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法国革命战争
释义

法国革命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革命政府依靠获得解放的人民建立了一支革命军队,打败了国外武装干涉,镇压了保皇党叛乱。法军在革命中创造了营的建制,运用了散兵线和步兵纵队结合的新战术,士兵在革命热情的鼓舞下积极进攻,发展了步兵进攻战术,有效的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起因

1589年法国建立波旁王朝,这是法国专制主义的标志。

与英国一样,法国在专制统治下推行重商主义,取得很大成就,法国发展成为欧洲最强大的陆上国家,路易十四时达到顶峰。但也与英国一样,专制主义的危机随即发生,王权与民族的利益形成对抗,只有克服专制主义,法国才能进步。

经过

法国革命战争(1789年~1799年)

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国人民于1792~1799年为反抗外国干涉、镇压王党叛乱而进行的战争。

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引起欧洲各国反动势力仇视和国内王党分子反抗。1791年8月,奥地利皇帝和普鲁士国王联合发表《皮尔尼茨宣言》,号召欧洲各国君主干涉法国革命。1792年2月,奥、普率先结成反法军事同盟。4月20日,法国对奥宣战,出兵进攻奥属尼德兰(比利时),但因前线将领行动迟缓和王党分子破坏,不久兵败并退回境内。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囚禁国王路易十六。各地民众纷纷组织义勇军开赴前线,C.迪穆列出任北部法军总指挥。与此同时,奥普联军在莱茵河方向集结。联军总司令不伦瑞克公爵率军8万余人分三路侵入法国,9月2日攻占凡尔登,打开通向巴黎的门户。20日,联军在瓦尔米之战中战败,后因补给不济、气候恶劣,被迫撤退。22日,法兰西共和国宣告成立。不久,联军被逐出法境。法军乘胜反攻,南路攻占尼斯、萨伏依;东路占领美因茨,渡过莱茵河进至法兰克福;迪穆列指挥的北路于11月6日在热马普重创奥军,随后围困安特卫普。

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处死,引起欧洲各君主国和王党势力恐惧。英国联合奥、普、荷、西、撒丁等国组成反法联盟。迪穆列指挥失误,法军腹背受敌,不久被逐出比利时,他本人于同年4月倒戈投敌。20多万反法联军先后侵入法国境内:汉诺威和荷兰军队在英国支持下包围敦刻尔克;普、奥军队攻陷美因茨,包围瓦朗谢讷;西班牙军队则从西南方向侵入法境。3月,国内以旺代地区为中心发生大规模叛乱。至7月,全国83个省中有60个省参与叛乱。土伦王党分子把海军要塞献给英国,宣布拥戴路易十六之子为王。反动势力内外呼应,形势发生逆转,革命危在旦夕(见旺代战争)。6月2日,巴黎人民再次起义,建立以M.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雅各宾派专政,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各方面采取非常措施。8月23日,国民公会发布总动员令,全国处于紧急状态。9月,法军在翁斯科特击败反法联军,解敦刻尔克之围,战局出现转机。10月,军事部长L.N.卡诺亲赴前线指挥,在瓦蒂尼击败奥军,解莫伯日之围。不久,F.-C.克勒曼率部取得镇压王党叛乱的决定性胜利;L.L.奥什率部在莱茵河一线取得重大进展。1794年6月26日,J.B.茹尔当在弗勒吕斯击败联军主力。

同年7月,热月党人发动政变,上台执政,对内镇压雅各宾派并继续打击王党势力,对外采取积极进攻行动。1795年6月,数千王党分子在英国支持下在布列塔尼的基伯龙湾登陆,再次发动叛乱,遭奥什率领的政府军致命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法军在对外战争中连战皆捷并打出国界,迫使反法联盟诸国议和。普鲁士对俄国独吞波兰的野心不满,于1795年4月与法国缔结《巴塞尔和约》,承认莱茵河为法国东部边界。荷兰发生政变,新政府与法国签订《海牙和约》,将莱茵河左岸各省割让给法国,并承诺参加对英作战。7月,西班牙也与法国议和,退出反法联盟。

