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冯喆之死,成了难解之谜。笔者怀着对冯喆的敬仰,在他去世三十周年以后,终于联络到冯喆唯一的在世亲人,即他的胞妹——香港前凤凰影业公司演员、华南电影工作者联合会前副会长冯琳女士。从冯女士的往事回忆中,我得知了许多冯喆生前的演艺轶事,特别是他在“文革”中悲惨的遭遇,最终死于非命的不幸结局,再一次在我的心头激起情感的涟漪…… 时光倒流到1961年,由于“大跃进”运动带来的后遗症和自然灾难的无情来临,国家重新调整经济方针,开始压缩、改建、合并和撤销在“大跃进”中纷纷上马、遍地开花的各省已成立的地方电影制片厂。上影的天马厂决定与四川的峨眉厂进行合并,厂址仍定在成都。冯喆由于不久前“街头追女”的风波,被名列第一批入川援助峨影厂建设的人员之内,但美其名曰是照顾夫妻两地分居;因为在此之前1957年,他的妻子张光茹为了重新找回失去的川剧事业,已经调往四川成都川剧院。冯喆在峨影厂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无片可拍,只能全身心投入到新厂的各项建设之中,仅在本厂参加《人民公社万岁》等纪录片的解说的幕后工作。倒是在上影厂来四川外景地拍《金沙江畔》时,临时借用他主演了指导员;同一年的1963年又被西影厂盛情特邀主演了《桃花扇》。 然而,来势汹猛的“文革”风暴,彻底改变了冯喆一生的命运,使他陷于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文革开始后,峨影厂当然是紧跟形势,全厂上下开始深入揭批“文艺黑线”,冯喆遵照厂里决定,对这场触及灵魂、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自是不敢有丝毫怠慢。他匆匆告别当时借调工作的珠影,返回峨影,参加运动闹革命。然而,等待冯喆的是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他刚一入厂即被戴上“夏衍黑线人物”、“文艺黑线的黑干将”、“特嫌分子”的大帽子,遭到厂里造反派的围攻和批斗。这场来势凶猛的打击,给冯喆猝不及防,当头一捧。他解放前参加的由党的“左翼”文化运动领导的“同茂”剧团的演出,还有解放前夕赴香港拍片的经历,本是他一生都引以为荣、感到自豪的历史,却在其时是非颠倒。冯喆极力申明,极力表白,极力解释,极力辩护,然而一切都是无济于事。对这些莫须有的罪名,冯喆自然是百思不得其解,他为自己极力申诉,但是给予他的是一次比一次更厉害的批斗游街,一次比一次更残酷的拳打脚踢。冯喆身陷囹圄,随时随地、随时随刻都会被失去人性的造反派招之即来,进行肉体摧残和人身凌辱。这是冯喆一生最为沉重而悲凉、凄惨而恐惧的日子,也是他始终难解郁闷而最感痛苦的日子。 此时,冯喆的妻子张光茹自然也是被作为“专演才子佳人的旧戏子”,强行送进了成都市文艺系统学习班,整天就是不断地反省自己。由于她与冯喆早在上海就已情感破裂,尤其对冯喆在调来成都之前所做出的“街头追女”一事大为愤怒,更是对他眼前的处境不但没有丝毫的同情,而且还由此产生强烈的报复意念。她由于从来没有原谅过冯喆,早已与他同地分居,甚至还向峨影厂造反派密报了冯喆和一些同事以前谈论形势的事情,结果使他招来一场装进麻袋里的毒打。冯喆的肉体在遭受摧残,他的内心在默默地流血。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曾经倾情恩爱过的妻子,会这样无情无义。 1966年到1969年,是“文革”风暴最为猛烈之时。1969年新春刚开始,省“革委会”就迅速作出决定,把整个省级文化系统单位的人员全部赶到著名的“阶级斗争教育展览馆”所在地——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也就是所谓“刘文彩庄园(“收租院”就在这里)去接受阶级斗争再教育。全班人马一千多人都进驻安仁镇中学,当时名称叫“四川省级文化系统干部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一千余人全部按连队编制,集体居住在各大教室内,室内安置上下铺木床,仅留过道通行。而对那些重点管制的“专政对象”,则集中在与一般人员居住的相隔一片草坪的一排并列的大教室里,即后来称为的“红色牛棚”。当时,“专政对象”共分为三类,即“走资派”、“当权派”、“黑线人物”和“三名三高”,冯喆被列为后一类。这个学习班的活动首要任务是“天天读”,然后是没完没了的“大批判”,以及并不叫人好受的体力惩罚。