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飞行器 |
释义 | 飞行器(flight vehicle)是由人类制造、能飞离地面、在空间飞行并由人来控制的在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空间(太空)飞行的器械飞行物。在大气层内飞行的称为航空器,在太空飞行的成为航天器。 二战碟形飞行器一些飞碟的模型在1947年展出。从1950年开始,美国的飞碟计划一直在CIA、 NSA、 和NRO等机构的秘密支持下继续进行着,至尽这也是美国的核心绝密计划之一。 一、纳粹德国Haunebu Series 哈伯飞碟系列: 翻译档案: 党卫队E-IV局,在纳粹神秘的“黑太阳”计划中分派研究可选择的能量的任务,弥补第三帝国在战争期间缺乏的石油、汽油等燃料产品。 这个部门,利用神秘的技术继续发展代号为“RFZ”的飞碟计划,以磁场能为基础发展飞碟,主设计师是:W.O. Schumann,德国慕尼黑综合技术大学的教授。1939年研制工作出现在动力系统方面出现革命性的突破,利用世界第一个电—磁—引力驱动系统为飞碟提供动力。这个驱动系统依靠Hans Coler's free energy Konverter与Van De Graaf band generator范`德`格拉夫联合发电机、Marconi vortex dynamo马可尼式涡流发电机来驱动,来产生强大的电-磁场动力,摆脱地心引力的影响从而升空。 最初的这个巨大的飞碟使用的发动机是利用Thule and Vril Gesellschafts(外星超前科技)的技术,SS命名为:RFZ-5。自从1935年以来,神秘的外星科学家和飞碟一直隐蔽在遥远的、偏僻的、不发达的地区进行飞行测试。党卫队找到一个合适地方,在德国的西北部,叫“Hauneburg”的地方。在这里,依然由党卫队E-IV局从事新飞碟的研制、测试、生产工作,新飞碟被命名为“H-Great”,意识是:Hauneburg Device。 战时为了安全方面的考虑,在1939年,党卫队将Hauneburg这个地名缩短一个字母,混淆的命名为:Haunebu,以蒙蔽苏军和盟军。在以后战争的期间,研制、生产飞碟的Hauneburg逐渐放弃,研制、生产逐渐转移到德国的“Arado-Brandenburg”地区。 最初的Haunebu I型飞碟有2个原型,它的直径有25米,乘员有8人,速度达到了令人惊奇的:4800公里/小时,飞行维持在较低的高度。改进了神秘的燃料配方和发动机之后,飞碟Haunebu I型速度到达了难以置信、令人瞠目结舌的17000公里/小时的速度,而且续航时间达到惊人的:18个小时。为了抵抗令人惊奇的高速度带来的高温,为了抵抗令人惊奇的高速度的影响,党卫队中的先驱的冶金专家,为Haunebu型、Vril型飞碟冶炼特制配方的合金装甲,并将这种特种合金装甲装备在Haunebu型、Vril型飞碟上面。Haunebu I型有一个单一的船体,早期测试中,将双管60毫米KSK(KraftStrahlKanone, Strong Jet Cannon)航空加农炮安装在Haunebu I型进行武器测试,要求能击穿4英寸厚的装甲。但是这种重型加农炮开火时,巨大的后坐力容易使飞碟发生颤动、震动,严重影响飞行。后来变通的方法是:安装6门MK-108机关炮和3门小口径对地加农炮。Haunebu I型,于1939年开始试飞,2个原型机总共进行了52次飞行测试。 1942年,经过放大的Haunebu II型开始测试,Haunebu II型直径有30米,乘员9人,飞行的速度达到6000—21000公里/小时,续航和滞空时间达到:55个小时。更进一步的改进型DoStra,装备了耐热护罩,并生产了2个飞碟的壳体。在1942—1944年之间,Haunebu II型生产了7架,进行飞行测试,总共进行了106次试飞。 1944年,完美的飞碟原型:Haunebu II DoStra开始测试。该型号制造了2架原型机进行测试。巨大的发动机、巨大的高度,乘员达到20人。Haunebu II DoStra型能以21000公里/小时的速度进行超音速巡航飞行。发动机的生产,SS党卫队让容克飞机公司和道尼尔飞机公司二者竞争,1945年3月,道尼尔飞机被选中,来生产飞碟的发动机。随着战争形式的进一步恶化,阻止了道尼尔飞机公司对飞碟发动机的生产。Haunebu II DoStra型的几张照片作为党卫队E-IV局的文件保留下来。有关道尼尔飞机公司被选中飞碟发动机的中标文件,有关发动机的生产和书面所有文件,全部毁于战火。 Haunebu III型飞碟太大了,直径有70米。一个单独的原型机在二战结束之前被制造出来。