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丰后大友氏
释义

大友氏自大友能直始,但能直的出身则是众说纷纭,见诸于各类考证中。一说是镰仓将军源赖朝的私生子的,一说是中原亲能之子,有说是近藤(古庄)能成的继子的,还有说是相模国御家人三浦氏一族的。这显然是由于古记录的混乱以及人为的误导,让能直的亲父到底是谁的问题始终不能解开。

中文名:丰后大友氏

国籍:日本

民族:大和

职业:战国大名

在大友本家的家谱,大友一族的系图中记载初代能直的父亲是源赖朝。另外在江户时代杉谷宗重的《大友兴亡记》或《大友记》和《丰后国志》等史记中对能直的出身也有同样的说法。

上诉的史料中都如此记载着:

“能直的母亲是上野国利根庄出身的御家人波多野经家(大友四郎)的三女--利根局。利根局仕奉当时被流放到伊豆国蛭小岛的源赖朝,并怀一子。但由于怕引起赖朝妻子政子的顾虑,利根局决定将此子交与其姐父中原亲能。承安二年(1173),能直出生。赖朝命中原亲能为能直的养父,取母系的姓氏,是为大友氏的开始。”

而能直以中原亲能之子的名义(亲秀)住在京都。当时在京都十分流行的藤原定家日记《明月记》和摄政九条兼实的日记《玉叶》中都留下了能直的名字,称其为源赖朝的私生子。但在更多的书中都否定这一说法。《吾妻鉴》中说能直是中原亲能的亲子,建久元年(1190)有〈古庄左近将监能直〉的记录--究竟亲子还是养子呢?另外,“古庄”一说则指其母利根局后来嫁给了近藤能成,因此取其姓。近藤能成是相模国古庄乡司,能直是近藤家的亲子也说不定呢。

大友氏一直能以源为姓,坚持其祖是赖朝私生子的说法。而大友氏初次使用源姓是在南北朝初期时,建武三年足利尊氏被后醍醐天皇所击败,逃亡九州。期间大友氏泰极尽忠节仕奉尊氏,得到和尊氏的兄弟同等关系的承认。氏泰和弟弟氏时的“氏”字就是由尊氏所赐予的。从此大友氏的源姓说法就传开来,和赖朝的血缘关系也广为人知。

能直是否赖朝私生子还很难说,但能直受到赖朝的宠爱则是有正式记录的。《吾妻鉴》记载,文治四年(1188)十月,能直十七岁时,赖朝亲自向朝廷推举他就任左近将军监。能直被称作“无双之宠人”。而能直的正确记录是在文治五年的“奥州征讨”之际:“左近将监能直,当时是特殊的近侍,常在御座右侍候”;夜晚则任“上卧”。上卧是贵人寝所的守卫,非心腹不能任。后来赖朝上洛时,能直随警备兵同行,担任近侍。

虽然能直得到赖朝宠爱无可否认,但不承认能直是赖朝之子的人则指出,政子在文治二年生了个女儿,她指定能直的养父中原亲能的妻子作乳母,可见亲能是得到赖朝信任的。赖朝的女儿出世没多久得重病死了,因为亲能妻子是她的乳母,于是遗骸就葬在亲能宅地的龙谷中。由以上可知政子也同样信赖亲能,若能直真是由赖朝的妾所生后送给中原亲能抚养的话,政子必定不会和亲能保持亲密的关系。

因为能直有赖朝血统的说法一直不能给出确切的年代以证明,因此倍受质疑。那么能直的父亲究竟是谁?

根据《尊卑分脉》中藤原秀赖的大友氏系图来看,近藤景赖的儿子有能成和赖平两个,弟弟赖平肯定是亲子。赖平后称武藤,其子资赖任镇西守护,是为九州少弐氏之祖。

而能成则称近藤太、武者所。其称号是出自父亲景赖的“近藤武者”。能成官位最高作到左近将监,和《波多野系图》中的记载一致。《吾妻鉴》寿永元年五月,有叫作〈古庄乡司近藤太〉的人和相模国金刚寺的住僧发生纠纷的记载。

