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防城镇 辖:珠河、镇夏岭、三官、火车站、东门、中山、竹园、木头滩8个社区;城东、佛堂、三波、石岭、冲仑、冲稔、那天花、丹竹江、里二江、大王江、黄竹塘、城南、水营、沙埠14个村委会

大菉镇 辖:大菉社区;大录、百里、坡稔、那余、那排、山中、米丰、横路、那为、那批、那蕾、那米、德兰、米中、那德、万德16个村委会

华石镇 辖:华石、冲敏、黄江、旱塘、那湾、那岽、八百7个村委会

那梭镇 辖:那梭社区;东山、那饮、平木、稔稳、炮台、那梭、那夏、那富、滩浪9个村委会

那良镇 辖:那良社区和那垌社区;北仑、五联、汉城、那务、大河、范河、民生、南里、那伍、那楼、大村、大坪、大勉、白赖、那旺、高林、里火、六市、滩散、其那、里麻、那巴、板蒙、里冷、那垌、大坑、细坑等等36个村委会

峒中镇 辖:垌中社区";板典、垌中、坤闵、那丽、板兴、尚义、板八7个村委会

茅岭乡 辖:茅岭、大坝、岽军、美丽、沙坳、小陶、东角、大陶、响水9个村委会

滩营乡 辖:滩营、立高、六用、石合、菠萝根、那勇、垌美、三坪、四和、那屋背、龙头石11个村委会

平旺乡 辖:平旺、那柏、那林、那必、那连5个村委会

江山乡
扶隆
乡 辖:山脚、江山、两头龙、新六、新基、沙木万、潭蓬、潭西、白龙、万欧、沙万11个村委会
辖:扶隆社区;扶隆、那其、北基、田心、点灯、电六、那果7个村委会。

地理位置

防城区地处广西南部,东南濒临北部湾,西北背靠十万大山,东南与越南接壤,处在大西南地区出海通道上。陆地总面积2600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多人。属防城港市管辖。

防城区海岸线长130多公里,有3 个乡镇与越南隔海相望;有200多公里边境线,峒中等4个乡镇与越南接壤。防城区是广西第二大侨乡,有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26万多人,分布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有归侨、侨眷以及港澳台眷属14万多人。

防城区地处防城港市中心位置,北通南宁,南至防城港,东接钦州,西南达中越边关东兴,与越南山水相连,位于中国西南与东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是大西南地区出海通商走向世界的门户、窗口和交通枢纽。南防铁路、钦防高速公路贯穿境内,城区离可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通商的华南第三大港、广西第一大港防城港仅20公里。

气候环境

防城区地处东经107°28’至108°30’,北纬20°30’至22°00’之间,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3465毫米,年平均气温22℃,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无霜冻期。

主要资源

防城区濒临的北部湾水质洁净,浮生物丰富,海珍产品名扬中外。防城区的珍珠港是南珠的主要产区之一,白龙珍珠以光洁圆大,晶莹透亮而饮誉中外,年产量4000多公斤,占全区广西的40%,1980年在美国国际评比会和日本博览会上,被评为世界一流珠品,荣列世界三大名珠之冠,是南珠精品。防城江入海口沙木万一带海滩养殖的大蚝,肉嫩味美,茅岭江海湾出产的鲈鱼、中华乌塘鳢、海鸭双黄蛋享誉区内外。还盛产各种名贵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种类多达500多种。背靠十万大山盛产松、樟、杉、楠、紫荆等林木,名贵药材处处可见,珍稀动物嬉戏间。素有“植物界大熊猫”和“茶族皇后”之称的金花茶,总面积达11万多亩,有23种5变种之多,种类和品种均居全国乃至世界第一。防城的玉桂、八角已有500多年的种植历史,现有玉桂、八角林102万亩,面积和产量均占广西三分之一。盛产的玉桂、八角以油多、香味浓郁而享誉世界。防城区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为“三月红”荔枝、石硖龙眼、木菠萝和台湾莲雾、番荔枝、火龙果等亚热带名优水果的种植提供了优越条件,近年发展很快,产品远销国内外。

农业概况

防城区耕地总面积23.62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8.49万亩,旱地面积5.13万亩。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花生、木薯、甘蔗、蔬菜以及南亚热带水果为主。2002年粮食总产量 11.3万吨。近年来,防城区农业综合开发成果显著,建成了具有南方特色的玉桂、八角种植基地、南热带名特优水果基地、糖料蔗基地、淀粉原料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优质谷生产基地、海水养殖基地、水奶牛养殖基地、蛋鸭殖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等十大基地,初步 形成了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农林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防城港市的车城

防城区因位于防城港市的中心地区,港口贸易与边境贸易要进入内地,都必要经过防城。防城港向北去南宁要经过防城,东兴北向南宁,东向钦州,都要经过防城。所以防城的车也是整个防城港市最多的。在防城街的两边不管是小街道还是大街道,都停满了车。故有人称防城是防城港市的停车场。然而真正是防城注册的车并不多,大多的车都来自各地方。南宁南下的货车,东兴南上的车。还钦州北海西去的车。虽然防城不大可是车却多得可怕。防城的车站是整个防城港市最多的一个地区。港口区有1个车站。东兴有1个车站,而防城区却有3个。分公不一样。因为防城地处交通枢纽防城向外发的客车也是整个市最多的。县内,县际,市际,省际,国际客车几乎是到哪个地方的车都有。

钦州等五县含北海划给广西的内幕

已故南海舰队司令员吴瑞林同志生前有一篇回忆文章,讲述的是1963年他接受任务为周恩来总理的一次护航行动。直至30多年后,吴瑞林才从罗青长口中得知总理此次绝密之行的目的。他在文章中说:

1963年底,海军通知我和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前往北京,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会议结束后,时任总理办公室副主任的罗青长同志突然到我的房间。他说:“我来向你传达一个重要任务。总理要去视察珠江口,还有两位首长同总理一起去,再就是童小鹏同志和我,还可能有广东省公安厅厅长或副厅长,人数不多。”

