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病 |
释义 |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系指分枝杆菌属中,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人型、牛型、非洲型和田鼠型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由NTM引起的疾病称为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病(disease caused by NTM)。近年来由于检出率逐渐增多,相应的对其引起的各种疾病的认识也在逐渐提高。非结核性分枝杆菌中大多数为腐物寄生菌,毒力低,属于条件致病菌。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病的症状可有肺内、肺外之分,肺外感染可涉及皮肤、骨骼和淋巴结等。 发病原因(1.群为光产色菌 2.群为暗产色菌( 3.群为不产色菌 4.群为快速生长菌) 症状(1.慢性肺病 2.淋巴结炎 3.脑膜炎 4.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5.骨骼系统病变 6.血源性播散性分枝杆菌病 7.其他部位感染 8.医院感染) 检查(1.细菌学检查 2.病理学检查 3.分子生物学检查 4.Mantoux皮肤试验) 发病原因NTM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尘埃、流水和生牛奶中。显微镜下NTM形态与结核杆菌相似,抗酸染色呈红色,但在培养、生化特性与结核杆菌不同。可根据NTM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与光线对其产生色素的影响,Runyon分类法则将其分为以下四个群: 1.群为光产色菌(photochromogen) 有堪萨斯分枝杆菌、海分枝杆菌、猿分枝杆菌及亚洲分枝杆菌等,其中前两种为致病菌。本组细菌需光产色,其菌落在暗处为奶油色,曝光1h后再培养即成橘黄色。生长缓慢,菌落光滑。这类菌容易引起肺部感染,但病情较轻,临床症状与肺结核相似。 2.群为暗产色菌(scotochromogen) 有瘰疬分枝杆菌、苏加分枝杆菌、戈登分枝杆菌、蟾蜍分枝杆菌。本组细菌兼性产色,菌落不论在有光或无光条件下均能产色,在暗处产黄色,在有光处产橘黄色。在37℃生长缓慢,菌落光滑。这类菌可引起儿童颈部淋巴结炎、肺部或肺外感染及擦伤性脓肿等。 3.群为不产色菌(achromatic mycobaterium) 有鸟分枝杆菌复合群(M.avium complex,MAC)、胞内分枝杆菌、溃疡分枝杆菌、玛尔摩分枝杆菌、嗜血分枝杆菌(M.hemophilum)、土地分枝杆菌。本组细菌在有光或暗处均不产色素,生长缓慢。在改良罗氏培养基上37℃培养7天或更长时间,可见光滑无色菌落。这类菌可引起肺部感染、淋巴结炎、关节炎及脑膜炎等。 4.群为快速生长菌(rapid grower) 有偶发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耻垢分枝杆菌等。本组细菌在25~45℃生长,生长快,培养5~7天即可见到菌落,菌落粗糙,有些也能产色。前三种对人致病,可引起肺部疾病及皮肤感染。耻垢分枝杆菌虽不致病,但经常在外阴部皮脂中存在,应予注意鉴别。1982年Wayne按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将结核及非结核性分枝杆菌分为六个复合群:①结核杆菌复合群:人、牛、非洲、田鼠型结核杆菌;②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avium-intracellulae complex,MAIC):鸟、胞内、瘰疬、副结核分枝杆菌等,为常见的条件致病菌;③戈登分枝杆菌复合群:戈登、亚洲、苏加分枝杆菌等;④堪萨斯分枝杆菌复合群:堪萨斯、胃分枝杆菌等;⑤土地分枝杆菌复合群:土地、不产色、次要分枝杆菌等;⑥偶发分枝杆菌复合群:偶然、龟、脓肿分枝杆菌等。据近期文献报道,临床上可引起肺部疾病的六种重要NTM,其培养特性(包括生长温度、光/暗产色素、需氧及水解吐温80等)可有相似或不同点。 NTM是否有致病性可用抗煮沸试验加以鉴别。非致病株煮沸1min即失去抗酸性,而致病株能耐10min,甚至高压灭菌亦不失去抗酸性。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的鉴别,除热触酶试验外,可将菌苔置含盐水小滴的玻片上研磨,前者不易乳化而后者容易乳化。NTM对大多数抗结核药物有耐药性。其耐药机制在细菌的药物靶位点基因变异方面:耐INH主要与产生编码过氧化物-过氧化氢酶的kat G基因突变有关,也有少部分与编码烷基过氧化物酶的ahp C基因与编码Ⅳ-乙酰基转移酶的Nat基因突变有关。耐RFP与编码RNA多聚酶β亚单位的rpo B基因507~533点发生突变有关。耐SM与编码核糖体蛋白S12的rps L基因发生突变,使16S rRNA结构改变有关。耐EMB与编码阿拉伯糖转移酶的emb B基因发生突变有关。耐吡嗪酰胺(PZA)与编码吡嗪酰胺酶的pnc A基因突变有关。耐氟喹诺酮类药物与DNA旋转酶中A亚单位的gyr A、lfrA基因发生突变有关。 