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范小云 |
释义 | 基本资料姓 名:范小云 所在单位:金融学系 毕业院校:南开大学 职 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现任校内外职务1995年至今,南开大学金融学系任教,1997年讲师、2002年副教授、2006年教授。目前任南开大学金融学系副主任、南开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理事。 个人简历: 范小云,女,生于1969年10月,1999年在南开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2年晋升副教授,2006年晋升教授。从1995年7月起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工作,现任南开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金融学系副系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红旗文稿》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宏观金融风险、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等。 教育和培训背景— 1999年和2000年,留学哈佛大学,主要研究“货币危机的预警机制” — 1995-1999,南开大学金融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国际金融专业) — 1992-1995,南开大学金融学系攻读硕士学位(货币银行学专业) — 1988-1992,南开大学金融学系攻读学士学位(金融学专业) 主讲课程与研究生指导先后承担过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当代货币金融学说、宏观经济学、专业英语等课程。近年来,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主讲的“国际金融学”成为了金融学科的品牌课,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 科研课题(一)主持项目——任现职以来,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了国家社科、教育部等13个项目: 1.2009-2012, 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全球金融危机与国际 货币金融体系改革研究”。 2.2009-2011, 主持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 应对方略(2009JJD790027)”之子课题4“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开放战略的影响研究”。 3.2007-2010,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信息熵方法的中国宏观金融风险管 理研究(70773061)”。 4.2008-2010, 主持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委托课题“金融衍生品创新研究”。 5.2006-2009,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深化财税、金融、外贸和投资体制综合改革” 之子课题五“金融系统性风险控制:构建财税、金融、外贸和投资体制的运行风险疏导和控制机制”。 6.2005-2006, 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中国货币金融改革” 子 课题6,“金融发展全球化趋势与货币金融安全”(04JZD00013)。 7.2003-2004, 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3BJY103),“结构变革中的中国金融体系 系统性风险及其控制——构建有效的中国金融安全网”。 8.2002-2003, 独立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2JA790036),“结构变革中的 中国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及其控制研究”。 9.2005-2006, 独立主持中国市场经济创新基地研究课题,“中国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测 度与控制研究”。 10.2005-2007, 独立主持亚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中日韩区域系统性危机管理合作—— 区域性预警及紧急援合作机制研究”(AS0509)。 11.2005年,主持横向课题“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研究”。 12.2002-2003, 独立主持南开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校内自选项目,“加入WTO后中国银行 系统性风险控制研究”。 13.2002年,主持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发展研究院合作项目,“天津金融业发展现 状调查与分析”。 (二)参与项目——任现职以来,参与研究13个纵向、横向课题: 1. 2010年, 参与刘澜飚教授主持的达沃斯论坛项目“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 2.2007-2011,参与刘澜飚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全面开放条件下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07BJY160)”。 3.2005-2010,参与刘澜飚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价值标准与综合绩效评价研究(05JA790093)” 4.2005-2007,参加马君潞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完善我国汇率形成机制问题研究” 5.2005年,参加刘澜飚副教授主持的中国市场经济创新基地研究“中国货币金融体系改革的价值标准研究” 6.2004年,参加刘澜飚副教授主持的南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中国货币金融体系变迁的制约因素和制度供求分析” 7.2004-2006,参加马君潞教授主持的“国际金融学”电子教材的建设,南开大学资助 8.2004,参加“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改革” 横项课题 9.2004年,参加张士明主持“中国工商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研究” 10.2004,参加“天津海河公司融资项目研究” 横项课题 11.2003-2004,参加“天津金融史”横项课题 12.2001-2003,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加拿大合作项目CCUIPP-NSFC项目,“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管理研究(On Systemic Risks Management in China)”(k6b9002533) 13.2001-2002,参加教育部项目,“新世纪网络课程——货币银行学” 14.2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证券市场波动与经济波动的关系”,项目批准号:70041040 15.2000-2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中国证券市场波动与经济波动的关系” 16.1998-1999,教育部“九五”规划项目,“金融期货期权市场研究” 主要著作(一)专著1.《中国金融改革中的金融安全与风险控制》(合著,第一作者),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2.《金融系统性风险——本质、测度与管理》(独著,30万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3.《多赢:批量处置不良贷款的成功实践与理论思考》(合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2月。 4.《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发展研究》(参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完成“系统性风险及其监管初探”部分。 5.《中国经济发展与金融改革》(参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5月,完成“中国资本市场结构矛盾和系统性风险”部分。 