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反贫困之路
释义

突出反贫困主题,通过对静宁县近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追踪调查,对国家扶贫开发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在西部贫困县的实施情况提供实证资料,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和实证价值;《反贫困之路(附盘)》是资料性与研究性相结合的学术专著,对于国家、省市制定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地方党政部门领导推动扶贫开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者进行国情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书名:反贫困之路

作者:魏胜文 穆纪光 安文华

ISBN:9787509706213

页数:558

定价:79元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基本信息

作者:魏胜文 穆纪光 安文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55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509706213

装帧:平装

开本:16

丛书名:中国国情丛书

定价:79.00

内容简介

《反贫困之路》是200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批准号03ASH005)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静宁卷》的接续篇、姊妹篇。

《反贫困之路(附盘)》突出反贫困主题,通过对静宁县近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追踪调查,对国家扶贫开发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在西部贫困县的实施情况提供实证资料,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和实证价值;《反贫困之路(附盘)》是资料性与研究性相结合的学术专著,对于国家、省市制定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地方党政部门领导推动扶贫开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者进行国情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目录

总报告

引言

悠久的历史文化辉煌的发展成就

自然资源相对不足果品产业优势明显

文化历史资源丰富特色旅游初步发展

扶贫开发成效显著扶贫工作任重道远

新时期开启新征程新起点孕育新希望

研究报告 静宁县反贫困的探索与实践

一 创新扶贫方式加快脱贫进程

二 “静宁速度”彰显“静宁精神”

三 立足县情抓发展壮大县域综合实力

四 在反贫困中平稳推进新农村建设

五 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六 反贫困的新挑战与发展对策

经济篇

第一章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

第二章 农业和农村经济

第三章 工业与建筑业

第四章 商贸流通、交通、邮政电信

第五章 财政金融税务

社会篇

第六章 社会流动促进社会结构变迁

第七章 婚姻和家庭

第八章 人口和计划生育

第九章 医疗卫生

第十章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

第十一章 社会治安环境

第十二章 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应对与预防

文化篇

第十三章 教育事业

第十四章 科学技术事业

第十五章 文化、体育和广电事业

第十六章 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政治篇

第十七章 中共静宁县委员会

第十八章 静宁县人民政府与人民武装

第十九章 民主政治建设

第二十章 司法体制改革

第二十一章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

城乡建设和居民生活篇

第二十二章 城乡建设规划

第二十三章 县城城区建设

第二十四章 建制镇和农村集镇

第二十五章 村庄建设

第二十六章 开发区建设

第二十七章 居民物质生活

专题调查与典型调查

专题报告之一 静宁县果品产业发展情况调查

专题报告之二 抓好劳务输出促进农民增收

专题报告之三 弘扬“四苦”精神打造教育品牌

专题报告之四 反贫困与静宁县新农村建设

专题报告之五 李堡村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调查

专题报告之六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示范点——城川乡吴庙村户情调查报告

静宁县户居民问卷调查报告

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静宁)主要指标

后记

……

序言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历史性演变:正在由一个传统的、封闭的农业农村社会转变为工业化、开放的城市化的现代社会。我国的改革开放大业,是一场占世界人口1/5强的13亿人民的进步运动,已经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还在进一步发展变化之中,影响及于世界,她是20世纪后期世界发生的最重要、意义最深远的大事之一。

伟大的变革,一定会有科学的总结。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的这场大变革,应该做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她是怎样发生的?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经历了哪些中间环节和中间过程?有哪些基本经验?有哪些要吸取的教训?未来将怎样演变和发展?还有哪些重大问题要解决等。所有这些,不仅是中国人民普遍关注的大问题,而且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关注的大问题。这样的总结,当然首先应该由当代中国人自己来做,因为这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有亲身的经历和亲身的体会。

一场伟大而深刻的历史变革,影响广大而深远,会有各种各样的总结。既有当代人从不同的立场、观点和不同的要求、视角的总结,也会有后代人的各种总结。中国人有总结历史的好传统,“温故而知新”是我们的格言。所以,后代人的总结,虽然可能比较简约,但常会有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佳作,给人以新的启迪和警示。

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业还在继续,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大变迁还在继续。原有的社会矛盾解决了或基本解决了,新的社会矛盾产生了或正在产生,中国的新的历史长卷正在按照规律一步一步地展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人们对中国这场巨变已经做了很多总结,有的是很有见地的,有的则是浮光掠影地描述或者只是个人的臆测和猜想,这是难免的。因为变革本身还在演变之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加上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变革的真正原因、重大改革和重大事件的决策真相,还没有公示。所以,真实、全面深刻的总结还要有待于未来。

文摘

处在新时期,面对新形势,静宁应该看到既有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又有不可回避的严峻挑战;既具备加快发展、后来居上的优势和条件,又有许多制约发展、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静宁面临的发展机遇

——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将进一步改善静宁县城乡基础条件,开发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静宁县作为国扶贫困县,将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得到更多更大的扶持,有利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县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带来新一轮投资和发展良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为静宁县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加快,域外资本寻求投资扩张,为静宁县承接发达地区资本、产业、技术的转移,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创造了良好契机。

——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将静宁县列为全省13个县域经济扩权试点县之一,在资金投入、项目审批、税收返还、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倾斜,从机制体制上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迅速推进,特别是沿海地区对劳动力保持旺盛需求,为发挥静宁县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劳务经济提供了难得机遇。

——随着生态、安全、环保型农产品市场需求逐步扩大,为充分发挥静宁县空气、土壤、水质无污染的比较优势,扩大绿色无公害产品生产,做大做强以果品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市场机遇。

——平定高速公路、全国通乡邮路重点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县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不仅对于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至关重要,而且对于打破交通瓶颈制约,为静宁融人大中城市经济辐射圈,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大中型企业的配套经济,提升产业层次,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后记

在2006年9月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第四次工作会议暨《“小马”改革之道》、《传统农业县的变迁》成果发布会上,从增强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代表性的角度出发,总课题组向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提出再增加追踪调查一个贫困县的工作任务。院里为此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接受任务并继续由我主持完成调研工作。选静宁县作为追踪调查点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实施的扶贫开发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效如何,需要提供实证依据。如果全国国情追踪调查的选点中没有贫困县,就缺少了一个“面”。甘肃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从甘肃选一个贫困县是具有代表性的。静宁县是甘肃最早确定的18个中部干旱贫困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又是第一次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布点的贫困县之一,符合追踪调查布点条件。二是第一次国情调查以来的近20年里,静宁县基本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及生态环境建设、果品草畜等特色产业开发、城镇建设、教育事业、成纪文化等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创造了许多经验。可以说,这20年是静宁历史上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静宁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要受益县之一,在甘肃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重要的实证价值。三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同静宁县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1989年第一次县情调查,县委、县政府、县直各部门、各乡镇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调查工作十分顺利,当时的《静宁卷》成果还在全国获奖。本次调查时值县、乡换届刚刚结束,县委、县政府新班子走马上任,充满朝气与活力,对开展追踪调查工作非常配合和支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7: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