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风景
释义
1 汉语词语

含义

风景(Landscape)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由光对物的反映所显露出来的一种景象。犹言风光或景物、景色等,涵意至为广泛。在中国古书上,尤其纯文艺作品的诗文方面,更是延用已久,甚至写景多于言情,几乎和旅游打成了一片。像晋书便有这么一段:“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顗(伯仁)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山之异。”李白也有:“当时饮酒逐风景,壮士就与功名疏”之句。其他如太白、摩诘、崔颢、子美、乐天、杜牧、苏赋、张继,和更早(南北朝)的山水诗人谢灵运等,都是爱好风景的旅游专家。至于风景的特质,和因人得名的名胜略有不同。根据景观学派李希特芬(Richthofen)、美国骚尔(G. O. Sauer)的主张,都以地形景观(Morphology of Landscape)为实地观察的对象,也注重人类活动(包括心理感受)与周围景物的关系。风景实质,变化无穷,即使每一大小不同地区,亦各有其特点,即形象与色彩之迥异。其基本原因,则由于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气象的变迁,生态的频繁,位置的偏差,以及人为等因素所造成。

所谓(Scenery),实质上是在一定的条件之中,以山水景物,以及某些自然和人文现象所构成的足以引起人们审美与欣赏的景象。景物、景感和条件则是构成风景的三类基本要素。

景物是风景构成的客观因素、基本素材,是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风景素材的个体,包括山、水、植物、动物、空气、光、建筑以及其他诸如雕塑碑刻、胜迹遗址等有效的风景素材。景感是风景构成的活跃因素、主观反映,是人对景物的体察、鉴别和感受能力。例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联想、心理等等。条件是风景构成的制约因素、缘因手段,是赏景主体与风景客体所构成的特殊关系。包括了个人、时间、地点、文化、科技、经济和社会各种条件等。

泰山的自然和文化风景是中国最优美的风景

字面释义

“风”与“景”的起源和演变

甲骨文中,用“凤”为“风”。甲骨文“凤”像头上有冠之鸟。谷衍奎推测,古人造字时,因为“风”无形,又因“凤飞众鸟随从而生风”,故以“凤”为“风”。小篆将“凤”分化为2 个字,一个“从虫凡声”,为“风”;一个“从鸟凡声”,为“鳯”。在简体字中,这2个字分别写作“风”和“凤”。“风”的本义是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

《说文解字》:“风,八风也。东方日明庶风,东南日清明风,南方日景风,西南日凉风,西方日阊阖风,西北日不周风,北方日广莫风,东北日融风。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匕。”“风”的含义从自然现象引申为文化现象,与《诗》大有关联。钱钟书认为:“‘风’之一字而于《诗》之渊源体用包举囊括……”“‘风’字可双关风谣与风教两义。”钱氏认为,“风”为“诗”之体,在于土风和风谣,此处的“风”是“土地风俗”的含义;“风”为“诗”之用,在于风谏和风教,这里的“风”有“教化”的含义。土风和风谣中的“风”已经具有很浓厚的地方文化指向;诗的教化功能则是通过“风”对情感的艺术表达而实现的。即《毛诗正义序》中所说的“发诸情性,谐於律吕”的“畅怀纾愤”之表达。至此,“风”的含义不仅已经完成从自然向文化的引申,同时还被赋予浓厚的感情色彩。甲骨文中没有“景”字。金文和篆书中均有其字形。是会意兼形声字。

《说文解字》:景,光也。从日京声。“景”没有对应的简化字。“景”的本义是日光。后逐渐引申有景色、景致的含义。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作为独立文字,“风”在甲骨文一期已出现,时间是在公元前1195 年。“景”在甲骨文中未发现。其字形出现于金文和篆书之中,结合其在《十三经》中出现的时间,可以推断“景”的出现比“风”要晚。“风”与“景”本义都是一种自然现象。“风”为空气流动,“景”为日光。有意思的是,“风”还有另外一个古字体,像风起遮日一样,斜划表示风的动态。随着文字含义的演变,“风”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人”的因素——在个体为情感,在群体为文化;而“景”却始终承担了人的相对物——环境的含义”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人”的因素——在个体为情感,在群体为文化;而“景”却始终承担了人的相对物——环境的含义

“风景”的起源和含义

在“风”字出现约1 600 年之后,作为单一词组的“风景”终于出现了,时间大约在400 年前后,即东晋末年至南朝宋初年。上述推断建立在对《四部丛刊》的全面检索,并对《四库全书》进行校核的基础之上。检索中发现:

