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二妙 |
释义 | 基本词义词语:二妙 拼音: èr miào 注音:ㄦˋ ㄇㄧㄠˋ 词语解释(1).称同时以才艺著名的二人。(1)指 晋卫瓘 、索靖 。《晋书·卫瓘传》:“ 瓘 学问深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 敦煌 索靖 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2)指 唐韦维 、 宋之问 。《新唐书·韦维传》:“﹝韦维 ﹞迁户部郎中,善裁剖,时员外 宋之问 善诗,故时称‘户部二妙’。”(3)指 宋艾淑 、 陈容 。 元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四:“﹝艾淑 ﹞善画竹,与 陈所翁 同舍画龙,俱得名,时称六馆二妙。”(4)指 金段克己段成己 《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三·二妙集》:“ 金 段克己 段成己 诗集也……初, 克己 成己 均早以文章擅名, 金 尚书赵秉文 尝目之曰二妙,故其合编诗集,即以是名。” (2).称自己推重的二人。 唐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二妙驰轩陛,三英咏袴襦。”原注:“ 庾三十二 杜十四 并居此省。” 明何景明 《李川甫戴时亮过访》诗:“岂是高人室,能劳二妙来。” 清赵翼 《浙二子歌赠张仲雅程春庐两孝廉》诗:“文章有神父有道,晚年乃见此二妙。” 相关词语二京 二亲 二京赋 二关 二蜀 二声 二十四节 二图 二气 二屈 二十八调 二武 二次污染物 二陵 二协 二辞 二疏 二蛋 一是一 二是二 三占从二 家无二主 十二旒 点一点二 成三破二 丁一确二 十二辰神 一家无二 十二碧峰 第二信号系统 淅二泔 汉调二黄 器二不匮 第二 莫二 不二门 第二国际 晋代二妙卫瓘早年经历 卫瓘出生于儒学官宦世家,祖父卫嵩在汉明帝时是著名的儒士。父亲卫觊,任曹魏尚书。由于家庭的影响和父辈的熏陶,卫瓘青少年时就以“性负静有名理,明识清允”,受到邻里、亲朋的称赞。他10岁时丧父,从小便磨炼自立的能力。年仅20岁就做了曹魏的尚书郎。当时魏国法度严苛,权臣专政。但卫瓘则坚持秉公办事,不亲不疏,尤其是涉及大大小小的诉讼,总是明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令人信服。这10年间以其功德历任通事郎、中书郎、散骑常侍等职,陈留王曹奂即位后,官拜侍中,持节慰劳河北,转廷尉卿。 讨伐蜀汉 魏元帝咸熙元年(263年)卫瓘在讨伐蜀汉时以监军的身份并持符节监督邓艾、钟会的军事行动,并统兵一千人。平蜀后,邓艾自大而独断专行,钟会与卫瓘密奏司马昭,说邓艾有反状。魏元帝曹奂下诏用囚车监禁邓艾。钟会先派卫瓘先到成都收擒邓艾,钟会以卫瓘兵少,打算借邓艾之手杀了他,以加邓艾的谋反罪。卫瓘心知肚明,但不能拒绝,便去了成都。卫瓘在夜里到达成都后,向邓艾手下的的将领发出檄文,声称“奉诏捉捕邓艾,其余的人一概不予追究。如果向朝廷军来报到,爵位赏赐就和之前(灭蜀汉)一样;如果胆敢不出面,就诛灭他三族。于是第二天鸡鸣时,邓艾的属将们纷纷赶来卫瓘军营中,只有邓艾还在帐内未出来。于是卫瓘就在日出后,乘着使者的车赶往邓艾的居所,此时邓艾还在睡觉未起,父子一起被擒。邓艾对着天叹道:“我邓艾是忠臣啊!竟然会有如此下场!从前白起所受的遭遇,在今日又见到了。” 这时,邓艾的属将计划拦劫囚车营救,率领兵马来到卫瓘军营。卫瓘穿着轻装出来迎接,假称正在写奏章,要为邓艾的事申辩,诸将相信了他而停止营救邓艾。 平定叛乱 钟会于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五日抵达成都后,决意谋反。隔天(十六日)便以为郭太后致哀为由,将胡烈等将领、官员请至蜀国朝堂,趁机将他们软禁起来,并举兵叛乱。这时所有士卒只想着班师回朝,成都内外都有骚动,人们心里都很担心惧怕。钟会把卫瓘留在身边商量此事,在木片写上“欲杀胡烈等”给卫瓘看,卫瓘不答应,两人便开始互相猜忌。