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非主流相声 |
释义 | 非主流相声-概述“非主流相声”,或许是指不按相声传统路数出牌的新相声。代表人物是郭德纲。 非主流相声-定义相声的第一传统是搞笑,相声的第二传统是在茶馆里说,相声的第三个传统是讲求说学逗唱的基本功,相声的第四个传统是平民化,即首先得给贩夫走卒挠痒痒,而不是先给王公大臣捶腿揉背。 但现今的说相声不让人笑,却让人受教育,这是主流;对着镜头说,而不是对着活人说,这是主流;将驾驭相声的精力用于驾驭相声界,这是主流;在群众满意之前先让领导满意,这是主流。也就是说,谁把相声的传统颠覆得越彻底,谁就越主流。除此以外的相声都是非主流。 非主流相声-现状郭德纲和“德云社”一直扛着“传统相声”的大旗,好多压箱底儿的老段子都被他们淘了出来,稍微拾掇一下就迎来了“第二春”。这些老段子魅力不减当年,让打小爱听相声的纯北京爷们儿时常怀旧。 守在北城鼓楼西大街广茗阁茶园的高晓攀和他的“嘻哈包袱铺”,这群时尚而另类的相声演员捕捉着现代都市生活中的每一个流行因子,用相声这门艺术重新诠释了专属于“80后”的欢乐。如果说“德云社”在相声领域掀起了一场维新运动,那么“嘻哈包袱铺”在传统相声面前无疑摆出了些许颠覆的架势,他们把相声当作了一口大锅,社会上流行什么、关注什么、争论什么,全都一勺烩在其中,当作市井街头的诙谐版新闻联播听都成。 “德云社”表面上守旧,“包袱铺”听起来创新,似乎走了两个极端。实际上,两支民间团队都在平衡着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在文化层面上努力消除着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隔阂。“德云社”守着传统相声这块金字招牌琢磨新玩意儿,“包袱铺”则在创新之中维护传统,两家民间团队自己独立推出的原创作品都可圈可点,既能摸到传统相声的筋骨脉络,又能感受到由新思维、新理念注入的精气神。 回归民间、迎合市场,是“德云社”和“包袱铺”的共性,也是两者生存至今的根基所在。无论是“德云社”,还是“包袱铺”,段子的内容和表演的方式都很亲民,目的就是为了逗您一乐。 很长一段时间,不少传统曲艺同相声一样,找不到出路,就是因为身处转型期的传承人在市场中迷失了方向,不仅把传统的东西全还给了师父,且在创新实践上进一退三。想来,相对于专业院团的相声团队,“德云社”和“包袱铺”只能算是“非主流相声”的领军人物,但两个民间团体以探索者和成功者的姿态出现在京城,其生存之道对还在生死边缘挣扎的各种传统艺术来说,多少都会有些启发。 非主流相声-代表人物郭德纲,一个自称“非著名相声演员”的人,在剧场说相声起家,听众一传十十传百而声名鹊起,虽然没有上过春晚,但在民间已经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非主流相声文化自然也不是郭德纲所创,郭德纲能够高举“非主流”大旗是因为草根文化正处于寻求自身阶层话语权的临界区,与其说是郭德纲成功地利用了草根文化亟需的出口历史机遇,倒不如说是草根文化找到了郭德纲作为依附体得到了放大。 对主流文化的期许和无奈是中国草根文化的天生缺陷,一旦有了进入主流文化——特别是有钱阶层文化的机遇,草根文化的代言人们会急不可耐地背叛草根文化,身份的标识发生了变化后,没有人喜欢以草根文化代言人自居,以往的标签不过是迫不得已的结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