我问:“需多少时间?”他说:“5天以内。”我回到舰队以后,分头打电话通知有关人,并作周密安排,决定将一条大登陆舰先到内零丁洋等岛进行训练,实际上是对香港进行观察警戒,一条中型的登陆舰放在三灶岛进行训练,实际是对澳门进行观察警戒。另外两条扫雷舰、两条猎潜舰和一条巡逻艇,做好出海的一切准备工作。在一天半之内,黄埔港来了个大整顿,到处充满了迎接外宾的节日气氛。

第五天,总理按时来视察黄埔,与总理同来的有陈毅副总理、张治中先生,他们由陶铸同志陪同从新州乘船到达黄埔,我到新州将他们接过江来。到了舰上,总理向大家招手致意,然后与陶铸同志、王副司令员等握手告别。

天将黑时,舰艇来到了零汀洋锚地抛锚。第二天,吃完早餐,总理等上岸到万山要塞防区,晚上又回到舰上。总理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把5条舰都看完了。回来之后,总理登上了指挥塔,看到了香港、澳门的夜景。总理说:“你选择的这个锚地好啊,既看到了香港,又看到了澳门,两者都看得清清楚楚,我很感兴趣。”看完之后,总理下到舰长室,现在这是总理的寝室。

总理他说:我来时,毛主席要我向你传达一个任务,就是要你们准备执行“援越抗美”的任务。中央一些领导同志曾研究过,以后中央还要召开会议做正式研究讨论。

毛主席指出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海南岛西部和北部湾,目的是迂回越南配合南越的正面进攻,这个范围小一点,预计顶多是美国两个师,吴庭艳三、四个师,蒋介石三、四个师,美国亦有可能出现两个到三个航空母舰来掩护其进攻。大约共有十万人吧。

另一个方向,是范围大的,美国对我国再来一次局部战争,美国可能来六、七个师,蒋介石、吴庭艳各来十多个师,在湛江登陆,湛江有军港,有商港,有飞机场,有铁路,可以直达柳州,使其向我进攻的条件具备,可直接威胁我三线后方。估计它会如此。此外,蒋介石可能在东南沿海登陆,香港的英国人亦可能来配合,我们也不怕,毛主席决心已下,再来打一场战争,打了再建。毛主席已下了这个决心。中央领导同志都同意了毛主席这个意见,所以毛主席指示,南海舰队要进入全面的备战。

总理说:你将战斗准备的重点放在海南岛西部和北部湾。在北部湾就是你们这个舰队,再加上广西的韦国清,对此你可先不传达,钦州五个县划给广西,对此中央已决定了,这样打起仗来就更方便了,其它战备问题你都可向舰队其他领导同志传达。若敌人在湛江登陆,打大一点的局部战争,中央拟组建北部湾战略指挥部,机构还是你们这个机构,指挥机关还是这个指挥机关,由吴瑞林任总指挥,韦国清任政委。

第二个问题,中央决定要东海舰队搬出上海到浙江去选点,要南海舰队搬到湛江。中央决定拿出3000万元做为搬运费,每个舰队给1500万元人民币,各建20多万平方米的营房足够了。此项作为国家建设的重点项目。三大材料由国家调拨。

总理又说:“这次我来,所讲的这些都是毛主席要我向你讲的。就是这些了。你向舰队常委传达以后,你和王政柱同志的工作重点就要放在南海舰队的全面备战和舰队搬家的问题上了。可以及时向我们报告请示。”

这天晚上,海上风平浪静。第二天上午九点钟了,总理还没有醒来。童小鹏主任说:“可以叫总理起床了,总理已经多睡了一个小时啦。”总理醒来,看了看表,高兴地说:“我多年来都没有睡过这么多个小时啊。”总理起来后,和大家合影照相,然后下舰告别。

直到31年后的1995年春节,罗青长在和吴瑞林见面时才透露了总理这次绝密之行的目的。原来当时周恩来总理与张治中副委员长到广东省边境,与两位能沟通国共两党关系的人进行秘密会晤。在这次重要的秘密边境会晤的几天里,南海舰队在附近的海域里进行了小分队军事演习,以掩护会晤的顺利进行,也确保了周总理一行的安全。

这次会晤沟通了当时的台湾当局(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与大陆,在都主张只有一个中国的问题上,事实上达到了默契,使国共两党有了一定基础的共识。当时由于高度的保密,中央未对吴瑞林同志说明此行的详情。在回顾完这段历史后,吴瑞林同志很欣慰地说,他这才知道1963年12月的护航使他有幸完成了一项重要的政治使命。

防城起义

清末中国同盟会在广西边境的一次武装起义。1907年初,孙中山到河内设立机关,发动国内革命。适钦州抗捐代表前来求援,孙中山送派黄兴入钦州郭人漳营、胡毅生入廉州赵声营约同响应,委王和顺为南军都督,收集抗捐武装,并得到驻防城清军内应。9月1日,王和顺率200多人起义于王岗山,4日奔袭防城,全歼守敌,杀知县宋渐元,发布《告粤省同胞书》、《告海外同胞书》、《招降满洲将士布告》,阐明革命宗旨,四乡群众携械来投。6月革命军挺进灵山,沿途有3000多人参军,群众争备粥饭。攻灵山3天不下,敌援大集,撤回钦州,解散各乡团,历时半月的起义结束