卫瓘去上厕所时,碰到胡烈原本的左右将领丘建,便告诉他,要他把消息传到军中。 钟会逼迫卫瓘作出决定,当夜他们两个不能合眼,各自握刀于膝盖上。第二天(十七日)城外有些得到消息的军队已经准备要攻进钟会,因为卫瓘还在里面而不敢出兵。钟会想命卫瓘出去慰劳各军,卫瓘打算趁此机脱身,故意跟钟会说:“您是各军的统率,应该自己前去。”钟会说:“你是监军,应该先让你先去,我随后就到。”卫瓘于是下殿离开,钟会后悔便派人去,叫他回来。卫瓘称说自己生了病,并假装仆倒在地,后来抵达城外,钟会派几十名亲信去追。卫瓘便拿盐水来喝,让自己大吐。由于卫瓘本身就瘦弱,所以看起来像是患了重病,钟会所派的亲信和医生来看他,都说他病重不起,钟会于是无所忌惮。等到天黑城门关闭后,卫瓘作檄文宣告诸军,各军也已经自动号召,约定隔天一早一起讨伐钟会。钟会率领所有士兵出战,城外诸军将他给击败,只剩帐内数百名土兵跟随钟会走,最后所有人被杀死。卫瓘约束诸将,才平息下来。邓艾本营的将领追上囚车救出邓艾,迎接他回成都,卫瓘自认为和钟会一起诬陷邓艾,担心会有变故,就派遣护军田续至绵竹夜袭邓艾于三造亭,杀死邓艾父子。起初,邓艾进入江油时,田续不敢前进,邓艾想要杀了他,不久又放了他,等到卫瓘派遣田续,对他说:“可以报在江油受辱的仇了。” 拒绝受赏 益州平定后,朝庭中议论要加封卫瓘,卫瓘说“克蜀之功,这都是各位的功劳;而邓艾、钟会二将则是自取灭亡”,坚持不接受赏赐。之后解除了使持节、都督关中诸军事、镇西将军的职位,转任都督徐州诸军事、镇东将军,增封为菑阳侯。后又转任了征东将军、青州刺史、幽州刺史等职位。并解决了幽、并州刘务桓、拓跋力微的边患. 政治得意 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废掉了魏国的最后一个皇帝曹奂,建立了西晋。这个时期是卫瓘政治上得心应手的时期,也是倍受晋武帝信任的时期。他先后转征东将军,进爵为公,都督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征东大将军, 青州牧等职。所在职内,皆有政绩。当时的幽、并—带,东有乌桓、西有力微,他们拥兵自据,各霸一方。卫瓘巧妙地施以离间计,致使务桓归降而力微忧虑而死,不费兵刃之力解决了西晋的两大边害。晋武市闻知后,对其大加奖赏,以表谋略之功,提拔他为尚书令。太康初年(280年一289年),又升为司空,太子少傅,晋武帝还将其心爱的女儿繁吕公主下嫁与卫瓘之子卫宜。 在西晋朝廷的用人制度上,卫瓘提出过大胆的改革建议。原在曹魏政权建立以后,魏文帝根据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制定了“九品中正制”,作为选拔官吏的制度, 客观上助长了门阀制度的形成和门阀世族势力的发展。担任“中正”的官员,都是世家大族,因此品定人物就完全控制在世家豪族的手中。卫瓘在给晋武帝的上书中认为:人知名不可虚求, “九品中正”不过权时之制,井非经通之道。这种计资定品、居位为贵的做法,必然产生使人弃德而忽道的弊端,与国运民生皆不利,应当“尽除”。他主张恢复乡举里选的荐才制度,“使举善进才,各由乡论,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接着,他进一步论述了开启贤达之路的重要意义在于“下敬其上,人安其教,俗与政俱清,化与法并济……,厉进贤之公心, 在位之明暗。”这些可贵的尚贤用才之道,深得晋武帝称赞。 惨遭冤杀 西晋永平元年(291年),晋惠帝司马衷即位。作为皇帝的老师,卫瓘已进位太保,与汝南王共辅朝政,他不仅可以佩剑上殿,而且入朝不趋(趋即低着头小跑,以表示对皇帝的恭敬),殊荣达到了顶峰。然而福祸相依,荣极生悲。早在晋惠帝为太子时,朝臣们都认为他纯质天真,不能亲理政事,应该另立。卫瓘身为老师,有一次竞借酒醉影射了他,这是晋惠帝不能容忍的,惠帝之贾皇后更是嫉恨。待晋惠帝即位后,贾后便以“废立之谋”的罪名,将卫瓘斩杀。事后,卫瓘之女及国臣重卿们经过百般奔走、上书,卫瓘一案才得以昭雪,被迫封为兰陵公。 还在晋武帝时,卫瓘深感年事已高, 几次与汝南王、 魏舒等老臣请求离职,但都没得到准。