6.《虚拟经济理论与实践》(参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完成“系统性风险及其监管”部分。 (二)教材1.马君潞、陈平、范小云,《国际金融》,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 2.刘澜飚、范小云、王博,《经济学基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12月。 3.马君潞、陈平、范小云,《国际金融》,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 4.马君潞、陈平、范小云,《国际金融》(电子版),科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5.Danniels(2005),范小云改编,马君潞主审“Internation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Economics with Economics Applications”,高教出版社,Thomson Learning,2005年2月。 6.《国际金融学》(参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出版。 主要论文主要论文1.“从贸易调整渠道到金融调整渠道——国际金融外部调整理论的新发展”,《金融研究》,2011年第2期。 2.“国际货币体系是否是全球失衡和金融危机的原因:基于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方法的研究”,《世界经济》,2011年第1期。 3.“危机损失、经济复苏与金融结构比较”,《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第二期。 4.“人民币汇率问题:必须澄清的几个问题”,《红旗文稿》,2010年第21期。 5.“银行监管对银行业结构演进的影响”,《财经研究》,2010年第4期。 6.“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研究”,《当代财经》,2010年第11期。 7.“动态一致、制度耦合与中国金融发展悖论”,《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9期。 8.“工业后发地区金融抑制研究”,《经济问题》,2009年第7期。 9.“港元、人民币一体化研究”,《世界经济》,2009年第3期。 10.“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最新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第9期。 11.“银行监管力量重构损害了市场约束的效用吗”,《经济学(季刊)》,2008年7月,第7卷第4期。 12.“银行流动性过剩的自愿性与非自愿性因素辨析”,《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第5期。 13.“中国银行间市场双边传染的风险估测及其系统性特征分析”,《经济研究》,2007年第1期。 14.“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亚洲地区的实证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07年第6期。 15.“BODIS:银行导向的存款保险体系构建——一个适用于欠发达国家的存款保险制度”,《经济学(季刊)》,2006年10月,第6卷第1期。 16.“银行系统性风险测度最新研究比较及在中国的应用前景”,《经济学动态》,2006年1期。 17.“分工、协作与古典企业理论的再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1期。 18.“银行业并购重组的创值悖论:经验解释及其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1期。 19.“稳定人民币汇率,促进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研究报告”,《南开经济研究》,2004年1期。 20.“发展金融市场与实现战略目标——以天津为例的分析”,《南开学报》,2003年4期。 21.“全球金融结构变革中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学动态》,2002年12期。 22.“三部法律力保金融发展”,《中国财经报》,2003年12月30日第四版。 23.“系统性风险及其监管初探”,《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发展研究》(马君潞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P254-263。 24.“中国资本市场结构矛盾和系统性风险”,《中国经济发展与金融改革》(逄锦聚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5月,P153-176。 25.《发展金融市场与实现战略目标——以天津为例的分析》,《南开学报》,2003年第4期。 26.《全球金融结构变革中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学动态》,2002年12期。 27.《机构投资者行为与新兴市场的货币危机传染》,《南开经济研究》,2002年5期。 28.《股票价格膨胀与中央银行政策》,《南开经济研究》,2001年第6期。 29.《货币投机性冲击的加剧与扩散机制》,《南开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30.《货币危机中的远期外汇市场参与者行为分析》,《天津商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31.《投机性冲击理论模型的演进》,《南开经济研究》,1999年第3期。 32.《从东亚货币危机看外汇市场与证券市场价格的互动性》,《天津商学院学报》,1998年第6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引,F63,1999.2) 。 高级学术会议论文1.“非自愿金融一体化与我国对外金融资产结构异象”,第七届中国金融学年会宣讲论文,广州,中山大学,2010年12月。 2.“全球一体化与中国对外资产结构”,21世纪中国金融可持续发展论坛,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8月。 3.“大小非解禁的经济效应分析”,第六届中国金融学年宣讲论文,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10月。 4.“银行监管、存款保险与市场约束”,第三届中国金融学年会宣讲论文,2006年10月。 5. “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下的最优存款保险范围的制定”,第五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宣讲论文,2005年12月。 6.“中国银行间市场双边传染风险估测及系统性特征分析”,第二届中国金融学年会主题发言论文,2005年10月。 7.“银行资本充足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亚洲地区的实证研究”,东北亚社会经济文化与区域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讲论文,2006年3月。 8.“挤兑风险与道德风险的权衡”,第二届中国金融学年会宣讲论文,2005年10月。 9. Exchange Rate Misalignment, Incompatibility of Macroeconomic Policies and Non-marketization Determining Mechanism: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RMB, paper fo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Taiwan in 2004。 获奖情况1.2008年“科学立体化国际金融教学体系建设”获南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2005年“国际金融学”课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 3.2005年“银行业并购重组的创值悖论:经验解释及其启示”获天津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1); 4.2005年“稳定人民币汇率,促进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研究报告” 获天津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2); 5.2005年,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学优秀教师奖; 6.2004年,获香港金乔奖教金二等奖 学术交流1999年和2000年,留学哈佛大学,主要研究“货币危机的预警机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