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二巯丙醇注射液 |
释义 | 本品是二巯丙醇的灭菌油溶液。二巯丙醇的化学名称是2,3-二巯基-1-丙醇。 本品为无色或微黄色澄明油状液,有蒜臭味。主要用于治疗砷、汞和金中毒,与依地酸钙钠合用治疗儿童急性铅脑病。 药理毒理本品带有两个巯基(-SH)。一个分子的本品结合一个金属原子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二个分子的本品与一个金属原子结合形成较稳定的水溶性复合物。复合物在体内可重新离解为金属和本品,本品被氧化后失去作用。要在血浆中保持本品与金属2:1的优势和避免本品过高浓度的毒性反应,需要反复给药,一直用到金属排尽和毒性作用消失为止。本品的巯基与金属结合的能力比细胞酶的巯基为强,可预防金属与细胞酶的巯基结合和使已与金属络合的细胞酶复活而解毒,所以在金属中毒后应用越早越好。最好在接触金属后1~2小时内给药,4小时内有用,超过6小时再给本品,作用减弱。因此本品对急性金属中毒有效,而对慢性中毒虽能增加尿中金属排泄量,但已被金属抑制带有巯基细胞酶的活力已不能恢复,临床症状常无明显好转。对其他金属的促排效果,排铅不及依地酸钙钠,排铜不及青霉胺,对锑和铋无效。本品与镉、铁、硒、银、铀结合形成复合物,但其毒性反应比原金属为大,故应避免应用,甲基汞慢性和其他有机汞化合物中毒时应用本品。可使汞进入脑组织,故应禁用。 应用 药代动力学口服不吸收。肌注后30~60分钟血药浓度达高峰,维持2小时。4小时后几乎完全代谢降解和排泄。动物注射本品后尿内中性硫含量排泄迅速增多,其中约50%是由于注射本品的结果。尿中葡萄糖醛酸含量增多,提示本品部分以葡萄糖醛酸苷形式由尿排出。 主治及用法【用法和用量】成人常用量肌内注射,按体重2~3mg/kg,第一、第二天,每4小时1次。第三天改为每6小时1次,第四天后减少到每12小时1次。疗程一般为10天。 不良反应本品有特殊气味。常见不良反应依次有恶心、呕吐、头痛、唇和口腔灼热感,咽和胸部紧迫感、流泪、流涕、流涎、多汗、腹痛、肢端麻木和异常感觉、肌肉和关节酸痛。剂量超过5mg/kg时出现心动过速、高血压、抽搐和昏迷,暂时性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SGP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SGOT)]增高,持续应用可损伤毛细血管,引起血浆渗出,导致低蛋白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血浆乳酸增高和肾脏损害。儿童不良反应与成人相同,但可有发热和暂时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一般不良反应常在给药后10分钟出现,30~60分钟后消失。 注意事项【禁忌】1.严重肝功障碍者禁用,但砷中毒引起的黄疸除外。2.禁用于铁、硒、镉中毒,因与这些物质形成的化合物毒性更大。 【注意事项】1.有花生或花生制品过敏者,不可应用本品。2.曾记载一妇女患Wilson病,应用本品6年。用药期间妊娠两次,未见有胎儿异常。。3.老年人的心脏和肾脏代偿功能减退,故应慎用。4.对有心脏病、高血压、肾脏病、肝病和营养不良的患者应慎用。有严重高血压、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应禁用。5.应用本品前后应测量血压和心率。治疗过程中要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大剂量长期应用时还要检查血浆蛋白。本品与金属结合的复合物,在酸性条件下容易离解,故应碱化尿液,保护肾脏。二次给药间隔时间不得少于4小时。本品为油剂,肌注局部可引起疼痛,并可引起无菌坏死,肌注部位要交替进行,并注意局部清洁。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参见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人的心脏和肾脏代偿功能减退,故应慎用 【药物过量】 药物过量可损害毛细血管,严重时发生血压下降。 【规格】2ml:0.2g 【贮藏】遮光,密闭保存。 【包装】安瓿包装,2支/盒。 药物分析方法名称: 二巯丙醇注射液—二巯丙醇的测定—氧化还原滴定法 应用范围: 本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二巯丙醇注射液中二巯丙醇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二巯丙醇注射液。 方法原理: 供试品经-无水乙醇(1:3)稀释后,用碘滴定液滴定至至溶液显持续的微黄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根据滴定液使用量,计算二巯丙醇的含量。 试剂: 1. 无水乙醇 2. 三氯甲烷 3. 碘滴定液(0.05mol/L) 4. 盐酸 5. 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 6. 甲基橙指示液 7. 硫酸滴定液(0.5mol/L) 8.碳酸氢钠 9. 淀粉指示液 10. 酚酞指示液 11. 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 12. 基准三氧化二砷 13. 