钦廉防城起义(1907.09.02)又称“丁未防城之役”。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年)四月下旬,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三那墟(那黎、那彭、那思)人们因糖捐过重,组织“万人会”,以团绅刘思裕等为首领,发动抗捐斗争,清两广总督周腹即派郭人漳、赵声率军前往镇压。孙中山决定联合抗捐群众,大举起义,派邝敬川潜赴钦州,对刘思裕等“晓以革命大义”,刘等同意接受同盟会领导,共同起义。又派胡毅生入赵营中,约郭、赵同时起义。然郭部却袭击抗捐民团,群众猝不及防,伤亡惨重,刘思裕思难。后孙派王和顺为中华民国军南军都督,入三那墟再次发动,黄兴亦亲赴郭营中游说。9月2日,王率二百人由三那墟至钦州王光山起义,5日克防城,杀知县,并出示安民,宣传同盟会的纲领,发布《告粤省同胞文》、《告海外同胞书》等起义文告。旋移师攻钦州府城,由于郭人漳变卦,黄兴未能在城内响应,义军遂转攻灵山等地,取道入桂。后因饷械不济,被迫解散,王帅二十余人退回越南,部分人员避入十万大山。

防城区位于防城港市中心位置,是防城港市人口最多的一个城区,前身是防城各族自治县,1993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防城港市后撤县设区。防城区是广西著名侨乡之一,防城籍在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近26万人。

防城区辖6个镇、4个乡:防城镇、大菉镇、华石镇、那梭镇、那良镇、峒中镇、茅岭乡、扶隆乡、滩营乡、江山乡。

历史

先秦时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距今70万年以前,就有原始人类在此劳作生息。距今10万―2万年前,在桂西、桂南、桂北山区活动着的古人类"柳江人"已进入以血缘为纽带的母系氏族社会初期。距今2万―1万年前,生活在广西的人类以"麒麟山人"为代表,已学会制造和使用钻孔砾石和磨尖石器刃口。距今1万―6000年前,古人甑皮岩人走出石灰岩洞与大山河谷,向平原和滨海地区发展,开始定居生活,出现了原始的农业、畜牧业和制陶业。距今约6000―3000年前,广西跨入以男子为中心的父系氏族时期。距今3000年左右,广西开始进入文明社会。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广西为骆越国,居住着百越中的"骆越"、"西瓯"、"苍梧"人。骆越国是岭南壮族祖先著名的方国,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其中提到“路人大竹”,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云:“路音近骆,疑即骆越。”路即骆,此说中的。《逸周书》亦称《周书》,乃先秦古籍,多数篇章出于战国,其中所记商周之事,必有所本。在《吕氏春秋·本味》里,又提到“越骆之菌”,汉代高诱注:“ 越骆,国名。菌,竹笋。”越骆是汉语提法,意为越(山)谷或越鸟,越人语言倒装为骆越。

骆越与西瓯是构成今天壮族的主要两个支系,它们存在一千多年,创造了灿烂的稻作文明。今天壮族传承的古代文化,在很多方面是西瓯、骆越人创造的。骆越方国创造的稻作文化、大石铲文化、龙母文化、青铜文化、青铜文化中的铜鼓文化、花山文化,等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骆越人和苍梧人、西瓯人一起,在我国最先发明了水稻人工栽培法,为中华民族也为全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今南宁市范围,发掘出了骆越人祖先留下的十四处贝丘遗址,从中出土了一万年前原始石磨盘、石杵、石磨棒等稻谷的脱壳工具,其中南宁市亭子圩遗址出土的这类工具,经C14测定为11000年。年代仅次于湖南道县壮族苍梧部祖先留下的12000—20000年前的炭化稻粒,比江西万年县的一万年稻谷遗址早1000年。到了骆田时代,骆越人对境内的田畴整治已经卓有成效,已经会根据潮水的涨缩选择田块。今天,整个华南无论哪个民族,都以大米为贵,餐桌上的主食主要是大米饭,以大米为原料的食品系列有米饭系列、米粉系列、粽粑系列、糍粑系列、米粥系列、汤圆系列、米糕系列、米饼系列、米花系列、饮料系列、米肉系列、灌肠系列等12个系列,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副食的猪鸡鸭鹅,也是大米的转化物。从旱地农业地区移居岭南的汉族等民族,也都放弃了麦类的种植,和壮人一起在餐桌上享受壮族祖先创造的稻作文化。骆越人的这一大贡献,与日月齐光。

骆越人的青铜技艺有很高的水平,他们所制造的灵山型、冷水冲型、晋宁型铜鼓,是铜鼓鼎盛期的产物,是八型铜鼓中的顶级产品,代表了铜鼓技艺的最高水平,高大厚重,设计奇巧,工艺精湛,花纹繁缛。鼓面上的青蛙立雕,一反青蛙450蹲势,脊梁与鼓面平行,臀部隆起如猛狮,身上饰以稻穗文,这一画龙点睛之笔,正是骆越人对稻作文化贡献的特别标记。鼓面上的太阳纹告诉我们,骆越人有自己的欧几里得,公元前他们就能够在鼓面上表现出分割圆法。分割圆法被认为是两千多年前一个民族最高科学水平的标志,从记载上看当时世界上只有汉族和古希腊的欧几里得能分割圆,人们没有想到壮族祖先也能做到,只是没有文字记载罢了。骆越人制造的镦、圆形器、牛首提梁卣、钟、靴形钺等青铜器,都有很高的水平,尤其是牛首提梁卣,设计精巧,卣纽和卣腹上四头圜眼圆睁的水牛头,堪称一绝。

骆越人的生产工具别具一格,其早期的带肩石斧和有段石锛,是典型的越人产品。所铸造的铜钺类包括靴形钺、扇面钺、风字形钺、铲形钺、圆头形钺等,形状多变、精巧实用,表现了骆越人的聪明才智。其所制造的大石铲为国内一绝,长舌形,束腰,边沿加工精细圆润,束把处有边牙,以便绑牢。最大的长60多厘米,宽20多厘米。既是生产工具,也是一种艺术品,祭祀稻作神灵时又是神器。其设计独具匠心。其他如西林的战国铜棺,合浦鸭首流铜魁、凤凰形铜灯、人足形铜盘等,都闪耀者骆越人智慧的光芒。