1)中国书面文字“风景”最早出现在陶渊明(约365—427)诗歌《和郭主簿二首(其二)》中。

2)南朝宋诗人鲍照(415—470)的诗歌《绍古辞七首之七》中,也出现了“风景”一词。

3)南朝宋刘义庆(403—约443)的《世说新语》中也出现了“风景”一词。

陶氏的诗“露凝无游氛,天高风景澈”,依然用的是“风”和“景”的本义,即“空气和光线”;鲍氏的诗“怨咽对风景,闷瞀守闺闼”,个体情感因素突出;刘氏文中“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却是指个体对环境的视觉体验。“风景”一词出现在魏晋南北朝,绝非偶然。其思想背景是魏晋玄学的发展,社会背景是士族的兴起,经济背景是庄园经济的巩固和推广。“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即鲁迅所说为艺术而艺术)”,是这一时代的2 个特征。“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检索《四部丛刊》,自东晋至清,“风景”共出现698 次,剔除通假“风影”的24 次,以及作为2 个词出现的39 次,“风景”实际出现653 次。从“经史子集”分类上看,“风景”一词出现在“集”中的频率最大,约为97.00%;从文字载体上看,“风景”一词出现在“诗”中的频率最大,约为66.51%;从朝代上看,“风景”一词出现在“清朝”中的频率最大,约为27.49%,其次为唐代,约为23.07%;从字义上看,“风景”一词指代风光景物的最多,约占97.50%。

“风景”含义的现代引申

从东晋末年至今,又一个1 600 年过去了,当“风景”登上更为广阔的舞台,成为一门学科的名称时,它所处的时代同样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前无古人”的时代——以快速而深刻的“变革”为特征的时代。在“风景园林学”语境下,“风景”的含义应该有怎样的现代引申?

在中国思想中,“变”是“易”的一部分,“易”比“变”有着更深刻的哲学思考。“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根据这一思想,我们对“风景”现代含义的考察也可包括3 个方面:“风景”的含义哪些是古今一致,应坚持的?哪些是应该与时俱进,进行引申、调整的?“变”与“不变”中包含哪些规律性的东西?

“风景”有2 个永恒的要素,即自然和人,这2 个要素缺一不可。“风景”是人和自然之间互动关系的显现,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依然如是。

时代不同,“风景”的认知深度、价值宽度和实践特征(包括主体、规模和途径等)产生了变化。在古代,对风景的认知是感性的、表象的;现代科学尤其是生态学的发展,为风景的理性认识创造了条件。至此,“风景”认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且具有进一步延伸的可能与趋势。在古代,“风景”具有较为单一的审美价值;在现代,“风景”超越审美价值,具有生物和文化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环境教育,以及社会和经济等价值。在古代,“风景”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个体性审美实践,实践的主体是精英,实践途径是“人与天调”,总体具有规模小、环境影响小的特征;在现代,“风景”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公众性社会实践,实践的主体扩展为不同利益群体,以博弈为手段,具有规模大、环境影响大的特征。

结论

第一,“风景”是人对自然环境感知、认知和实践过程的显现。人对自然的感知(情感体验)所形成的“风景”,以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显现;人对自然的认知所形成的“风景”,以环境伦理学、环境美学、人文地理学、景观生态学、景观历史学、景观考古学等知识形态显现;人对自然的实践(包括保护管理以及保护管理前提下的规划设计)所形成的“风景”以遗产地、园林、公共开放空间、修复了的棕地等体型物质形态显现。

第二,“风”和“景”的基本含义是“流动的空气”和“日光”。风景园林研究和实践的前提是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深入理解自然系统及其内在机制。生物学、生态学、气象学、地质学、水文学、环境学等均可以提供极大帮助。

第三,“风景”不是冷冰冰的“自然”或“环境”,而是活生生的人和自然的复合体。“风景”中人的因素,在个体为情感(情感的表达为艺术),在群体为文化。因此文化和艺术对于风景园林学来讲,与狭义自然一样,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第四,“风”的“教化”含义具有现实意义。作为环境教育的风景园林学,不论对于国家、社会还是对于风景园林学本身都是有益的。从“教化”还可以引申出环境伦理的含义,环境伦理应该成为风景园林实践的基石。

词语解释

词意探源

(1)指风光;景色。

《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王勃《滕王阁序》:“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2)犹言风望。

《晋书·刘毅传》:“故能令义士宗其风景,州闾归其清流。”