近藤能成有“古庄近藤太”的记录在前,能直则有“古庄左近将监”的记录在后,看来能直的父亲是近藤能成的说法更有事实根据。

抛开历史中的疑团,还是让我们真正看看风云九州的大友家史吧。

大友能直(1172-1223)是镰仓时代的武将,丰后大友氏之始祖,幼名一法师丸。左近将监、左卫门尉、丰前守、前丰前守、从五位下。法名能莲。出生地是相模国,死时享年52岁。能直被认为继承源姓。

大友能直所领有镇西一方奉行、中九州后三国(筑后、肥后、丰后)守护职。家中有能直的正妻风早禅尼深妙、妾和男子12人,女子共3人。能直最早获得的领地,应该是《吾妻镜》中所说的由讨伐奥州藤原氏所得的奥州某地头职。能直的领地后来都分给了儿子:

长男亲秀分得了构成战国时期大友氏核心的土地。

次男诧磨能秀得到了肥后国神藏庄地头;饱田郡内真三大夫、沙汰惣社敷地内屋敷、在家免田散在名田畠?#092;石原;大野别府内尾崎村;鹿木东庄橘村并五郎丸南山室村地头加治尾名。

八男志贺能乡分到丰后国东乡、横城山院主;安崎乡诸田名地头职;夷长小野地头职。

妻子深妙分得丰后国大野郡大野庄地头职;相模国足上郡大友乡地头乡司职。

鹰尾秀直得到筑后国山门军濑高上庄内鹰尾,别符和仓光两地头职。

田北亲泰得到丰后国直入郡田北村地头职;速见郡日差庄地头职;肥后国益城郡甘木庄地头职;付税所公文,国侍所司职。豊福荘内地头职。

一万田时直分得镰仓的宿所。

镰仓后期,三代大友赖泰继承了能直和亲秀在九州的势力。同时间赖泰在幕府里也颇有影响力,任京都守卫番备之一。蒙古的来袭间接使赖泰得到权力,他握有幕府颁发的动员令,发动御家人进行抵抗。但没想到九州军被蒙古的集团战术所压制,连大宰府都被迫退向水城。御家人于是对赖泰有所抱怨。幸好蒙古军在夜晚被台风吹得昏天昏地,只好退兵。大友赖泰赶紧沿着博多西海岸追击。虽然打了胜仗,但幕府最后还是追究了赖泰的责任。建治元年12月由于幕府在高丽的前进基地被灭,日本因此准备出兵朝鲜。大友氏受命收集国内的船和水手,并且要向幕府报告进度。可1281年由于担心蒙古再度袭来,这项计划被迫中止,大友氏转为坚固丰后和筑前的防卫。

弘安4年蒙古果然再度来袭,大友军在志贺岛和蒙古军交战数次,结果还是靠台风的帮忙让蒙古退兵。战后幕府的封赏十分混乱,九州各家一直争到弘安9年才初步有了结果。

其后大友氏四代亲时经略北九州的国人众势力,进一步稳固领地的统治。

永和三年(1295)三月,大友亲时病逝,隐居的大友赖泰指定亲时之弟大友贞亲继任家督。贞亲出任朝廷从四位、出羽守、镇西奉行。嘉元三年(1305)贞亲在镰仓受到将军久明亲王的接见,后和北条相模守平贞时会面。

贞亲接掌大友氏期间,最有名的是供养禅宗的善事。德治元年(1306)建立了府内蒋山万寿禅寺,招来僧人直翁主持。直翁是当时的名僧,曾出仕北条贞时。贞亲对直翁十分敬重,称自己为“圣一国师的弟子”。在直翁的大力宣传下,筑后等国的禅宗文化发展迅速,特别是府内,有“佛寺三百所”之称,所供奉的僧人高达千人。

1306年贞亲将家督之位转让给大友贞宗。

贞宗在位时,正值镰仓政权动荡时期,九州拥立足利氏和后醍醐天皇的势力互相敌视。当时的镇西探题是北条英时,而菊池氏自蒙古来袭后就对北条氏十分不满,于是和大友、少弐相约攻打北条。北条英时及时查知了密约并故意召集三家。其中只有大友和少弐两家响应,而菊池则以“迟到”为借口拒绝出席。贞宗查颜观色,判断此时还没有战胜北条的把握,于是私下连同少弐贞经对菊池氏发动突袭,将菊池武时的人头献给北条英时以得到北条的信任。北条英时果然大喜,对大友氏越加不防范。大友贞宗加紧战备,秘密杀害后醍醐天皇派去北条方的密使,最终叛出了镇西探题方,连同少弐贞经、岛津贞久击败了北条英时。