卫瓘曾感慨地对魏舒说:“每与足下论此事, 日日未果,可谓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矣”当时朝野间有一种议论,自西晋而兴起,朝廷中的“三公”哪有一个能够辞荣善终呵!由于卫瓘的秉性刚直,触怒了朝廷中的一部分权臣,尤其触怒了善使权谋的贾皇后,才招来了杀身之祸。 索靖人物简介 索靖(公元239—303年),晋代书家,中国书法史上成就卓著的书法家,字幼安,是西晋时期敦煌龙勒(今属甘肃省)人。他出生在一个累世官宦之家,官征西司马、尚书郎,封安乐亭侯,谥日庄。善章草书,峻险坚劲,自名日“银钩虿尾”。著有《草书状》一篇。父亲索湛,担任过北地太守。 人物生平 索靖年轻时就有“逸群之量”,与同乡汜哀、索永等五人均在太学读书,才艺绝人,驰名海内,被人们称为“敦煌五龙”。可惜,其他四人,相继早亡,独索靖一人“博经史,兼通内纬”,在文学和书法艺术上造诣很深。当时的显官名士如傅玄、张华等人,对索靖非常赏识,都乐意和他交朋友。 索靖流传后世的书法作品有《出师颂》、《月仪帖》、《急就章》等。宋代著名的《淳化阁帖》也收集了索靖的墨迹。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平生最重法度,不肯轻易推许古人。一次,他路见索靖书写的碑石后,竟卧于碑下,朝夕摩掌,不忍离去。 索靖平生著述颇丰,著有《草书状》一篇,对书法演变、风格、气韵、用笔及章法等作了全面精辟的论述,有些基本观点,至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还著有《五行三统正验论》一书,此外还有《索子》、《晋诗》各20卷,现已失传。 索靖一生担任过西晋的重要官吏。初举贤良方正,拜驸马部尉而出守西域,酒泉太守、尚书郎、大将军、散骑常侍等职。公元303年,河间王司马颗等举兵侵犯洛阳。索靖被任命力游击将军,率关陇义兵参加保卫洛阳之战,不幸在战斗中受伤而死,卒年六十五岁。死后被追赠“司空”,封安乐亭侯。 人物影响 索靖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位有重要影响的人。他是东汉著名书法家张芝姊之孙,书法上受张芝影响很深。以善写草书知名于世,尤精章草(章草是隶书草化后的书体)。晋武帝时,他和另一大书法家卫瓘同在尚书台供职。卫瓘为尚书令,索靖为尚书郎。由于二人在书法艺术上独具风格,当时被人们誉为“一台二妙”。说他二人的书法与张芝有很深的师承关系。后人评价道:“瓘得伯英(张芝字)筋,靖得伯英肉”。 索靖的书法,浓浅得度,内涵朴厚,古朴如汉隶,转折似今草,气势是相当雄厚的,历来被书法家称为上乘。梁武帝萧衍称誉他的字“遒劲而峻险。遒劲处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峻险处如雪岭孤松,冰河危石”。黄山谷也称道他书法为“笺短意长,诚不可及”。有人把索靖的字与张芝的字作了比较,认为:“精熟至极,索不及张芝;妙有余姿,张不及索靖”。两位大师的书法是各见所长。 史籍记载 晋书 卷六十 索靖,字幼安,敦煌人也。累世官族,父湛,北地太守。靖少有逸群之量,与乡人泛衷、张甝、索纟?、索永俱诣太学,驰名海内,号称「敦煌五龙」。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拜驸马都尉,出为西域戊己校尉长史。太子仆同郡张勃特表,以靖才艺绝人,宜在台阁,不宜远出边塞。武帝纳之,擢为尚书郎。与襄阳罗尚、河南潘岳、吴郡顾荣同官,咸器服焉。靖与尚书令卫瓘俱以善草书知名,帝爱之。瓘笔胜靖,然有楷法,远不能及靖。 靖在台积年,除雁门太守,迁鲁相,又拜酒泉太守。惠帝即位,赐爵关内侯。 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元康中,西戎反叛,拜靖大将军梁王肜左司马,加荡寇将军,屯兵粟邑,击贼,败之。迁始平内史。及赵王伦篡位,靖应三王义举,以左卫将军讨孙秀有功,加散骑常侍,迁后将军。太安末,河间王颙举兵向洛阳,拜靖使持节、监洛城诸军事、游击将军,领雍、秦、凉义兵,与贼战,大破之,靖亦被伤而卒,追赠太常,时年六十五。后又赠司空,进封安乐亭侯,谥曰庄。 靖著《五行三统正验论》,辩理阴阳气运。又撰《索子》、《晋诗》各二十卷。