花山文化是骆越人创造的世界闻名的艺术画廊,主要分布于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沿岸,绵延200多公里,另有5处分布于左江流域的凭祥市、天等县等处。共有84个地点,183处,287画组。主体形象为人身蛙形的蛙神形象,赭红色,平涂成投影式(鬼影),皆两臂弯肘上举,半下蹲成骑马式,犹如蛙泳之状,整个画面呈欢歌狂舞之态,震动人心。花山崖画是骆越人祭祀蛙神的圣地,是按照骆越人敬祀蛙神的场面描绘的。除了蛙神形象,还有奔犬、鹿、鸟、铜鼓、铜锣、星星、太阳等形象。其产生年代上限在战国,下限在西汉,长达700多年。少量为后世仿制。其中规模最大的为宁明县的花山崖画,壮话叫做岜莱(Byaraiz),岜意为山,莱意为花纹。因其规模最大,故以之代表整个左江崖画。花山崖画和世界各地岩画相比,有显著的特色。其蛙神形态不仅整齐划一,而且绵延700多年而不改,比较罕见。宁明花山画面高40多米,宽长达170多米,就一个“地点”(世界岩画规则,画面边沿外500米内无画为一个“地点”)的面积来说,堪为世界之最。此画面尚可辨认的人物形象达1300多个,所有的大小图象加起来达4万多个,世界少有。花山崖画是稻作文化的集中展示,像这样大规模展示稻作文化的艺术珍品,堪称一绝。花山崖画不是静态古老文化,而是活态文化,其所展示的稻作文化,依然活在民间。至今在古骆越北界红水河沿岸的东兰、凤山一带,还保留有“蛙婆节”,祭祀民族图腾蛙神。节日里跳的蛙舞,舞者戴蛙首头套,跳跃之状酷似花山崖画上的动作,其他地方民间流传的一种师公舞,也酷似花山形象。故舞蹈家们把花山人物形态称为蛙形舞姿。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统一百越,在岭南设桂林、南海和象三郡。今广西属桂林郡全部(广西称"桂"由此而来),象郡的一部分,南海郡的小部分。此外,长沙郡的小部分,黔中郡的小部分亦在广西境内。

秦末汉初,南海郡代理郡尉赵佗攻占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广西为南越国属地。

汉元鼎六年(前111),武帝平定南越王国,在岭南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郡。今广西大部分地域分属郁林、苍梧、合浦3郡21县。其中郁林郡治布山县(今桂平西南),苍梧郡治广信县(今梧州市),合浦郡治从汉建武十九年(43)从徐闻迁合浦县(今浦北县境内)。此外,汉时今广西还有小部分地域分属零陵、武陵郡。东汉末,广西大部属交州统辖。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属吴国,桂西北小部属蜀国。吴在今广西境内设桂林、始安、临贺、苍梧、郁林、合浦六郡,今桂北部分地域属零陵、武陵郡,桂西部分地域属蜀国的兴古郡。设置的县增至39个。

两晋时期,今广西境内设置苍梧、郁林、桂林、合浦、始安、临贺、晋兴、宁浦、永平、西平10郡,设置的县增至57个,分属广州、交州和湘州统辖。 南北朝时期,今广西地域始属南朝宋、齐、梁,后大部属陈地,今桂西、桂西北小部分地域属北朝周。先后设置9州、48郡、127县,其中37郡、78县为新设。

隋唐时期:隋统一中国后,将中国分为九州,广西大部分地域始安、永平、宁越、郁林、苍梧、合浦等郡属杨州,只有零陵、熙平2郡属荆州。先后设置85个县,其中61个承袭南北朝。

唐朝沿用隋制。唐太宗于贞观元年(627)将全国分为10道,今广东、广西绝大部分地域属岭南道(治所在今广州)。另外,桂西、桂西北和桂东北部分地域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玄宗把江南道分为东西两道和黔中道,今桂西、桂西北部分地域属黔中道,桂东北部分地域江南西道。咸通三年(862),懿宗将岭南道分为岭南西道和岭南东道。广西大部分地域属岭南西道,广东属岭南东道。岭南西道治所设在邕州(今南宁),南宁在唐朝开始成为广西的首府。岭南西道除广西外,还包括现在的海南岛、雷州半岛一带。岭南西道设立桂、容、邕三管经略使,史称"三管",基本上形成广西后来行政区疆域的轮廓。此外,富川、钟山、贺州、藤县、岑溪一带属岭南东道。贞观末年,今广西境内设有34州。这些州大部分沿袭久远,直到明清时期才有的改府,有的改县。唐朝在今广西境内先后设置224个县,唐末减至154个。从唐朝开始,在今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设置50个羁縻州、51个羁縻县。

五代宋元时期:五代十国时期,今广西桂林、柳州、梧州以北地区先属楚国,后属南汉,其余地区全属南汉。这一时期,今广西境内的行政建置基本沿袭唐代,设置的州有37个,其中34个为唐旧州;设置的县有135个,其中133个为唐旧县;此外还有羁縻州32个,羁縻县31个。

宋元时期

宋朝开宝四年(971),宋灭南汉,统一岭南。先后将全国划分为15路,至道三年(公元997),今广西绝大部分地域属于广南路,今全州、灌阳、资源一带属荆湖路。元丰元年(1078),分广南路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今广西绝大部分地域属广南西路,治所设在桂州(今桂林),桂林从宋朝开始正式成为广西的首府。广南西路辖地除广西外,还包括今广东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一带。此外,分荆湖路为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今全州、灌阳、资源一带属荆湖南路。大观元年(1107),分广南西路另设置黔南路,辖地包括今桂西北部分地域。大观三年(1109),黔南路并入广南西路,更名广西黔南路,次年仍名广南西路。南渡后更名为广西路。这是"广西"名称的由来,广西得名由宋代始。宋在今广西境内先后设置2府、41州、3监、139县、85羁縻州、80羁縻县。