基本解释

[landscape;scene;scenery;sight;views] 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

例:风景秀丽

详细解释

1. 风光景色。

南朝 宋 鲍照《绍古辞》之七:“怨咽对风景,闷瞀守闺闼。” 唐 张籍 《送李司空赴镇襄阳》诗:“ 襄阳 由来风景好,重与江山作主人。” 清 李渔《比目鱼·肥遯》:“一路行来,山青水绿,鸟语花香,真箇好风景也。”清·范阳询《重修袁家山(袁可立别业)碑记》:“已告成,而风景清幽,居然福地也。” 老舍《贫血集·不成问题的问题》:“专凭风景来说,这里真值得被称为乱世的 桃源。”

2. 景况,情景。

宋 蒋捷《女冠子》词:“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吾观孼龙之子,本是害人之物,得我救命,教我等‘七日七夜不动钟鼓’。今止三日,风景异常,想必是他把言语哄我。” 清 顾炎武《与李子德书》:“ 汾州 米价每石二两八钱, 大同至五两外,人多相食,在此日用之费,三倍华下。至此间风景,大非昨年。”《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 安公子 ﹞看了看家中风景依然,只一个 张进宝,管了个内外严肃。”

3. 犹风望。《晋书·刘毅传》:“正身率道,崇公忘私,行高义明,出处同揆。故能令义士宗其风景,州闾归其清流。”

参考文献:

[1]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第二版)[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6:428;1430.

[2] 熊国英.图释古汉字[M].济南:齐鲁书社,2006:61. ①“教化”其实在“风”最早的含义中已经出现。见第一节。

[3] 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76-77;699.

[4] 王力主.王力古汉语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0:1654.

[5] (汉)许慎.说文解字(注音版)[M].长沙:岳麓书院,2006:284.

[6] (汉)毛亨传.十三经注疏(整理本,第4 册):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6.

[7] 钱钟书.管锥编[M].北京:三联书店,2008:100-102.

[8] 王朝忠.汉字形义演释字典[M].成都:四川成都辞书出版社,2006:1108.

2 视觉景象

①.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万里长城居于榜首

②.“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列为第二

③.“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杭州西湖

④.标志着祖国悠久文化传统,显示着劳动人民在建筑上卓越成就的北京故宫

⑤.曲径通幽,巧夺天工,使人叹为观止的苏州园林

⑥.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于世的安徽黄山

⑦.水险山雄、涛飞浪卷,令人驰魂夺魄的长江三峡

⑧.湖光山色、风韵幽绝,象一颗璀璨明珠闪耀在宝岛台湾中部的日月潭

⑨.集秀美雄浑的自然景观和别具神韵的寺宙宅院为一身的承德避暑山庄

⑩.颇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陵兵马俑

3 雷诺汽车

第一代雷诺风景于1996年推出之时便开创了紧凑级MPV车型的概念:以紧凑级轿车为平台,但却体现MPV车型的单厢式空间布局。雷诺风景的创新之处便是将雷诺旗下的EspaceMPV的空间概念缩小在紧凑级范围内,以灵活变化的全独立式后排座椅及随处可见的置物空间打破了两厢掀背车在空间上的弊端。

从外观上看,新雷诺风景看起来显得高大而修长,乍看之下会让人误以为是一辆七座MPV车型,而实际上它只是一款五座紧凑级 -MPV。在外观造型上,第三代雷诺风景依然保持老款车型短发动机舱长轴距的设计风格,因此车身线条依然流畅。

4 1987年方方著小说

方方同名小说《风景》发表于1987年,获1987-1988年中篇小说奖,被评论界认为“拉开新写实主义序幕”。

方方的中篇小说《风景》[5] 和池莉的《烦恼人生》都问世于1987年,是新写实小说的两部开山之作,但比较之下,《风景》在对生存状态的还原上更具有一种令人震撼的探索精神。

特色:1)死者视角或多或少地产生了某种“陌生化”的叙述效果,使《风景》以一种极端强化的方式为我们还原出了赤裸裸的生存本相,由于这还原摈弃了以往意识形态内容的遮蔽,从而使得整个叙写充满了令人惊愕的新异和逼真感觉。

2)《风景》的全部笔墨都用于突现出生存本身的意义。小说通过描写人物对其生存处境的应对方式来使生存意义得到明确无疑的显现。

成就:1)在一定意义上,《风景》开拓出了一种写作的新空间,即处于社会底层的都市民间的生存世界。这种开拓性的写作改变了我们对于现实的认识,以及相应的导致主体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调整。2)《风景》是新写实小说中最贴近自然主义方式的作品。《风景》在小说艺术上成功地增添了某种新质,从而使中国当代文学的艺术形态得到了新的丰富。

