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枫溪区 |
释义 | 枫溪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韩江三角洲平原顶部,在东经116.53度,北纬23.39度之间,枫溪区位于潮州市区西部,是潮州的城市新区。东和东北与湘桥区毗邻,西和西北接潮安县古巷、凤塘两镇,南与潮安县浮洋镇接壤。辖区总面积24.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62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283人。辖5个社区居委会,26个村民委员会,区管委会驻安揭公路中段。 枫溪概况拼音:Fengxi Qu。 邮政编码:521000 电话区号:0768 车牌代码:粤U 火车站:潮州站 机场:揭阳机场 客运站:长运枢纽中心 主要语言:潮州话、普通话 居住民族:汉族 区管委会驻新风公路中段 代码:445121 辖5个社区居委会,26个村民委员会。 枫溪区地处韩江三角洲平原顶部,在东经116.53度,北纬23.39度之间,枫溪区位于潮州市区西部,是潮州的城市新区。东和东北与湘桥区毗邻,西和西北接潮安县古巷、凤塘两镇,南与潮安县浮洋镇接壤。辖区总面积24.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62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283人。枫溪区是中国瓷都的龙头。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枫溪人就利用当地瓷土生产出各类陶瓷器皿,传统的陶瓷工艺一直传承发展。改革开放后,枫溪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陶瓷生产。实现瓷坭、釉料、色料、花纸、机械等产业链的配套,完善和壮大产业规模,使枫溪陶瓷在全国同行业中脱颖而出。枫溪是中国最大的工艺瓷、工艺化日用瓷的生产出口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卫生洁具生产基地之一。 枫溪历来以陶瓷为主导产业,是中国著名的陶瓷产区,“中国瓷都” 的龙头,享有“南国瓷都”的美誉。近年来,枫溪区围绕“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思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发展民营经济为切入点,以市场开拓为重点,实施“诚信为本、外向带动、规模经营、打造品牌、科技兴瓷、商贸旺区”战略,外向型的陶瓷特色产业发展迅猛,各项经济指标成倍增长,经济发展速度名列全市前茅。在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城市化建设,加大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步伐,使枫溪的城市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枫溪进入了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 枫溪陶瓷的主要产品有餐具、茶具、咖啡具、仿古瓷、礼品瓷、陈设瓷、圣诞瓷、玩具瓷、装饰瓷、园林瓷、等等建筑卫生瓷等十多个门类,并发展将陶瓷制品与蜡制品、木制品、铁制品、树脂制品相结合的独特工艺。枫溪陶瓷以产品创新快、花色品种多、造型精致、色彩丰富、品种多样、风格独特、现代感强等特点,迎合国际市场潮流且价格适宜而广受世界各地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青睐,产品畅销世界五大洲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近5亿美元。目前,枫溪陶瓷生产工厂发展到2663家,从业人员4.83万人,拥有自营出口权企业186家,年出口额超500万美元企业35家,外贸出口额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2005年,枫溪陶瓷总产值93.77亿元。全区企业拥有注册商标300多个,并在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注册。长城、四通、潮流、松发、伟业、美地等等、一批企业和产品获得国家级、省级名牌名标和国家免检产品称号。枫溪成为近十年来中国发展最快和最具有活力的陶瓷产区。 近年来,枫溪投入巨资大搞市政、道路、供水、供电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实施增资扩大,优化升级,近年已投入技改资金30多亿元,兴建现代化工业厂房500多万平方米,火车站工业区、如意路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已形成规模。枫溪着力打造陶瓷产品的研发中心、制造中心、集散中心,以建设“中国瓷都龙头、特色经济强区、旅游生态新城”为目标,使枫溪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和最具竞争力的陶瓷生产基地。 枫溪历史枫溪,相传创于南宋,原为海阳县怀德乡一个辖村,因有溪流贯村中,岸上多植枫树,故名枫溪,村以溪名。早在新石器时代,域内已有人居住,北宋元丰年间(1028—1085)和清代属海阳县。民国初,枫溪属潮安县。1930年属潮安县中山区,设枫溪乡公所。1950年为潮安县第一区,成立区党委。1952年成立人民政府。1956年撤区,成立枫溪镇,辖陈桥乡、池湖乡、新东锡乡。1958年春,组成枫溪人民公社,辖24个高级社(包括73个自然村)。1964年从枫溪公社分出枫溪镇(公社级),1980年11月,枫溪公社改称枫溪公社管理委员会,镇街道革命委员会则改称镇人民政府。1983年6月体制改革试点时,撤销人民公社,与镇合并,成立枫溪镇人民政府;实行党、政、企分开,建立镇领导农村的行政体制。