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肺小细胞癌
释义

肺小细胞癌(SCLC)是一种由小细胞组成的恶性上皮肿瘤,肿瘤细胞胞浆稀少,细胞边界不清,核染色质细颗粒状,无核仁或不明显,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梭形,核切迹明显,坏死典型呈广泛性,核分裂计数高。

复合性小细胞癌

与另一种成分即任何一种非小细胞癌成分相混合的小细胞癌,通常为腺癌、鳞状细胞癌或大细胞癌,梭形细胞或巨细胞癌较少见。

ICD-O编码

小细胞癌 8041/3

复合性小细胞癌 8045/3

同义名称

以前的分类采用过的名称有燕麦细胞癌、小细胞间变性癌、中间细胞型未分化小细胞癌和混合性小细胞/大细胞癌,但从未得到确认。

临床特征

症状和体征

症状表现与肿瘤位于中央及局部扩散有关。与局部扩散的鳞状细胞癌相比,喘鸣和咯血相对少见而声嘶和声带麻痹更为常见。但是,临床症状更与播散性病变相关(如骨髓和肝转移)。10~20%病例在作出原发性诊断时就可确认已经发生了脑转移,但大多数病例倾向于在病变过程中发生。副癌综合症也常与小细胞癌相关。

影像学

小细胞癌表现为肺门或周围肿块常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肺叶萎陷。放射学检查常不能检测出原发性肿瘤。与胸部X线相比,CT扫描可在观察纵隔淋巴结侵犯和上腔静脉破坏方面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周围型小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无法与其它肿瘤相区分。

细胞学

细胞学标本表现为疏松的和不规则的或合胞体样的细胞簇,也可表现为单个肿瘤细胞呈线状排列。在粘附性细胞聚集物中可观察到明显的核切迹。核分裂象易见。每一个肿瘤细胞的核/浆比较高,外形呈卵圆形至不规则形。固定良好的细胞特征是可见到细颗粒状均匀分布的染色质,呈典型的“椒盐状”外观,而固定不好的细胞可见染色质呈无结构状且深染,缺乏明显的核仁或极少见。由于恶性细胞核的脆性,在所有类型的切片上常可见到条纹状染色质,特别是在抽吸活检和刷取标本中。另外,切片背景中常存在凋亡小体和颗粒性坏死碎屑。

巨检和部位

肿瘤典型呈白-褐色、质软、易碎的肺门周围肿块,表现广泛性坏死和淋巴结侵犯。在肺内,肿瘤以粘膜下和环状生长方式沿支气管扩散,常侵及淋巴管。大约5%的SCLC表现为硬币状周围病变。

肿瘤扩散和分期

由于倾向于表现为广泛播散性病变,小细胞癌常采用局限性/广泛性病变的分期方法,而不采用TNM方法。

组织病理学(包括变型)

可见到与其它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同的结构模式包括巢状、小梁状、周围栅栏状和玫瑰花结状生长。也常表现为层状生长而不伴有上述常见的形态模式。肿瘤细胞常小于三个静止期小淋巴细胞的大小,具有圆形、卵圆形或梭形核,胞浆稀少,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核仁缺乏或不明显,细胞边界不清,核切迹常见,核分裂数高,平均超过60/2mm2。该肿瘤定义为高级别,因此对其进行分级并不适宜。尚未发现原位性病变。在较大的标本中肿瘤细胞更大,可见散在分布的多形性肿瘤巨细胞,染色质疏松,核仁明显,坏死病变广泛,细胞凋亡活跃,以及挤压假象伴血管周围碱性DNA壳形成(Azzopardi效应)。

复合性小细胞癌指与非小细胞癌相混合的小细胞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少数为梭形细胞或巨细胞癌。关于复合性小细胞和大细胞癌至少应包括10%的大细胞成分。

免疫组化

当光镜下诊断为小细胞癌时,电镜观察表明至少在三分之二的病例中存在直径约100nm的神经内分泌颗粒。免疫组化研究提示大多数病例表现CD56、chromogranin和synaptophysin阳性。<10%的SCLC可表现所有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阴性。90%以上的病例表现TTF-1阳性。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包括淋巴样浸润、其它神经内分泌肿瘤、其它“小圆蓝细胞肿瘤”(SRBCT)和原发性或转移性非小细胞癌。挤压假象不仅存在于小细胞癌中,也见于类癌瘤、炎症或淋巴瘤的淋巴细胞及分化差的非小细胞癌。在受到挤压的标本中,观察到一些保留的肿瘤细胞是诊断SCLC必须的。细胞角蛋白和白细胞一般抗原及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和TTF-1的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有帮助。典型和不典型类癌并不表现小细胞癌中的坏死程度、核分裂及凋亡活性。其它SRBCT包括原发性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核分裂活性较SCLC低,且表现MIC-2(CD99)阳性,而细胞角蛋白或TTF-1呈阴性。CK20阳性、CK7或TTF-1阴性可以鉴别Merkel细胞癌与SCLC。从形态上区分SCLC和NSCLC是困难的,诊断的基础是质量好的HE染色切片和固定良好的组织。鉴别不仅仅依靠某一单独的特征,而是包括细胞大小、核浆比、核染色质、核仁和核切迹等特征。相应的细胞学标本可表现保存更完好的肿瘤细胞形态特征。

