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方孔炤 |
释义 | 方孔炤(1590——1655),安徽桐城(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字潜夫,号仁植。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授嘉定州知州。易学家,方以智父。湖广巡抚,在剿匪中八战八捷,立下赫赫战功。著有《周易时论》 。 人物简介孔炤,字潜夫,号仁植,桐城人。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 为杨嗣昌劾罢逮治,谪戍,久之释归。崇祯末起故官,屯田山东、河北,兼理军务。事迹附见《明史·郑崇俭传》。是书即其罢官后所著。凡《图象几表》八卷、《上、下经》、《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十五卷。其立说以时为主,故名《时论》。盖孔炤初筮仕,即撄珰祸。及膺封疆之任,值时事孔棘,又遭齮龁。有所忧患而发於言,类多证据史事,感慨激烈。其讲象数,穷极幽渺,与当时黄道周、董说诸家相近。孔炤自著《凡例》,称少侍先廷尉,教以三陈九卦。案孔炤父大镇,字君静,万历己丑进士,官大理寺少卿,著有《易意》四卷,载朱彝尊《经义考》。则《易》固其家学也。是编刊於顺治庚子,前有李世洽《序》。《经义考》作十五卷,或朱彝尊所见之本无《图象几表》。 人物生平方孔炤(1590——1655),字潜夫,号仁植。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授嘉定州知州。调任福宁知州、兵部主事。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孔炤由员外郎提升职方司郎中。但不久,太监魏忠贤等当政,原来反对他的官员先后被罢免;同时,东北边境,战事频繁,武将竞把边防看作畏途,凡选任边帅的,大都贿赂魏忠贤求取免役,孔炤对此进行了揭发检举。另外,魏忠贤准备进封侄儿良卿为伯爵,孔炤坚决反对,忠贤大怒,设法罢免了孔炤官职。 崇祯帝即位后,诛魏忠贤,恢复孔炤官职,又升任尚宝司卿。崇祯二年(1629年),孔炤因父丧回乡。其时,县城内富家贵族鱼肉人民,黄文鼎、汪国华等为首杀富济贫,烧毁富家房屋。孔炤认为他们是犯上作乱,设计诱杀了黄、汪等人。服丧期满,孔炤到京复职。不久,升任佥都御史,巡抚湖广。刚到任,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已率军由郧阳渡河,孔炤所部万人,但因多面部署,兵力分散,其中快速部队一骑兵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他激励将士英勇作战,连战连胜。由于张献忠势力强大,总兵熊文灿主张招降,张献忠借机假投降,被封为副将;后诈称受抚的陆续而来。孔炤认为张献忠投降不是诚意,力陈招抚策略的错误,8次上书,上司均未采纳。不久,张献忠再度起兵造反,知道孔炤有准备,不敢南下,遂引兵西进,孔炤在荆门、当阳一线阻击,在来家河神通堡打败了张献忠。张献忠退兵屯兴山。时朝廷派杨嗣昌代替熊文灿为总兵,传令楚、川、沅3路会师夹攻张献忠;献忠于夜间拔营逃走。孔炤料他“狡诈”,下令原地驻防,不可移动;但已有二位将官迫于嗣昌命令,率兵出发,行至香油坪,中计,遭围攻溃败。嗣昌在命令军队进击的同时,令孔炤进驻襄阳。襄阳距香油坪800里,当听到军队被围消息,孔炤约沅、川两军赴援,两军又被嗣昌调往他处,只得率部1000余人兼程往救,赶至竹山,官军已在6天前溃败。由于孤军深入,被张献忠围攻受创。本来嗣昌与文灿都主抚,只有孔炤与其意见分歧,这次孔炤战败,实由嗣昌调度失宜所致,但嗣昌反借此劾孔炤贻误军机,逮捕下狱。由于孔炤长子以智以血书诉冤,才得以从轻处理,遣戍绍兴。过了很久,孔炤才因他人荐举复职,命他督理山东军事;没有到职,李自成已攻北京,崇祯帝自缢;孔炤遂护送老母归隐白鹿山庄(今桐城县杨桥镇)终老。孔炤死后,门人私谥贞述先生。 易学思想第一部分导论章,在本章中,首先要从其生平切入,分析当时的政治社会之现实情形,以及从思想史等角度,分析孔炤的论学背景。其次则对方氏易学的形塑、方孔炤学思发展的进程,以及《周易时论合编》一书的形式结构予以探究。最后,则说明本文的研撰动机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第二章,透过其所极力批判的问题切入,以发抉其易学之基源问题,藉以揭示方孔炤时用易学之方向。 第三部分三至九章,方孔炤易学的易学内涵之解析与诠释,此部份本文大抵上采取三段式的探讨方式,首先以易学史的角度予以考辨;其次再就相关的理论问题予以析论;最后则说明孔炤对此问题的看法。 1,第三章从经传参合的问题切入,说明在易学史上的演变过程,以及朱子「《易》本卜筮之书」的观点及影响,并举李光地为例说明;继而以说明方孔炤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进而展示其易学立场;最后则阐明他对《周易》本质的看法为何。 2,第四、五两章论太极,首先透过思想史的省察,釐析相关问题。继而从理论层面,展示周子太极观的内涵;继而探究造成诸家争论不休的原因;最后再申明方孔炤贯一不落有无的太极学说,对於相关问题的看法,以及此一看法背后所隐涵之意义。 3,第六、七两章论河洛之学,这两章先自河洛源流切入,进而说明河洛之学的的意涵,以及河洛所引发之问题。继而自孔炤对於相关问题的看法切入,说明他如何透过太极分化的角度,以「密衍」与「互藏」等主张解决此中的问题。 4,第八、九两章讨论先后天易学,首先就先后天易学之内容异同及其关系,予以探究。继而进一步阐释方孔炤对於相关问题的看法,以及如何透过先天蕴於后天之见解,回应其基源问题。 第四部份则为结论,综合说明方孔炤易学之归趋,继而说明其贡献与局限,最后则从易学史的角度,说明其价值与定位。 “重洗仙颜”出回回洞,迎面一块巨石斜立如屏,因石下是通向云窝的必经小径,故名云路石。石上有两方摩崖石刻,一方为景点名题刻“云路”,一方是明末学者方孔炤勒崖的“重洗仙颜”。方孔炤为明代理学家,字潜夫,安徽桐城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累官右佥都御史,明亡后归隐故乡。许多人把“重洗仙颜”解释为道家用语,其实这是方孔炤的一方抒怀题刻。方孔炤尊儒学,贬释道,武夷山当时儒释道同山,难分主次,因此,他主张以儒学来肃清(重洗)人们思想中的儒释道混杂现象,将“重洗仙颜”勒于云窝入口处,寓意深刻。方孔炤有一首题为《武夷》的诗作,后几句峰表铿翁二子能,曾孙有术多凭陵。鸡犬白云何缥缈,应是玄黄怪未了。独有考亭数字存,其间“重洗五百仙人颜”,可做”重洗仙颜“的注脚。诗中"铿翁二子"指彭祖的二子彭武、彭夷;“曾孙”指武夷山乡民;:凭陵“为欺凌之意;“玄黄”为天地的代称,“考亭”指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学派。 主要著作著有《周易时论》22卷、《尚书世论》2卷、《礼节论》若干卷、《春秋窃论》2卷、《全边纪略》12卷、《抚楚疏稿》4卷、《环中堂集》12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