1985年,枫溪镇4个街道办事处改为4个街道居委会。1987年,撤枫溪区,其行政区域并入枫溪镇,建立新的枫溪镇党委会和镇人民政府。1991年底,恢复潮安县建制,枫溪镇属潮安县,为潮安县县委、县人民政府驻地,并划出陈桥、凤山、花园、大新乡、高厝塘、莲云、竹围、田中、大园、西厢、云梯、池湖、蔡陇13个管理区归湘桥区管辖。1995年12月枫溪撤镇建区(县级区),成立枫溪区管委会,是市的派出机构,行使县级区的职权,属潮州市;管理区域为:枫溪镇、潮州火车站区(从潮安县划)、池湖、蔡陇两个管理区(从湘桥区凤新街道划出)。 1998年3月枫溪区设市镇、路东、路西三个片工作委员会,2002年工作委员会改为办事处。辖26个村民委员会和4个社区居委会,2003年,市镇办事处改称长德农村工作办公室(下辖枫一、枫二、长美一、长美二、湖厦村等5个村委会和怀德、石桥、洲园、长美4个居委会),路东办事处改称路东农村工作办公室(下辖池湖、蔡陇、堤头、云步、全福、古板头、英塘、洋头、上东埔、下东埔、田头、田头何等12个村委会),路西办事处改称路西农村工作办公室(下辖藏龙、詹厝、李厝、槐山岗、山边、白塔、高厦、前进、西边等9个村委会)。 2010年12月19日,枫溪区迎来了建区15周年! 枫溪自然资源一条清波粼粼,丹枫夹岸的小溪,从境中穿过。于是,在明嘉靖以前,这里便有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枫溪。其实,枫溪的历史远不止于此。从附近的陈桥村贝丘遗址(1992年以前属枫溪,今属凤新)和辖属池湖村凤地贝丘遗址的发掘和测定中,证明早在6000多年前,先民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 称“枫溪”之前,枫溪古称“怀德”。此怀德乡,曾是见诸方志之宋代海阳六乡之一,其地域十分广阔,中心也不在此,然而由于历史沿革等原因,却由本处保留下此一古地名。清时,其中心区域一带地属潮州府城之西厢,称西厢乡,现辖区兼有当时之西厢和归仁、大和、登荣诸乡之一部分。 枫溪扼潮州古城西、南交通要冲,自韩江以西进出潮州城所有交通皆需经此,潮汕、安揭、安丰、护堤等公路分别在境内交汇或穿越,广梅汕铁路之潮州火车站也在辖区内,东边有韩江水运,上达梅州下至汕头,旧时,西山溪、三利溪也可通舟楫,经枫江而至汕头,水陆交通,两相便利。使之历为城西部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早在数百年前,史志便有“陶冶之所、逐日市”之记述,形成了陶瓷文化和随之而来之商业文化为主体内容的地方特色文化。经济活跃,人才荟萃。潮州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海滨邹鲁”之称,而枫溪则有“郡西门户”、“府城重镇”之誉。 枫溪地处亚热带,受海洋性东南季风影响明显,日照长,温度高,湿度大。多年平均气温21.7℃,1月平均气温13.6℃,7月平均气温28.6℃,年日照为1991.0小时,相对湿度80%,历年平均降雨量1714.4毫米。 枫溪地处韩江三角洲,为平原区,山地少。地势平坦,由北向南、西南微倾斜。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地层,以三角洲沉积、冲积、洪积及滨海沉积为主,部分为含沙层和软土层,地下水位较高,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土壤以水稻土为主,其中又以潴育型水稻土为主,上层深厚,熟化程度高。沿堤多为河流冲积土,含沙量高。潮汕路以东属沙壤土,潮汕路以西多为粘质土。区内山丘有山边山,山地有意溪的云步草岚武林场、赤凤的池湖四望坪林场、登塘的山边布洞林场等计13个林场,累计山地面积16064亩。现有耕地面积6270亩,占全区面积17%,其中水田4278亩,旱地1702亩,粮食总播种面积为7380亩(早晚二造),粮食产量3802吨,除粮食外,还种植玉米、薯类、花生、蔬菜瓜类等作物。主要矿藏有瓷土和锡。 枫溪社会事业枫溪区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社会事业的发展,教育、卫生、科技、社保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呈现出新局面。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区委、区管委积极实施名校战略,坚持在巩固提高“普九”的基础上,全面实施素质基础教育,创新办学方式和管理体制,促进学校上等级,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建设名校结出累累硕果。瓷都中学晋升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枫溪小学晋升为省一级学校,枫一小学、枫二小学晋升为市一级学校,完成了崇礼中学、池湖小学、槐山岗小学、东田小学、山边小学、李厝小学的扩建改造和西边小学的迁址工作,新建古板头中学,积极把枫溪中学的改造申报列入省市局调整的补助项目。建设名校出硕果,瓷都中学高考屡创佳绩,2005年有722人入省围,入围率92.2%,连续二年居全市面上中学第一名,被省定为全国高考定点考场;第九届全国华罗庚杯数学大赛枫二小学、长美小学各有1名学生分别获得金牌和银牌;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参加国家级征文,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教育效果取得显著成效。 卫生防疫体系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卫生监督三大体系建设投入,枫溪区人民医院投资几十万元更换添置一批仪器设备及新配救护车,定期组织全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环境卫生水平,结合节假日和卫生活动日,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学生、群众开展卫生整治活动,大搞环境卫生的清理整治,铲除疾病发生和流行的条件,预防非典和禽流感、登革热等传染疾病发生、传播和蔓延。