组织发生

SCLC准确的细胞起源并不了解,可能是多潜能支气管前体细胞,可向每一种主要肺癌类型分化。但是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系列中,与典型或不典型类癌相比,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与小细胞癌具有更相似的形态学和遗传学特征。

体细胞遗传学

细胞遗传学和CGH

SCLC是一种非整倍性的肿瘤,但是DNA流式细胞仪检测常提示为近二倍体的染色体数目。细胞遗传学和CGH研究发现了染色体失衡的特征模式即频繁发生的3p、4q、5q、10q、13q和17p缺失伴3q、5p、6p、8q、17q、19q和20q获得。几乎在100%的病例中存在染色体3p的缺失并常与3q等臂染色体形成有关。染色体亚带的扩增特别好发于肿瘤进展期和治疗前的病人。染色体17q24-q25上DNA的获得是发生脑转移的一个潜在标志物。

分子遗传学

SCLC和非类癌是经典的神经内分泌(NE)肿瘤,它们可表现NE细胞所有的特征。但是SCLC与吸烟密切相关,而类癌不是这样。这两类NE肿瘤具有一定的共同的分子学异常,但也存在差异。SCLC具有高频率发生的p53突变而类癌以menin基因突变为特征。SCLC和NSCLC的遗传学图谱存在着相同与不同之处。大多数存在的差异是相互关联的。这两类肺癌之间存在的绝对差异非常少,包括NSCLC中的RAS基因突变和COX-2过表达,而MYC扩增和caspase-8(一种重要的抗凋亡基因)甲基化是SCLC的特征。细胞周期失去调控是癌症的标志,但这两类肺癌的相关机制各有不同。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失活和E2F-1过表达几乎普遍存在于SCLC中。SCLC及少数NSCLC中常发生14-3-3 sigma和P14arf失活,这两种基因是重要的G2稽查点。

在大多数肺小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中证实存在大的3p等位基因片段丢失,而大部分腺癌和癌前/侵袭前病变存在较小的3p等位基因片段丢失。因为这些区带中所含基因丰富以及这些基因极少发生突变,导致TSG的确认花费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公认的TSG在四大分开的区带中证实存在,包括3p12-13(ROBO1/DUTT1)、3p14.2(FHIT)、3p21.3(RASSF1A、FUS1、HYAL2、BAP1、Sema3B、Sema3F、和β-catenin)及3p24-6(VHL、RAR-β)。在这些基因中,FHIT、RASSF1A和RAR-β研究最为清楚。

p53基因突变是人类癌症中得到确认的最常发生的遗传学变异,且在SCLC中较NSCLC常见。基因失活的最常见机制是发生突变。肺癌中基因突变发生频率、类型和突变形式与吸烟密切相关。G-T置换在吸烟者中(特别是女性)较不吸烟者常见。SCLC中常发生多种的其他分子学改变,包括前凋亡分子Bcl-2上调、自分泌环活化(bombesin样肽类,c-kit/干细胞因子)、端粒酶上调、laminin5链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缺失以及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与TSG失活相比(通常由胚胎期机制特别是甲基化所致),获得的染色体位点上所涉及的基因很少得到确认(除MYC家族外)。SCLC特异的与癌前病变相关的变异尚未明确。关于肿瘤发生之前的分子学改变了解甚少,但是已经证实在正常的或增生的支气管上皮中存在频发的等位基因缺失。

基因表达谱

基因表达分析能够比较容易确认肺小细胞癌的标志物。考虑到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征,不难发现许多基因表达标志物为神经内分泌基因,包括嗜铬素B、C和L-芳香氨基酸脱羧酶。关于SCLC的基因表达实验研究包括通过寡核苷酸微阵列进行原发性肿瘤分析、通过cDNA微阵列进行原发性肿瘤分析和通过cDNA微阵列进行细胞系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三种研究所发现的基因有所重叠。这三种研究方法均确认了胰岛瘤相IA-1关和hASH1(human achaetescute homolog 1)作为SCLC的标志物。其中有两种方法证实了FOXG1B(forkhead box g1b)、| S |1转录因子、thymosinβ及tripartite motif-containing 9。

预后及预测因素

临床预后负性相关因素包括“广泛性”病变分期、行为状态差、血清LDH或碱性磷酸酶上升、血浆白蛋白和血钠低。尚无与预后相关的组织学或遗传学因素。少数病变早期的肿瘤可成功切除

肺小细胞癌的危害:

是肺癌中最凶恶的,一般发现就有远处转移了,他对放化疗比较敏感,经过治疗后肿瘤体积会减小,看似缓解的很好。但是用不了多久还会复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3: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