贞宗以性情复杂,行事狡猾著称,在战乱中始终站在武家人的立场来维系大友氏。对于禅宗的传播,贞宗持赞同的态度,也数次招纳有名的僧人。嘉历元年(1326)他接待了来自中国的僧人正澄清拙,后来还专门创建了筑前显孝寺、丰后长兴寺和府中金刚宝戒寺。贞宗其后落发,取号直庵。

虽说贞宗为大友家在九州争取了有力的地位,但当初面对镇西探题的大军时他也没十足的把握,因此在博多出阵前,将所领和所职让给了五男千代松丸--大友氏泰(1321-1362)。

其时的氏泰还没有正式的名称。建武二年(1335)12月12日,在伊豆佐野山之战前,本来是天皇方的千代松丸倒向了足利尊氏。由于兵力不足,足利尊氏方大败,不过千代松丸自愿担任殿军的任务(金崎退却战?),在山崎重创了天皇方的追击军,顺利将足利尊氏送到了九州。在往九州途中,足利尊氏对千代松丸的能力大加赞赏,将自己的“氏”字赠给了千代松丸。从此,大友氏泰便诞生了。

凭着父亲的威望和自己的功绩,大友氏泰将大友家带上了新的高峰。山口隼正的《南北朝期九州守护研究》中,证实了氏泰的守护职共包括了肥后、丰后、肥前和日向四国,将整个九州占了一半。而且氏泰的母亲是少弐盛经的女儿,实际上氏泰控制了大友和少弐两家。加上其他大友家人所领的筑前领地,谁能不承认大友氏是九州的霸主?

然而,当氏泰的事业发展到了顶峰的时候,氏泰突然间在1348年将家督之位传给了弟弟大友氏时(?-1368)。让世人不解的是,当时氏泰掌握了国政,家中又没有变故,正值盛年,为何会突然退位?而这个大友氏时,除了他在大友的系图上的名字外,究竟何时、何地元服,为什么会得到尊氏的赐字,全部不明。大友氏时,被称为“谜一般的继承者”。

氏时继任家督后的贞和5年,南北朝正式踏入了纷乱的年代。足利尊氏讨伐弟弟直义、直义又与南朝方和解。在复杂的局势中,氏时始终站在足利尊氏一方。文和年间,氏时与一色道猷和怀良亲王的联合军大战数场。2年,于筑前的针摺原合战后将南朝方的足利直冬驱离了九州。可是,南朝军很快就迎来了鼎盛时期。文和4年,一色道猷攻破了大友的肥前阵地,氏时前往增援,苦战后终于降伏了一色道猷。不过氏时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南朝军大神宇佐正快速地往博多前进中。经过多次的交战,氏时将大神宇佐赶下了海,谁知又传来南朝军自丰后侵入的消息。就这样,氏时和南朝军反复拉扯着,一时间形成胶着之势。

延文3年10月,南朝军和大友军在高崎山发生激战,大友军本阵设在高崎城。之后在延安4年、康安2年和应安4年的高崎城攻防战中,高崎城以难攻不落著称。然而到了贞治2年,菊池武光终于突袭成功,大友氏时负伤而逃,其后死去。

大友氏时死后,大友氏继上任,然而氏继并没有能力承担对抗南朝军的重任,很快就被大友氏时的儿子,大友亲世代替了。

大友亲世(?-1418)接任了家督。

大友亲世,幼称千代松丸,通称孙三郎,后来作到左马助、丹后守、式部丞、式部大辅、修理大夫、修理权大夫。

当时的大友家,虽然名称上还是九州一强,但实际上正面临着生死危机。长久以来与南朝军的正面交战使大友家疲于奔命,一部分的筑前和肥前豪族已经公开表示再这样下去,将被迫投向南朝方。

而这种趋势在大友氏时死后越加发展激烈。

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南北朝时期九州的战情:在北九州,大友家力抗由菊池氏、蒲池氏、肥前千叶氏和阿苏氏等豪族组成的联军,大友的盟友少弐氏也自顾不暇;而在南九州,同属北朝的岛津贞久和肝付氏、三条氏、怀良亲王纠缠不清,更别说北上援助大友氏了。与可以扼守险要地形坚守的岛津氏相比,大友氏的形势显然更加恶劣。被拉长的战线导致补给十分困难,无法集中兵力一次性地打击敌人,加上国内反战的声浪不断高涨,家中随时都有分裂的危险。

