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非颤抖性产热 |
释义 | 非颤抖性产热(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是小型哺乳动物冷适应性产热的主要热源,主要发生在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中。褐色脂肪组织主要分布在肩胛间、肩胛下、颈部、腋下、心及肾周围等,细胞里有大量线粒体,有丰富的血管分布(如图)。非颤抖性产热是一种不涉及肌肉活动而释放的化学能的热量,即在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内膜上,有一个独特的蛋白质质子通道,当受冷应激时,此质子通道打开,使氧化磷酸化解偶联。由呼吸链生物氧化所产生的跨膜质子梯度,通过质子通道回到膜内,而全部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这种产热主要受交感神经支配和甲状腺激素的调控。例如,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在5℃驯化一个月,静止代谢率比在25℃环温下增长34%,非颤抖性产热增加91%;阿拉斯加红背鼠平(鼠平是一个字的左偏旁和右偏旁)(Clethrionomys rutilus)冬季的非颤抖性产热是基础代谢产热的10倍,在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是3.7倍。鸟类中目前还没有发现体内有褐色脂肪组织,其非颤抖性产热可能发生在骨骼肌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