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法水村
释义

村情概况

法水村位于杨柳乡政府所在地南部,东与平掌、马鞍隔河相望,南以罗板河为界,西与鱼和为邻,北与茶山、平安寨相接。东西长约七公里,南北长五公里,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属低热河谷,地势北高南低,有崇山峻岭、小盆地,海拔1600米,最低处是管粮山河与罗板河交界处,海拔约1200米。建国前,鱼和、平掌同属一大保,鱼和属下半保、平掌属上半保、法水属下半保。1949年解放至1956年小寨划归平掌管区,法水、管粮山划归鱼和公社管区,1965年撤社改大队后,建立大队改名为“新合大队”。由于管理体制的几经变革,1984年4月撤大队改为“杨柳区法水白族彝族乡”;1988年1月撤区建乡又改为“杨柳乡法水行政村”;到1999年12月全村有4个自然村,5个农业生产合作社。241户人家1015人,居住着白族、彝族、汉族、傈僳族、景颇族等五种民族。少数民族有915人,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的91.5%,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村。

该行政村隶属隆阳区杨柳白族彝族乡,地处乡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9.1 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隆阳区40多公里。东邻马鞍村 ,南邻蒲缥镇,西邻鱼和村,北邻杨柳村。辖法水组、小寨一组、小寨二组、管粮山组、大田 等5个村民小组。有农户 256 户,有乡村人口1052 人,其中农业人口 1052 人,劳动力 541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538 人。

全村国土面积 12.64 平方公里,海拔1700 米,年平均气温 16℃,年降水量 1100 毫米,适合种植 温带作物花生、包谷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1178.2 亩,人均耕地 1.11 亩,林地 2120 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234.29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222.4 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178.2 亩(其中:田388.56 亩,地 789.64 亩),人均耕地 1.11 亩,主要种植 稻谷、包谷、甘蔗 等作物;拥有林地 2120 亩,其中经济林果地620 亩,人均经济林果地 .59 亩,主要种植 核桃、石榴 等经济林果;没有水面面积;草地 4101.3 亩;荒山荒地 8325 亩,其他面积 3240 亩。

另一村落

法水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嵩市镇,紧邻316国道,离资溪县(面包之乡)城约15公里。介于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龙虎山与武夷山之间,距离龙虎山80公里,距武夷山170公里。

法水村里有一温泉,出水口位于芙蓉山的半山腰,出水温度约43.5℃,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矿物质元素,属于优质可饮用型温泉。温泉四周森林茂密,古木参天,幽溪缠绕,且有一冷泉相伴,自然环境十分独特。google和baidu地图均显示为烧水塘。村民以那盛出开水为名既烧水得名烧水塘。

据《资溪县志》记载,法水名称由来为“原有庙名法水,故地也以法水名”。古人建庙于温泉之侧,因水有致人健康之法力,神奇无比,故将庙名之为“法水”。可见,庙名与温泉名有割不断的历史渊源,也给后人留下了无比美好的想象空间和取之不尽的运作题材。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路、电话三通,无路灯。全村有 210户通自来水,有46 户饮用井水,256 户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 100%)。有256 户通电,占农户总数的100%;没有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51户,占农户总数的9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9户(分别占总数的17.6%和15.2%)。

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 ;距离最近的车站9.1公里,距离集贸市场 9.1公里。全村没有有汽车,拖拉机 6 辆,摩托车 43 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178.2 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143.2 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09亩。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 43 户;装有太阳能农户 1 户;没有建小水窖;没有“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全村没有自然村通自来水;有 4 个自然村已通电;有 4 个自然村已通路;有4 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 4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没有自然村通路灯。有 4 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 土木 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没有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 36 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 220 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没有 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 234.29 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 127.95 万元,占总收入的 54.6 %;畜牧业收入 68.08 万元,占总收入的 29 %(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617 头,没有肉牛和肉羊);没有渔业收入;林业收入 19.16 万元,占总收入的0.08%;第二、三产业收入19.1万元,占总收入的 0.08 %;工资性收入0 .56 万元,占总收入的 0.002 %。农民人均纯收入 1222.4 元,农民收入以 种植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 0 .24 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 28 人(占劳动力的 0.05 %),在省内务工 28 人,没有到省外务工人。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 ,主要销售往省内。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27.9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 0.54 %。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石榴、包谷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没有企业;没有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人。

文化卫生

该村建有小学 1 所,校舍建筑面积 480 平方米,拥有教师 5 人,在校学生 人,距离乡中学9.1 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99 人,其中小学生83人,中学生16人。全村没有文化活动室、图书室 、业余文娱宣传队 。

该村有农户256户,共乡村人口1052人,其中男性572人,女性480人。其中农业人口 1052 人,劳动力 541 人。该村以白、彝族为主。到2006年底,全村没有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1052 人,参合率100 %;享受低保50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室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 15平方米,有乡村医生 1 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 9.1 公里。该村没有公厕,没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没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没有人畜混居的农户 。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43亩(其中:田6亩,地237亩),人均耕地1.08亩,主要种植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 662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25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0亩,主要种植泡核桃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113亩,其他面积4100亩。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养殖业,主要销往省内。2010年畜牧业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56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0.94%。该村发展泡核桃特色产业,计划发展泡核桃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有农户58户,乡村人口228人,其中男性126人,女性102人。其中农业人口225人,劳动力126人。该村以彝族为主,其中彝族206人,汉族22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92人,参合率84.96%;享受低保29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7公里,距离镇卫生院35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1户,占农户总数的1.72%。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十字口完小,中学生就读到龙街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8公里,距离中学35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3人,其中小学生17人,中学生16人。

村务公开

到2010年底,该村已签订农业承包合同5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34.69亩。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2人,党员中男党员2人,团员3人。

发展重点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人畜饮水困难,道路基础差。学校基础设施差,教师生活和工作都非常艰苦。

该村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泡核桃特色产业,发展养殖业、采矿业,加大矿石探查和开采力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