此时,大友亲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拯救大友氏。

首先,大友亲世为了离间南朝军,采取了足以被称之为卑鄙的手段。他向南朝联军的各家家督分别寄送了同样的密函,内里要求和解,但希望能和对方结亲以示友好。其中除了菊池氏外,其实浦池氏、阿苏氏等豪族和大友氏并没有什么很大的怨仇,只是所效忠的对象不同而已。因此当各豪族得到了密函后都不约而同地打起了算盘,加上大友亲世不断地后退,各个豪族更是犹豫起来,不肯追击。很快谣言就在南朝军中蔓延开来,各家都怀疑战友有否察觉自己的想法。

好不容易有了喘息空间的大友亲世,立刻联络上新就任的北朝军统帅今川了俊。应安4年8月,大友亲世和菊池武政在高崎城对峙。今川了俊派儿子义范趁菊池军出城后,偷袭了高崎城并且随后夹击菊池武政,给菊池军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同时间的南朝各豪族却还在互相指责猜忌当中,一兵一卒都没有派出。

而在国内,则出现了一则流言:“大友家的正统家督应该是大友亲著而不是弟弟亲世,但由于亲世比亲著更有能力,所以亲著便退位了。”“亲世十分感激哥哥的让贤,因此决定将亲著之子持直收为养子,以后继任家督”。姑且不说谣言的真实性,但却大大加强了大友亲世的影响力和声誉,增强了国人的凝聚力。

应安5年,经过百余场合战后,大友氏终于渡过了难关,不仅重新夺回了太宰府,而且整个九州的战情都倾向了北朝军。

同年的少弐冬资被谋害事件发生后,大友亲世向今川了俊提出“南北合一”的建议,得到重视。战后,大友亲世的知行地增加了19个,高达86所。应永2年,今川了俊由于受到大内义弘的谗言,被朝廷召还,新的探题渋川氏上任。

应永8年(1401),亲世改名祖高,号胜栋,1418年冬去世,后人称之为“大友氏中兴之祖”。

大友亲世要让位给亲著之子的谣言有一定的真实性,亲世死后,亲著匆匆上台又匆匆下台。

接着大友氏第12代家主大友持直只留下了讨伐大内盛见的事迹,就在浩瀚文海中消失了。(其实是编者自己找不到)

13代家主大友亲纲,事迹不详。

14代家主大友亲隆,事迹不详。

15代家主………等等,原来是大友亲繁啊!(擦汗,擦汗^^;)

大友亲繁(1411-1493),是室町时代中期的武将,其父乃11代的亲著,母亲来自千叶氏,童年时称五郎,后来又改名叫亲重、亲职。

大友亲繁是大友氏首个进行朝鲜贸易的人,并且大力发展博多港。由于对外贸易给国人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因此亲繁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是非常之好的。

另一方面,亲繁注重研究大友家族的历史,他认为长子继承家主是一个家族繁荣的前提,因此在宽正3年正式向幕府上申,要求发给长男政亲丰后和筑后半国的守护职,为日后出任家督作准备。幕府方面在宽正6年同意了亲繁的要求。文明9年6月,亲繁将连同丰后、筑后、筑前和肥前的守护职全交给了政亲。自此,大友氏正式确立了长子继位的传统。

尽管后来足利义教曾试图分离大友氏,但由于大友氏有长子确立制度,因此无从下手。

大友政亲(1444-1496),由于父亲亲繁早早就确立了他的地位,所以早年可说是一帆风顺。可是生的儿子却不是心头肉,而是眼中刺。

其长子大友亲丰虽然在文明16年继任了家督,但大友政亲却还把持着权力不放。这是因为大友亲丰的母亲来自大内氏,亲丰的政策更为倾向于大内氏,所以大友政亲担心大内氏会借此夺取大友氏在筑前的势力。文明19年,两人勉强和解,但延德元年(1489)在政亲上洛的途中,政亲的异母弟日田七郎亲胤不满亲丰,在肥后发兵反乱。虽然被大友亲繁的四男大友亲治镇压下去,但亲丰的心里认定背后是大友政亲设计的,因此越加痛恨自己的父亲起来。

