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飞泉寺 |
释义 | 1 陕西省白水县飞泉寺飞泉寺,亦称观音寺。距白水县城25公里,地接渭清公路,位于洛河之滨。始建于明代,至清乾隆十八年扩修。殿宇几层,栉比鳞次,寺东山岩,瀑布数道,冬夏飞流,蔚为奇观,寺虽不大,却群峰环抱,清泉映带,落水激湍,飞泉爽幽,实为休憩胜地,名已列《中国名胜词典》之中。寺近南纪庄,依山建宅,绿荫环翠,溪水帘门,自然古朴,风景宜人。西影厂电视剧《全德旺和他的儿女们》即取景于此,改村名为苦泉村。村外有石,状如锣,形似鼓,自古就有“石锣石鼓震破天”的传说,乃白水古八景之一。 该寺创建于明朝,具体年代不详,寺内原供有观音塑像,时称观音寺。清乾隆十八年白水县令梁善长观其寺旁山崖有十数股山泉飞流而下,洒之山脚林木,四时若雪,更名为“飞泉寺”。并嘱寺内僧人寂瑞主持维修。于乾隆十八年七月初七开始动工,营建观音新像,维修寺庙僧房等,于乾隆十九年三月初六落成。从而使该寺成为墨人雅士达官贵人游览佳地。 2 四川省长宁县古河镇飞泉寺◎ 1、长宁县古河镇飞泉寺和七个洞四川省长宁县有一方圆24平方公里的原始自然景观,里面高山、峡谷,山峦叠翠,溪谷深深,瀑布飞泻,是一处不为众人熟知旅游资源富集的地方,那就是距县城15公里的长宁县古河镇飞泉寺和七个洞。 24平方公里原始自然景观中,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还有藏于深山的人文景观。飞泉寺是一座明代庄园,庄园占地200多亩,除了有明代风格的建筑、碑文外,庄园四周浓荫覆盖,全是上百年的桢楠树,有桢楠树基因库之称。飞泉寺下边是绵溪河,绵溪河水流平缓,溪水清澈,两岸翠竹、密林,白鹭在水中觅食。 飞泉寺对面2公里处是东汉代古墓——七个洞。东汉古墓七个洞,建于东汉年间,距今约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东汉古墓七个洞集科考、探险、旅游于一体的胜地。七个洞口凿于峭壁上,洞口从下往上排列四层,墓面积约80多平方米。第一、二层各为一座,第三层三座,第四层二座。距地面最低2.2米,最高9米。有二座墓内有双石棺,两座为一石棺,棺连着石壁。墓门和峭壁上有风格迥异、栩栩如生的浮雕,如飞龙、舞女、杂技、灯笼、官员、花卉图案等189幅,29种类型和文字题记。顺着七个洞廷伸的岩石再往前探寻,类似的古墓还有二、三十个。 飞泉寺、七个洞有连片的较为原始的森林1万多亩。林中古木参天,遮天蔽日,里面有冰臼、连片的桫椤,无数的溪沟,大小瀑布。 ◎ 2、风光独特的东汉古墓七个洞2010年4月14日,正在四川长宁县进行考古研究的秦“五尺道”考古团专家,认为东汉古墓七个洞保存完好,古墓内的石壁画再现了东汉时期这一代的民风民俗,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是秦“五尺道”的分支,是古巴蜀文化的缩影,具有旅游、考古、探险价值。 秦“五尺道”考古团由国家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组成,于日前在宜宾启动了国内针对五尺道进行的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综合考古调查行动。 考古团对长宁县古河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汉古墓七个洞”进行了考古研究。 东汉古墓七个洞,建于东汉年间,距今约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位于古河镇保民村八组境内,距古河场镇约2.5公里。东汉古墓七个洞集科考、探险、旅游于一体的胜地。七个洞口凿于峭壁上,洞口从下往上排列四层,墓面积约80多平方米。第一、二层各为一座,第三层三座,第四层二座。距地面最低2.2米,最高9米。有二座墓内有双石棺,两座为一石棺,棺连着石壁。墓门和峭壁上有风格迥异、栩栩如生的浮雕,如飞龙、舞女、杂技、灯笼、官员、花卉图案等189幅,29种类型和文字题记。顺着七个洞廷伸的岩石再往前探寻,类似的古墓还有二、三十个。 考古团专家们认为,东汉古墓七个洞保存完好,古墓内的石壁画再现了东汉时期这一代的民风民俗,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是秦“五尺道”的分支,是古巴蜀文化的缩影,具有旅游、考古、探险价值,对研究川南东汉时期历史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专家们说,长宁的东汉古墓群上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资料已经完成,不日将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