全年组织4次大行动,统一对公共场所、食堂、职工宿舍、生产车间等重点部位进行药物喷杀,全面消毒,有效降低了“四害”密度,防止了虫媒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不断建立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全民安康工程,保证农民享受医疗救助,全区已有18个村32930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51.6%。 2005年,枫溪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职业培训、劳动就业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农村劳动力基本实现转移,就业局势日趋稳定,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城镇职工5076人,“4050”人员1133人,下岗人员442人。2005年实现再就业4158人,再就业率94%;新增私营企业17家,新增个体户388户,新增岗位4500个;农村劳动力33402人,富余劳动力32277人,现已转移就业24263人,就业率90%。年末全区参加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26072人、17718人、17718人,1967人,全年共征收社保费3101万元,增长26%,支出2260万元,并保持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实施特困下岗职工家庭基本生活临时优待,为全区35家特困家庭每人每月免费提供10公斤大米,0.5公斤食油,全年共免费发送大米12480公斤,食油624公斤。社会救助机制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工作全面落实,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的养老保险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科技进步显活力。近年来,枫溪区积极实施科技兴瓷战略,围绕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成果转化,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近三年来全区共组织实施科技和技改项目89项,累计投入资金16.39亿元。一批新项目的开发不但降低了物耗能耗,而且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档次,近年来,新产品创新率达到80%。创新体系逐步完善。枫溪现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0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3家;已拥有2家省级陶瓷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6家市级陶瓷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科研领域涵盖工艺、日用、卫生洁具、礼品瓷、新材料、色釉、环保等各个产业门类和关键领域。 严格控制人口的出生,加大投入,落实计划生育各项措施,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环境保护,管委会、企业和群众齐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05年全区共出生841人,人口出生率为7.95%,自然增长率2.07%;落实“四术”652例,计划生育率92.03%。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向省计生一类地区迈进。编印《婚育新风进万家》小册子2万本,投入20万元制作计划生育宣传栏30个及大量宣传画,完善村级婚育学校25间,真正做到计划生育政策和婚育新风家喻户晓。落实农工办干部包村,两委干部包对象的包干责任制,落实一票否决制,促进计生工作的落实。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填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报表,落实查环查孕制度,逐步完善和规范流动人口的管理检查考核制度。实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 枫溪特色经济枫溪陶瓷是枫溪的特色经济。枫溪陶瓷生产的历史十分悠久,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陶瓷产区。改革开放以来,枫溪人抓住近特区先开放、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的历史机遇,率先在全国进行窑炉改造和机制创新,大力生产适销国外的陶瓷产品,着力推进陶瓷产品的优化升级,短短20余年的发展,使枫溪陶瓷在全国同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陶瓷产区最具活力和发展最快的地方。目前,全区共有陶瓷生产企业4000多家,从业人员4.83万人,陶瓷产品畅销世界五大洲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枫溪陶瓷生产主要有下面五个特点: 一是产业规模大,发展速度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枫溪陶瓷进入了—个快速发展的腾飞期。