元朝时期

设省、路(府)、州、县四级区域制。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元朝在全国设3个中书省、11个行中书省。今广西先属湖广行中书省。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从湖广行中书省南部划出,设置"广西等处行中书省",这是广西设省的雏形。当时广西行中书省内划为12路、1府、1司、9州分别统辖各县。12路是:南宁路(治宣化县,今南宁)、静江路(治临桂县、今桂林)、柳州路(先治柳城,后移马平,今柳州)、梧州路(治苍梧,今梧州)、太平路(治崇善,今崇左)、田州路(治田州,今田东)、思明路(治思明州,今宁明),浔州路(治桂平),来安路(治奉议州,今田阳)、廉州路(治合浦)、钦州路(治钦州)、镇安路(治今德保),还有平乐府(治平乐)、庆远南丹安抚司(治宜山,今宜州);9州是:郁林州、容州、象州、宾州、横州、融州、藤州、贺州、贵州。此外,今全州、灌阳、资源仍属湖广行中书省(治今湖北武昌)统辖。元末,今广西境内设有2府、1安抚司、13路、9州、53县、60土州、8土县。

明清时期

明朝时期,撤销元朝的行省之名,设司、府(州)、县(土州)三级区域制。全国划分为13个布政使司。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设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广西"名称由此固定下来。广西布政使司内划分为11个府和3个直隶州统辖各县。11个府是:桂林府(治临桂县,今桂林)、柳州府(治马平,今柳州)、庆远府(治宜山),思恩府(先治乔利,今马山境,后迁治武缘,今武鸣境)、思明府(治思明

土州,今宁明)、平乐府(治平乐)、梧州府(治苍梧,今梧州)、浔州府(治桂平)、南宁府(治宣化,今南宁)、太平府(治崇善,今崇左)、镇安府(治今德保);3个直隶州是:归顺州(治今靖西)、田州(治今田东)、泗城州(治今凌云)。此外,全州原属湖南地,洪武二十七年(1394),全州(今全州、灌阳、资源)自湖广永州府改属广西后,今广西地域大体形成。洪武二年六月(1369)将原属广西所辖的廉州、钦州划拨广东统辖。明末,今广西境内设有13府、4州、44县、34土州、6土县和5个长官司。

清朝时期,推行省、府(直隶厅)、州(直隶州)、县四级区域制。复设广西省,省会驻桂林府(今桂林市)市。广西全省划分为11个府、2个直隶厅、2个直隶州,分别统辖各州市县。11个府是:桂林府(治临桂,今桂林)、柳州府(治马平县,今柳州),庆远府(治宜山)、思恩府(治武缘,今武鸣)、泗城府(治凌云)、平乐府(治平乐)、梧州府(治苍梧,今梧州)、浔州府(治桂平)、南宁府(治宣化,今南宁)、太平府(治崇善,今崇左)、镇安府(治天宝,今德保);2个直隶厅是:上思直隶厅(治今上思)、百色直隶厅(治今百色);2个直隶州是:郁林直隶州(治今玉林)、归顺直隶州(治今靖西)。此外廉州府(治今合浦)、钦州直隶州(治今钦州),均属广东省。荔波县原属广西省,清世宗雍正十年(1732)划归贵州省统辖。清末,今广西境内设有13府、4州、44县、34土州、6土县、10土司和3长官司。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于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民国期间,广西沿袭清朝称省,地域与清朝大致相同。民国元年,直隶州、厅均改为府,全省划分为10府:桂林府、平乐府、柳州府、庆远府、梧州府、浔州府、南宁府、太平府、镇安府、思恩府,分别统辖各县。民国二年(1913)撤销府制,由省直接统辖各县。民国六年(1917),全省划分为6道:桂林道(治今桂林)、柳江道(治柳州)、南宁道(治今南宁)、苍梧道(治今梧州)、镇南道(治今龙州)、田南道(治今百色),分别统辖各县。始自明清的对土官管辖区的改土归流措施,至民国十八年(1929)全部完成,全部土州、土县改设新县。民国十五年(1926),根据军政合一的原则,废除道制,把全省划分为若干区。民国十九年(1930),全省划分为12个民团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改民团区为行政监督区。在此期间,广西为新、旧桂系军阀统治达28年之久。民国三十三年(1944),全省划分为8个区,辖99县,外加1个直辖市和1个设治局。民国三十八年(1949),截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全省划分为1市(桂林)、15区(1―15区)、99县。钦州、合浦、灵山、防城仍属广东省统辖。自广西设省起,直至民国时期,省会绝大部分时间在桂林,仅民国元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12―1936)迁于南宁。

新中国成立至今

1949年12月10日,广西全省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设广西省,省会设在南宁。1952年12月10日,在壮族聚居的邕宁、宜山、百色3个专区成立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3月改为桂西壮族自治州;1956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倡议,1957年6国务院作出关于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决定,并在同年7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相应的决议。1958年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宣告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1965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广西僮族自治区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从自治区成立20周年的1978年起,将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纪念日的3月5日改为12月11日,与右江苏维埃和红七军成立的日子相一致。

总之,广西是我国近现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金田起义、黑旗军抗法、镇南关战役等的策源地和发生地,涌现了洪秀全、刘永福、冯子材等一批杰出人物。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广西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也曾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壮族儿女,如黄少卿、侬智高、瓦氏夫人、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黄鼎凤、吴凌云、陆荣廷、郑献甫、卢焘、韦拔群、韦国清、黄现璠、覃应机、黄荣等等。

地理

地形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全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处两广丘陵西部,南临北部湾海面。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

广西丘陵

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貌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呈盆地状。其特征是:

1.盆地大小相杂。西、北部为云贵高原边缘,东北为南岭山地,东南及南部是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盆地中部被广西弧形山脉分割,形成以柳州为中心的桂中盆地,沿广西弧形山脉前坳陷为右江、武鸣、南宁、玉林、荔浦等众多中小盆地,形成大小盆地相杂的地貌结构。