乘员有32人,速度达到7000—40000公里/小时。该型飞碟拥有3倍厚度的外星技术的防护外罩。续航时间到达:7—8个星期。该型飞碟进行了19次飞行测试。1945年3月,该型飞碟被Thule and Vril(外星超前文明)用来进行撤退运送工作。 进一步的Haunebu IV型,在二战结束之前没有制造出来。但是在战争结束后的一年时间里,与Haunebu IV型非常类似的飞碟在德国占领区经常被发现。 历史发展人类很早就有在空中像鸟类一样飞行的理想,古希腊的阿尔希塔斯所制造的机械鸽、远至澳大利亚的飞去来器、中国的孔明灯和风筝都有关系。在中国古代,有人在文学著作中描述了飞行的理想,而且还有人设计了一些大型的风筝飞行器,试图实现这种脱离大地束缚的理想。明朝的万户,就设计了一种将几十支火药火箭绑在椅子上,手拿风筝进行飞行的试验。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发明的风筝。15世纪,意大利的列奥纳多·达·芬奇也曾设计过飞行器。 现代飞行器的发展,得益于19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和技术的巨大飞跃。19世纪,不断有人试图突破空气的束缚,但都失败了。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在空气中的飞行也逐渐成为可能。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率先在美国制造出能够飞行的飞机,并且实现了飞行的梦想。随后,飞机及其相关的科学和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器械分类飞行器分为3类: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和导弹。 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飞行器称为航空器,如气球、滑翔机、飞艇、飞机、直升机等。它们靠空气的静浮力或空气相对运动产生的空气动力升空飞行。 在空间飞行的飞行器称为航天器,如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探测器、航天飞机等。它们在运载火箭的推动下获得必要的速度进入太空,然后在引力作用下完成轨道运动。 火箭是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飞行器,可以在大气层内,也可以在大气层外飞行。 导弹是装有战斗部的可控制的火箭,有主要在大气层外飞行的弹道导弹和装有翼面在大气层内飞行的地空导弹、巡航导弹等。 中国研制2008年6月,由哈尔滨盛世特种飞行器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共同研发的单桨环道“飞碟”在哈尔滨研制成功。该飞行器重10公斤,装满燃料一次可在空中飞行40分钟,能够应用在航空拍照、地质测量、突发事件照明、搭建临时通讯平台等方面。具有低空、低速、垂直起降、悬停等特点,兼具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的功能。 这种“碟”型飞行器已获多项国家专利,飞行器直径约为1.2米,采用碟形环翼外形设计和特异式气动布局,其飞行高度在50米至1000米,飞行速度为每小时0至80公里。 这种“碟”型飞行器可为多个领域提供技术支撑,飞行不受地域限制,飞行轨道可预先设定,也可随时更改,可广泛应用于航空拍照、地质测量、高压输电线路巡视、油田管路检查、高速公路管理、森林防火巡察、毒气勘查、缉毒、突发事件照明、搭建临时通讯平台和应急救援、救护等方面。 碟形飞行器产品简介 碟形飞行器,它包括驾驶仓、固定底座、着陆架、机轮、发动机和控制装置,在驾驶仓与固定底座的连接处形成一环形凹槽,碟形壳体的内环套入凹槽内,在碟形壳体上对称设有两个旋翼,旋翼与旋翼开关控制装置相连;发动机通过离合器与分动器相连,分动器的第一输出轴通过锥形齿轮组与碟形壳驱动轴相连,碟形壳驱动轴上端的驱动齿轮与碟形壳体内环上的内齿啮合,分动器的第二输出轴通过三节等速万向节与螺旋桨轴相连,螺旋桨轴与螺旋桨固连;在固定底座内壁上设有可旋转的圆盘,圆盘边缘固连的轴承座套装在螺旋桨轴上,圆盘通过连杆与驾驶仓内的圆盘操作杆相连。本技术操作方便,能集汽车、船舶、飞机的三种功能于一身,实现三栖行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