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丰台岭
释义

丰台岭村,隶属山东省潍坊寿光市侯镇(原属岔河镇),共有130户,450多人口,土地480亩,盐田24000公亩,是寿北盐业生产专业村,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代表。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过万元,人均纯收入8000多元。2008年,村党支部为全村各户免费订阅《寿光日报》一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报村”。

乡村概况

1、名称由来

据郭氏族谱考:相传瑞气祥云,紫气东来之时,仙鸟凤凰,来到城隍庙高岭土台,收羽立观,故名“凤凰台”,其后有“凤凰岭”、“郭家岭”、“凤台岭”、“丰台岭”诸称。合作时期因农业连年丰收遂更名为“丰台岭”至今。

2、地理位置

地处渤海莱州湾西南岸约30公里(寿光北部地区,北接大家洼)。辖区为平原,较之周边地区高,而为岭,弥河、丹河水之南。全年气候宜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

3、历史渊源

该村位置历史可追溯唐代征高句丽,修筑十八支铜炉以及冶铁造兵器时,村北有厚约3名见深的草木灰化石的灰阳台为鉴,现村周围常见瓦砾、铜钱古币等。

丰台岭村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最早由村始祖郭显(十一世祖)自东岔河村迁至而来。

4、主要姓氏

全村主要姓氏有:郭、李、杨、仉等。

乡村民风

乡村民风纯正朴实,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有秧歌、吕剧等。

乡村经济

该村注重抓招商引资,突出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三农建设,竭力做到农业与工业的结合与优化升级。农业以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渔业为主,工业尤以原盐制取、盐化工为主,现建有盐场及化学工业园多处,属国家盐化工产业的重点区域(北靠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1990年,该村通柏油路,1993年,该村设立集市(大型农贸市场,每逢农历四、九日开市),1997年一次性电话普及率达85%,有线电视实现户户通。2007年该村重新更换标准路灯50余盏。丰台岭村连续多年被潍坊市政府、寿光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文明村镇”等称号,是鲁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代表。

文化大院

近年来,丰台岭村把村级文化大院建设作为和谐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该村已经拥有标准型文化大院一座。其中,小康电子书屋面积为30平方米,拥有各类书籍1300册,科普娱乐光盘350盘,购置了电视机、VCD、电脑等电子阅览设备,配有专门的管理员一人,周一至周五正常开展节约活动;文体活动室面积为70平方米,设有乒乓球、台球、各类棋牌、并配有建设器材10件。农民文化夜校面积为50平方米,能容纳50人同时参加学习,并配有齐全的多媒体播放设施,每周组织一次学习活动。健身广场面积为5000平方米,配有了篮球、健身路径等室外健身、娱乐设施,定期举办村庄篮球比赛。同时,该村专门建设了村荣誉室,将本村近年来各项工作取得的先进荣誉称号奖牌、锦旗、奖杯、证书分类集中存放。该村各条街道都已高标准硬化、绿化、亮化、净化,设立了村务公开栏、科普教育宣传栏、精神文明宣传栏、阅报栏。另外,村内各类文化活动队伍健全,建有村戏迷俱乐部、村庄户剧团、农民健身队等群众性文化活动队伍,并经常开展活动。

清东陵所在地

古地名

丰台岭,清东陵所在地。这块风水定地,明时叫丰台岭,也有说是凤台岭,只是到了清朝才易名昌瑞山。这里曾是明朝抵御北方外族侵略的前线,当年山上筑有边防工事。驻蓟州的镇远将军戚继光曾在此戍边,燕王朱棣也曾多次到过这里视察。

朱棣比朱元璋还迷信,特别信奉风水,在丰台岭视察时,朱棣就对此处动了情。在皇后死后,朱棣并没有打算在南京周围寻探风水宝地,而是派人到北京周边抓紧找龙穴,遵化的马兰峪就是堪舆师考察过的地方之一。但考虑到边防、安全因素,朱棣最后钦定地理形势更佳,风水既妙且贵的天寿山作为迁都北京后大明王朝的万年吉壤,即现在位于昌平县境内的十三陵所在区域——大明王朝在朱棣的手里第一次错过了遵化丰台岭,民间称这是“一让”。

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病死,其弟朱由检继位,是为崇祯皇帝。朱由检这个皇帝当的很辛苦,其时大明王朝当时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真的是内忧外患。朱由检当时的国防策略,“攘外必先安内”,对李自成的剿灭行动一刻也没有放松过。但朱由检心里也知道,关外的满人才是一条恶龙。所以,朱由检亲自到边关巡视。在一次巡视中,朱由检看中了丰台岭,竟与朱棣的想法不谋而合,初定自己的归宿地于此。应该说,朱由检的眼光是很长远的,也很独到,从传统的堪舆术来看,此处的风水之妙就不用说了。但人算不如天算,由于连年战事,中原突变,边关吃紧。到1644年三月,京都竟让李自成的起义军给攻破了,朱由检被逼煤山上吊。自然归葬丰台岭之梦也破灭了——大明王朝再次错过了遵化丰台岭,民间称这是“二让”。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的令人感叹。朱姓帝王家两次未能用上遵化丰台岭,满清王朝夺了江山,又得了块风水宝地,捡得了天大的便宜。自皇太极1636年改国号为“清”,至1911年宣统退位,清共传十一帝(努尔哈赤在“清”之前),在这块风水宝地上,爱新觉罗家族的天子运承延了276年。

