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番茄溃疡病
释义

番茄溃疡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自1985年在北京市发现后,已相继在内蒙古、山西、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自治区发生为害。严重发病的地块番茄减产达25%一75%。我国已将其列为检疫对象以防止和控制病害的发生蔓延。

拉丁学名

拉丁学名: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michiganse (Smith)Davis et a1.

症状

番茄幼苗至结果期均可发生溃歉年病.叶,茎,花,果都可以染病受害。1、幼苗期:多从植株下部叶片的叶缘开始,病叶发生向上纵卷,并上下部向上逐渐萎蔫下垂,好似缺水,病叶边缘及叶脉间变黄,叶片变褐色枯死。有的幼苗在下胚轴或叶柄处产生溃疡状凹陷条斑,致病苗株体矮化或枯死。2、成株期:病菌由茎部侵入,从韧皮部向髓部扩展。初期,下部凋萎或纵卷缩。似缺水状,一侧或部分小叶凋萎,茎内部变褐色,病斑向上下扩展,长度可达一至数节,后期产生长短不一的穿腔,最后下陷或开裂,茎略变粗,生出许多不定根。在多雨水或湿度大时,从病茎或叶柄病部溢出菌脓,菌脓附在病部上面,形成白色污状物,后茎内变褐色而中穿,全株枯死,枯死株上部的顶叶呈青枯状。果柄受害多由茎部病菌扩展而致其韧皮部及髓部呈现褐色腐烂,可一直延伸到时果内,致幼果滞育,皱缩,畸形,使种子不正常和带菌,有时从萼片表面局部侵染,产生坏死斑,病斑扩展到果面。潮湿时病果表面产生"鸟眼斑"鸟眼斑圆形,周围白色略隆起,中央为褐色木栓化突起,单个病斑直径3mm左右。有时许多鸟眼斑墨守成规在一起形成不定形的病区。鸟眼斑是番茄溃疡病病果的一种特异性症状,由再浸染引起,不一定与茎部系统侵染同发生于一株。

病原

密执安棒杆菌

菌体短杆状,无鞭毛。病菌发育适温24~279C,最高35℃,53C经10分钟致死。

发病特点

病菌可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2-3年。病菌由伤口侵入寄主,也可以从叶片的毛状体、果皮直接侵入。病菌侵入寄主后,经维管束进入果实的胚,侵染种子脐部或种皮,使种子带病。带病种子、种苗以及病果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田间主要靠雨水、灌溉水、整枝打权,特别是带雨水作业传播。温暖潮湿的气候和结露时间长,有利于病害发生。气温超过25℃,降雨尤其是暴雨多适于病害流行,喷灌的地块病重。土温28℃发病重,16℃发病明显推迟。偏碱性的土壤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严防病区的种子、种苗或病果传播病害。

(2)种子用55℃热水浸种25分钟,后用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播种后及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温保墒,防止土壤结板,提高出苗率。

(3)选用新苗床育苗,如用旧苗床,需每平方米苗床用40%甲醛30毫升喷洒,盖膜4~5天后揭膜,晾15天后播种。

(4)与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

(5)加强田间管理,在番茄生长及时中耕除草,平衡水肥,追肥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增施磷钾肥。适时通风透光,有利于西红柿生长,提高抗病性。避免雨水未干时整枝打杈,雨后及时排水,及时清除病株并烧毁。适时喷施促花王3号抑制主梢旺长,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施一次菜果壮蒂灵,可提高授粉质量,增强循环坐果率,使番茄连连稳产优质。

(6)土壤消毒:每亩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200-300克,在移栽前2-3天或者盖地膜前地面喷雾消毒,每亩用水量120-200斤水,对病害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7)发病初期选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倍、56%的嘧菌酯百菌清稀释1200倍喷洒,看病情可一周左右一次三次就可以见效、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60%琥乙磷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5 000倍液喷雾,对控制病害发生有一定的效果。

植保专家方案:

1、发病中前期

使用细截50ml+速净50ml+有机硅(1袋),兑水15公斤,下午2点以后用药,3天用药一次,连用两次,第6天即可观察效果;病情得到控制后,根据预期病情,确定是否进行病害预防。

2、发病中后期

使用细截50ml+速净50ml+1包有机铜+有机硅(1袋),兑水15公斤,下午2点以后用药,隔1天用药一次,连用两次,第6天即可观察效果;病情得到控制后,根据预期病情,确定是否进行病害预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0: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