在学习班里,冯喆对造反派强迫自己所干的重体力劳动,只有默默地干好,但这丝毫没有减轻对他所渴望的“精神枷锁”的解脱和人身自由的解放。《桃花扇》作为“大毒草”影片在“集中营”的大操场上放映,造反派们边看电影边振臂高呼“打倒”口号,随后,又把从剧团抄来的戏服强行给冯喆穿上,拉到街上对着高音喇叭,又是一通响彻云天的批斗口号,使冯喆的身心再一次遭受严重的摧残。 1969年的初夏悄悄地来到,“集中营”里对“重点管制对象”的历史问题和现行表现正在进行综合定论,所以令人倍感恐怖的“大逼供”全线铺开。这些“重点管制对象”,一个个被单独带走,重新进行提审,令其交待以前所谓的历史问题,过去的批斗、游街和毒打,现在升级到更加残酷的严刑逼供,穷凶极恶的造反派为了完成市革委会下达的命令和交派的任务,开始变本加厉地再一次用非人的手段和肉体折磨来试图查出“专政对象”新的线索。6月2日这一天,“集中营”院里的高音喇叭地猛地传出凶神恶煞般的声音:“冯喆,你在哪里?赶快回来!如不回来,后果自负……”这种声音反复叫嚷了十几遍,十几个专政队员来回奔跑,像是在上天入地般地搜查“逃犯”。第二天下午,造反派把大家全部集中到操场大草坪上,口气生硬地宣布说冯喆已畏罪自杀。就这样,一代著名影星自此永远消失于人间,他死亡的时间是1969年的6月2日,年仅四十八岁。 然而,拂去历史的尘埃,还其以真实的本来面目,冯喆的死因从定性的“自杀”中却出现了几处明显的疑点和破绽 : 其一:冯喆在学习班里性格还较为开朗,且与大家能团结一片,“自杀”之前还在学习班和大家一起学习,丝毫没有流露出半点的厌世情绪。尽管人们都或多或少知道他自身的不幸,但从他外在的情绪上看得出来还是很乐观的,突然“自杀”来势蹊跷; 其二:据见过冯喆遗体的峨影厂的同事说,冯喆绝非上吊自杀,因为他表情从容,不是上吊死后的面部变形和突出的舌头外伸症状。后来冯喆的妹妹冯琳前往峨影参加冯喆的追悼会,一位同情冯喆的同事曾悄悄地暗示说:“你哥哥人长得很漂亮,死的也漂亮”; 其三:冯喆在死亡的头天下午曾被造反派几个头目叫去训话,至此有去无回,显而易见,冯喆的死因与这几个造反派头目有直接关系。据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忍不住对冯琳说,他曾亲眼见到冯喆与造反派头目发生争执,被一气之下的头目用一个三条腿的板凳猛击后脑勺打死; 其四:冯喆在死后被伪造成上吊自杀,其现场即安排在他生前负责给学习班一千多人烧开水的茶炉房的煤堆旁,似乎符合情理,但随后又在宣布他死亡的当天下午送到火葬场马上火化,进行焚尸灭迹,以便查无凭证,死无对证。一个鲜活旺盛的生命就此销声匿迹,人世间又多了一个死不瞑目、飘散不灭的亡灵冤魂。 唉!可叹一代著名影星冯喆,他的人生悲剧正是由他的爱情悲剧所酿造,如果说夫妻两人能志同道合,在逆境中风雨同舟,共渡难关的话,冯喆也许不会过早的碧落黄泉,死于非命。“文革”中又有多少像冯喆这样的冤魂不散啊! 1978年7月13日,峨影厂举行全厂追悼会,公开为冯喆平反昭雪。 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辰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之际,冯喆被国家文化部列为126名“中华影星”之一。 记不清是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活人是可以在活人心中死去的,而死人却可以在活人心中活着”。细品此话,不无道理,而且含义深邃。冯喆正是这样一个人,他虽然距今已经故去整整三十个春秋了,但他所主演的影片还时常放映、播出,看到围绕他的银幕形象展开的话题,足可表明广大观众、特别是五、六十年代的人们,对他引发起的深深缅怀和长久追忆。这久久挥之不去、浓郁深厚的“怀旧情结”,不仅仅只是欣赏和哀惋他昔日的银幕风采,更多的是影迷朋友对一个已故多年的著名演员有一种发自内心由衷的爱戴,这也是对一个不该过早凋谢的生命所倾注的真情表白…… 2 中国乒乓球运动员◎ 个人简介姓名:冯喆 生日:1975年 国籍:保加利亚 提到直拍横打,可能没有人不会首先想到刘国梁和王皓。能够想起冯喆来的球迷,估计不多。然而,对很多老资格的球迷尤其是上海地区的球迷来说,说起冯喆这个名字,或许还能勾起他们的一段美好回忆。 ◎ 人物生平冯喆曾是上海乒乓球主力队员,曾入选中国国家队。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冯喆的名字是和王励勤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他们不但是上海队的头两号单打主力,还是双打的搭档。