发病机制NTM病的病理改变与结核病相似。由于NTM致病力较弱,其病变在程度上相应较轻。但不同部位不同类型和不同宿主的NTM病病理变化可能存在一定差异。NTM肺病空洞很常见,多表现为多发性或多房性薄壁空洞,胸膜很少累及,病理改变常为非特异性炎症,但有大量NTM病原体存在。皮肤软组织NTM病若为脓肿分枝杆菌引起则表现肉芽肿性病变和非特异性化脓性炎症。据深圳市某医院脓肿分枝杆菌切口医院感染114例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其肉芽肿有三种形态:①化脓性结核样变,占70%;②不典型结核样肉芽肿,占28%;③典型“结核样”肉芽肿,占59.7%。播散性NTM病可在多处骨骼见到主要由中性粒细胞形成的病变,其中有较多抗酸杆菌,偶尔骨髓中有大量细菌繁殖,其他脏器则见萎缩性肉芽肿和少数抗酸杆菌。 症状NTM可侵犯全身许多脏器和组织,其中以肺部最为常见。肺外病变包括淋巴结、皮肤、软组织、骨骼等。 1.慢性肺病常见致病菌为MAIC、堪萨斯分枝杆菌、偶发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及蟾蜍分枝杆菌等。上述细菌引起的肺部病变与肺结核很相似。患者常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核、矽肺、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囊性纤维化、糖尿病、溃疡病及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病史。男多于女,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低热、消瘦、乏力,但缺乏特异性,病情进展慢。X线胸片上病变多见于右上肺,显示浸润、空洞、结节、纤维干酪和广泛纤维收缩等多种病变。空洞发生率高达80%,呈单发或多发,胞内分枝杆菌引起的空洞多位于胸膜下,壁薄,周围渗出少。瘰疬分枝杆菌引起儿童的肺部病变,表现与原发型肺结核相似。MAIC感染可表现为弥漫性播散性病灶。NTM感染时,自病变初期到形成空洞常需2~4年。此外,很少发生胸膜反应渗出。 2.淋巴结炎由NTM引起的淋巴结炎远比淋巴结核多见。致病菌以鸟-胞内分枝杆菌、瘰疬分枝杆菌及海分枝杆菌多见。多见于12岁以下儿童,以2~4岁儿童为主,0~5岁患儿占91%,发病率10倍于结核性淋巴结炎。患儿多有玩泥土、塘水习惯。病变位于颈部、颌下、腹股沟、肱骨内上踝、腋窝,淋巴结肿大,不疼,但可有触痛,进展缓慢。淋巴结破溃后形成窦道。恶化与好转反复交替,最后以纤维化和钙化结局。 3.脑膜炎常见于艾滋病、背部创伤及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以鸟分枝杆菌、偶发分枝杆菌、瘰疬分枝杆菌及堪萨斯分枝杆菌引起者多见,其临床表现颇似结核性脑膜炎,但病死率较高。 4.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由海分枝杆菌感染,多见于游泳池,或海水中游泳者皮肤擦伤,如肘、膝、踝、指(趾)处皮肤,开始时为红褐色小丘疹、小结节或斑块,随后软化破溃成为浅表性溃疡,常可迁延数月乃至几年,但不会形成瘘管。偶尔病变沿淋巴管呈向心性发展,病变多呈自限性。偶然分枝杆菌复合群可经局部皮肤伤口入侵形成局限性脓肿,局灶性蜂窝织炎,多为医源性感染。溃疡分枝杆菌常引起小腿和前臂无痛性皮下结节,继而形成水疱,破溃导致坏死性溃疡,表面覆盖黄色坏死物,周围皮肤隆起,色素沉着,称为Baimsdal溃疡(在澳大利亚称Searl病;在乌干达称Buruli溃疡),后期机化形成瘢痕可致畸形。瘰疬分枝杆菌也可引起皮肤肉芽肿性结节,破溃伴瘘管形成,同时伴淋巴结肿大。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常可引起疣状或肉芽肿样丘疹及坏死性丘疹性脓疱等。偶有隆乳术后引发乳腺NTM感染。 5.骨骼系统病变致病菌以堪萨斯分枝杆菌、鸟-胞内分枝杆菌、土地分枝杆菌及海分枝杆菌多见,常由伤口接触土壤、水而感染。可引起骨骼、关节、腱鞘、滑囊及骨髓感染。次要分枝杆菌可引起化脓性关节炎。 6.血源性播散性分枝杆菌病见于严重细胞免疫抑制者,如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或同时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及艾滋病患者。致病菌多为鸟-胞内分枝杆菌,其次为堪萨斯分枝杆菌及瘰疬分枝杆菌。其临床特点是病程长而有起伏,可累及各系统器官,对抗结核药物耐药,预后差,病死率高。肺部病变表现为炎性改变,其中1/4呈粟粒样改变,也可出现肝脾肿大。瘰疬分枝杆菌和鸟-胞内分枝杆菌可引起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其组织学酷似结节病。这两种细菌还可引起广泛的多发性骨骼病变,表现为慢性骨髓炎和窦道形成,迁延多年不愈,或反复发作。鸟-胞内分枝杆菌还可引起广泛性腹腔内感染,包括肠系膜、腹膜后淋巴结和内脏弥漫性粟粒性病变等。 7.其他部位感染尚有MAC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偶发分枝杆菌引起眼部及牙齿感染;林达分枝杆菌(M.linda)引起胃肠道感染;副结核分枝杆菌和斑尾林鸽分枝杆菌(M.wood pigeon)与克罗恩病有关。 