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方华国
释义

黄冈市旅游局副局长、黄冈大别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方华国,男,党员, 高级经济师,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会员,湖北生态经济学会理事、湖北省摄影协会会员、黄冈市摄影协会副主席,黄冈师范学院兼职教授,黄冈职院特聘教授,团风县旅游发展首席专家顾问。

个人履历

1961年5月8日出生于湖北省罗田县平湖乡白果树湾村.1980年9月-1982年6月毕业于湖北省林业学校,1982年6月入党。1982年6月-1983年8月在大地坳林业站工作。1983年8月-1987年4月在县委办公室工作。1987年4月-1990年4月任县委政研室经济科科长。1990年4月-1992年4月任罗田县烤胶厂副厂长。1992年4月-1994年2月在县委政研室经济科科长。1994年2月-1998年3月任天堂寨林场副场长(正科级)。1997年中央党校本科毕业,1998年3月-2003年3月任林业局副局长、罗田县旅游局局长、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2003年3月-2006年11月任林业局党委书记、旅游局长、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2006年11月-任黄冈市旅游局副局长. 曾获"全国旅游系统先进个人"、“全国自学人才”、“全省优秀旅游局长”、“全省创新优秀人物”、“全市十佳文明公仆”、“黄冈市劳动模范”、“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先后发表了《能量价值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系统论》《跳出旅游发展湖北旅游》等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5篇获省、国家级优秀论文奖。出版了《网、结构、轨迹—宏观生态经济学》、《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生态启示录》、《宏观生态经济学》四部学术专著,《无限风光大别山》、《魅力黄冈·大别山》二本个人摄影专集。

人物生平

他是一位生态经济理论的探索者 方华国于1982年从湖北林校毕业分配到大别山主峰附近的一个林业站工作。山区经济落后,人口素质低下,生态环境日渐恶化激发了他对生态问题研究的兴趣。

1983年8月他被组织调到罗田县委办公室工作,在工作之余他以艰辛的调查和对知识的日积月累的诸备,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他为此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一次,他闻讯在武汉举行一个生态问题的理论讨论会,虽然其时他囊空如洗,支付不起差旅费,他毅然长跑一百余里,从大别山的罗田县到江城武汉,准时参加了会。这一举动使与会专家学者极为惑动,而他只憨厚地说一句:这是个锻炼,也是一次对沿途生态问题的实地考察。

一九八九年一年,他撰写了六篇生态经济问题的论文,三次获得优秀论文奖。一九九0年出版了生态经济学术专著《网。结构。轨迹—宏观生态经济学》。国家权威刊物《经济学动态》进行了专文推介。一九九二年四月《生态经济》杂志又隆重推出了他的又一力作《能量价值论》,在生态经济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他在生态经济学的研究上没有片刻停留。他站在大别山上极目全球,把自己的视野从现实的生态经济问题投向人类历史的发展,进行了持久的、大胆地探索。他广泛吸收了各方面的知识,对生态经济系统的运动轨迹提出了许多创新见解和观点。

他在理论研究上没有落入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旧窠。而是在前人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寻求到一个新的跳跃点。一般的研究作者只从现实的经济社会现象中寻找生态恶化的原因。

方华国呢?

——第一次将视野扩展到生态经济系统的最早发源点…地球的形成,试着从生态经济系统的历史轨迹中寻找更深刻的必然规律,他甚至还将生态经济研究的触角伸到了“图腾崇拜”、“神话”等领域;

——他对生态经济系统的形成、发展及构成和运动规律都作了详尽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个阶段、四个层次、五个规律、六大时代的理论框架。特别是将生态经济系统构分成四个层次和将其发展轨迹描述出六大时代,这被专家认为是“在理论上还是第一次”。对于全球日益恶化的生态,他没有让自己停留在“忧患意识”上,而是把唤起人们对生态经济的忧患意识同普遍关注生态经济问题的历史使命感及展示全球生态经济光明前景统一起来。他的著述集通俗性与学术性一身,向人们传递了当代生态经济的事件信息、认识信息和感情信息。

他说,人类的劳动在创造正价值的同时,还为自己创造了大量的负价值,而这一负价值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认可,这是此前所有价值论的缺陷和致命弱点。这一价值论缺陷也是导致当前世界重大生态危机的理论源流。

他还提出,社会财富是由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自然产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这一价值的共同基础是能量,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最重要的联系和交换便是能量。并因此应邀参加2006年2月在广州召开的国际能值理论学术研讨会,并与美国著名生态学家Odum夫人等国际知名学者进行研讨。

