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发现中国
释义

文化品牌“发现中国”

公众参与,权威携手,探索华夏文明起源进程。

丝绸之路,起于中国,但它的命名者,是德国人李希霍芬;

敦煌,绚烂的东方文化,令中国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里仍能呈放异彩,但它的发现者和传播者,是英国人斯坦因;

楼兰,被流沙淹没的古代文明,突然间让世界发现,中国的新疆曾经是东西方交汇的中心,但它的发现和发掘者,是瑞典人斯文赫定;

150年,中国人迷失了自己。六代人,就可以忘记辉煌。

在中国的衰退之中,世界在发现中国

是时候了么?

中国文化的复兴,中国人发现中国

“认识你自己!”——这句镌刻于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门楣上的箴言,始终被先贤哲人们当做人生醒觉的起点。但是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人会带着镜子出生到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要在自己族群的历史中去寻找,自己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而这正是发现中国的宗旨。

发现中国文化基金

发现中国文化基金,肇始于行知传媒从2006年开始组织的玄奘之路系列文化活动,2006年7月,第一届玄奘之路国际商学院戈壁挑战赛的回归日上,玄奘之路的创始人曲向东第一次提出“发现中国,发现自己”的口号和主张,得到了与会四十多位戈友的认同,几乎每一个戈一的队员都自愿成为发现中国的志愿者。

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探索,2010年9月20日,以戈壁队友和企业界人士为核心发起人,发现中国文化基金正式宣告成立。基金设立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之下,宗旨是通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深度行知体验的方式,探访华夏文明起源和繁荣的心理历程,深入认识中华文明之根,是如何决定了今天我们的思考、行为、甚至民族性格。基金项目办公室设立于北京行知传媒文化有限公司,基金将通过成功的项目运作,探索商业运营模式,形成能支持基金长期发展的有效机制。

发现中国文化考察

探索华夏文明进程的 深度文化体验活动 ——身临其境·身体力行

现代西方文明走向繁荣,肇始于文艺复兴。从文艺复兴的第一天开始,就明确无误的指向了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同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复兴到什么时期?答案依然确定无疑:“夏商周,秦汉唐”。这六个朝代,是“华夏文明”的主体性格、以及“中国”这个国家概念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这六个重要朝代之后,华夏文明的覆盖区域,正式扩大到今天中华民族的主要区域,并且拥有了“中国”的地域称呼;华夏文明的主体人群,也正式拥有了沿用至今的名称——“汉族”、“唐人”,因此可以说,夏、商、周、秦、汉、唐,这六个重要的朝代,正是华夏文明逐渐形成、走向繁盛的过程。而体验、重访这六个朝代的诞生、成长、兴盛之路,也正是华夏文明的探源之旅,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我们将围绕“夏、商、周、秦、汉、唐”这六个重要的朝代,逐步建立“发现中国文化体验基地”,每年确定一个主题线路,组织“ 发现中国文化考察活动”,驾车寻访文化起源线路、参加考古挖掘体验、考察文化古迹、邀请专家专题讲座、举办文化读书研讨会等,并逐步资助出版文明起源相关普及读物、拍摄文明起源科普纪录片等。这将是一次系统化的、长期持续的“文明寻根之旅”。

“最早的中国”——发现中国文化考察

2011年,首支发现中国文化考察队将邀请各界精英、媒体人士,回到中国考古学和中国文明的源头——晋南地区,踏访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拿起我们祖先使用过的工具,走过我们先祖走过的路,探寻“最早的中国”。体验个体有限的生命,被无限的“中国心灵”所鼓舞、激荡,而再度重生的奇妙旅程。

·考察:探访历史事件发生源地,触摸历史。

·发掘:亲身参与田野考古工作,发现中国。

·徒步:重走古代交通要道,感受心灵共鸣。

·沙龙:携手权威考古专家,探问文明起源。

发现中国大事记

2006年7月 第一届玄奘之路国际商学院戈壁挑战赛的回归日上,玄奘之路的创始人曲向东第一次提出“发现中国,发现自己”的口号和主张,得到了与会四十多位戈友的认同,几乎每一个戈一的队员都自愿成为发现中国的志愿者。

2010年8月 发现中国第一次探路考察(山西·运城)

2010年9月 发现中国文化基金正式成立(北京·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阿里巴巴讲堂)

2010年10月 发现中国第二次探路考察(山西·运城)

2011年7月 发现中国第三次探路考察(河南·偃师,山西·运城/临汾)

2011年10月 发现中国首支文化考察队奔赴豫西晋南,探寻“最早的中国”

