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泛北部湾经济区
释义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英文China-ASEANFree Trade Area,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指在中国与东盟10国之间构建的自由贸易区,即“10+1”。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建成后的自贸区将覆盖1300万平方公里,惠及19亿人口,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摘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概述

2010年的第一天,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双方经贸关系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对于自贸区建设的重大意义,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第六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说。东盟副秘书长普斯巴那丹则表示,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作为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这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将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期待和挑战?

简介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正式成立于1967年8月,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上协调合作的区域性组织,由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王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联邦、菲律宾共和国、新加坡共和国、泰王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

欧盟(European Union)、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以及于2002年11月签署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 and ASEAN Free Trade Area,CAFTA)协议是世界上三大区域经济合作区。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如期正式建成。标志着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上升到新的历史水平,必将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发展和经济合作增添新的动力,对促进世界贸易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也将发挥积极作用。

背景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Area),简称自贸区(FTA),是指区域内两个或多个经济体,在WTO承诺的基础上,相互逐步取消绝大多数产品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开放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实现贸易、投资的自由化。自由贸易区域内的国家通过相互开放市场,建立密切关系,扩大相互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

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双方资源禀赋各具优势,产业结构各有特点,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大幅增长,双向投资迅速增加,中国在东盟国家的工程承包越来越多。在东盟的对外贸易中,中国排第四位;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东盟处第五位。东盟已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来源地,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地之一。东盟是中国海外重要的承包工程市场和劳务市场。目前,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已步入了黄金时期,中国—东盟自贸区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中国与东盟国家已开始相互开放市场,呈现出勃勃商机。

2001 年4月,中国与东盟成立了自贸区联合研究小组,并于当年10月提交研究报告,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决策的依据。联合研究小组“根据GTAP模型的测算,如果双方建成自由贸易区,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将增长48%,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将增长55.1%。建立自由贸易区之后,中国和东盟国家的GDP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东盟国家的GDP增幅为0.9%,总量增长54亿美元;而中国的增幅为0.3%,总量增长为22亿美元”。

自贸区建设进程回顾

·2001年11月,“10+1”宣布十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自贸区建设正式启动。

·2004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下调农产品的关税。

到2006年,约600项农产品的关税降为零。

·2004年底,《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签署,标志自贸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

·2005年7月20日,《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开始实施,7000种产品降低关税。

·2009年8月15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签署,标志主要谈判结束。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

中国-东盟自贸区2010年1月1日建成,惠及19亿人

产生原因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要

当今世界经济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风起云涌,发展很快。WTO的成员国基本上都与其它有关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关系。中国和东盟成员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有限,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度高,全球经济的变动会对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中的负面影响和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

中国与东盟关系密切发展的需要

中国与东盟国家有着建自贸区的良好基础。

一是,山水相连,息息相关,相互间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和相似的历史遭遇。

二是,资源禀赋各具优势,产业结构各有特点,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

三是,在国际社会事务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语言和共同利益,对经济发展有着对稳定和增长的共同愿望。

四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改善和发展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友好关系,相互间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不断有新的发展,尤其是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以来,相互间合作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为此,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及时做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积极发展和密切相互间的经贸合作,建立自贸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促使

1997年,东南亚遭受金融危机后,中国对受危机打击的东盟各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中国政府顶住巨大的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确保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帮助东盟国家最终克服了金融危机。中国在危机中表现出的负责任邻国的风范赢得东盟各国的普遍好评,与中国的关系迅速改善和发展。

经历金融危机后,东盟更加明确了地区需要加快经济一体化,以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来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和冲击,中国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因而选择和中国建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为必然而积极的选择

发展进程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02年至2010年),启动并大幅下调关税阶段。自2002年11月双方签署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始,至2010年1月1日中国对东盟93%产品的贸易关税降为零。

第二阶段

(2011年至2015年),全面建成自贸区阶段,即东盟越、老、柬、缅四国与中国贸易的绝大多数产品亦实现零关税,与此同时,双方实现更广泛深入的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

第三阶段

(2016年之后),自贸区巩固完善阶段。

目标

1、促进中国、东盟之间的企业对话与合作;

2、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与投资联系;

3、促进各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组织机构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主席由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担任。 中方理事单位由中国有代表性商会和知名企业组成。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的东盟合作方是东盟工商会。东盟工商会由东盟十国最具代表性的商会组成:文莱国家工商会、柬埔寨总商会、印尼工商会、老挝全国工商会、马来西亚国家工商会、缅甸工商联合会、菲律宾工商会、新加坡工商联合会、泰国工业联合会、越南工商会。

重要性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和东盟合作历程中历史性的一步。它充分反映了双方领导人加强睦邻友好关系的良好愿望,也体现了中国和东盟之间不断加强的经济联系,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中新的里程碑。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会创造一个拥有18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按人口算,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从经济规模上看,将是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创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投资协议