又作《草书状》,其辞曰: 圣皇御世,随时之宜。仓颉既生,书契是为。科斗乌篆,类物象形。睿哲变通,意巧兹生。损之隶草,以崇简易。百官毕修,事业并丽。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虫蛇虬蟉,或往或还。类阿那以羸形,欻奋衅而桓桓。及其逸游肸向,乍正乍邪。骐骥暴怒逼其辔,海水窊隆扬其波。芝草蒲陶还相继,棠棣融融载其华。玄熊对踞于山岳,飞燕相追而差池。举而察之,又似乎和风吹林,偃草扇树。枝条顺气,转相比附,窈娆廉苫,随体散布。纷扰扰以猗靡,中持疑而犹豫。玄螭狡兽嬉其间,腾猿飞猿相奔趣。凌鱼奋尾,蛟龙反据。投空自窜,张设牙距。或若登高望其类,或若既往而中顾,或若俶傥而不群,或若自检于常度。于是多才之英,笃艺之彦,役心精微,耽此文宪。守道兼权,触类生变。离析八体,靡形不判。去繁存微,大象未乱。上理开元,下周谨案。骋辞放手,雨行冰散。高音翰厉,溢越流漫。忽班班而成章,信奇妙之焕烂。体磥落而壮丽,姿光润以粲粲。命杜度运其指,使伯英回其腕。著绝势于纨素,垂百世之殊观。 先时,靖行见姑臧城南石地,曰:「此后当起宫殿。」至张骏,于其地立南城,起宗庙,建宫殿焉。 靖有五子:鲠、绻、璆、聿、綝,皆举秀才。聿,安昌乡侯,卒。少子綝最知名。 唐代二妙韦维生平简介: 韦维字文纪。安陆人。唐朝官员。以进士擢武功主簿。曾督建乾陵。后任内江令。武则天时(690-704年)迁户部郎中。与宋之问并称“户部二妙”。终太子右庶子。 宋之问人物生平: 宋之问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712年),并没有显赫的门第家世。父亲宋令文起自乡闾,矢志于学,交友重义,“比德同道。理阃探索词源论讨”,多才多艺,不仅“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唐高宗时做到左骁卫郎将和校理图书旧籍的东台详正学士,饶著声誉。在父亲的影响下,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逊自幼勤奋好学,各得父之一绝;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宋之问则工专文词,成当时佳话美谈。上元二年(675年),长得身材高昂、仪表堂堂的宋之问进士及第,登临“龙门”,踏上了仕进正途。 宋之问春风得意之日,已是武则天皇后实际把握朝政之时。武后承应“贞观”,励精图治,选拔人才,不拘一格,宋之问以才名与杨炯被召分直内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参军。永隆二年(681年),又与杨炯同入崇文馆充学士。天授元年(690年)秋,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敕召宋之问与杨炯分直于洛阳西入阁。15年间,宋之问很快由从九品殿中内教跻身五品学士,为世人钦慕。唐朝学士之职,以文学言语被天子顾问,出入侍从,礼遇尤宠。家世低微的宋之问以此更是感恩耀荣,视为得秩于禄的捷径与保障。他在《奉敕从太平公主游九龙潭寻宴安平王别序》中说:“下官少怀微尚,早事灵丘,践畴昔之桃源,留不能去;攀君王之桂树,情可何之。”典型地表白了他的这种心态。武后雅好文词乐章,宋之问巧思文华取幸。一次游洛阳龙门,武后命群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武后赏赐锦袍。及宋之问《龙门应制》诗成奉上,“文理兼美,左右称善”武后夺东方虬锦袍转赐给他。这样的予夺,既反映了武后对靡丽颂德诗风的提倡,也表现了宋之问这时的创作方向,对他的声名和地位都有很大的影响。武周时期,宋之问不仅扈从武后朝会游豫,而且奉承武后近幸的媚臣外戚宴乐优游,自感“志事仅得,形骸两忘。”这样的追求和生活使他逐渐沉溺和堕落,并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政治漩涡之中。 宋之问在武后晚年先后转任尚书监丞、左奉宸内供奉,武后媚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雅爱其才”,召他与好友杜审言、阎朝隐、沈佺期、王无竞、尹元凯及李适、富嘉谟、刘允济等文士预修。