将历史学和生态经济学相结合,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本点,立足大生态系统,将人类历史划为六大时代,并轮廓地描述了生态经济时代和宇宙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是这位年轻人对生态经济学的重要贡献。

方华国认为,当今人类正处于增值经济时代向生态经济时代过渡的转折时期,人们应为生态经济时代的到来作好充分的理论上和行动上的准备。

在此以前的漫长岁月,人类经历过摄取经济、生产经济和开发经济时代。继生态经济时代之后将是宇宙经济时代。

原中国未来农业培训中心主任戴雄武在评价方华国的研究成果时指出,人类在以“人定胜天”的雄心向自然征战若干年,并沉醉于自己所取得的辉煌业绩的时候。突然发现人类不仅没有征服自然,反而自然不断报复人类的无知和贪欲。他认为,《网·结构·轨迹》一书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使人警醒的问题。”

湖北社科院长夏振坤向经济学界,生态学界以及实际工作部门热情地推荐《网·结构·轨迹》,指出:“我们生活在唯一的一星球上,不论是生产,还是生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都不是无限的。”他希望通过普及生态经济知识,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关心生态经济问题,并使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即只从经济角度考虑经济发展问题,向着制定及实施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型开发战略转变。

方华国说:地球上的森林曾为七十六亿公顷,。到目前只剩下二十六亿公顷。而且以现在的砍伐速度计算,人类的肺叶——热带雨季森林将于七十五年后在地球上消失,近二百年来,物种灭绝了一千多种,还有二千四百余种濒于绝灭;沙漠以每年六百万公顷的速度吞噬着森林、田野和村镇;人口以每年八千万的速度增长。他的结论是:我们决不能给后代留下一个“寂静无声的世界”!

当国内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赞赏这个年轻入的理论勇气时,他的箴言是:科学无禁地,只要你敢于探索,就是失败也不能算作耻辱,因为在你那触礁处将树起一座航标灯,提醒后人注意;科学亦无止境,只要你勇于进取,就是根底浅薄也不能掉作狂妄,因为你追求的不是名利而是真理。

他是一位生态经济的鼓吹者

他不是止步于书斋的书生,他是一位热爱生活的激情者。为了唤起人们对生态危机的重视,为了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1992年世界地球日(4月22日)前,他骑着从朋友处借来的一辆破自行车穿行于武汉市的大街小巷,敲开一个个国内一流学者专家如章文才、张培刚、谭崇台的家门,将自己起草的“珍惜土地,保护资源,节制人口,控制污染,发展经济,造福子孙。”的倡议书展陈在他们的面前,向他们请教,请他们签字,20位学界高人没有一位不被眼前的年轻人对生态问题的热情所打动,欣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以示支持。拿到20位名人签字的倡议书后,方华国又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书信连同倡议书一起寄给了当时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关广富极为重视,将信件批转到湖北日报予以发表,在全社会取得了很大的影响。

社会的进步总是离不开许多具有先知先觉的人去默默无闻推动,群体意识的唤醒也需要有人去大胆鼓吹。随着对生态经济理论问题的不断深入地思考,方华国的内心日益强烈地涌动着实践的冲动。1993年底,他终于下定决心向罗田县委提出深入到大别山的最深处——大别山主峰脚下的天堂寨林场工作。1994年2月他来到天堂寨林场一看,被眼前的奇山秀水惊呆了。接下来的一系列调查使他陷入了深思。当时的天堂寨林场是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单位,林场的功能就是栽树砍树,当年杉木一个立方要卖1400元以上,经济效益很好,从干部到职工都沉浸在满足的幸福之中。作为生态经济学者的他在领导班子会上提出要发展旅游经济,并给大家算了几笔帐,一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木材价值只占系统总价值的5%,而其生态、观赏价值却要占95%,砍树卖木材是得了5%,而丢了95%;二是一棵生长30年的杉树卖出去除去一切费用只有70元钱的利润,而引进一个两日游的游客,一次就可净赚140至160元,也就是说,引进一个游客相当于少砍两棵生长30年的杉树。三是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和进口木材的增加,木材的价格必定下滑,不发展新型产业,林场经济必然陷入困境。面对新的观点,习惯于传统思维的领导们难以接收。面对现实,方华国没有退缩,他决定另辟奚径。他把旅游经济的发展当作生态经济实践的一个课题来对待。1995年他在县政协主席陈继登、副主席胡祚文的支持下成为了县政协委员,接着他连续5年在全县政协大会上作发展大别山旅游经济的专题发言,呼吁成立旅游局、建设旅游景区、开发旅游经济,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大别山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闻名遐迩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经济需要大量的基础投入,光靠地方政府无能为力。为了争取湖北省委省政府对大别山旅游的重视和支持,2001年7月3日他利用省委书记蒋祝平到罗田考察的机会,亲自上书建议重视大别山旅游开发,蒋祝平亲自签转到省旅游局研究支持措施。2004年6月他再次以基层旅游局长的身份上书当时的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建议重视和支持大别山旅游经济的发展,俞书记亲自批示要重视和支持大别山的旅游发展,以报答大别山老区人民为革命所作出的贡献,在俞书记的推动下,2004年10月20日,湖北省政府在黄冈罗田县召开了第一次数大别山红色旅游开发现场办公会,确定了大别山旅游在湖北旅游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解决了一系列瓶颈问题。把大别山旅游发展纳入了湖北发展的大格局。为大别山旅游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和政策基础。黄冈市委书记刘善桥多次深入大别山景区调研并主动听取他的意见,他的《把黄冈建设成中国旅游经济大市的建议》被黄冈市政府《政府调研》转载,2009年黄冈市政府市长刘雪荣提出大别山旅游经济带和打造大别山旅游产业集群的战略。方华国十六年如一日的鼓与呼终于变成了党委政府的决策。原湖北省旅游局局长杜云生在他阅读了他给省委书记蒋祝平的信后写道:“方华国同志的事业心和工作热情是共知的,而且罗田以至大别山旅游的兴起,他所做的工作也是大家认可的。”