5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图书

基本信息

书名: 风景

作者: 田澍 著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6

印次: 1

定价: 19.50

内容提要

我们似乎总生存于一种平淡无奇的境况里。我们终日有那么多生计需要劳碌奔波,于是我们的生命也就在这种终日劳碌奔波中悄然渐逝,有如一泓流泉悄在渐逝于万顷黄漠。 然而,有那么一天,我们突然顿悟到:应以一种热恋和感恩的目光来重新审视自身的生命与所处的境况。这时,我们便不无惊喜地发现,就在那看来平淡无奇之中,隐含着许许多多耐人寻味的风景。甚至,那不期而遇的黯淡里,也透出令人亢奋的辉煌。 于是觉得:应把生命的风景记录下来,抒写人生的散文,享受散文的人生。散文的人生,有追求,有思想,有诗情,有哲味,热烈而深沉,浪漫而现实,行板如歌而自在消遥,简洁凝炼而意蕴深长,有如一泓清流,虽无大波大澜,却如一种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的摄像,“咔嚓”一声,便成了历史的纪念。结集出版,也便是将这些照片镶嵌入框,一幅接一幅地缀连,坦荡地展示出生命心路的诸多风景。

6 叶千华著诗歌

风景

作者:叶千华

随着季节带来的情意

我们看着想着

读懂着感情

从冰天雪地里走过

在春暖花开中想过

到山间河旁

田边路上看过

斜风细雨是风景

狂风暴雨也是风景

一帆风顺是风景

逆水行舟也是风景

轻生死重情义是风景

阳光灿烂

霜晨晓月更是风景

风景蓄存在心中

风景定格在眼里

风景创造在行动中

风景沉默在快乐里

一段情意一首诗

一个视角一幅画

一路人生一片心

一个季节一种景

看是景 想是景

听是景 做是景

有爱更是风景

7 白俄罗斯著名画家油画

国际友谊博物馆馆藏文物。1996年12月,白俄罗斯代总理林格赠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油画《风景》高34.5厘米,宽44.6厘米。

作品由白俄罗斯著名画家创作,表现白俄罗斯壮美的田野山川风景。画面层次分明,近景有青翠如茵的田野和池塘,远景是云霭笼罩的群山,两旁高大的树木笔直钻天,蓝天上云朵在阳光的照射下,明暗变幻。整幅作品构图严谨,意境开阔深远。

8 园林艺术原理术语

风景概述

风景是以自然物为主体所形成的能引起美感的审美对象。

风景的形象是多种多样的。

园林和风景名胜,是由许多孤立的、连续的或断续的风景,以某种方式剪接和联系所构成的空间境域。

风景的特点

图形性:风景的外在表现。

象征性:风景的思想内容,文学艺术特征等。

功能性:游、息、赏、玩、生态等。

风景的感受

风景被感知的途径有两个系统。

首先景的感受通过人体的五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即眼、耳、鼻、舌、身。按感觉的重要性,以视觉为最(形状、色彩等),但是还需要其它器官去配合才能获得全面的综合的感受。

其次,人能思考,能联想,当人身临其境的时候,审美的客体和主体就会产生互动,作为客体的风景对人的作用因人而异(年龄、职业、性别、文化水平、社会经历、兴趣和爱好)。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就在于强调感受,即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最后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产生意境。

9 曾轶可歌曲

《风景》是收录在曾轶可2011改版专辑《羽绒服》的一首歌曲。以其奇幻多变的曲风,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歌迷的喜爱。

