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芬兰化 |
释义 | 芬兰化(Finlandization)主要指冷战时期位于苏联旁的芬兰,因忌惮苏联的威吓,在外交与内政政策作为上有所调整配合,被质疑是屈服于苏联的霸权。 起源这个概念源于1948年芬兰和苏联政府达成的协议,即赫尔辛基答应不会参加针对莫斯科的国际联盟,或作为任何反苏联行动的基地,换取苏联承认芬兰的自治及尊重其民主制度。在芬兰而言,此一协议取得巨大成功,让该国得以在夹隙中保持和平及实现发展,当时的总统凯古林(又译“吉科宁”,1956-1981年任芬兰总统)也赢得了国内的广泛拥护及西方政坛的赞誉。 冷战初期,处于国际风口浪尖上的芬兰,为了求生存,不得不臣服于强大的邻国苏联,获得了保护,但损失了部分尊严和自由, 在苏联的强大压力之下,芬兰让出部分主权而视苏联为宗主国。 芬兰由于地缘关系,离可怕的苏联太近,离强大的西方太远,只好用实际上的臣服来换取名义上的独立。虽然英勇的芬兰人曾经重创俄国侵略军,但诚如孙子所指出的:“小敌之坚,大敌之擒。”小国再英勇,也不可能避免被大国征服的命运。比芬兰人更英勇的波兰人,在二战期间用马队向德国的坦克冲锋,也只让自己国家的旗帜多飘扬了几天。二战后的芬兰,和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区别不大,但表面上还有自己的国旗国歌和外交,但在政策上完全以苏联的马首是瞻。国际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芬兰化”。 德国政治学家理查德·劳温索尔在1961年柏林危机结束后不久首先使用了“芬兰化”这个词。其目的是想告诫人们,苏联现在正力图用以往对芬兰所采取的胁迫手法来达到在欧洲施加影响的目的。因此,芬兰化一词的使用就具有了广泛的甚至是威慑力的涵意。 简介这个概念源于1948年芬兰和苏联政府达成的协议,即赫尔辛基答应不会参加针对莫斯科的国际联盟,或作为任何反苏联行动的基地,换取苏联承认芬兰的自治及尊重其民主制度。在芬兰而言,此一协议取得巨大成功,让该国得以在夹隙中保持和平及实现发展,当时的总统凯古林(又译“吉科宁”,1956-1981年任芬兰总统)也赢得了国内的广泛拥护及西方政坛的赞誉。 概念根源冷战初期,处于国际风口浪尖上的芬兰,为了求生存,不得不臣服于强大的邻国苏联,获得了保护,但损失了部分尊严和自由, 在苏联的强大压力之下,芬兰 让出部分主权而视苏联为宗主国。 芬兰由于地缘关系,离可怕的苏联太近,离强大的西方太远,只好用实际上的臣服来换取名义上的独立。虽然英勇的芬兰人曾经重创俄国侵略军,但诚如孙子所指出的:“小敌之坚,大敌之擒。”小国再英勇,也不可能避免被大国征服的命运。比芬兰人更英勇的波兰人,在二战期间用马队向德国的坦克冲锋,也只让自己国家的旗帜多飘扬了几天。二战后的芬兰,和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区别不大,但表面上还有自己的国旗国歌和外交,但在政策上完全以苏联的马首是瞻。国际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芬兰化”。 德国政治学家理查德·劳温索尔在1961年柏林危机结束后不久首先使用了“芬兰化”这个词。其目的是想告诫人们,苏联现在正力图用以往对芬兰所采取的胁迫手法来达到在欧洲施加影响的目的。因此,芬兰化一词的使用就具有了广泛的甚至是威慑力的涵意。芬兰化(Finlandization)主要指冷战时期位于苏联旁的芬兰,因忌惮苏联的威吓,在外交与内政政策作为上有所调整配合,被质疑是屈服于苏联的霸权。 中国现状中国现在在西太平洋地区也想采取类似的战略。 一国的军事战略相当于一个窗口,外界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洞悉其动机。中国显然在寻求使中美军事平衡渐渐发生决定性改变。中国的目标是阻止美国保护其在该地区的长期利益——并把美国的民主盟友和合作伙伴(譬如日本、韩国和台湾)拉进自己的圈子里。 中国的军力加强集中在一系列能力上,即中国人所谓的“撒手锏”,旨在出其不意取胜。这个词源于古时候军队双方在战场上厮杀时,出其不意地将锏投向敌人。 解放军认为美军的作战网络是其唯一的弱点,因为它严重依赖卫星和互联网来确定目标、协调打击行动和制导“智能炸弹”等。中国2007年成功试验了反卫星导弹,据说它可以利用激光“致盲”美国卫星。多年来,美国军方越来越频繁地受到源自中国的计算机攻击。 中国军队还致力于发展所谓“反介入/区域阻绝”能力,以对诸如日本冲绳县的嘉手纳空军基地和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构成威胁。中国军队正在研发和部署大量能够摧毁美国及其盟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以极高的精确度打击这些空军基地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向美国及其盟友发出的讯息很清楚:中国现在有办法威胁美国的这些前沿基地。 中国军队的“区域阻绝”能力主要是限制美国海军在“第二岛链”外的行动自由。“第二岛链”是指日本小笠原群岛一塞班岛一关岛一巴布亚新几内亚一线。为了在越来越远的距离发现和打击美国的水面战舰,中国军队正在构建超视距雷达,并使用侦察卫星以及配备有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的飞机。 对美国的战舰和前沿配置的飞机来说,东亚海域正渐渐成为一个“无人地带”,但美国的卫星却变成了易击中的目标,五角大楼的数字网络也越来越面临危险。事实证明中国没有采取“撒手锏”策略抗衡美国军力集结的理由。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力量比其在冷战结束时要少很多。另外,在过去20年里,美国没有利用其军事力量攻击中国或胁迫中国。相反,它致力于维护地区军事平衡,使得该地区度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和平繁荣时期——其中,中国是主要受益者。 中国的军力加强——北京称之为“和平崛起”——最好被解释为“芬兰化”战略。这种战略符合中国的观点。《孙子兵法》著名论断“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就概括了中国的观点。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