他是生态经济的实践者

大别山是一块红色热土,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完成了解放全中国大转折的历史性任务。这里层峦叠嶂,林木葱郁,河流峡谷交叉纵横,奇山奇石星罗棋布,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不愧为人间天堂,其海拔1729米高的主峰天堂寨也因此而得名。然而几十年过去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大多数地方仍是穷乡僻壤,群众生活仍十分困难,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处于大别山主峰天堂寨脚下的罗田县人均年纯收入只有509元,特别是山上四个国有林场的职工长年只靠伐木卖树为生,年人均纯收入不过300元。

“罗田境内只有20万亩原始次森林,怎经得起林区一千多伐木工人的长年采伐。如果不转变思路,发展其他产业,不到二三十年的时间,绿荫荫的天堂寨就会成为光秃秃的‘和尚脑’,生态环境就会遭到急剧的破坏……”,这是一位理论家面对现实生出来的痛苦。

面对人们的不理解,他一面积极对外鼓与呼,一面默默无闻地行动。

要搞好旅游开发,首先就要大力推介大别山旅游资源,展示天堂寨无限风光,让众人都知道这里是个旅游度假的好地方。为此,多年来,方华国将全部身心投入在搜寻考证取景上。白天,他背上相机,手拿镰刀,带上一壶开水,装上几个馒头,登山踏险,涉水穿峡,总是出门迎晨曦,归来披星辰,汗水洒遍了天堂寨,鲜血染红了他被荆棘撕破的衣衫。晚上,他伏案疾书,记录景点地貌,思索景点名称,将他看到的景点描绘在罗田空白的旅游图上。由于他总是吃住在山上,居无定所,行踪漂逸,大家见他一次都很难,林场工人都戏称他是“游击队长”。

1997年8月28日,深夜两点钟,方华国请山民黄燕飞、舒建元做陪伴,带上手电筒,第十次摸黑登上哲人峰,寻找“哲人观海、天堂日出”的最佳美景。因为山上有些美景不是你随时可以看到的,有时真是千年等一回,才能碰到让你心旷神怡、惊心动魄的瞬间。山上的气候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半夜上山时还是繁星满天,清晨到达山顶时却是满天乌云,狂风怒号。正当他们又一次准备失望而归时,山上忽然又下起了瓢泼大雨,无法下山了。他们只好爬进了张体学将军当年在天堂寨打游击时,为躲避匪军围剿而藏身的那个山洞,烧篝火,避风雨。

没想到雨越下越大,一连下了两天两夜。三个大男人,只带着原来准备一天的粮食即六个冷馒头,个个都饿得脚酸手软,两眼昏花,只好淋着暴雨到附近采来野山楂充饥。虽然当时正值夏暑,可山洞里仍然寒气袭人,夜里大家和衣而坐,相互搂抱着取暖。