歌词

风景

词曲:曾轶可

我的风景 都是 关于你

里面 有悲 也有喜 我是秘密

太早 或太晚 已经没分别

我在等你 你不会信 我也不相信

我的风景 都是 关于你

里面 有悲 也有喜 我是秘密

太早 或太晚 已经没分别

我在等你 你不会信 我也不相信

所以我说我在看风景

所以我说我在看风景

所以我说我在看风景

你相不相信

我只是在看风景

看车子一辆一辆的经过

停下来 走出来 的人是不是你

这和我又有什么关系

我只是在看风景

看雪景或是落叶的街景 不伤心

我的世界下雨了 不要紧

夜深又人静

我的风景 都是 关于你

里面 有悲 也有喜 我是秘密

太早 或太晚 已经没分别

我在等你 你不会信 我也不相信

所以我说我在看风景

所以我说我在看风景

所以我说我在看风景

你相不相信

我只是在看风景

看车子一辆一辆的经过

停下来 走出来的人是不是你

这和我又有什么关系

我只是在看风景

看雪景或是落叶的街景 不伤心

我的世界下雨了 不要紧

夜深又人静

所以我说我在看风景

我只是在看风景

我只是在看风景

你相不相信

风景美么 比我美么

风景也会有看透的那一天

我会在那一天等你说爱我

你会抱紧我 你会在风中对我说

forever, love me forever

kiss me and touch me, you and me forever

forever,forever you and me forever~

作者简介

曾轶可,出生于湖南常德。创作型歌手,是新生代备受关注的一颗新星。“90后”的她热爱创作,词曲创作已三十多首,主要作品有《狮子座》、《最天使》、《夜车》、《新的家》等人气歌曲。2009年,在《快乐女声》比赛中以其原创歌曲和独树一帜的“绵羊音”而广为人知,更引发年度热议,因而迅速走红。其后凭借着清新自然的创作曲风,在2009年岁末发行个人首张原创专辑《Forever Road》,专辑销量创佳绩,并且获得中歌榜“年度最佳创作新人”等奖项,创作才华逐渐受到肯定。第二张创作专辑《一只猫的旅行 Forever 21》已于2011年7月10日发行。

10 辛笛创作新诗

诗歌原文

风景

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

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

比邻而居的是茅屋和田野间的坟

生活距离终点这样近

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

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

惯爱想一路来行过的地方

说不出生疏却是一般的黯淡

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

都是病,不是风景!

(一九四八年夏,在沪杭道上)

出处:《辛笛诗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诗歌鉴赏

诗人怀着对故土的刻骨思念,从海外回到扬子江畔,他却愤然发现眼前的农村是如此一番风景!英国诗人奥登和叶芝的一些抒写现实的诗作曾给了他很大的影响。《风景》就是这样一类题材的诗。

这首短诗运用暗讽和重点对比的手法,写得婉约而含意深刻。诗的第一句就以它黯淡的象征性赋予醒目的视觉形象。把铁轨比喻为中国的肋骨,形容得何其瘦骨嶙峋,简直令人感到心痛。而社会问题像一节节的列车,又何其多也,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接着诗人把目光由俯视而转成从内向外侧视,看到“比邻而居的茅屋和田野间的坟”。这一景象是十分写实的,在四十年代的农村随处可见,但此处突出地将茅屋和坟这两个意象同时组合在一个画面中,并用连词“和”来联接,诗的蕴意也就从写实上升为哲理的思考:生与死的距离近得出奇,中国人竟是如此浑浑噩噩地了结一生。“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在对称的两句中运用色彩的不同,表现出自然与人的对比,而后一句的“新”与“旧”则显露出同一对象本身的反差,恰当地形容了被迫当壮丁的士兵命运何其可悲。“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瘦”字的重复使用,着重比较出瘦的程度,与首句的“肋骨”遥相呼应,由此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都是病,不是风景!”

全诗在末句才使用标点:逗号和惊叹号,这不仅明确点出本诗的主旨,而且直指题目,原来全篇做的是反题文章。“风景”这个诗题也就具有暗讽的意味。作者在时间空间的调度转化,议论和的交错重叠中完成了现实批判情绪的传达,构成一幅民生凋敝的独特的“风景”。

11 中国作家墨白的小说

《风景》,由当代作家墨白创作的短篇小说。

一:基本信息

原载《洛阳日报》1993年8月29日

收入1994年1月河南人民出版社版《孤独者》。

载《小小说选刊》1994年2期。

获《小小说选刊》1993—1994年度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

收入《小小说选刊》1995年增刊号获奖作品赏析。

收入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

收入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小小说选刊十五年获奖作品精选》。

收入南方出版社2002年8月版《时文选粹》(第三辑)。

收入外文出版社2005年《熊猫丛书·中国小小说选集·英文版》。

收入九州出版社2005年8月版《轻风的月夜·感到中学生的100个故事》。

《小小说选刊》2005年第23期转载。

收入2006年5月河南文艺出版社版《怀念拥有阳光的日子》。

收入《最受小学生喜爱的100篇文章》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年4月版。

收入《新中国60年文学作品精选·小小说卷》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风景》中的叶是一个遭到遗弃的小女孩,爸爸妈妈离婚后都到南方去了,叶那种凄冷孤寂的心情化作两行热乎乎的泪水从眼眶溢出,但小说没有正面抒写她的言行神态,而是描摹了很少人走动的街道,叶的单薄的身影……叶独自一人去了奶奶家,慈祥的奶奶要为叶抚平心灵上的创伤,替叶堆雪人,雪人是叶的期望和对生活的憧憬。天亮后,醒来的叶看到了一个“老大老大”的雪人,雪人的旁边是“象睡着了”其实已经离开了人世的奶奶。“冬季白雪的风景在叶幼小的脑海里化成了一幅永恒的图片。”雪人象征了叶“悲伤——希望”的情感世界。