发现中国创始人

曲向东

发现中国顾问团

首席顾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王巍 博士

荣誉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之子 李光谟

顾问团成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 二里头考古队队长 许宏 博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副主任 山西考古队队长 何驽(何努) 博士

国家博物馆综合考古部副主任 绛县周家庄考古队长 戴向明 博士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袁广阔 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讲师 张明东 博士

运城市文物局副局长 李百勤 研究员

李济先生曾外孙,牛津大学考古学院博士生 陈北辰

家族网栏目“发现中国”

【栏目名称】:发现中国【所属类别】:网络媒体,文化栏目

【隶属站点】:家族网

【合办单位】:广州爱奇实业有限公司、广州红动体育有限公司

【责任使命】:探索中国,弘扬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频道目标】:

揭开历史的面纱,不让真相再被掩埋;

收集诸子百家、古今名著,让中国文化大方光彩;

与每一个炎黄子孙一起探索过去,畅想未来;

探寻历史,追祖溯源,寻找失散的族人,再造盛氏中华;

让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发扬,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

栏目简介

《发现中国》隶属家族网的人文频道。主要包含栏目有:中国悦读、寻景溯源、名人家族、家族趣事、中华俱乐部。通过对中国古今人、事、景、物、姓氏、历史的深入探究,还原历史背景,让用户更深入透彻的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栏目详细介绍如下:

中国悦读

中国悦读主要是对各地的人文历史、社会民生、古今奇闻、学术著作等进行深度报道。通过用户的互动参与,最终把一种现象、一件事情、一个事物的故事丰富起来。当文化沉淀到一定程度,经过历史学、社会学专家挑选、评审,出版文化杂志刊物《中国文化》。

寻景溯源

中华文明近5000年历史,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发展故事,有的被传颂千年,有的被历史掩埋,有的被遗忘在岁月的角落。每一个景点、遗迹都象征着一段历史,当我们收集够足够的资料,就会去寻找这个地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还原历史,还原真相,把景点最原始的形态展现出来,把其中最感人的故事告诉大家。《寻景溯源》栏目只想告诉大家:任何一堆废墟瓦砾、破败荒凉或是繁花似锦,都有美丽的故事和值得我们挖掘的历史意义。

名人家族

中华文明的起源始于部落,文明成熟始于氏族,所以姓氏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源泉。中国自古以姓氏聚集,所谓“天下同姓是一家”就是由此而出。每个家族都有没传颂的人物,他们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和目标,也是家族共享、地位的象征。素有中华第一家之称的“孔氏家族”,就是因为孔子而影响了古今世人。

家族文化是一门及其深厚的学问,探索名人家族是研究姓氏、家族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名人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学习、努力和信念得到世人认可后形成的。他们的成长历史可以激发人们积极的面对人生。这也正是我们探索名人家族的目的:用名人的成长故事来激励现在的人们。

家族趣事

这里所提到的家族,小至普通的家庭,大至氏族。平淡的生活中偶尔会有令人难忘的事情,平凡的人往往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大家把自己的家族故事讲述出来,一起分享,一起回忆,幸哉,乐哉!

中华俱乐部

中华俱乐部是用户互动的聚集地,大家在里面可以谈天说地,结实好友;也可以有规律有组织的发起活动;或者开展某一个话题的讨论会、以轻松的方式沟通、交流,把快乐拿出来一起分享,把痛苦倾诉给大家一起承担。

目标定位

【栏目定位】:中国人文历史的探索者和传承者;

【最终目标】:发起全体华人一起来探索中国,发现中国,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发展历程

2008年3月:《发现中国》概念被提出;

2008年5月:《发现中国》正式立项,成立专门的研发团队;

2008年11月:《发现中国》初步策划完成;

2009年4月:《发现中国》正式上线,得到用户热烈欢迎;

2009年8月:《发现中国》开展“发现广州”行动,为保护、传承广州本土文化作出努力;

2009年12月:《发现中国》第一次改版;

2010年5月:《发现中国》在大学校园开展“爱我中华”系列活动;

2010年10月:《发现中国》第二次改版并做了更合理的调整;

荣誉事件

2008年12月被广州文化部门评论为:在保护广州本土文化的社会活动中,《发现中国》堪称第一;

2010年3月评为:最佳文化栏目;

2010年8月:发现中国形象大使;

2010年11月: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栏目策划

《发现中国》团队多年来致力于栏目的创新和质量,在策划的过程中更注重用户的反馈。

运营总监:罗嘉宾,著名的互联网网络专家,致力于SNS网络运营;

策划总监:冼土焕,《发现中国》策划负责人,致力于互联网产品策划;

技术总监:谭益民;

设计总监:麦翠钧;

总编:李玮,指导编辑团队内容策划、采集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1: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