1999年,冯喆代表上海圣雪绒乒乓球俱乐部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世界乒乓球俱乐部赛,与王励勤、席敏杰、郭谨皓等队友合作获得亚军。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知名度不高的球员,原来是直拍横打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人物。他第一次在正式比赛中使用直拍横打对付上旋球,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王皓今后的成功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为这个技术的创新和提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75年出生的冯喆原本是与孔令辉、刘国梁同一拨进的国家队,那是在1989年,那年他拿了全国青年单打冠军。但是他的真正成名,是在95年的天津世锦赛上。他淘汰了同样是直拍弧圈打法的刘南奎。比赛打到最后,这位前任奥运男单冠军只有频频以放高球来应对,除此毫无办法。他不得不承认,冯喆两面打他一面的优势太大了。 的确,尽管直拍横打技术是刘国梁最早开始在国际比赛中使用的,但是刘国梁的直拍横打技术充其量是偶尔使用,而与刘国梁同时开始学习这项技术的冯喆在使用比例、熟练程度等方面都要明显优于刘国梁以及同时期的阎森、王飞、董伦等人。可以说,在王皓出道之前,冯喆的直拍横打天下第一。 ◎ 给人印象冯喆给人的印象始终是不温不火、成熟而不世故、低调而不张扬。这如同他的技术风格,全面稳健但缺乏杀伤力,球路太过老实。正是因为特长不够突出,他从来没有入选过国家队团体阵容,更没有获得过任何的世界冠军。1999年荷兰世乒赛上,冯喆获得了离个人世界冠军距离最近的一次机会。他和孙晋的混双一路过关斩将闯入决赛,其中半决赛中他们就战胜了下一届混双冠军得主秦志戬/杨影。可惜的是,面对最不被看好却表现最突出的马琳/张莹莹,他们未能笑到最后。赛后很多记者问冯喆是不是因为孙晋兼项多体力不足影响了决赛的发挥而让他遗憾地错过了夺冠的最好时机,冯喆回答说不是,只是因为自己没有发挥最好的水平。他要把“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一个很“男人”的行为。 ◎ 九运会2001年的九运会男团决赛,冯喆与刘国梁和王皓两名直拍横打的代表人物进行了两场精彩对决,可惜的是均以冯哲的失败而告终。从此,冯喆离开了国家队,直到雅典奥运前在保加利亚复出。2003年冯喆加入保加利亚国籍。上海世乒赛,冯喆回家乡参赛,但是在十六分之一比赛里面负于梅兹,梅兹可以在下一轮战胜王皓,也不知道是否跟这场球对直拍横打进行了热身适应有关?! 乒乓球历史上有很多球员。他们没有获得过辉煌的战绩,但是他们曾经为乒乓球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对于他们,历史不会忘记,球迷也不会忘记。冯喆,就是一个普通却又不平凡的球员。 3 中国体操运动员中文名:冯喆 国籍:中国 出生地:四川 出生日期:1987-11-19 运动项目:体操 所属运动队:中国体操队 ◎ 个人简介性别:男 注册单位:四川 ◎ 主要成绩2005年 十运会双杠亚军 2006年 体操世界杯上海站双杠冠军 2007年 体操世界杯巴黎站双杠冠军 2007年 体操世界杯上海站跳马、双杠两个项目冠军 2007年 全国体操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跳马冠军 2008年 全国锦标赛男子全能亚军 2008年 体操世界杯总决赛双杠冠军 2009年 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全能亚军、双杠冠军 2009年 体操日本杯团体亚军 2009年 第11届全运会男子个人全能亚军 2009年 第11届全运会男子双杠冠军 2009年 伦敦第四十一届体操世锦赛男子双杠亚军(15.775分) 2010年 全国体操锦标赛双杠冠军 2010年 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 2010年 世界体操锦标赛双杠冠军 2010年 世界体操锦标赛单杠第七名 2010年 广州亚运会体操男子团体冠军 2010年 广州亚运会体操男子跳马亚军 2010年 广州亚运会体操男子双杠冠军 2010年 广州亚运会男子自由体操赛第四名 2011年 体操世界杯巴黎站双杠银牌 2011年“樱花卫厨”杯2011年全国体操锦标赛暨世锦赛选拔赛跳马亚军 2011年“樱花卫厨”杯2011年全国体操锦标赛暨世锦赛选拔赛双杠冠军 2011年 日本东京第43届体操世界锦标赛团体冠军。 