二:小说原文

风景

叶坐在雪地上,回头望望她刚刚走出的医院,她想,要是能堆一个大雪人该有多好呀!可是到哪里去堆呢?她扬起脸,痴痴地想,到哪里去堆个雪人呢?她伸出舌头舔舔落在嘴角上的雪花,慢慢地闭上眼睛,她仿佛看到了空旷洁白的原野,看到了奶奶拄着拐杖立在村头眺望。有两行热乎乎的泪水从眼角里溢出来,但她没有去擦,依旧那样扬着脸,感觉着雪的飘落。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一个名叫叶的女孩在城市的街道里乘上了开往乡村的客车。她的面色苍白,身穿红色羽绒服的售票员很同情这个瘦小的女孩,她没让她买票,一直把她送到她要去的那个名叫楸树庄的地方。叶站在雪地上,一直看着那辆客车随着公路远了,才转身走进村里。飘扬着雪花的村街上很少有人走动,叶的身影在寂静的村道上显得很单薄,她费力地穿过村子,来到村头一所被树枝围成的院子前。叶目光越过柴门看到了院子深处的房屋,就忍不住叫了一声:奶奶——她一边喊叫一边朝房子奔跑。叶在奔跑的过程中,看到那扇黑色的门打开了,她看到奶奶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出现在门口。

奶奶说,叶,是叶吗?叶不顾一切地扑到奶奶的怀抱里。奶奶用苍老的手抚摸着叶冻得冰凉的小脸,她叠声地叫着:乖,是你吗?乖,真是你吗?奶就要去看你哩,鸡蛋都弄好了,可奶走不动,奶又晕车……你爸哩?

泪水从叶的眼眶里涌出来。奶奶说:他又把你一个人丢在医院里了?这个赖种!乖,别哭……你妈呢?咋,离了婚就不管了,就一推六二五了?就不是你闺女了……别哭别哭,乖,给奶说,好点了吗?叶说:奶奶,白血病能治吗?能治……老人把叶紧紧地搂在怀里,苍老的泪水从她的眼里流出来。她说:能治,能治,我苦命的孩子……叶慢慢地推开奶奶,说:我想堆个大雪人。奶奶说:乖,你歇着,奶去给你堆。叶说:不,奶,我自己堆。奶说:中,你自己堆,奶去给你做饭好吗?

在冬季里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一个名叫叶的女孩在奶奶苍老的视线下吃力地堆着雪人,她的脸色越来越苍白,在天色暗淡下来的时候,那把铁锨从她的手中滑落下来,她无力地坐在雪地上。奶奶走过来扶起自己的孙女。奶奶说:乖,回屋歇会儿,明儿个再堆。叶在奶奶的搀扶下回到了屋里,她在奶奶温暖的地铺上很快就睡着了。

叶醒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她在屋子里没有看到奶奶的身影。她拉开门,眼前出现的情景使她愣住了。她看到一个老大老大的雪人坐在院子里向她微笑,在雪人的旁边,她看到了奶奶。奶奶盘腿坐在那里,好像很累很累,她的身上和四周落满了厚厚的积雪。叶叫着跑过去,可是奶奶没有说话,奶奶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好像睡着了。叶不敢惊动奶奶,她悄悄地在奶奶身边坐下来,一直坐了很久很久。冬季白雪的风景在她幼小的脑海里化成了一幅永恒的图片。

1991年10月。

载《小小说选刊》1992年2期。

三:作者简介

墨白,本名孙郁,先锋小说家,剧作家。1956年农历十月初十出生于河南省淮阳县新站镇。务农多年,并从事过装卸、搬动、长途运输、烧石灰、打石头,油漆等各种工作。1978年考入淮阳师范艺术专业学习绘画;1980年毕业后在乡村小学任教十一年。1992年调入周口地区文联《颍水》杂志社任文学编辑,1998年调入河南省文学院专业创作、任副院长。