2.山系多呈弧形,层层相套。自北向南大致可分为4列:第一列为大苗山—九万大山;第二列为大南山—天平山—凤凰山;第三列为驾桥岭—大瑶山—莲花山—镇龙山—大明山—都阳山(此列亦称广西弧〕;第四列为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大青山。山系走向明显呈现东部受太平洋板块挤压、西部受印度洋板块挤压迹象。山地以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为主,占广西总面积23.5%;海拔400—800米低山次之,占广西总面积15.9%。桂东北猫儿山主峰海拔2141米,为广西第一高峰,也是南岭最高峰。越城岭—猫儿山与海洋山之间的湘桂走廊是中国三大走廊之一。

3.丘陵错综,占广西总面积10.3%,在桂东南、桂南及桂西南连片集中。

4.平地(包括谷地、河谷平原、山前平原、三角洲及低平台山)占广西总面积26.9%。广西平原主要有河流冲积平原和溶蚀平原二类。河流冲积平原主要分布于各大、中河流沿岸,较大平原有浔江平原、郁江平原、宾阳平原、南流江三角洲等。其中浔江平原最大,面积达630平方公里。

5.喀斯特广布,占广西总面积37.8%,集中连片分布于桂西南、桂西北、桂中、桂东北。其发育类型之多为世界少见。

河流众多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流大多沿着地势呈倾斜面,从西北流向东南,形成了以红水河—西江为主干流的横贯广西中部以及支流分布于两侧的树枝状水系。其中集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86条,总长度有3.4万公里,河网密度0.144公里/平方公里。分属珠江、长江、桂南独流入海、百都河等四大水系。珠江水系是广西最大水系,流域面积占广西总面积的85.2%,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33条,主干流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西江自西北折东横贯全境,全长1239公里,出梧州流向广东入南海。长江水系分布处于桂东北,流域面积占广西总面积3.5%,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0条,主要河段有湘江、资江,属洞庭湖水系上游,经湖南汇入长江。其中湘江在兴安县附近通过秦代开凿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独流入海水系主要分布于桂南,流域面积占广西总面积10.7%,较大河流有南流江、钦江、北仑河等,均注入北部湾。经越南入北部湾的百都河水系流域面积占广西总面积0.6%。喀斯特地下河众多,有433条,其中长度超过10公里的有248条,坡心河、地苏河等均独自形成地下河水系。

海岸线

海岸、岛屿: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濒临属于南海的北部湾。大陆海岸东起合浦县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约1500公里,岛屿岸线46l公里。海岸线曲折,类型多样。南流江口、钦江口为三角洲型海岸;铁山港、大风江口、茅岭江口、防城河口为溺谷型海岸;钦州及防城港两市沿海为山地型海岸;北海、合浦为台地型海岸。广西近海滩涂广大,面积达1005平方公里。0—20米浅海广阔,面积达6488平方公里。整个北部湾的面积约12.93万平方公里,东起雷州半岛、琼州海峡,东南为海南岛,北至广西,西迄越南。湾内海底平坦,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倾斜度不到2°,水深一般20—50米,最深不超过90米。广西沿海有697个岛屿,总面积约66.9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涠洲岛面积约24.7平方公里。

气候

气候概况: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低纬,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南濒热带海洋,北接南岭山地,西延云贵高原。按全国地形分类,广西属云贵高原向东南沿海丘陵过渡地带,具有周高中低、形似盆地,山地多、平原少的地形特点。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降水丰沛、干湿分明,日照适中、冬少夏多,灾害频繁、旱涝突出的气候特征。 一、气候温暖,热量丰富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热量丰富。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6.5~23.1℃之间。等温线基本上呈纬向分布,气温由南向北递减,由河谷平原向丘陵山区递减。全区约65%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0℃以上,其中右江河谷、左江河谷、沿海地区在22.0℃以上,涠洲岛高达23.1℃。桂林市东北部以及海拔较高的乐业、南丹、金秀年平均气温低于18.0℃,其中乐业、资源只有16.5℃。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极端最高气温为33.7~42.5℃。其中,沿海地区、百色市南部山区及金秀、南丹、凤山、乐业、天等在33.7~37.8℃之间,其余地区38.0~42.5℃,百色为全区最高。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极端最低气温为-8.4~2.9℃。桂北山区-8.4~-4.0℃,资源为全区最低;北海市、防城港市南部及博白、都安极端最低气温在0℃以上,其余各地在-3.9~-0.2℃之间。

二、降水丰沛,干湿分明: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降水量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各地年降水量为1080~2760mm,大部分地区在1300~2000mm之间。其地理分布具有东部多,西部少;丘陵山区多,河谷平原少;夏季迎风坡多,背风坡少等特点。广西有三个多雨区:(1)十万大山南侧的东兴至钦州一带,年降水量达2100~2760mm;(2)大瑶山东侧以昭平为中心的金秀、蒙山一带,年降水量达1700~2000mm;(3)越城岭至元宝山东南侧以永福为中心的兴安、灵川、桂林、临桂、融安等地,年降水量达1800~2000mm。另有三个少雨区:(1)以田阳为中心的右江河谷及其上游的田林、隆林、西林一带,年降水量仅有1080~1200mm; (2)以宁明为中心的明江河谷和左江河谷至邕宁一带,年降水量为1200~1300mm;(3)以武宣为中心的黔江河谷,年降水量1200~1300mm。

由于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广西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分明。4~9月为雨季,总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5%,强降水天气过程较频繁,容易发生洪涝灾害;10~3月是干季,总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5%~30%,干旱少雨,易引发森林火灾。

三、日照适中,冬少夏多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年日照时数1169~2219小时,与邻省比较,比湘、黔、川等省偏多,比云南大部地区偏少,与广东相当。其地域分布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河谷平原多,丘陵山区少。北海市及田阳、上思在1800小时以上,以涠洲岛最多,全年达2219小时。河池、桂林、柳州三市大部及金秀、乐业、凌云、那坡、马山等地不足1500小时,金秀全年日照时数最少,只有1169小时。其余地区在1500~1800小时之间。

