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方尔谦
释义

方尔谦(1871―1936年),字地山,又字无隅,别署大方,江苏江都(今扬州)人。雅好集藏文物,尤以古泉为多。书法挻峭,有山林气。擅制联语,出口成章。曾任袁世凯家庭教师,袁克文曾从问业。

个人简介

简介

方尔谦(1871―1936)字地山,又字无隅,别署大方,江苏江都(今扬州)人。与弟泽山,文坛斋名,世称“二方”。雅好集藏文物,尤以古泉为多。书法挻峭,有山林气。擅制联语,出口成章。曾任袁世凯家庭教师,袁克文曾从问业。《枫园画友录》

反袁称帝

16岁以精研蒙古史提选拨贡生。无意仕进,于光绪十五年(1889)出门远游,就馆授徒谋生。后任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教授。精于文史,美于鉴藏,长于考据,书法挺峭,尤善制联,有“联圣”之誉。“戊戌变法“后,常于报端发表评论,抨击袁世凯。袁为笼络其心,延为家庭教师。袁次子克文,与方感情笃甚,受方影响亦最深,曾谏其父不要称帝,袁世凯怒而不听。方唯恐遭害,与克文一道逃至天津日本租界,以卖字为生,并结为儿女姻亲。民25年,逝于天津。

近代联圣

方尔谦擅长书法和楹联,被称为“近代联圣”。其楹联,和明代解缙、清代纪昀一脉相承,尚智巧,尤于嵌字为拿手好戏,精妙无比,脍炙一时,冯幼衡《大千居士谈对联》一文中说:“他(指方)的联对工夫,就算不是空前,也属绝后,可惜他从不留稿”。巢章甫客居天津,曾搜罗方联成册,刊否待考。袁克文曾为印《无隅联语》,待见。北大著名历史教授周一良先生近年来积极辑录方地山散佚对联。在友人及门生的帮助下,逐期检阅了曾经刊载过方地山应时联语的《北洋画报》,终于收集到方氏的115条联语,并连同父辈珍藏下来的方氏遗墨,汇编成为《大方联语辑存》刊布于世,为我国近代文史瑰宝保存下了一宗珍贵的文学遗产。周先生评其联云:“先生善诗词,尤善于联,雅言俗谚,情文相生,信口而成,闻者惊服,人称联圣。”。

个人生平

少年英才

方地山出生在扬州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才思敏捷。地山十四岁,弟泽山仅十一岁,兄弟俩参加府试,双双中榜,同入黉宫,传为美谈。父亲喜出望外,带兄弟俩过江游焦山,山上有尊四面佛,方丈见他俩年龄尚幼,谈吐不俗,有心试他们的才情,当即指着佛像口诵上联:

面面皆空佛;

地山不假思索,朗声应答:

高高在上人。

方丈合掌称奇,随即命小沙弥捧出笔砚,记下此联。地山也不推辞,略一沉吟,提笔便写:

面面皆空,佛也须有靠背;

高高在上,人到此要回头。

小地山此联,可谓意象超逸,出语不凡。

结缘袁府

方地山少年并不得志,一直在外漂泊,1915年,他到天津主持《津报》笔政。因发表有关揭露日本侵略行径的文章,言辞犀利,语气峭拔,引起了袁世凯的注意。袁慕其才名,邀他到北京中南海总统府觐见。延聘他为儿子袁克文的家庭教师。方、袁两家遂成世交。后方女方庆根,嫁袁世凯之孙、袁克文之子袁家嘏,两家又成亲家。方女与袁世凯孙结婚时,方曾作一联:

两小无猜,一个古泉先下定;

万方多难,三杯淡酒便成婚。

表面上看,联语实事实写。上联谓两家子女从小亲近,订婚从简,仅相互交换一枚古币。下联谓当时国家多难,婚事便移风移俗,喝几杯淡酒成亲了事。但在平淡之中极见匠心。“两小无猜”、“万方多难”分别由李白、杜甫诗句化出,而贴切无痕。写“古泉”不写“古钱”,使对仗更工,且显示出双方的古雅。联语自然流畅,借贺婚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更表现了作者开明、进步的新思想。

生性诙谐

方地山性喜诙谐,有一次,袁克文纳姨太太,邀友朋小聚,正当酒酣耳热之时,方地山即席书一联相赠:

欲夺天无工,便指星分光,都难乞借;

何曾地不爱,怕入山妙手,总是空回。

联前又戏题跋云:“寒云眷属第十一人于佩文,小名巧宝,余甚涎之“.

1916年,袁世凯在万众唾骂中病死,方地山失去了他最大的靠山。他撰联挽云:

诵琼楼风雨之时,南国皆知公有子;

忆便殿笑谈相对,北来未以我为臣。

此联写出了他和袁世凯的特殊关系,也表明他对袁世凯的隆遇深恩,萦绕在心,难释于怀。但绝不是不明是非大义。

反袁将领蔡锷去世后,他曾代小凤仙挽云蔡锷联:

不幸周郎成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联语将蔡比作赤壁之战时的周瑜、“风尘三侠”中的李靖,不仅用典精当,寓意深刻,而且也是对袁世凯倒行逆施、颠覆共和,危害国家和民族大业丑恶行径的一种认识与评判。

1931年3月,袁克文患猩红热,年甫四十即去世,地山悲恸欲绝,挥泪撰联:

谁识李峤真才子;