1984年开始在《收获》《钟山》《花城》《大家》《人民文学》《山花》《十月》《上海文学》等刊开始发表作品,其中短篇小说《失踪》、《灰色时光》、《街道》、《夏日往事》、《秋日辉煌》、《某种自杀的方法》、《最后一节车厢》、《阳光下的海摊》、《一个做梦的人》等一百多篇;中篇小说《黑房间》《告密者》《讨债者》《风车》《白色病室》《光荣院》等四十余部;出版长篇小说《梦游症患者》《映在镜子里的时光》《裸奔的年代》等六部;随笔《〈洛丽塔〉的灵与肉》、《三个内容相关的梦境》、《博尔赫斯的宫殿》、访谈录《有一个叫颍河镇的地方》、《以梦境颠覆现实》等七十余篇;出版中短小说集《孤独者》《油菜花飘香的季节》《爱情的面孔》《重访锦城》《事实真相》《怀念拥有阳光的日子》《墨白作品精选》《霍乱》等多种;创作电视剧、电影《船家现代情仇录》《特警110》《特案A组》《当家人》《家园》《天河之恋》等多部;总计七百多万字。作品被译成英文、俄文、日文等、曾获第25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中篇奖、第25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

四:评论

评议的诱惑

——墨白小说《风景》赏析

伊水

在当代西方林林总总的艺术理论中,崛起了一门新的理论——文学叙事学,认为一篇作品的叙事已成为小说的主体,叙述者的视角、情感、叙事方式等,已成为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这种说法虽有些绝对,但也不无道理。《风景》就是一个例子。

墨白的《风景》,故事简单又不新鲜,但读罢却能给人较强烈的震撼。原因就在于作者较成功的运用了叙事语言。在传统的小说写作中,对事件过程的叙述、人物的描写、人物心理的展现等,常常需要用几种语言方式去表达。但在墨白的笔下,却打破了这些语言方式的界限,把叙述、描写,甚至人物的对话统统纳入一种语言体系中,使作品读来既有散文诗一样浓郁的抒情色彩,又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小说故事框架。读着作品,我不由得想起一个音乐领域中的术语:如歌的行板。《风景》中铺排开的相对整齐的句式,像音乐中连续使用四分音符二分音符一样,使作品显得绵长忧伤又深情。有些地方字、词和句子的重复就像音乐中乐句的反复一样造成一咏三叹的艺术效果。比如奶奶不停的称叶子“乖”、“乖”;比如从头至尾纷飞飘扬的“雪花”,比如“在一个大雪纷飞的……,一个名叫叶的女孩……”这样句式的几次出现。这一切使《风景》成了一种诱惑,语言的诱惑!

人生何处不风景

——读墨白《风景》

黄委委

一直都觉得雪是世界上最纯洁的,洁白无瑕,晶莹剔透,让这个生长在南方城市从未见过雪的我,充满了向往,雪是所有美好的代名词。小时候听妈妈哼着《你那里下雪了吗》,雪又成了牵挂的代称,“在寒冷的日子里,伴我走天涯……”,冷的是天气,雪还是有温度的。后来,我知道雪很冷,冰凉刺骨,但我还是对它情有独钟。直至今日,我读了《风景》,我才彻底感受到了雪的冷,如临其境,同时感受到了,有一种温度,真的可以融化冰雪。

《风景》从一开始便是用医院里的雪来营造一种冰冷的氛围,并以雪贯穿着整篇文章,冷与热的交织构成了这篇文章独特的艺术效果。许是生活的忙碌,我的心渐渐变得有些麻木,偶尔的闲暇时间翻翻书,也只是打发时间。然而,这次看到论坛这一期研讨会的作家是墨白,我便想起很久以前在《60年小小说精选》中看过的这篇《风景》,记忆犹新,当初那种触动还在。再看时,内心依然有股暖流。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管是哪种不幸降临,我们在努力与不幸做抗争的同时,也需要阳光的心态,需要亲情的力量。叶子在一片雪地里想自己离异的父母,想念拄着拐杖立在村头的家门前向远方眺望的奶奶,她是一个人,她不知道白血病为何物,只是觉得雪地里很孤单,甚至想堆个雪人都不知去哪好,所以她去找奶奶。她在奶奶的视线中堆着雪人,用尽了她全部的精力,但是她不觉得苦,也不喊累,她的心情是愉快的、雀跃的。而奶奶为了完成她的心愿,用去了一整夜的时间,为她堆起了一个老大老大的雪人,而她,也成了一蹲身上堆满了雪的人,雪人。我想起了小学学过的《丰碑》,奶奶是现代社会里的另一座丰碑。