2011年 日本东京第43届体操世界锦标赛男子双杠第七名 2012年 体操世界杯中国站男子双杠冠军 2012年 全国体操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男子双杠冠军 ◎ 夺金庆生11月17日,中国军团中的川将再度发威,体操单项比赛是冯喆的重头戏,在双杠比赛中,冯喆顶住压力,最终以15.650分夺得自己的第二枚亚运金牌,为即将到来的23岁生日抢得一份大礼。除此之外,他还获得跳马的银牌。 男子双杠中国队从1990年到2006年实现了五连冠,在今年荷兰世锦赛上,冯喆和滕海滨包揽金银牌,广州亚运会他们俩在资格赛中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晋级决赛,成为中国军团在该项目上的夺金双保险。不过,第一个出场的滕海滨在做以自己命名的动作中掉下器械,最终只得到14.70分。这样,夺冠的重任就压在了冯喆肩上。结果,冯喆以一套完美的组合顺利完成比赛,虽然落地时退了一小步,但仍以15.650分为中国队在这个项目上卫冕。值得一提的是,本月19日是冯喆的生日,赛后他笑着说:“自己的生日礼物团体比赛就收到了。这枚个人金牌是送给爸爸的礼物,因为我们俩个是同月同日生。” 4 宁波电视台主持人冯喆,女,1976年生于宁波,中央戏剧学院表演95级本科班毕业。 毕业后进入了空军政治部话剧团成为了一名部队文艺工作者,六年后回到宁波成为了一个影视栏目的主持人;现为宁波电视台少儿频道的《第五影院》主持人。 5 语言COSER◎ 简介真实姓名:冯喆 年龄:1988.9.8 相关词条:葛力星姆乔 现在状态:金融学硕士在读中 经历:大学保送考试中语文作文满文,英语山西省第一; 英语连续六年全国竞赛一等奖; 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 文章多次在期刊发表; 大连十佳歌手; 山西省演唱大赛通俗组第七名; 掌握语言:英语(CET-6),韩语(高级),中文(普通话一级乙等) 喜欢的颜色:蓝 喜欢的漫画:热血类 爱好:写作,唱歌,填词 最大的愿望:一直以来支持我的大家,要幸福、快乐 对大家说的话:很开心有你们一直陪在我身边,我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义骸工作地点:太原市中心医院 ◎ 经历ID名实为——葛力※姆乔 初见于2010年8月,因其在死神吧成功的语言COS、在与大家的“语言COS见面会”上,语言COS葛力姆乔。以其2天回答3000个问题的神奇表现,获得大量忠实粉丝,后因种种原因,转战COS聊天吧,大批的追随者跟入,一时刮起了【葛力※姆乔】风。 后成为葛力姆乔官方公共主页大管。人气达到鼎盛。他以其精准的COS语言,不失原作人物的粗狂豪放,同时又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人物的细腻、不失礼数,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和认可,成为语言COS界杰出、成功的代表人物之一。 是目前,国内唯一被各大门户网站联合认证的语言coser。 被誉为“中国葛力姆乔第一人”,也被网友评价为“只要是他看过的动漫,没有模仿不来的角色” COSER本人因其大气的作风,领袖的气质,获得粉丝的强烈支持和爱戴。 现实生活中,为人亲切友善,曾在山西省演唱演奏大赛中,斩获第一,并在大连年度十佳歌手中占得一席,由海之韵录音工作室为其录制《依恋》专辑一张,其中自己填词曲目三首,并为其他网络歌手多次填词和声。 私下与中国篮球界诸多人士私交甚好,常常以自己某次10进10的优秀成绩自傲。 学习方面,因其英语获得山西省第一,而在高考时被保送,如今金融学硕士在读中。 可以说是一个各方面发展非常全面的人才,是语言COS界不得不提的当家。 在粉丝的一致要求下,组建了属于他自己的十刃军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