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纺坠 |
释义 | 纺坠是最古老的纺纱工具,它的出现至少可追溯到新时石器时代。根据考古资料,在全中国三十几个省市已发掘的早期居民遗址中,几乎都有纺坠的主要部件纺轮出土。有的用兽骨制成,也有的由拈杆插在纺轮中间形成的。纺轮有石质、骨质、陶质和玉质等,形状有圆形、球形、锥形、台形、蘑菇形、四边形和齿轮形等,有的轮面上还绘有纹饰。早期的纺轮比较厚重,适合纺粗的纱线,新石器时代晚期,纺轮变的轻薄而精细,可以纺更纤细的纱。 纺坠的工作原理是用一手转动拈杆,另一手牵扯纤维续接。由于纺坠纺纱效率较低纱线的拈度也不均匀,因此出现了根据纺坠工作原理制作的单锭手摇式纺车,由一个锭、一个绳轮和手柄组成。纺车的使用提高了纺纱的效率和质量,并根据织物的要求,纺制粗细不同的纱线。经过不断的改进,单锭改为多锭,手摇改为脚踏,脚踏纺车是我国古代纺织机械史上的重要发明。元代出现了脚踏五锭麻纺车,每昼夜能纺二斤纱。还有以人力、蓄力或水力引动的大纺车,有三十二枚纱锭,一昼夜能纺一百斤纱,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纱机械。在西方,直到1769年,英国人阿克莱才制出“水车纺机”,比中国的水转大纺车晚了几个世纪。 纺坠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原始社会的纺织生产,对后世纺纱工具的发展影响十分深远,并且它作为一种简便的纺纱工具,一直被沿用了几千年,即使在二十世纪,西藏地区一些游牧藏民,仍在用它纺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