广西壮族自治区日照时数的季节变化特点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除百色市北部山区春季多于秋季外,其余地区秋季多于春季。夏季各地日照时数为355~698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31%~32%;冬季各地日照时数只有186~380小时,仅占全年日照时数的14%~17%。

资源

林业

防城区背靠十万大山,全区有耕地面积15733公顷,有林地面积145067公顷,其中生态林86万亩,森林覆盖率62.6%,盛产松、樟、杉、楠、紫荆等林木。素有“植物界大熊猫”和“茶族皇后”之称的金花茶主要分布在防城区,是防城港市市花,总面积13.7万亩,汇集了自然界现有金花茶32种7个变种的23种和5个变种,种类和品种居全国乃至世界第一,在那梭镇、华石镇和大录镇交界处设有国家级金花茶保护区。

矿产

矿产资源丰富,分布着锰、钛、铝、铁、锑、萤石、钾长石、晶石、石英砂和花岗岩等矿产资源27种。已探明储量的锰矿75.4万吨,铁矿石11.72万吨,萤石矿22.4万吨,砖用页岩933.6万立方米。已估算储量的有锡矿0.6万吨(金属量),钛矿100万吨,锑矿1.5万吨(金属量),花岗岩1.5亿立方米,变质矿岩4300万立方米。萤石矿属广西主要产区之一,储量和产量均列广西第二;玉石、叶腊石、钛铁矿是广西主要产区之一。

水利

防城区水力资源也十分丰富,年均水资源37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2.7万千瓦,可开发有10万千瓦,已开发有2.65万千瓦,待开发有7.35万千瓦,近两年来,引资开发小水电项目有10多个。全区有水库66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2座、小型63座)。

白龙珍珠港

位于江山半岛西侧海湾,面积70多平方公里。这一带海水咸淡适宜,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我国南珠主要产地之一,号称“珍珠之乡”早在2000多年,《后汉书》就记载白龙珍珠港一带“不产谷实,而出珠宝,与交趾比镜,常通商贩,贸 籴粮食”的史时。这里出产的珍珠颗粒圆润、凝重结实、色彩艳丽而著称于世,1980年在美国国际珍珠评比会上,白龙珍珠被评为世界第一流珍品。现在白龙珍珠港年产优质珍珠3000千克,利用这些珍珠加工成的各种名贵的珍珠项链、戒指、耳环等珍珠饰物,在国内市场上十分抢手。

经济

近年来,防城区紧紧围绕自治区和市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坚持“工业先导,‘三化互动’,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以工业发展为突破口,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005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25.87亿元,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2%,第二产业增长25.6%,第三产业增长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98亿元,增长28.3%;财政收入1.49亿元,增长18.5%;外贸进出口总额2010万美元,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亿元,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2702元,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51元,增长21.3%;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108个,增长9.1%。

2006年上半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14.8亿元,同比增长18 %,增幅比上年同期高7.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84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完成5.74亿元,同比增长23.5%;第三产业完成5.22亿元,同比增长24.4%。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25.9:38.8:35.3,第二产业比例已超过第三和第一产业,工业的主导地位初步显现。工业经济实现了由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到工业化初期阶段的转变。

2003至2005年防城区连续三年被评为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荣获2005年“自治区双拥模范区”和200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渔业生产十强县(区)”等荣誉称号。2004年,防城区被自治区列入县域工业发展试点县(区)。

水产防城区依山傍海,海岸线长138公里,有海河堤55.193公里,其中标准化堤有8.064公里。沿海乡镇有江山、茅岭、防城。10米等深线以下可供开发海水养殖浅海滩涂面积37万亩,目前仅开发利用7万亩。白龙珍珠港是南珠主产区之一,养殖面积3000亩,年产优质珍珠1500多公斤,产量占广西的20%。此外,还盛产对虾、大蚝、名贵鱼、贝类等,海产品种类达500多种。被评为“200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渔业生产十强县(区)”。

边贸防城区既沿海又沿边,边境线长58.3公里。现有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江山港边地贸过货口岸和自治区批准设立的峒中口岸以及滩散、里火两个边民互市点。目前,峒中口岸正在向上申报国家一类口岸。边境口岸出口商品主要有低砷磷酸、陶瓷、五金机电、音响、珍珠、芒编、肉桂、八角等,进口的主要有越南及其他东盟国家的煤、海产品、农副产品等。年边境贸易成交额6亿元左右。

农业防城区是全国主要的香料生产基地之一,现有八角、肉桂105万亩。防城大红八角以油多、香味浓郁畅销国内外。2000年和2001年,防城区先后被国家林业部授予“中国名特优经济林八角之乡”、“中国肉桂之乡”称号。龙眼、荔枝、火龙果等经济林果已发展到7.8万亩。

交通

防城区水陆交通便利,南防铁路、钦防高速公路、广西滨海一级公路、沿边公路贯穿境内。城区距防城港仅20公里,区内另有茅岭港、江山港分踞东西两翼,水路运输也十分便捷。

城市建设

近年来,防城港市围绕建设现代化海滨港口城市的目标,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城市中心区建设为突破口,把“两区三岛”(城市中心区、东兴市区、江山半岛、渔万半岛、企沙半岛)作为该市建设和对外开放的重点区域来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配套和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辐射能力。防城港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截止2006年底,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32.65%,城市建成区面积34.52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总长184公里,路灯1.3万盏,排污、排水管道总长234公里,供水管道总长379公里,城镇用水普及率达99.37%;燃气普及率96.43%,绿化覆盖面积723公顷,公园绿地面积83公顷,全市现有公交车128辆,一批重要基础设施如西湾跨海大桥、西湾广场、西湾海堤、仙人山脚景观绿地、市区十万吨水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市行政中心已正式启用,沙企一级公路、企沙工业区路网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市污水处理厂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城市市容市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 目前,防城港市城市建设按照以城市中心区为中心,西接东兴,北连防城,南靠港口,东临企沙的组团式规划建设,将形成南北呼应、东西贯通的现代化滨海港口城市新格局。