在朝廷方面,足利义材和义澄争夺将军职,亲丰又一次站在了父亲的对立面,选择了支持足利义材。后来甚至改名叫大友义右。

父子两人的对立越加深刻。明应5年5月13日,政亲从海路往筑前,同时自4月以来就病在床榻上的义右在5月27日死去。

大友义右去世后,大内氏认为是被政亲毒死的,因此大内氏和大友氏的关系直转而下,极为恶劣。

大友义右离奇死去后,大友政亲也无法再度执政,因此大友氏家督之位就传给了颇有声名的大友亲治。

大友亲治(?-1524),是为大友氏18代家督,在幼年时就入了僧籍,在肥后瑞光寺出家,过着不问世事的生活。但后来本家的纷争持续到了反乱的局面,大友亲治劝说无效后,只好亲自带兵击败了反乱首领日田亲胤。战后,亲治利用手上的兵权镇压住大友政亲和大友义右两方,喝令两人和解。这次事件结束后亲治便回到寺院继续修行,没想到却无意中奠定了日后继承家督的基础。

大友义右死后,拥护他的势力不甘心从此就被大友政亲所压制,想来想去就只有一个大友亲治能出面调解,便推举亲治当家督。大友政亲其时也老了,更无法反对。虽然亲治本人并不愿意,但出于对本家的忠诚,还是还了俗。

但向往宁静的亲治并不习惯前呼后拥的生活,明应7年2月就退了位,传给了长子大友亲匡,自己退居幕后作辅助。

亲治整治了大友氏的领地,设立了直辖领和关所,指定奉行检使,重新划分了郡单位的面积。在军事方面,他禁止百姓过度聚集以防暴动。另一方面则让国人众世代担任职位,父传子、子传孙以保证有力武士的战斗力。在战斗中,他以小家族为单位的武士团为核心,其他弱小的武士则朝武士团集结。

大友亲治的施政广受好评,但其人在江户世代却被认为是个大恶人,性好残杀。

于是在亲治的辅助下,大友亲匡逐渐熟悉了朝政,慢慢地成长起来。

大友亲匡(1478-1513),后来改名叫义亲,最后再改成我们所熟悉的大友义长。

由于初当家督时年龄尚幼,因此大友亲治便在幕后辅助,两人一起治理领地。但这对父子比大友政亲和大友义右强多了。义长十分尊敬亲治,凡事皆以亲治的意见为主,自己的见解却反复考量。

永正12年12月13日,义长公布了分国法,内容是大友氏的家训,共17条,后来再加上8条。

分国法其中第1条要求对幕府尽忠;第2条要求要敬神;第4条到第8条是对自己族人要尊重;第9条以后是家臣团的细节,例如出仕日、勤务事件表等。第11条是同辈间的交际规定;12条是对部下的限制;13条是要求奉公守法;14条是不准传播谣言;15条是不准诉苦;16条是没收财产的规定;17条是关于博爱精神。后来加上的8条是:对家臣进贡的要求、诸乡庄目付的配置等。

一般认为,大友氏自分国法颁布后,正式成为了战国大名。

大友义长按照惯例,让自己的长子大友义鉴接任了守护职。

大友义鉴(1502-1550)是为大友第20代家督,本名义鉴,又改为亲敦,后来足利义晴赐名为义鉴。但他通往战国大名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当他13岁时,家中加判众中的实力者朽网亲满趁家督轮接反乱。亲满以为义鉴尚年幼,义长病重,响应者又众,这下还不成功?谁知算尽了机关,独独漏了当时已经60多岁,义鉴的祖父大友亲治!亲治暗使家臣混入亲满的阵营,从内部搞垮了亲满的军队(手段不详),还亲自和亲满见面,迫使他降服。

永正15年8月11日义长去世,大友义鉴正式继承了大友氏。4年(1524)正月,祖父大友亲治也离开了人世,大友氏的命运全托在义鉴的双肩上。

自小就有远大志向的义鉴,开始向战国大名的地位前进。为了要充分掌握国政,消除掉国人中同纹众和他姓众等的反抗危险,他一步步地朝国内有实力的国人开刀。

首先被牺牲的是大神一族,从中分流出户次氏。又将速见郡和日出藤原两庄的本处地分给加判众(这两地本来是属于他姓众的)然后重翻老账,以曾参与朽网亲满反乱的名义讨伐府内的佐伯惟治和下城的臼杵长景。

