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法国庞杜加德罗马时期引水高架渠
释义

名片

【名称】法国庞杜加德罗马时期引水高架渠

【类别】世界遗产

【批准年号】1985年

【遗产原属】公元前数年修建的向尼姆市供水的水渠的一段河上渡槽

【遗产现状】法国文化遗产

简介

法国,庞杜加德罗马时期引水高架渠,文化遗产,1985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是向尼姆市供水的水渠的一段河上渡槽,在公元前数年修建。这座桥近50米高,最长处275米,上下分3层,上层渠道通水,中层供人通行,渡槽下的河上可以行船,它是罗马时期高度发达的水利工程技术的绝好例证之一。

庞杜加德罗马时期引水高架渠位于法国南部朗格多克鲁西荣大区加尔省省会尼姆市,建于公元前不久。198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横跨加尔河的尼姆水渠是罗马人修建的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修渠目的是解决周围无河流的尼姆城的用水问题。尼姆水渠全长约50公里,依地势的高低而逶迤南下。为了保证每一段流程的坡度,工匠们在有些地段需要开山凿石。工程最大难关为跨越加尔顿深谷,为此修建了"加尔桥。"

加尔桥因加尔河得名,高48.77米,分上中下三层,每层都有数目不等的半圆形桥拱。其最下层的桥拱跨度达25米,保证了河水的流畅及来往船只的通行无阻。下层中世纪时期为人行道,有6个半圆形拱;中层11拱,上层35拱。三层长度自下而上递增,分别为142.35米,242.55米和275米。

加尔桥的建筑充分考虑到了加尔河水文情况。鉴于河水多有泛滥,建筑师们在桥墩底部设计了分水角,桥身设计了轻度曲线,以减缓洪水对桥基的冲击。

加尔桥底层和中层用6吨重的巨石建成。这些巨石来自距该桥600米远的采石场。外面为上层石墙,内铺巨大的长板石,形成水源通道。

其它相关

加尔桥虽然从整体上看依旧完好无损,但由于河水的长年冲击,桥墩已经严重受损,桥体上许多钙质石块和长石板的内部也已出现了蜂窝状的洞孔。由于大量游人的涌入,随之而来的空气和噪音污染成为加尔桥的最大威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0: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