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蜂螫疗法 |
释义 | 蜂螫疗法,是利用蜜蜂毒素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长期以来为人引们所习用,是在蛇毒、蝎毒、蜘蛛毒疗法基础上发展而来。蜂毒疗法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逐渐为医家所重视,并应用于临床,现已有将蜂毒制成注射液用于治疗。主要通过病人接受蜜蜂螫刺,使蜂毒进入人体,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经过现代医药学家的研究,已证实蜂毒有治疗作用,使本疗法得到了科学的肯定。 简介蜂螫疗法是借助工蜂尾针的针刺作用及毒囊分泌的蜂毒作书进行治疗。蜂针本身真是巧夺天工,可以与最先进的注射器具相比拟。蜜蜂螫针结构之精细,犹如天然注射针,药液可自动主人人体内。只要螫针接触到机体,蜂刺便会脱离蜂体,在螫器莒发动装置的作用下,毒囊仍会继续有节奏的收缩,直到使蜂针来人,蜂毒液全部注入为止。蜂针作用于人体的经络、皮部,可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扶正驱邪的作用。蜂针刺甚至于不用消毒,也不容易引起皮肤感染。 治疗方法常用的方法是用活蜜蜂螫入人体。治疗前先用肥皂、温水将被螫部位洗净,用无齿镊挟活蜜蜂轻轻捏住蜜蜂的腰腹部,将其尾部放入受螫处,待螫入后,再用手指轻轻挤压其腹部,以促使蜂毒尽量注入人体。可每天分三次蜂螫十二下,每次四下。第一下螫后半分钟内将蜂针拔出,观察30分钟,如无严重过敏反应,即可进行治疗。每螫一下,留蜂针0.5-1分钟,拔出后停1分钟才能螫第二下。每作完一次治疗后,病人在床上或椅上躺坐10分钟左右,再进行第二次治疗。 本疗法主要通过病人接受蜜蜂螫刺,使蜂毒进入人体,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经过现代医药学家的研究,已证实蜂毒有治疗作用,使本疗法得到了科学的肯定。 主要特点标本同治蜂螫疗法既可冶标,又可治本。除针刺的局部作用外,蜂毒内药理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作用。蜂螫治疗的临床病证大多是虚实夹杂的病证,如对风湿病,该疗法既要治标止痛、消肿,又可治其本,补虚健脾益肾,使正盛邪驱。治标与治本可通过选穴与留针时间、次数等方面来实现。如在选用关节肿痛的局部治疗的基础上,加上背俞、足三里等穴治疗。病有轻重缓急,治病必求基本是原则,而蜂针用阿是穴的治标也是为治本创造条件。 以痛痹蜂针治疗为例。治标.即局部止痛作用。表现为: ①蜂引后局部有麻木,甚至感觉迟钝之感。 ②因蜂毒中的主要成分蜂毒肽等有效物质,可抑制周围神经冲动的传导。 有学者证明蜂毒对突触前后膜均起作用,使突触传递困难与受阻,并使神经竹后电位潜伏期延长,结果导致神经传导阻滞。 消炎止痛当然蜂针液的全身调整作用不容忽视。蜂螫的镇痛作用明显。有人进行蜂毒镇痛效应与镇痛药相比较结果发现,其镇痛作用比安替比林强,20世纪80年代从蜂针液中分离出镇痛抗炎性很强的安度肽,对脑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抑制作用约为消炎痛的70倍。蜂毒具有只子微循环的广谱生物活性,可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血小板聚集能力。蜂毒还可刺激垂体——肾上腺系统。实验证明,蜂毒可使动物皮质酮、皮质醇分泌增加,免疫力提高等。给实验大鼠后肢刺1只蜜蜂,产生的效应约相当于皮下注入ACTH 4个单位的效应。 消炎止痛、抗风湿等作用的产生可能是蜂毒进人人体,可抑制大脑皮质支配区的疾病兴奋灶,切断了疾病的恶性循环,使神经中枢恢复正常,紊乱的代谢得到纠正,从而使病人很快疼痛缓解。 疏经通络,活血化瘀蜂针有抗凝血作用,能降低血小板的凝集;凋节心血管功能。小剂量蜂毒对离体心脏有兴奋作用,蜂毒肽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蜂毒注射引起动脉压降低,但同时又引起脑血容量明显增加。蜂毒对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刺激作用:有实验证明豚鼠注射蜂毒后可使血浆1 7—羟皮质醇含量明显增加;蜂针液或其纽分蜂毒肽通过兴奋脑垂体前叶使肾上腺分泌皮质醇增加。 双向调节功能锋螫疗法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整作用。一方面对免疫低下的患者有提高免疫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控制体制的自身免疫反应,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锋针治疗对免疫缺陷性疾病有效,对免疫功能亢进的疾病也有效。 由于锋针液的毒素经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能增强人体抗炎,抗菌能力,有镇痛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其多种化学成分对全身都有不同的作用。 适用症状本疗法主要适用于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荨麻疹、支气管喘息、过敏性紫癜、过敏性鼻炎等症。以防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较佳。 一、面神经麻痹 取牵正穴为主,配以阳白、丝竹空、颊车、地仓、四白、迎香等穴(配以其中3-4穴即可)。每穴用蜂一只,随蜂螫次数增多,而延长蜂针留置时间。一般留置1-4分钟。每次间隔3-5天。5次为一疗程。 二、偏头痛 取太阳、头维等穴,用蜂螫,可缓解疼痛。 三、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取疼痛部位及周围的穴位,用蜂螫。7天为一个疗程。 四、坐骨神经痛 取腰阳关、秩边、环跳、委中和坐骨神经循环路线附近的穴位,用蜂螫。7天为一个疗程。 五、肌肉、筋脉痉挛 取痉挛局部的周围的穴位,用蜂螫。 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取病变部位和周围的穴位,用蜂螫。一般以15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七、结节性红斑 取病变部位穴位,用蜂螫。 八、过敏性紫瘢 取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等穴,用蜂螫。7天为一个疗程。 九、荨麻疹 取百虫窝、血海、曲池、三阴交等穴,用蜂螫。一般治疗一天,即可好转。 十、胆绞痛 取胆囊穴、内关、关元、迎香、四百和耳穴第三敏感点,用蜂螫。 十一、疝气 取阴陵泉、关元、气门(奇穴)、三阴交等穴,用蜂螫。7天为一个疗程。如需要进行第二个疗程,应休息5天后再进行。 十二、支气管喘息 取大椎、天突、膻中、列缺、中府等穴,用蜂螫。7天为一个疗程。 十三、美尼尔氏综合征 取风池、内关、翳风、足三里等穴,用蜂螫。5天为一疗程。 十四、过敏性鼻炎 取迎香、印堂、合谷等穴和鼻隔外部,用蜂螫,每次1分钟,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一、接受蜂毒疗法者,治疗结束后应休息10分钟以上,不宜治疗后即进行活动。 二、治疗前不得吃得过饱。治疗期间不宜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 三、凡初次接受治疗者,出现较轻的疼痛,局部略有红肿,不必惊慌,更不要轻易停止治疗。如出现发烧、恶心、呕吐、惊慌出汗者,可应用镇静剂,如肌肉注射25毫克异丙嗪即可缓解其毒副作用。 四、凡使用蜂毒注射液者,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随便使用。 五、凡患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者,对蜂毒过敏者禁用本疗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