通过战场上和政治上的较量,义鉴终于将国内的有力家臣团肃清,完成了权力的统一。

然而由于各方的利益分配,直接导致了同纹众和他姓众之间的不稳,后来更发展成大规模的流血事件,二阶崩之变。

(同纹众、他姓众和加判众的介绍请看附录)

自16代大友政亲始,大友氏和大内氏的关系就不好,两家的矛盾在义鉴时代终于爆发。

义鉴麾下的部将秋月种时内通大内义兴的部将陶美作守,掠夺筑前和筑后。义鉴出兵于大永5年3月将种时击败,从此掀开了大友氏和大内氏的战争。

义鉴一方面支持安芸的尼子经久对大内义兴作战,同时也从正面挑战大内氏。大永6年,两家在安芸府中城和草津交战数次,互为平手。后来将军足利义晴介于调解,两家同意和睦。

天文元年(1532),大内义兴去世,义鉴趁机发兵攻打大内家新当主大内义隆。大内义隆也毫不示弱,在筑前到处放火。天文3年两家主力在速见郡的大牟礼山激战,死伤者众,称为势场原合战。天文7年,将军足利义晴又来调解,两家又和睦了。

之后由于义鉴要对付菊池氏,而义隆和尼子氏对峙,大友和大内两家再无正面冲突。

这时已经到了战国的晚期,大友家的最后霸主,大友义镇上场。

(由于珠玉在前,编者手头上的资料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因此借宇长的文字一用)

“大友宗麟(1530--1585)

人称"丰后的枭雄",一度曾雄据北九州六国的枭雄。

1530年诞生在丰后的府中城,是父亲大友义兼的长子(一说为次子),从小就显示出过人的天赋,师从家老入田亲诚,十二岁时元服,初名大友义镇。

年轻时的大友义镇锋芒太露,以至遭到包括父亲的弟弟菊池义武,师傅入田亲诚等重臣的嫉恨,义镇这时候显示出了其非凡的才能。先是利用父亲与叔父菊池义武在对待大内家这一项多年来的心病大做文章,终于使父亲与叔夫兄弟反目,大大削弱了自己家反对派的实力,等到这一计谋被大友义兼察觉,准备废掉义镇另立三子盐市丸之时,通过军师角隈石宗率先得到消息的义镇抢先到各位家中的重臣那里做工作。以佐伯惟教,田口新人藏为首的家臣团,因为利益关系,在会议上反对大友义兼那废掉长子立三子的计划,会议结果一拖再拖,终于被大友义镇在1550年发动了震惊九州的"大崩溃之变",结果是大友义兼,大友盐市丸被大友义镇亲手所杀,跑回领地的入田亲诚在居城被攻破后遭到残杀,大友义镇成为大友家新一任当主。

大友义镇作人的一条准则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持功自傲的家老田口新人藏和佐伯惟教先后遭到流放,一度想出仕大内家的田口新人藏更是遭到暗杀。大友义镇也没有忘记当年反对他的叔夫菊池义武,率领大军围城,城池被攻破后将他流放到对马,从此肃清了领内的不满势力。

大友宗麟是日本最早的天主教徒大名之一,他在1562年成为天主教徒,接着又改名为大友宗麟(宗麟在拉丁文中意为带来光明的人),组织了日本第一支步枪军队,加上家中的立花道雪、高桥绍运、丰后三老等名将,对外挡住了毛利家强大的九州攻势,对内兼并了秋月家,城井家,高桥家等筑前豪族,一跃成为北九州六国的霸主。

成功后的大友宗麟,像许多战国大名一样,犯了贪享太平的毛病。大友宗麟极其好色,有子41人(除了十二子吉弘统辛还算可以以外,其他大多是废物),爱好茶道,拥有十多副全国知名的茶器,传说连远在京都的足利义昭将军都产生了邀请他上洛的愿望。

1578年,带着将日向国建成天主教国的梦想,大友宗麟带着全国大军进军日向国,在一路传教的同时,又一路抢掠。在攻击高城受阻,全军士气空前低落之时,大友军贸然与岛津军在耳川决战,遭到大败。从此一蹶不振,将九州的霸主地位让与岛津家。