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 14. 基准无水碳酸钠 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 1. 碘滴定液(0.05mol/L) 配制:取碘13.0g,加碘化钾36g与水50mL溶解后,加盐酸3滴与水适量使成1000mL,摇匀,用垂熔玻璃滤器滤过。 标定: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基准三氧化二砷约0.15g,精密称定,加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10mL,微热使溶解,加水20mL与甲基橙指示液1滴,加硫酸滴定液(0.5mol/L)适量使黄色转变为粉红色,再加碳酸氢钠2g、水50mL与淀粉指示液2mL,用本液滴定至溶液显浅蓝紫色。每1mL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4.946mg的三氧化二砷。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三氧化二砷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 2.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 配制:取氢氧化钠适量,加水振摇使溶解成饱和溶液,冷却后,置聚乙烯塑料瓶中,静置数日,澄清后备用。取澄清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56mL,加新沸过的冷水使成1000mL,摇匀。 标定: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约6g,精密称定,加新沸过的冷水50mL,振摇,使其尽量溶解,加酚酞指示液2滴,用本液滴定,在接近终点时,应使邻苯二甲酸氢钾完全溶解,滴定至溶液显粉红色。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相当于204.2mg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邻苯二甲酸氢钾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 贮藏:置聚乙烯塑料瓶中,密封保存;塞中有2孔,孔内各插入玻璃管1支,1管与钠石灰管相连,1管供吸出本液使用。 3.甲基橙指示液 取甲基橙0.1g,加水100mL使溶解。 4. 硫酸滴定液(0.5mol/L) 配制:取硫酸30mL,缓缓注入适量水中,冷却至室温,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标定:取在270~30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约1.5g,精密称定,加水50mL使溶解,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10滴,用本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转变为紫红色时,煮沸2分钟,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紫色。每1mL硫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53.00mg的无水碳酸钠。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 5. 淀粉指示液 取可溶性淀粉0.5g,加水5mL搅匀后,缓缓倾入100mL沸水中,随加随搅拌,继续煮沸2分钟,放冷,倾取上层清液,即得,本液应临用新制。 6. 酚酞指示液 取酚酞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 7.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 取0.1%甲基红的乙醇溶液20mL,加0.2%溴甲酚绿的乙醇溶液30mL,摇匀。 操作步骤: 用内容量移液管精密量取供试品1mL,置锥形瓶中,用三氯甲烷-无水乙醇(1:3)10mL分数次洗涤移液管内壁,洗液并入锥形瓶中,加三氯甲烷-无水乙醇(1:3)40mL,摇匀,用碘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持续的微黄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6.211mg的C3H8OS2。 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2010版中国药典修订增订内容二巯丙醇注射液 Erqiu Bingchun Zhusheye Dimercaprol Injection [增订] 【检查】 酸度 取本品10ml,加水10ml,振摇2min,静置分层,取水层用中性滤纸滤过,依法测定(附录Ⅵ H),pH值应为4.5~6.5。 细菌内毒素 取本品,依法检查(附录Ⅺ E),每1mg二巯丙醇中含内毒素的量应小于1.67Eu。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