宋之问与阎士隐等多代工张赋篇入集,倾心媚附。书成,于长安二年( 703年)迁司礼主簿。神龙元年( 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与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诛杀二张,迎立唐中宗,宋之问与杜审言等友皆遭贬谪。宋之问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诸事艰难,慕念昔荣,次年春便秘密逃还洛阳,探知友人张伸之与王同皎等媒诛宰相武三思(时张柬之被贬),后使人告密,擢任鸿胪主簿,“由是深为义士所讥”。景龙元年( 707年)七月,太子杀武三思父子后死事,宋之问上表歌颂武氏父子功德,请造唐中宗神武颂碑,探获赏识,于次年迁考功员外郎,并与杜审言、武平一、沈佺期、阎朝隐等首选修文馆直学士,“及典举,引拔后进,多知名者。”其时朝廷朋党争立,由于他倾附安乐公主,遭太平公主忌恨,进言中宗.于景龙三年( 7O9年)将他下迁越州(今浙江绍兴市)长史。 唐中宗年间的政治动荡及个人宠辱无常的经历,使宋之问感触良深,而由朽烂陈腐的宫廷来到清新秀丽的水乡,也使他开始涤净心灵,境界升华。他在越州写的《祭禹庙文》,在真诚歌颂了大禹治水、救灾拯民的千古圣德之后写道:“先王为心,享是明德。后之从政,忌斯好佞。酌镜水而励清,援竹箭以自直;谒上帝之休佑,期下人之苏息。”反映了这种思想情感上的转变。因此,他在越州登山涉险,访察民生,“颇自力为政”诗歌创作也开始转入了健康清新的轨道,“流布京师,人人传讽。”但是,就在宋之问开始走上“新生”之路的时候,又一次宫廷政变将他逼上了绝境。景云元年( 710年)六月,临海郡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拥立唐睿宗,以宋之问尝附二张及武三思诏流钦州(今广西钦州市东北),后以赦改桂州。先天元年( 712年)八月,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宋之问被赐死于徙所,结束了最后的人生旅程。 宋之问政治上无足称道,品行也多有可讥,但却是知名当世的诗人。由于宫廷诗人的局限,代笔捉刀的束囿,志向理想的低浅,他的诗文不少是歌颂功德、粉饰太平、浮华空泛之作,但随着颠簸人生,接触社会,历练生活,他也创作了一些好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他在杨炯死后写的《祭杨盈川文》,采用四四制式,字字有声,句句华歆,内容言简辞切,悲凉真挚,催人泪下,与他代笔写的《为宗尚书祭梁宣王文》、《为宗尚书兄弟祭鲁忠王文》等相比,文华情感,殊若天壤。 作为文人,宋之问也因其低劣的人品而遭人唾弃,不仅表现在其对待政治趋炎附势的态度上,也表现在一桩广为流传的命案上。自古凡是文人都爱好文字,一日宋之问见其外甥刘希夷的一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颇有妙处,便想占为己有,刘希夷不从,宋之问于是用装土的袋子将刘希夷压死,被称作“因诗杀人”。 作为诗人,宋之问年轻时即已知名,“尤善五言诗,其时无能出其右者。”从《宋之问集》和《全唐诗》所收作品来看,他对当时体裁多能把握,运用熟谙,佳作名句也有可观。如短歌《冬霄引·赠司马承桢》诉友情句:“明月的的寒潭中,青枯幽幽吟劲风。此情不向俗人说,爱而不见恨无穷。”五言古诗《题张老松树》喻高洁句:“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七言古诗《明河篇》思征夫句;“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向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城都卖卜人。”五言绝句《送杜审言》表离别:“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五言长律《灵隐寺》绘胜景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皆清新坦易,抒情真挚,畅美如画。