宗教

防城港市有天主教、基督教和佛教三种宗教。有12个批准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3000多名宗教信徒,约50000名信教群众。

语言

防城港市境内各民族使用的语言有粤语、客家话、壮语、瑶语和京语。

粤语主要分布在港口区和防城区的江山、附城、茅岭、华石、滩营,东兴市的江平、东兴镇。

客家话主要分布在防城区的大菉、那勤、扶隆、峒中、板八、那垌、那良、那梭,东兴市的马路,上思县的平福、在妙等地,约占全市人口25%左右。

壮语主要分布在上思县的大部分乡镇和防城区的部分乡镇,占全市的30%左右。

瑶语主要分布在上思县的南屏瑶族乡和防城区的那垌、那良、板八、峒中、那梭等瑶族聚居地方。

京语主要分布在京族三岛和三岛周边的散居京族聚居地。

民俗文化

节日

“三月三”“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歌节。是一年中壮族最隆重的节目,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即是用嫩枫木叶、山枝子、红蓝草、红姜等植物汁浸糯米炊成五色饭菜,再杀猪杀羊去祭扫祖坟,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是以未婚的男女青年为主,但老人和小孩都来助兴,这一天,人山人海,歌声不断,煞是热闹。瑶族的“盘王节”也是三月三这一天,形式大致与壮族的“三月三” 歌节相同。

哈节

是京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目。“唱哈”京语即唱歌之意,哈节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万尾是农历六月初九日,巫头是农历八月初一、山心是八月初十日、红坎是农历正月十五。唱哈节在哈亭内举行。在哈节来临之前,家家户户打扫整洁,布置一新,请客到来。到了哈节那天,全村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去集哈亭前举行迎神、祭祖,“唱哈”等活动,祈保生产丰收,人畜兴旺,并聘请职业歌手“哈妹”歌唱及进行其他文娱活动。整个唱哈节过程,大致分为4个程序:即“迎神”、“祭神”、“入席”、“送神”,连续四天四夜方散。

婚嫁

旧时,本地汉族、壮族婚嫁多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且礼俗繁琐,一般都有提亲、递庚贴(女方)、合肖(男方)、定亲、成亲、回门(新娘回娘家)等程序,男方得花大钱,上思有的地方新娘出嫁之日还有“哭嫁”之俗,即哭叹父母养育之恩和兄弟姐妹手足之情等。

建国后,旧的婚嫁习俗逐渐革除,实行婚姻自由,婚礼仪式向文明、简朴的方向发展,集体婚礼、新婚茶话会、旅行结婚等形式逐渐增多,这是一种进步,但也有少数人婚事大操大办,有的仍索要高额聘礼,实不可取。此外,京族、瑶族的婚嫁各有特色,但都离不开对歌这项内容。

生育

旧时,妇女生头胎临产前娘家要送婴儿衣服和粽子、红蛋等物品至婆家,俗称“催生”。婴儿满月,要剃除胎发,俗称“剃满月头”。此日,若请亲友,称“满月酒”。满月后,产妇方可出房。现在,做满月从简。婴儿出生,长辈多馈赠衣物,以示友爱、亲善。

词条 防城区
释义

防城区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总面积为2445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37万。防城区辖6个镇,8个乡。

中文名称:防城区

行政区类别:防城港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

所属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电话区号:0770

邮政区码:538000

地理位置:广西南部沿海

面积:2445平方公里

人口:37万

方言:钦廉片粤语、涯话(客语)

气候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桂P

建 制 沿 革

防城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防城的先民就已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生息、繁衍。

先秦时期,这一带属于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归秦置之象郡所辖;汉为合浦郡地,三国至晋仍属于合浦郡地(三国期间为吴国辖地);南朝宋、齐时为宋寿县地,属交州管辖,梁、陈时为这宋京郡安京县地,属安州管辖;隋、唐时为钦州辖地。宋时仍隶属钦州管辖,并开始有"防城"之称。元、明、清时隶属钦州或廉州;至清朝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划出钦州西部设置防城县, 隶属广东省。民国时期至解放初,仍属广东省辖。

防城县1951年至1955年6月划属广西,1955年7月至1965年7月复归广东,其间,1957年将防城县划分为十万大山僮族瑶族自治县、防城县;1958年5月, 经国务院批准,十万大山僮族瑶族自治县更名东兴各族自治县,1958年12月,防城县、东兴各族自治县合并后,称东兴各族自治县,县城设在东兴镇。1965年8月,东兴各族自治县又划归广西壮族自区。197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县城从东兴镇迁到防城镇,县名改为防城各族自治县。1984年国务院批准防城港区与北海市等一起列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3月,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设立地级编制的防城港区,直接由自治区领导。

1993年5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防城各族自治县和防城港区,设立防城港市(地级),以原防城各族自治县和防城港区的行政区域为防城港市的行政区域,将钦州地区的上思县划归防城港市领导。防城港市辖防城、港口两个区和上思县。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原东兴经济开发区(现为县级市)划归防城港市领导,按处级建制管理。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2000年,防城区辖6个镇、9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31611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防城镇 55549 、大菉镇 36277 、华石镇 13203 、那梭镇 22712 、那良镇 25798 、峒中镇 11350 、附城乡 38416 、茅岭乡 16336 、那勤乡 14506 、扶隆乡 12957 、滩营乡 22501 、平旺乡 5955 、板八乡 11025 、那垌乡 14408、 江山乡 15118。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2005年,那良镇、那垌乡、2个乡镇撤并为那良镇,峒中镇、板八乡、2个乡镇撤并为峒中镇,那良镇、峒中镇、滩营乡、扶隆乡4个乡镇。

人口统计

2011年,防城区人口达到40万人.防城港市多人口地区.防城区面积达到2445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3:5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