大明王朝,自朱元璋1368年在应天称帝,至1644年末帝朱由检煤山殉国,历277年。大清王朝比大明王朝只少坐了一年江山,这种现象很有趣。民间有传讲,这是天意,遵化丰台岭的社稷寿限定数是这么多,276年;如果大明王朝早点把此处风水宝地占了,就可再继三百年。但当时,朱姓皇帝只顾挖大清的祖坟,新辟宝地的步伐慢了半拍。276与277,这“1”之差,仅是一种历史巧合,但留下的历史之谜还是相当有魅力的。

大清王朝到底是如何得丰台岭(清代称昌瑞山)这块风水宝地的?正史上的记载是清世祖福临自选。

清帝王陵本已择选在东北,并在那埋葬了三位帝王,已营建成永陵、福陵、昭陵三座帝王陵,俗称“关外三陵”。在迁都关内,入主北京后,很显然后世帝王不可能再归葬东北,不论从祭祀考虑,还是依保护的角度,都是不方便的。但北京周边的风水宝地多被历代王侯占用,朱姓明朝的皇家陵寑用地在昌平天寿山就不用说了,满人的祖宗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帝王则卜葬九龙山。所以说,想得到一块理想的真龙佳穴并非易事。

传说,有一次福临带着王公大臣去遵化马兰峪一带狩猎,看到此处青山葱荣,生机无限,王气十足,龙脉清晰。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如锦屏翠帐,南有金星山做朝如持芴朝揖,中间有影壁山做书案可凭可依,东有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西有黄花山似白虎雄踞,东西两条大河环绕夹流似两条玉带。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真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福临一下子感动了,希望死后能葬在这里。当即,他摘下手是的白玉扳子,往前投掷下去。陪臣找到后,就在扳子跌落处做下记号,此处即为福临地宫所在,后来置放棺椁的宝床正位之处。

嘉庆年间的礼亲王昭梿所著的《啸亭杂录》记录了福临择佳穴的事情,证实了上面的传闻:“章皇帝(福临)校猎遵化,至今孝陵处,停辔四顾,日:‘此山王气非常,可以为朕寿宫。’因自取佩X(“韦”旁“枼”)掷之,谕侍臣日:‘X落处定为佳穴,即可因以起工。’后有善青乌者,视邱惊日:‘虽命我辈足遍海内求之,不克得此吉壤也。’所以奠我国家万年之业也。”后来的《清史稿》采信了这一说法,称“至是陵成,皆惊为吉壤。”

但后世对此记载是有异议的,认为是堪舆师的杰作。具体说来,可能是钦天监的功劳。当时,曾参与“关外三陵”营建的杜如预、杨宏量等多人,再次参与了清东陵的卜选。但后来的清帝都回避此事,甚至多次强调,这块风水宝地,就是祖宗福临亲自发现的。

乾隆皇帝在东陵隆福寺碑文中称,“夫此山陵乃我世祖行狩于田,亲临所相度也……若非前代陵寝委之将作,听之堪舆者比。”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三月,乾隆帝谒孝陵时诗兴顿起:“追远钦神烈,匪遥展默思。每因羁庶政,又觉隔多时。松柏守宫阙,星辰侍礼仪。鼎湖亲卜吉,昌瑞万年基。”诗中很明确地说明,孝陵所在是福临“亲卜”。

建于康熙七年(1668年)正月的孝陵功德碑碑文称,“世祖章皇帝……圣寿二十有四,在位十八年,葬孝陵。陵预定于昌瑞山。”此碑文是康熙亲自撰写的,“陵预定于昌瑞山”,是最权威的官方的说法。

欲盖弥彰。事实上,清孝陵的陵址卜选,及后来清东陵的形成,确实并非这么简单。不只风水先生参与了,还是中国帝王家风水宝地中第一块,也是唯一块由洋人参与卜选的陵寑。这个洋人就是时任钦天监的汤若望。

福临1644年从皇太极手里承继了皇位,时只有6岁,是大清王朝的第一位小皇帝,还是一位信奉佛教的帝王。1661年,只有24岁,正处青壮年福临突然病死(民间传说出家当和尚,又说在厦门被郑成功的大炮炸死)了。火烧眉毛,寻找一块风水宝地,就成了当务之急,头等大事。掌钦天监事的汤若望理所当然要肩负此任。之前曾参与“关外三陵”卜选的杜如预、杨宏量,全部都投入了清孝陵陵址寻找和陵寑的营建服务之中。

安丘地名

丰台岭,山东潍坊市安丘一地名,位于安丘市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1: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