宋之问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对诗的声律化有重大贡献。他与沈佺期在齐、梁沈放、庾信到初唐四杰创作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加以实践和总结,使律诗各体制都达到了成熟定型的地步,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并运用这种形式,写出了优秀的作品,如《江亭晚望》、《晚泊湘江》、《题大庾岭北驿》、《度大庾岭》等。 鉴赏《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露,江方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宋之问因媚附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而获罪,中宗复位后,于神龙元年(705)春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这首《度大庾岭》诗是他前往贬所途经大庾岭时所作,真实生动地叙述了过岭的情景,凄楚悲凉,真挚感人。 起句“度岭方辞国”,扣题直叙,说明诗人已经来到“华夷”分界的梅岭之巅,将要走出中原,辞别故国了,一个“方”字把“度岭”“辞国”联系在一起,顿然使人产生一种摇曳心旌的感觉,使文势陡率而高远。对句“停轺一望家”,诗人停下长途跋涉的驿车,在中原与“夷国”的边界驻足远望家乡的方向,至此,一个失魂落魄的遭贬谪的宦游人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这“一望”的“一”字,也甚为传神,传达出诗人去国怀乡的深沉感情。 颔联“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紧承首联中的“望”字而来,诗人遥望乡关,只见鸟儿飞翔,花儿开放。诗人眼中的鸟儿是“南翥”,花儿是“北枝”,因此触动了北人南迁的情思,他的魂魄和思绪都随着那向南飞翔的故乡之鸟而去了,那岭北绽放的梅花却多情地向他频送春光。此景此情,使他黯然神伤。这联诗写得情景交融,将诗人魂断庾岭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上句写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出些许晴光。下句是描绘江中云影即将变作彩霞的霎那间。诗人描写景色的渐变,衬托自己心情的变化的美丽景色。“初含”、“欲变”等字眼,赋予云雨以灵性。写云,不直接表现天空的云,而是描绘江中的倒影。可见山雨是蒙蒙细雨。这样写可以一箭双雕,将山的空明、水的澄澈同时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诗人在《早发大庾岭》诗里写道:“晨跻大庾险,驿鞍驰复息。雾露昼未开,浩途不可测。.. 兄弟远沦居,妻子成异域。羽翮伤已毁,童幼怜未识。踌躇恋北顾,亭午晞霁色。春暖阴梅花,瘴回阳鸟翼。”由此可知《度大庾岭》是《早发大庾岭》的续篇。这首诗中写的“山雨初含霁”,大约是在中午或午后;“江云欲变霞”,可能是在下午或傍晚。 在这样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诗人的心潮逐渐趋于平静,开始振作起来面地现实考虑自己的出路。在《早发大庾岭》里有这样的诗句:“适蛮悲疾首,怀恐泪沾臆。感谢鹓鹭朝,勤修魑魅职。生还倘非远,誓以报恩德。”可见他希望勤奋修职,争取早日赦归。 由于天气的好转,诗人心情也逐渐开朗,由天气的变化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也充满了希望。于是不禁发出了“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的感慨,表示他只希望有回去的那天,就心满意足了,对自己受贬迁不敢有所怨恨。