8.医院感染近年来已对NTM引起医院内感染的重视。世界上已有26起NTM感染的暴发流行报道,常见致病菌为快速生长的龟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所引起。主要发生于手术污染、介入治疗污染、插管污染、人工透析污染及心脏体外循环污染等情况下引起感染。1998年我国深圳市某医院在2个月内因消毒液错配导致168例患者手术后受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暴发流行,手术后患者发病率为57.53%(168/292),其特点为发病人数多、发病率高、潜伏期长,是一次罕见的医院感染。 检查1.细菌学检查对疑为NTM肺病患者可取痰液涂片作抗酸染色、痰液培养、支气管灌洗标本培养。如抗酸染色阳性,应培养后鉴定。如2~3次培养为同一种NTM,即可诊断。对NTM脑膜炎、血源性播散性NTM患者可进行脑脊液、血液或骨髓培养。 2.病理学检查对皮肤软组织NTM感染、NTM淋巴结炎可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NTM淋巴结炎病理学特征为肉芽肿性炎症,而类上皮细胞及朗汉斯巨细胞形成的结核结节少见,不伴有中心干酪样坏死。 3.分子生物学检查选用NTM的16S-23 SrDNA基因间隔区序列(IGS)的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作NTM菌种鉴定,比形态学、生物化学常规方法鉴定更准确、快速与简便。 4.Mantoux皮肤试验结核分枝杆菌与NTM有共同抗原,虽然PPD皮试可产生交叉反应,但仍有区别之处。取结核分枝杆菌的PPD-T与NTM的PPD-NTM同时进行皮肤试验,NTM患者对PPD-T硬结直径一般不超过15mm。如PPD-NTM皮试硬结直径比PPD-T皮试大5mm或25%以上,即可认为是NTM感染。 X线胸片上病变多见于右上肺,显示浸润、空洞、结节、纤维干酪和广泛纤维收缩等多种病变。空洞发生率高达80%,呈单发或多发。 鉴别NTM肺病应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原体肺炎、肺囊性纤维化、军团病、肺部真菌病及卡氏肺孢菌病等相鉴别,有赖PPD-NTM皮试及病原学检查:PPD-NTM皮试硬结直径比PPD-T皮试大5mm或25%以上,即可认为是 NTM感染;NTM与肺结核鉴别时采集病变标本分枝杆菌培养均显示阳性,但NTM菌落状态、生长情况与结核杆菌复合群不同者。播散性NTM病应与败血症、伤寒、播散性真菌病、全身粟粒性结核等鉴别,主要依靠PPD-NTM皮试及病原学检查,具体鉴别方法同上。 并发症常可并发滑膜炎、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及心内膜炎、心包炎等。有滑膜炎患者可出现关节肿胀、发热、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骨髓炎可有病骨疼痛,局部红肿、发热,患者可出现消瘦疲乏等症状。化脓性关节炎主要症状为局部红、肿、痛、热和功能障碍,以及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心内膜炎、心包炎在病菌感染心脏时可出现,可引起心脏组织病变溃疡坏死,体征表现可有发热、胸痛、心律失常等。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病食疗方1.虫草滋补汤:每次取2—3克冬虫夏草与西洋参3克、灵芝5克同时加水,放在锅内蒸30分钟后喝汤。 2.虫草粥:取粳米100克,冬虫夏草10克,白砂糖适量。将粥煮熟后,再放入白砂糖搅拌,充分溶解后,撒入虫草粉,焖5分钟即可食用。 3.虫草鸭:汤水鸭1只,生姜4片,冬虫夏草20克。去除鸭内脏,将姜、冬虫夏草放入鸭腹内,加清水,浸没鸭身,炖煮熟透即可。 4. 香酥核桃仁:核桃仁 500 克,白糖 200 克,麻油,盐各适量。将核桃仁放沸水中浸淹后去其皮膜。将白糖和核桃仁放入锅中,加少许清水,用小火煮至水分蒸开,糖汁全部包在桃仁上为止。将糖核桃仁放入热油锅中,用小火炒至金黄色,撒上少许盐,拌匀后即可出锅食用。 5.莲花粥 :莲花 6 克,粳米 50 克。莲花放于背阴处阴干,研成细末备用。将粳米按常规煮成粥,待粥做好时,撒莲花末调匀,再煮沸取下。空腹食用。每日 1~2 次。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病吃什么对身体好?1、 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和瘦肉; 2、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白菜、萝卜、西红柿、黄瓜、茄子、菠菜、苹果、香蕉、梨、橘子等; 3、 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4、 大量饮水; 5、 多吃豆制品,如豆腐,豆芽等。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病最好别吃什么食物?1. 忌生吃食物; 2. 忌饮酒抽烟; 3.