打了败仗后的大友宗麟,开始自暴自弃起来,领地不断被龙造寺家和岛津家瓜分,以至昔日的手下败将秋月家和城井家都开始欺负在大友家头上,但凭借迅速崛起的年轻一代将领和洋枪大炮的优势,一时之间还不到灭亡的地步。1585年,再目睹家中年轻的小将立花宗茂,吉弘统辛和志贺亲次在一场局部战争中取胜后,留下"此生无悔"四字后在府内城去世,终年56岁。 ”

在义镇崩溃后,大友义统扛起了大友氏的重担。

大友义统(1558-1605),丰后府内上野馆出生,后受足利义昭赐“义”字而改名义统。天正16年(1586),丰臣秀吉赐“吉”字改为大友吉统。

天正6年9月,义统没有跟随大友义镇进攻日向,受命留守大野郡的野津。此时的义统和父亲一样,对教会十分狂热,听不进家臣的劝告。终于义统驻守的野津地方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教暴乱,在自领濒临溃灭的危机下,义统看清了局势,对教会的热情冷却下来。

天正8年,田原亲贯反乱,早已不满父亲的人事安排的义统宣布退隐,后被义镇挽留。

《增补订正编年大友史料》中记载,一万田宗庆向义统提出了考量要周到,领地的给予和赏罚要公正,要尊重家中宿老等18条谏言。天正14年10月,丰萨合战中岛津军自丰后侵入。12月户次河原合战中,义统违反了丰臣秀吉的指示出战,结果大败而狼狈逃跑,大失脸面。

虽然义统在天正15年3月受洗,但在6月丰臣秀吉的禁教令发出后,又立刻弃教,命令传教士离去,还强制志贺亲善等信徒退教,镇压国内的教徒,使国人对义统的信赖大跌。

文禄元年3月,大友义统奉秀吉之命入侵朝鲜,归属在黑田长政军下。4月渡海后占领了凤城。11月,秀吉给予了义统朱印壮以示奖励军功。第2年正月,明朝武将李如松猛攻平壤的小西行长,小西行长便向黑田长政请求援助。黑田长政和小早川秀包认为不可救,大友义统却独自前往,结果打了败仗,反而受到秀吉的责难。战后,由于这事,义统被指无能,连带大友氏也被除国。文禄2年5月,义统被幽禁在周防山口本国寺,剃发为僧,号宗严。第3年9月转移到水户,在佐竹义宣的监视之下。

秀吉死后,义统的罪状在庆长4年(2599)被赦免。第5年9月,于关原合战中被黑田如水大概,流放出羽国。1605年义统孤独地死去,享年48岁。

长达22代的大友家史,自此终于完结。

附录:

文明时期,大友义鉴将领国的治理从家政机关变为国政机关,分别任命了谱代家臣和庶家以及他姓众的领地。同时,一万田、臼杵、入田等有力的同纹众和加判众的势力也大大加强。这种分国法直接导致了同纹众和他姓众之间的权力斗争。其结果为亨禄三年、大友一族和他姓众的大神一族的武力冲突。在这段期间,大友氏的内斗十分频繁。

为了整顿国政,大友义镇实行加判众和同纹众三人任、他姓众六人任的制度。加判众位居大友家臣团的最上位,支配领国;而负责大友氏领主权力的具体内容的,则是由他姓众和同纹众组成的评定众。在大评定中,由大友家督和评定众所下的决定,由加判众以分国和郡的单位来分担各地域的军事和行政责任。

再附录:大友氏家臣团结构表

大友氏---

御一家众:托摩八郎、久我三休、门司亲家、田原绍忍……

近边众 :小笠原上总入道、实相寺、斋藤道?、德丸左马助……

国人众 :佐伯惟定、志贺道辉、吉弘统幸田北统员……

郡众 :玫珠郡众(森、野上、清源一族)、

国东郡众(吉弘、崎部、竹田津、都甲氏等)、

日田郡众(坂本、财津、大藏一族等)

乡庄众 :大分众(户次众、高田众)

大野郡(绪方众、井田乡众、宇田枝众、野津院众)

直入郡(直入乡众)

速见郡(由布院众、山香乡众)

海部郡(丹生庄众、臼杵庄众、津久见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