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珐琅彩百花小碟 |
释义 | 在陶瓷史上康熙晚期另一卓越成就是始创珐琅彩瓷,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所记载,康熙五十七年曾奏准武英殿珐琅作改归养心殿,可见其时宫廷对珐琅彩瓷制作的重视。至雍正朝,雍正皇帝更曾频繁过问瓷器生产,甚至指定瓷器的造型和纹饰,因而雍正珐琅彩更以其精美而成为清代彩瓷之冠。此次我们有幸征集到了一件雍正珐琅彩小碟。 口径7.6cm底径4.9cm。碟为敞口,浅腹,圈足。器形精巧规整,内壁素白,外壁以红、黄、蓝、绿、白等颜色的珐琅彩料,运用了国画中花卉的描画技法直接绘于器物上,所描绘缠枝莲花、牡丹花、菊花等花团锦簇,枝繁叶茂,色彩逼真自然,形态生动,极富立体感。其中有一朵蓝色莲花,尤为引人注目。碟底书双方框“养和堂制”双行四字楷书堂名款。雍正时烧制的珐琅彩瓷器存世极少,弥足珍贵,极具收藏价值。 此碟外壁上所施彩料为珐琅彩。珐琅彩是吸取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在瓷质的胎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一种新的釉上彩瓷,亦称“瓷胎画珐琅”。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 小碟底部的四字款识“养和堂制”为堂名款。堂名款是将典雅的堂名、斋名烧在瓷器上,作为私家烧藏的标志。据清人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说:“瓷款之堂名、斋名者,大抵皆用楷书,制品之人有四类,一为帝王,一为亲贵,一为名士而达官者,一为雅匠良工也……”,而帝王的堂名往往与其的活动范围有关,其中大部分应在紫禁城宫中或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地行宫内,现实中的“养和堂”是圆明园内的一处居室,建于雍正四年。可见款识为“养和堂制”的这款百花小碟是专门为雍正皇帝烧制的,与上海博物馆珐琅彩小碟藏品为一对。 此拍品登录於1994年5月3、4日香港苏富比Fine Chinese Ceramics Works of Art, Jade Carvings and Jadeite Jewellery (SOTHEBY’S Hong Kong Fine Chinese Ceramics, Works of Art, Jade Carvings and Jadeite Jewellery 3rd and 4th May, 1994)一书中,编号:225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