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大蒜、芥末、胡椒、生姜等。 治疗由于大多数非结核性分枝杆菌对常用的抗结核药物耐药(表3),所以需要根据特异性菌种鉴定及药敏情况制订出治疗方案。总的治疗原则是:①联用;②足量;③疗程足(抗酸杆菌阴转后继续治疗18~24个月);④尽可能选用利福平(RFP)。 1.药物治疗(1)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AIC)感染 MAIC对异烟肼(INH)及吡嗪酰胺(PZA)耐药。引起淋巴结炎时可选用三联药物: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利福布汀(或利福喷汀)+阿米卡星,治疗6个月。HIV感染患者并发MAIC引起的播散性NTM病时,可应用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利福布汀(或利福喷汀)+亚胺培南;或用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利福布汀(或利福喷汀)+氯法齐明+乙胺丁醇(EMB),疗程18~24个月。 (2)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对吡嗪酰胺(PZA)耐药,大多数对利福平(RFP)及乙胺丁醇(EMB)敏感。引起肺病时可应用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治疗18个月,如菌株对其耐药可应用利福布汀(或利福喷汀)+阿米卡星+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恶唑)治疗18个月。在艾滋病患者合并播散性NTM病者,可选用利福布汀(或利福喷汀)+阿米卡星+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恶唑)+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治疗18~24个月。 (3)瘰疬分枝杆菌感染:体外试验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吡嗪酰胺(PZA)、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均耐药。引起淋巴结炎,可应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利福布汀(或利福喷汀)+氯法齐明治疗,疗程6个月。 (4)海分枝杆菌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可选用多西环素+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恶唑)治疗;或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治疗,总疗程至少3个月。最近研究表明克拉霉素或阿奇霉素单药治疗也可能有效。同时结合外科清创治疗。 (5)溃疡分枝杆菌感染:该菌体外试验对利福平(RFP)、链霉素(SM)、氯法齐明敏感。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可选用利福平(RFP)+AMK或乙胺丁醇(EMB)+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恶唑)治疗,疗程4~6周。结合手术清除。 (6)偶发分枝杆菌感染:体外试验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头孢西汀、亚胺培南、链霉素(SM)、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均敏感。对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外科清除感染部位为主,同时应用阿米卡星+头孢西丁+丙磺舒治疗1个月。新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也可选用。 (7)龟分枝杆菌感染:该菌对阿米卡星、克拉霉素、阿奇霉素敏感,但对头孢西丁、氟喹诺酮类耐药。在外科清除皮下脓肿同时应用阿米卡星(或妥布霉素)+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治疗,必要时可加用亚胺培南,疗程一般6个月。 (8)脓肿分枝杆菌感染:对利福平(RFP)具有很高的耐药性,近来研究表明可能由于该菌细胞壁结构不均匀,膜通透性低下有关。可选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环丙沙星治疗,疗程至少6个月。 2.手术治疗NTM淋巴结炎时,应尽可能作整个淋巴结肿块切除,如已形成窦道及皮肤病变时,应将皮肤病变区一并切除。NTM皮肤软组织感染时,在进行药物治疗同时对皮肤病变组织进行广泛手术切除。NTM肺病应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大量排菌1年以上,肺部空洞等病变局限者,也可手术切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