枫溪人大力发展陶瓷生产,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带,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尤其是近五、六年,枫溪陶瓷的发展速度更加迅猛,陶瓷出口额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目前,全区拥有进出口权的企业有186多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21亿元;外贸出口4.76亿美元;工商税收总收入3.24亿元。单纯陶瓷一项,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300元,人均创税3047元,人均出口创汇4539美元。枫溪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美术瓷、日用瓷和卫生洁具的生产出口基地。 二是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完美结合,陶瓷生产技术大幅提升。枫溪陶瓷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理念,把陶瓷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完美的结合起来,推陈出新,不断研创出新产品,不断提升生产技术。近几年来全区共投入技术改造资金超30亿元,实施科技、技术改造项目近300多个;目前,全区共有6家企业分别建立了市级陶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家企业建立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0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3家;有5家企业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有2家企业获得国家质量免检产品;9家企业产品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8家企业获得省著名商标;全区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130多个,获得基尼斯纪录5个,正在申报2个。科技资金的投入使枫溪陶瓷产区总体生产技术达到全国同行的一流水平。 三是主导产业突出,产品门类全面发展。枫溪的陶瓷产业,在全区经济中占主导的地位,无论是出口值、纳税额、工业产值等,都占全区90%以上。枫溪十分注重世界各国的人文风俗和消费趋向,吸收各国的工艺和手法,独树一格,研制出既保留枫溪传统特色又具各国风格的陶瓷产品。可以说,枫溪陶瓷最富特色最具有时代感、最能体现世界陶瓷的发展潮流。目前,枫溪陶瓷已从过去的以工艺美术瓷为主转变成工艺美术、日用、卫生洁具三大类陶瓷并驾齐驱之势,品种繁多,日新月异。枫溪每年创新产品上万件,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50%以上。 四是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大。“企业跟着市场走”是枫溪陶瓷迅速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开拓市场中,枫溪坚持外向为主、内外并举、以外带内、以内促外的方针,全方位提高枫溪陶瓷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参加法兰克福、米兰、伯明翰等国际知名博览会、展销会,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市场网络,各种适销对路的产品源源不断地推向市场,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快速攀升。据海关统计,枫溪工艺日用陶瓷的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量的27%。与此同时,枫溪企业在国内大中城市发展连锁店、经营商,建立了自己的营销网络,大力抢占国内市场,枫溪陶瓷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大辐度跃升。去年外贸出口超500万美元企业18家,其中超1000万美元11家。内销企业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有10多家。 五是企业以民营为主,发展后劲强。枫溪的陶瓷企业基本是“清一色”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产权清晰,机制灵活,管理到位,市场反应灵敏,在市场大潮中闯出了一条发展路子,使一大批企业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近几年,全区共有近500家企业增资扩产,共投入资金30多亿元,兴建了现代化厂房500多万平方米,改造新建了窑炉设备几千条,引进了先进陶瓷设备一批。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了整个区域的生产技术水平,使枫溪陶瓷工业保持了快速增长,也为未来的强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枫溪将围绕打造陶瓷产品的研发中心、制造中心、集散中心的目标,做大做强陶瓷特色经济,实现从陶瓷生产大区到生产强区的转变,力争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和最具竞争力的陶瓷生产基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