“皇天不负有心人”。第三天清早,大雨停了,半山以下全部是一片雾海,东方的太阳正冉冉升起,红光万道,身边的“哲人”(即象哲人像的巨石)神情严峻,双目如炬地关注着雾海,好像在思考着深奥的哲学道理。方华国终于如愿以偿地等来了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用照相机拍下了这美妙的大自然奇观,取名为“哲人观海”。如今在罗田乃至黄冈的许多宾馆、会议室等公共场所,都挂着方华国拍下的这幅美景照。

方华国就是这样风餐露宿,为寻找天堂美景而不惜自己的生命,共发现和命名旅游景点300多个。十几年来,他上山旅程达3万公里,仅登主峰就有120多次,在山上住宿达100多个晚上,其中在山洞里住了5个晚上,用私人照相机拍摄风景照3600多张,其中有120多张照片被各级新闻媒体采用。

发现了美就要宣传美。1994年6月,方华国以个人名义从湖北电视台请来好友滕晓华,用近半个月的时间,将天堂寨的景点拍摄成电视风光片《走进天堂寨》、《风景这边独好》,在省台连续播出,并被中央电视台辑录转播。一时,天堂美景流传天下,响誉八方。许多领导和群众看后都称赞罗田天堂寨风景可以与四川峨嵋山、安徽黄山相媲美。

事后,为了增强县“四大家”领导开发旅游业的信心,方华国还自带放像机,自带电源线插,抓住星期天和节假日以及工作日晚上的空隙,将《风景这边独好》观光片送到县领导家里播放,边放边当解说员,描述罗田“藏在深闺人未识”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大部分县领导是第一次惊奇地看到了罗田自己的美丽。1998年初,罗田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组建成立了罗田县旅游局,任命方华国为局长,为他开发旅游大业构筑了施展手脚的舞台。

接下来几年里,罗田的旅游开发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1996年10月,国家林业部正式批准罗田成立了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1999年6月18日,《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评审;2000年元月18日,《大别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也通过了评审。

在方华国同志的不懈努力和组织协调下,罗田县委、县政府以此为契机,把旅游兴县作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先后投资达1亿多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接待水平也大为提高,接待环境也大为改善,现在已形成了以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体,以乡镇旅游景点为支撑的开发经营格局。共开发出10条旅游黄金线路和300多个景点,完成了至景区内的两条干线公路共计180多公里的路面黑化任务和景区电网改造。在景区内开通了移动通讯站4个,建成了30多家宾馆和180多家农家旅馆以及薄刀峰索道和天堂寨索道,年可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大别山旅游已列为湖北省六大精品旅游线之内,是全国重点旅游区,全国老区旅游开发先进县。全国政协副主席宋键视察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后即兴挥毫:“雄伟大别山,绿满新罗田。”

2006年11月,方华国奉命调到黄冈市旅游局任副局长,组织把他从县级旅游局长调到地级市旅游局任副局长,是希望他能把罗田的经验发扬光大,带动整个黄冈大别山旅游的开发。面对组织的信任,他还是那样默默无闻地行动。他通过对全市旅游资源的系统考察,决定在麻城龟峰山风景区办点突破,2007年3月他对麻城龟峰山景区进行了全面考察后发现景区内生长着大面积连片的古杜鹃,以一种摄影爱好者和生态专家的敏锐眼光,他认定这一独特资源只要经过包装和开发,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巨大品牌。于是他帮助景区以杜鹃为中心进行了一系列的策划和设计,并积极指导景区按国家AAAA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该景区2007年开始收门票,只收了20万元,到2009年就跃升到300多万元,仅2009年5。1期间就接待游客12万人次,成为湖北省接待人数最多的景区。如今杜鹃花城、中国杜鹃第一山的品牌已经打向全国。

样板建好后,他开始在全市大力推广麻城龟峰山经验,全力推进A级景区建设,根据不同的景区特色进行分类指导。为了提高全市旅游系统干部职工的专业素质,他一边工作一边进行区域旅游发展研究并撰写出版了32万字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有效地推动了全市旅游经济的发展。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黄冈A级景区三年翻两番,一跃进入湖北省A级景区总数的前列。如今,黄冈大别山主要景区基本都停止了对森林的砍伐,实现了由卖树向卖风景的转变,林子茂密了,天上的鸟儿多了、林子里的动物也多了,大别山的生态经济迈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2007年4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听取方华国的事迹介绍后说:“方华国同志很有预见性,他当时在非常艰苦的情况下,说服了领导,要发展旅游。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哪个地方只要在开会,他就驼着大展板去宣传,这个很厉害,这叫锲而不舍的精神,最后终于取得了成功,给黄冈市经济发展开发了一个新的亮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3:5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