叶子不敢惊动奶奶,悄悄在奶奶身边坐下来,这是一幅绝望而唯美的图片,冬季白雪的风景在她的脑海里成了一幅永恒的图片,奶奶对孙女的疼爱,和冬季里的冰天雪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在我的心里成了永恒。即便时过境迁,事态千变万化,总会有一种感动,与天地同在,总会有一种情感,足以融化冰雪。

雪的飘落塑造风景

——读墨白小说《风景》

张莉莉

这是一篇真情流露、诗意浓郁的故事。两个平凡的人物,一个感人至深的情意。浓郁的情感触碰着你的心灵,让你感动.又觉得回味无穷。

文章按时间顺序叙述,一环扣一环,前后衔接得紧凑严密,读来清晰自然。以叙述故事为主,在叙述中突出人物形象,景物、语言、行动描写从简,并融化在故事的叙述之中。塑造人物形象,用白描手法,并注重用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表现人物。如文章中作者写叶“伸出舌头舔舔化成了水的雪”和“奶,啥是白血病?”这都写出了“叶”的天真。而奶奶说的那个善意的谎言,以及她把生命最后的时刻都给了孙女,这突出了奶奶的慈祥与无私的爱。

题为“风景”,含蓄隽永,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这荒村野地里的雪人,是美丽的,但又是孤独的,它是身患重病、来日不多的女孩的最后一个美丽心愿,是年迈的祖母用最后的生命给孙女的温暖与慰藉,是慈爱的祖母用生命的最后时刻塑造的人间风景,它仿佛在向我们娓娓诉说着一个不老的传说:爱可以塑造出世界上最温馨的画面。正是这种意象的存在,使读者沉浸在这人间至纯至美的风景中,体味着穿透灵魂的震颤。

然而在这背后,它隐含的是家庭破裂给子女带来亲情流失的社会问题。是什么使女孩孤单一人,是什么令女孩只想到奶奶,是什么让女孩失去更多的爱?此时,幸福也许真的可以很简单——健全的家庭,温馨的爱,健康的身体便是全部。当回想身穿红色羽绒服的售票员时,我似乎又看到了人世间另一个弥足珍贵的风景,这风景不光定格在“叶”短暂而脆弱的生命里,也定格在所有读到这篇故事的读者的心目中。

一篇优秀的故事,往往更像一弯真情流露的小溪,它纯真的情意,浓郁的诗味,丰富的意蕴,轻轻地弹唱,都足以在你的心中淌成情感的急流。《风景》给人的感受,就是这样的独特。

于德北:关于风景

说到表象与意象的结合,墨白的小小说《风景》做得就特别好,在这篇小小说里,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表象——“雪”、“雪人”,其实都是作家对生命在病魔和死亡面前所呈现出来的苍白、无奈、寒冷(浅层的),挣扎、希冀、幻想、回顾(中层的),坦然、平静、美丽(深层的)等等一切反映的象征。这个象征也是多层面的,它既是对白血病贫血的暗示,也是对死亡之神身披白袍的暗示,同时,也是对归属感的幸福暗示,短短的千余字的《风景》,竟承载着如此之大的使命,谁还敢妄言说“小小说太小”呢?

——摘自《表象与意象的结合》《小小说选刊》2005年第23期。

梁志群:关于《风景》

这荒村野地里的雪人,成为一种意象和象征。它是身患重病、来日不多的女孩的最后的美丽心愿,是年迈的祖母用最后的生命给孙女的温暖与慰藉,是慈爱的祖母用生命的最后时刻塑造的人间风景。正是这种意象的存在,使读者忘记了作品的体裁和表象,而完全沉浸在它的诗情画意里,体味着它穿透灵魂的震颤。

实在不忍把作品当作“问题小说”来读,尽管它隐含的正是家庭破裂给予女带来亲情流失的社会问题。如果真要那样读解的话,无疑会破坏小说的优美意境。而这种意境正是读者触摸到祖孙之间亲情与怜爱的中介。也是在这意境中,读者领略了包括“身穿红色羽绒服的售票员”在内的普通人的人性的光辉,这才是人世间弥足珍贵的风景。这风景不光定格在“叶”短暂而脆弱的生命里,也定格在所有读到这篇小小说的读者的心目中。

——摘自《时文选粹》南方出版社2002年8月版

<p c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3: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