不见田畴古世雄。

李峤是初唐时期与王勃、杨炯齐名的风流才子,其品性高雅、才思敏捷,是后人所称道的文章宿耆;田畴是三国时期的隐逸高士,此人好读书,善击剑,适逢董卓之乱,他率宗族及附从数百人避入深山之中,躬耕养亲,百姓望风归顺,数年间聚至五千余家。这副挽联以李峤、田畴的典故设譬,仅用了寥寥十四个字,便将袁克文的处境、际遇与其秉赋、操守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及其给他本人所带来的内心冲突刻画得入木三分,且极富文采,实可谓是对这个出生于贵胄之家而又聪明绝顶风流才子的“盖棺论定”。

方尔谦与画家张大千性情相投,结成忘年交。1934年,大千赴朝鲜,友人为其饯行,方尔谦即席作嵌名联两副相赠:

世界山河两大;

平原道路几千。

八大到今真不死;

半千而后更何人。

第二副尤为工巧,借清代画家朱耷(号八大山人)和龚贤(号“半千”),联语巧嵌大千二字,不留痕迹.

方地山为人疏狂,尤喜狎妓携游,在他留下的联语中,有不少嵌名联是赠给青楼女子的,但在其调侃戏谑之中仍不失妙语天成,珠联璧合,且亦能寄情遣兴,写出真性情。如赠歌女妙玉联:

妙语解颐,若不可言应更好;

玉人留我,敢云且住便为佳。

又如赠歌女媛媛联:

女室女家,我视如传舍;

爰居爰处,人望若神仙。

又如::

来是空言,且借酒杯浇块垒;

喜而不寐,坐看明月照婵娟。(赠妓女来喜联)

马上琵琶千古恨;

掌中歌舞一身轻。(赠妓女马掌联)

杨柳岸晓风残月;

牡丹亭姹紫燕红。(赠妓月红)

第二联最为巧妙。上联用王昭君典故,下联用赵飞燕故事。“马掌”之名本来粗俗,未料经他匠心独运,竟“化腐朽为神奇”。

又有赠妓小楼联:

吹彻玉笙寒,休去倚栏,絮絮说东风昨夜;

生愁金漏转,偶来听雨,匆匆又深巷明朝。

表面上看,不见嵌名,细细读去,却是“明隐暗嵌”。上联化用南唐李璟词“小楼吹彻玉笙寒。”下联化用唐诗“小楼昨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皆隐去“小楼”二字。

步入晚年后的方地山寓居天津,以鬻文卖字为生,自署落款为“大方”。他才思敏捷,作联更多,所作的嵌名联往往是信手拈来,恰到好处,故十数年间名扬沽上,人们常以争获其联而为荣。其贺马文季、罗韵玲九月结婚联,公推名作:

玉骢马,少年场,白眉世家,一代文章传季子;

金叵罗,合欢酒,黄花门第,三秋韵事斗玲珑。

玉骢马,一种名马。白眉,马姓之典。出《三国志·马良传》:蜀汉马良,字季常,眉有白毛,才华出众,兄五人,皆以“常”字为名。乡谚云:“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金叵罗,酒杯名。马文季,桐城派古文家马其昶之子,有才名。罗韵玲,善艺菊。两人九月结婚,故曰:“黄花门第”、“三秋韵事”。此联切人、切事、切时、切景,韵味无穷。分联叙说中不知不觉嵌上新婚夫妇姓名,不露斧痕。作联作到这个份上,真可谓是空前绝后了。

不求仕进

方地山自青年时代起便不求仕进,不治生业,且又有钱便花,家无余帑,更兼恃才傲物、放荡不羁,而鬻字求售亦向无定例,以致老来落拓不堪,生计艰难,时常为衣食所虞。晚年曾写一副春联以记其哀:

埋愁无地,泪眼看天,叹事事都如昨日;

剪纸为花,抟泥作果,又匆匆过了一年。

读来不得不令人唏嘘感叹。但他始终安贫乐道,不改初衷,曾有自题联云:

捐四品官,无地皮可刮;

赁三间屋,以天足自娱。

又书联一副贴于自家门楣:

说破廊风雪甚么,不五鼎烹当五鼎食;

有醇酒妇人足矣,先天下乐后天下忧。

其生平操守,由此可略见一斑。

晚年方地山衣冠不整,须发常蓬,但有所请,则有约必应,因而常遭一些人的冷眼,但他从不曾折腰屈膝,以媚事权贵而邀赏。一次,一位朋友请客聚会吃海鲜,他应邀出席。酒至半酣,旁人早已备好笔砚,座中客人纷纷请他书写对联。有某名士一旁见了顿生妒意,讥诮他有辱斯文。他淡淡一笑,即席撰联写道:

安知凤凰不如我;

且食蛤蜊休问天。”

众人见了,忍俊不禁哑然失笑,弄得那人下不了台。

因病逝世

1936年12月14日,方地山在天津病逝,相传他病危之夕,医生上门应诊,劝他服药。他对医生笑道,我为君诵唐诗一句以为谢,即以手指满嘴胡须,吟道:“蓬门今始为君开。”医生大笑:先生真名士也。次日即逝。《北洋画报》挽曰:

联堪称圣,书已成家,沽上早知名,遗墨顿成和氏璧;

病已濒危,心犹念国,中原何日定,思君怕成放翁诗。

人物评价

方地山一生,无论是嘻笑怒骂,佯狂放荡,抑或是轻佻诙谐,不修边幅,其实都只是其人生被扭曲后所折射出来的一种镜像,从骨子里看,他仍不失为一个磊落方正的诚笃君子。这正如他在家书中所述及的一首词中所写的那样:“归所梦江都,乞籴谁输,年来大事不糊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5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