同年10月法国督政府成立后,采取更加积极的军事行动。1796年春,法军分三路进攻奥地利,尽管主力部队在美因河和莱茵河地区受挫,但拿破仑·波拿巴(见拿破仑一世)指挥意大利军团在北意大利势如破竹,打败奥地利—撒丁联军,并于次年移师北上,攻人奥地利本土,迫奥求和(见波拿巴远征意大利)。1797年10月,法奥签订《坎波福尔米奥和约》,奥地利退出战争,第一次反法联盟解体。此后,法国集中力量对付英国。1798年5月,波拿巴率法东方军团远征埃及,企图切断英国通往印度的通道,为进一步夺取英属印度建立前进基地。7月,法军在金字塔之战中歼灭埃及马木留克主力,征服埃及。但8月在阿布吉尔海战中,法分舰队被英分舰队歼灭。困守埃及的波拿巴于次年2月进军叙利亚,3月在围攻阿卡要塞的作战中失利,被迫退回埃及(见波拿巴远征埃及叙利亚)。在波拿巴远征期间,英国于1798年12月组织第二次反法联盟。1799年春,反法联军在莱茵河、意大利、荷兰等方向发起大规模进攻,法国再次陷入反法联盟的包围中。此时,法国国内政局不稳,雅各宾派重新活跃,督政府连续改组。在此形势下,资产阶级右翼势力企图借助军人控制局面。远在埃及的波拿巴得悉后,把部队交给部将指挥,率约500人秘密返回法国,于11月9日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建立临时执政府。从此,法国进入一个新时期,即拿破仑时期。

法国革命战争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革命造就了一支群众性的军队,其基础是挣脱了封建枷锁的农民。这支革命军队实行统一指挥、统·编制(半旅),在实战中摒弃线式战术,采用纵队与散兵相结合的战斗队形,在主要方向集中兵力、灵活机动、主动进攻,创造了新的战略战术,在其后的拿破仑战争中为拿破仑一世所继承和发展。通过战争,欧洲封建势力受到沉重打击,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历史事件

1789年法国人民爆发大革命推翻波旁王朝,1791年奥地利和普鲁士发表「皮而尼茨宣言」纠集欧洲封建势力干涉法国革命。法国议会立即组建国民自卫军,1792年4月20日对奥地利宣战。

1792年4月,法军出兵奥属尼德兰,被击退。7月,普鲁士对法宣战,反法联军很快攻克巴黎门户凡尔塞,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君主立宪政体。9月,法军在瓦尔米高地击败普军,10月初收复凡尔塞和隆维。1792年11月,法军在让马普会战中击败奥军,乘胜攻占了布鲁塞尔和列日,12月中旬占领奥属尼德兰。

1793年1月,企图复辟的路易十六被处决。欧洲各国君主惊恐万状,英、奥、普、西班牙、荷兰、萨丁组织反法联盟,法国保皇党也发动大规模叛乱,反法联军再次进攻法国。法军节节败退,6月2日雅格宾派发动政变上台,采取全民皆兵等一系列激进措施迅速组建了庞大的军队。迅速镇压了国内叛军,9月法军击败英国-汉诺威联军,10月在瓦迪尼击败奥军,1794年6月26日,法军在沙勒罗瓦会战中击溃奥军主力,7月连续攻占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比利时脱离奥地利。

1794年7月,右翼势力发动热月政变,处死了罗伯斯皮尔等雅格宾派领导人,法军继续进攻反法联盟。1795年,法军击败荷兰,5月双方签定「巴黎条约」,荷兰转而与法国结盟。接着普鲁士、西班牙等国相继退出战争。1795年保皇党在英国支持下发动叛乱,很快被彻底镇压。

1795年10月,法国督政府成立,1796年春,法国发动对奥地利的进攻,法军主力在美茵河和莱茵河与奥军相持不下,但拿破仑指挥意大利军团在意大利北部击败奥军和萨丁王国,1797年年攻入奥地利本土,10月双方签定「坎波福尔米奥和约」,奥地利退出战争,反法联盟瓦解。

1798年5月,拿破仑远征埃及,7月法军击败马木留克军,征服埃及。8月法国地中海分舰队在阿布吉尔海战中被英舰队全歼,法军被困埃及。第二年春拿破仑向叙利亚进军失利。1799年,英国再次组织第二次反法联盟,向法国新占领的地区发动围攻,法国国内反对势力企图发动政变,拿破仑秘密潜回法国,发动雾月政变,建立临时执政府,法国进入拿破仑时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6:2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