2009年8月15日,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商务部陈德铭部长与东盟10国的经贸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该协议的签署向外界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中国和东盟各国愿同舟共济,携手抗击金融危机,继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为东亚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投资协议》包括27个条款。该协议通过双方相互给予投资者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和投资公平公正待遇,提高投资相关法律法规的透明度,为双方投资者创造一个自由、便利、透明及公平的投资环境,并为双方的投资者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从而进一步促进双方投资便利化和逐步自由化。

此次《投资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成功地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的主要谈判,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如期在2010年全面建成。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我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2002年中国与东盟启动了自贸区的谈判,2003年“早期收获计划”正式实施,2004年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 2007年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

发展前景

尽管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充满风雨,但是中们有足够的理由对东盟-中国自贸区的建立充满信心。今后几年内,自贸区以及双边经贸关系将出现以下发展前景:

第一,双方的贸易将有更大的增长,贸易结构进一步合理化

随着入世后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加快,特别是中国的制造业将会有快速发展,将带动对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的增加。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占很大比重,而这一产业多为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加工,这将导致相关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进口的增多。

伴随着双边贸易的增长,贸易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相互出口增多,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将会有明显增大。

第二,双方的相互直接投资将逐步扩大

尽管目前东盟和中国都不是对方投资的主要市场,特别是中国对东盟的投资更少,但随着双方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投资壁垒的逐渐消除,相互投资将会增多。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海外投资是重要的措施,投资的重点区域今后首先将是东南亚国家,特别是周边的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东盟新成员国。随着中国电信、金融、保险和服务业的开放,一些较发达的东盟成员国也将扩大对中国的投资。

第三,经济合作领域将日益拓宽

随着双方自由贸易区协定谈判的正式启动和实施,双方的经济合作将进入一个全面深化发展的新阶段,服务贸易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合作方式将更加多元化。另外,金融和科技领域的合作将会全面展开,特别是随着“清迈协议”的实施和“电子东盟”的启动,中国与东盟在金融、保险与电信领域的合作将更大规模地展开。基础设施的合作步伐也将加快,同时将带动相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农业、环境保护、能源、知识产权及企业之间,特别是中小企业等方面的合作也将启动,并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合作。

意义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与东盟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的团结合作,也有利于东盟在国际事务上提高地位、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规模,促进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区域市场的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提高本地区的整体竞争能力,为区域内各国人民谋求福利。与此同时,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有利于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增长也有积极作用。

政治意义

1、从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来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助于中国和东盟全面、深入、快速发展友好关系。维护东亚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2、从建立国际新秩序来看,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

3、从提高东盟的国际地位来看,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有助于东盟在国际社会事务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

经济意义

1、使双方获得“贸易创造”效益 。

2、使双方获得投资增长效益 。

3、使双方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

4、推动双方经济发展

开放市场时间表

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建自贸区基本文件以来,双方已逐渐减免关税。开放市场,一个由11个国家组成的统一大市场正在形成。 早期收获计划 “早期收获计划”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组成部分,是为了尽快使区域内消费者享受到自贸区带来的好处。根据双方确定的“早期收获计划”,从2004年1月1日起对500多种产品实行降税,2006年,这部分产品的关税降为零。 这部分产品主要是《海关税则》第一章至第八章的农产品,还包括少量其他章节的产品,主要是:活动物、肉及食用杂碎、鱼、乳品、其他动物产品、活树、食用蔬菜、食用水果及坚果,部分国家椰子油、棕榈油、植物油等也列入“早期收获计划”中。在“早期收获计划”中,中国与泰国先行了一步,于2003年10月1日开放实施。 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时间框架,中国和东盟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文莱) 关税消减和取消时间表是,最惠国关税税率高于15%的所有产品,2004年1月降到10%,2005年1月降到5%,2006年1月降到0%;最惠国关税税率在5—15%之间的所有产品,2004年1月降到5%,2005年1月降到0%;最惠国关税税率低于5%的所有产品,2004年1月降到0%。 对于东盟新成员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最惠国关税税率高于30%(含)的所有产品,2004年1月降到20%,以后每年降低5个百分点,2009 年降到零税率(柬埔寨2010年降到零);最惠国关税税率在15(含)—30%(不含)之间的所有产品,越南2004年1月降到10%、2006年1月降到5%、2008年降到零税率,其他新东盟国家2006年降到10%、2008年降到5%;最惠国关税税率低于15%的所有产品,越南2004年1月降到 5%、2006年1月降到零税率,其他新东盟国家2006年降到5%、2008年后降到零税率。 货物贸易开放时间表 2005年7月20日,中国—东盟自贸区降税进程全面启动,这标志着《货物贸易协议》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也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全面拉开了帷幕。《货物贸易协议》规定,除早期收获产品(主要是农产品)外,其余产品分为正常产品和敏感产品两类。 关税削减时间表 起始时间 关税税率 覆盖关税条目 参与国家 2000年 对所有东盟成员国0—5% 85%的CEPT条目 原东盟6国 2002年1月1日 对所有东盟成员国0—5% 全部CEPT条目 原东盟6国 2003年7月1日 WTO最惠国关税税率 全部 中国与东盟10国 2003年10月1日 中国与泰国果蔬关税降至0 中泰水果蔬菜 中国、泰国 2004年1月1日 农产品关税开始下调 农产品 中国与东盟10国 2005年1月 对所有成员开始削减关税 全部 中国与东盟10国 2006年 农产品关税降至0 农产品 中国与东盟10国 2010年 对老东盟成员国零关税 全部减税产品 原东盟6国 2010年 关税降至0 全部产品 (部分敏感产品除外) 中国与原东盟6国 2015年 对新东盟成员国零关税 全部产品 (部分敏感产品除外) 东盟新成员国 2015年 对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员国关税降至0 全部产品 (部分敏感产品除外) 东盟新成员国 2018年 对东盟自贸区和中国—东盟自贸区所有成员国零关税 剩余的部分敏感产品 东盟新成员国 服务贸易开放时间表 2007年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并于2007年7月实施。各国以减让表的形式列出各自在服务部门的具体开放承诺。具体承诺是各国在其各自WTO《服务贸易总协定》承诺基础上,做出的更高水平的开放承诺。 中国具体承诺的主要内容:中国的承诺主要涵盖建筑、环保、运输、体育和商务服务(包括计算机、管理咨询、市场调研等)等5个服务部门的26个分部门,具体包括:进一步开放部分服务领域,允许设立独资企业,放宽设立公司的股比限制及允许享受国民待遇等。 根据渐进自由化条款的规定,上述出价作为第一批市场准入承诺的减让表,同《服务贸易协议》一并签署。目前,双方正就第二批市场准入承诺进行谈判,在谈判结束后,将签署《议定书》,以将第二批减让表纳入《服务贸易协议》。同时,根据审议条款,未来双方可就服务贸易进一步开放问题进行磋商,实现服务贸易逐步自

