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范东升
释义

汕头大学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范东升,男,1951年生,四川省内江县(今内江市东兴区)人。又名范东生。中国著名新闻记者范长江之次子。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获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获硕士学位。中国新闻社资深编辑、记者,中国国内早期知名传播学研究者之一,教授。

在大陆、香港与美国媒体业界具有20余年的新闻从业经验。历任中国新闻社编委(副司级)、编辑部主任。

1991年受聘于中国新闻社任专稿部主任。

1994年创办《华声月报》(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杂志,任社长兼总编辑。

1997年与美国《华渊网》合作创办《华声报》电子版,是中国最早的媒体网站之一。

1998年任香港亚洲文化公司副总经理。

1999年赴纽约任美国《侨报》社长兼编委会主任,在主持报社工作期间,中美两国政界高层人士和华人社区授予《侨报》诸多奖励,包括2005年纽约州授予本人的“杰出州民奖”、纽约警局颁发的“社区服务奖”等。

2006年3月出任汕头大学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

兼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调研员,博客网高级顾问、专栏作家。

主要作品与著述

《大众传播学的发展过程》(1982年)、《试析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 (硕士论文,1984年)、《我国报业发展的定量分析研究》(七五国家重点科研项目《2000年的中国》研究专题,1992年)、《传播学原理》(1990年)、《大众传播学总论》(1993年,任该书副主编)等。译著有《采访技巧》(1986年)、《传播媒介的垄断》(1986年,合译)等。新闻代表作品有《沿江开发新蓝图》、《梦之旅——从内蒙到台湾》、《牛牛牛·记著名华人科学家杨向中》等。

主要专题研究方向

报业管理、网络传媒研究、国际传媒业研究、美国新闻法及案例研究、海外华人社会与华文媒体研究、对外文化传播等。

主要学术成果

1、《传播学原理》(北京出版社,1990年)该书是我国最早的传播学研究专著之一。本人为该书主要作者。该书曾被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列为教材,本人并曾兼职授课一年。该书内容至今为权威性新闻传播学论著所引用,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郭庆光教授所著《传播学教程》(1999年)中数处引用该书。

2、《大众传播学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本人担任副主编。美国国会图书馆亦收藏该书。

3、本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曾取得以下学术成果:

(a)组织和参加七五国家重点科研项目《2000年的中国》中《新闻事业与中国现代化》专题研究项目,本人作为主持人之一,任该项目组副组长。该项目为我国首次运用现代传播学理论开展的大规模新闻传播学研究项目,获得一批重要成果,许多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主要研究成果汇集成《新闻事业与中国现代化》一书(新华出版社,1992年)。如其中《我国报业发展的定量分析研究》课题,是我国新闻学界首次采用社会统计学方法进行的宏观研究课题,是本人与钟秉林教授(现任北师大校长)、祝建华教授(现任香港城市大学教授、获美国康州大学终身教职)合作完成的。

(b)组织和主持全国传播学研究方法讲习班,这次讲习班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的,邀请美国传播学教授韦佛主讲。这是全国首次举办这类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全国各有关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新闻和传播学研究人员参加了这次讲习班。讲习班对于加深了解国外传播学理论与研究方法,提高中国大陆的传播学研究水平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c)密切参与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的开拓性研究工作,与甘惜分教授(人大舆论研究所前所长)、喻国明教授(人大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舆论研究所所长)等合作,完成一批在80年代很有影响的舆论调查项目,促进了中国舆论调查事业的诞生和发展。

4、译著

(a) 《采访技巧》(新华出版社,1986年,本人为主要译者)

(b) 《传播媒介的垄断》(新华出版社,1986年,与他人合译)

5、本人自80年代以来撰写过一系列有关传播学和新闻学的论文。如《大众传播学的发展过程》,本文为中我国最早的传播学研究论文之一,写于1982年,后收入《传播学简介》一书。又如1984年撰写的硕士论文《论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是我国最早全面研究论述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的文章。

6、《再吻中国》(1998年)归国留学生访谈汇编,本人为主要编者之一。

7、其他主要新闻作品:

(a)《沿江开发新蓝图》(中新社获奖系列专稿);

(b)《梦之旅—— 从内蒙古到台湾》(旅行记,1997年《华声》杂志连载);

(c)《牛牛牛—— 记著名华人科学家杨向中》(刊于2004年美国《侨报》)等。

8、有关网络新媒体的论文

(a)《公民新闻网:网络媒体的新天地》(《对外大传播》2005年第十期);

(b)《大话" 公民新闻运动" 》(《中国新闻周刊》2005年第四十二期);

(c)博客网传媒系列专栏文章《国际公关:中国人和美国人谁更聪明》等。

9、其他

《海外华文传媒环境与读者市场研究》(2006年8月)

10 新作

《拯救报纸》(2011年3月)

《拯救报纸》媒体评论 当全球报业深受互联网等新媒体惊涛骇浪冲击之际,范东升教授力作《拯救报纸》推窗揽风,鲜活翔实地介绍了当今美欧报界在数字化生存与发展方面的艰辛探索及成败得失,观察极富洞见,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报业提供了难得的镜鉴。该书的问世是业界之幸,媒体人不容错过。

——《深圳特区报》总编辑 陈寅

对传统报纸来说,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欲求拯救良方,本书值得品读。

——《京华时报》社长、总编辑 吴海民

在互联网时代说起报纸,多是“伤逝”和怀旧。范东升教授这部著作没有浸淫在这种情结中。本书以欧美报业数百年的脱胎沿革为脉络,平实叙述和论证。读者可从中发现,传统报业之兴衰,其实仅是人类传播史翻过一页。报纸的真髓,伴随着数字技术,正与新的媒介联姻,实现报纸的“再生”。报纸将死,报纸永恒。做报纸的,管报纸的,研究报纸的,正在新闻业门前徘徊的学生,这本书为你们而写。

——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FT中文网总编辑 张力奋

全世界的人们认识到报纸的高价值与便利性,报业作为提供信?与愉悦的不易源泉,始终保持着自己独有的地位。然而,报纸在自己的桂冠上栖息得太久,必须开始一场全面的变革。它所面临的威胁并非短期的烦恼,它的从业条件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报纸必须做更多的不同的事情,而不是简单地把相同的事情做得更好。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胡泳博士

拯救报纸的出路在于革新报业:拯救报纸的手段是与新媒体融合:拯救报纸有待于报人与时俱进的探索与努力。这就是《拯救报纸》一书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三点。

——国务院新闻办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网络媒体协会会长 闵大洪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10: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