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放卫星
释义

放卫星,指的是从1958年开始的、在“大跃进”中的、一场急于求成的社会主义建设悲情运动。在“大跃进”中各地浮夸风盛行,虚报夸大宣传粮食产量,这些上报虚假“小麦卫星”、“水稻卫星”、“包谷卫星”、“烤烟卫星”等在各行各业中发生的类似行为被统一称为“放卫星”。

背景

开始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是人类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在当时美苏开始争霸,为了和美国对抗,苏联大力开动宣传机器,宣传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人的毛泽东一方面高兴,一方面焦急,焦急的是中国也要展现咱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呀!在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其实就是急于求成的一场不幸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在大跃进中,浮夸风盛行,各地虚报夸大宣传粮食产量。比如,在广西的一个生产队就把亩产水稻吹到了一两万斤。《人民日报》称之为“放卫星”。得到《人民日报》的肯定后,各地的吹牛比赛达到了高潮。后来,“放卫星”就专指那些不切实际、吹牛、夸大声势的行为。

怀疑

到1958年7月份,从农业战线传来喜讯,各媒体先后刊登湖北省长风农业生产合作社,早稻亩产15361斤,放了一个大“卫星”。随即农业部公布夏粮产量同比增长69 %,总产量比美国还多出40亿斤。亩产万斤粮的消息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人们都在议论纷纷,有的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是否看错了听错了?

发展

榜样既出,各地纷纷效仿。之后,各地区抓农业的领导干部,亲自抓“试验田”。到了秋收季节,亩产万斤粮的报道,便接踵而来,比比皆是。更有甚者,亩产不仅能够产万斤粮,而且还能够产十万斤粮。1958年10月1日《天津日报》报道,天津市的东郊区新立村水稻试验田,亩产12万斤,并称在田间的稻谷上可以坐人,让群众参观。到了10月8日和10日两天,《天津日报》又分别报道天津市双林农场“试验田”,亩产稻谷126339斤的特大消息,一时轰动全国,可称得起亩产之最了,真可谓压倒群雄独领风骚了。新立村的“试验田”,毛泽东主席亲自视察过,既然是领袖肯定的事情,因此,在全国也就名声大噪了。

新立村地处天津市的东郊区,市内各单位便纷纷组织人员前去学习,我也随同单位人员前往参观。到了田间,看到在一亩地中,稻子一棵挨着一棵,不见空隙,如同一个大稻子垛。看后便问带领我们参观的人员(非农民),这些稻子是如何种植的?怎样管理的?经介绍是采用密植的办法,深翻土地,多施肥料,白天要用鼓风机向里边通风,晚上要有灯光照射。当我们参观后,大家还是有很多疑虑,在当时也就不便多问了。

高潮

农业战线上的高产“卫星”不断升天,丰收的喜讯不断传来,对工业战线也是个很大的促进。为了学习农业经验,于1958年10月份,由天津市共青团委员会组织青年干部,去河北省保定市参观农业丰收展览会,我有幸随团参观。到了保定后,白天看展览,晚上搞座谈。看展览的过程中,我都进行了全面的记录,因为当时没有什么宣传材料,只有靠个人的笔记。在保定市期间,我们还到徐水县参观。因为徐水县在“大跃进”的过程中,曾经放了一亩地产山药120万斤、小麦12万斤、皮棉5000斤、全县粮食亩产2000斤等高产“卫星”。毛泽东主席在1958年8月4日到徐水县视察时,县委书记张国忠亲自向毛主席汇报的,毛主席听后大加赞许。从此,徐水县这个名字响遍全国,一时成为“大跃进”的明星,各地的党政领导干部纷纷来到此处学习取经。当我们进入县城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标语口号,什么“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因为各地来到此处参观者众多,我们也只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看一遍,无暇问及更多情况。几天的参观学习,团市委要求每个人都写一份观后感想,并向单位党委汇报参观情况。当我向党委汇报后,党委书记非常重视,让我把参观学习的情况,向全体职工进行介绍。因此,就根据职工的不同班次,分别在大会上介绍参观学习情况。群众听后,确实受到很大鼓舞。会后,有的群众纷纷询问具体情况,还提出许多疑问,我只好按照参观的情况向群众解答。

概要

情况

1958年6月8日,《人民日报》登载了“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5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2105斤”的浮夸报道,并将之称为“放出第一颗亩产卫星”。 官方之所以选择了“卫星”这个词,是因为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卫星”成为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荣耀,是“高精尖”的象征,是那个时代的“热词”。

经过《人民日报》等媒体大张旗鼓的宣传,政府组织的现场观摩,各地群众欢欣鼓舞的效仿,在随后各地掀起了陆续放出小麦亩产卫星的高潮,虚报数字逐渐增大,例如:8月13日,新华社报道了湖北省麻城县溪建园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的事迹,该社早稻亩产达到了36900斤。随后,各大广播、报纸、杂志的相关报道宣传也进入了新的高潮,截至放卫星的尾声阶段9月25日左右,小麦亩产最高数是青海柴达木盆地赛什克农场第一生产队的8586斤,稻谷亩产最高数为广西环江县红旗人民公社130435斤。

批评

语言学家认为,词语像矿产一样,会因为过度的使用而被淘空。恰因如此,“放卫星”很快因为其自身的臭名昭著,而被官方和民间双双弃用。几十年后,“放卫星”已经作为一个垃圾词汇彻底被汉语遗弃。人们在形容类似情况时,重新选择了“扯淡”、“吹牛”这些生气勃勃的词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7 0:3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