峰会目录

首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于1997年举行 1997年12月16日,首次东盟-中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会上江泽民主席发表了题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会议结束后,双方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首脑会晤联合声明》。联合声明确定了指导双方关系的原则,并将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作为共同的政策目标。 第二次中国—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 1998 年12月16日,第二次东盟-中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出席。双方领导人回顾了1997年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来双方关系的新进展,并对今后双方关系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双方同意通过全面对话合作框架,开辟多种合作渠道,坚持通过平等友好协商,妥善处理彼此间存在的一些分歧和争议,进一步推进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发展。 第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 1999 年11月28日,第三次东盟-中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会上朱镕基总理提出了中方对在新世纪加强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主张和具体建议,表示中国将继续深化与东盟国家和东盟组织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对话与合作,尤其是在经贸、科技和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东盟国家对中国发展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高度评价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给予东盟国家的支持和援助。 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新加坡举行 2000 年11月25日,第四次东盟-中国领导人会议在新加坡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朱镕基总理在会上积极评价中国与东盟双边关系,并就今后一段时间双方在政治领域、人力资源开发、加强湄公河流域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领域、农业、贸易与投资等方面的合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文莱举行 2001 年11月6日,第五次东盟-中国领导人会议在文莱举行。双方领导人达成共识,一致同意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授权经济部长和高官尽早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携手共创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新局面》的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与东盟应明确新世纪初的重点合作领域并确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目标。 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 2002 年11月4日,第六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会议并在讲话中提出启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建议。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发表了《中国-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此外,中国和东盟秘书处签署了《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与东盟各国外长及外长代表还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宣言确认中国与东盟致力于加强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宣言强调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有关争议。 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 2003 年10月8日,第七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了以“全面深入合作、促进和平繁荣”为主题的讲话。中国政府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与东盟签署了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 第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 2004年11月29日,第八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温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出席了会议。 第九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吉隆坡会议中心举行 2005年12月12日,第九次中国-东盟领导人(10+1)会议在吉隆坡会议中心举行。国务院温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出席了会议。 第十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菲律宾宿务举行 2007年1月14日,第十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10+1”)在菲律宾中部城市宿务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家宝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谱写中国-东盟关系的新篇章》的重要讲话,中国和东盟签署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 第十一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新加坡召开 2007年11月20日,第十一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在新加坡召开。中国国务院总理家宝对新加坡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会议。 第十二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10+1)在泰国华欣举行 2009年10月24日,第十二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10+1)在泰国华欣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家宝与东盟10国领导人出席。

大事记

1997年12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在首次东盟-中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确定了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方针。

2000年9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得到东盟有关国家的赞同。

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东盟首脑会议期间,中国和10个东盟成员国宣布了将在未来十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2002年11月4日,第六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宣布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而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1995年~2002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15%。

2003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了历史性的782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42.9%。

2004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下调农产品的关税,到2006年,约600项农产品的关税降为零。

2004年底,双边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标志着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

2005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文莱、印尼和菲律宾时提出,到2010年,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

2005 年7月20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开始实施,中国和东盟的7000种产品在大幅降低关税、免配额以及其他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改善的情况下,更加顺畅地进入对方市场,这有利于东盟国家的产品扩大对中国市场出口,也有助于中国企业以更低成本从东盟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

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增长48%,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长55%,对东盟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分别达到0.9%(约合54亿美元)和0.3%(约合22亿美元),将为中国和东盟商界创造无穷商机和广阔前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1:4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