这是用了西汉贾谊遭权臣们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的典故,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贾谊到长沙后不适应湿热的气候“自以为寿不得长”而心生“恨”意。尾联以直抒胸臆而作结,但上句的“归有日”又与首联的“辞国”、“望家”遥相呼应。 这首诗感情真挚,情景交融;章法严谨,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是一首成熟的五言律诗,堪称“示后进以准”的佳作。 个人作品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唐·宋之问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 唐·宋之问 芙蓉秦地沼,卢橘汉家园。 谷转斜盘径,川回曲抱原。 风来花自舞,春入鸟能言。 侍宴瑶池夕,归途笳吹繁。 《夏日仙萼亭应制》 唐·宋之问 高岭逼星河,乘舆此日过。 野含时雨润,山杂夏云多。 睿藻光岩穴,宸襟洽薜萝。 悠然小天下,归路满笙歌。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唐·宋之问 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 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 时菊芳仙酝,秋兰动睿篇。 香街稍欲晚,清跸扈归天。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欢字》 唐·宋之问 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 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 御气云霄近,乘高宇宙宽。 今朝万寿引,宜向曲中弹。 《奉和圣制闰九月九日登庄严总持二寺阁》 唐·宋之问 闰月再重阳,仙舆历宝坊。 帝歌云稍白,御酒菊犹黄。 风铎喧行漏,天花拂舞行。 豫游多景福,梵宇日生光。 《麟趾殿侍宴应制》 唐·宋之问 北阙层城峻,西宫复道悬。 乘舆历万户,置酒望三川。 花柳含丹日,山河入绮筵。 欲知陪赏处,空外有飞烟。 《上阳宫侍宴应制得林字》 唐·宋之问 广乐张前殿,重裘感圣心。 砌蓂霜月尽,庭树雪云深。 旧渥骖宸御,慈恩忝翰林。 微臣一何幸,再得听瑶琴。 《幸少林寺应制》 唐·宋之问 绀宇横天室,回銮指帝休。 曙阴迎日尽,春气抱岩流。 空乐繁行漏,香烟薄彩斿。 玉膏从此泛,仙驭接浮丘。 《幸岳寺应制》 唐·宋之问 暂幸珠筵地,俱怜石濑清。 泛流张翠幕,拂迥挂红旌。 和风吹鼓角,佳气动旗旌。 后骑回天苑,前山入御营。 万方俱下拜,相与乐升平。 《松山岭应制》 唐·宋之问 翼翼高旌转,锵锵凤辇飞。 尘销清跸路,云湿从臣衣。 白羽摇丹壑,天营逼翠微。 芳声耀今古,四海警宸威。 《缑山庙》 唐·宋之问 王子宾仙去,飘飖笙鹤飞。 徒闻沧海变,不见白云归。 天路何其远,人间此会稀。 空歌日云幕,霜月渐微微。 《奉和梁王宴龙泓应教得微字》 唐·宋之问 水府沦幽壑,星轺下紫微。 鸟惊司仆驭,花落侍臣衣。 芳树摇春晚,晴云绕座飞。 淮王正留客,不醉莫言归。 《寿阳王花烛图(一作沈佺期诗)》 唐·宋之问 仙媛乘龙日,天孙捧雁来。 可怜桃李树,更绕凤凰台。 烛照香车入,花临宝扇开。 莫令银箭晓,为尽合欢杯。 《江南曲》 唐·宋之问 妾住越城南,离居不自堪。 采花惊曙鸟,摘叶喂春蚕。 懒结茱萸带,愁安玳瑁簪。 待君消瘦尽,日暮碧江潭。 《牛女(一作沈佺期诗)》 唐·宋之问 粉席秋期缓,针楼别怨多。 奔龙争渡月,飞鹊乱填河。 失喜先临镜,含羞未解罗。 谁能留夜色,来夕倍还梭。 《冬夜寓直麟阁(一作王维诗)》 唐·宋之问 直事披三省,重关闭七门。 广庭怜雪净,深屋喜炉温。 月幌花虚馥,风窗竹暗喧。 东山白云意,兹夕寄琴尊。 《登禅定寺阁(一作登总持寺阁)》 唐·宋之问 梵宇出三天,登临望八川。 开襟坐霄汉,挥手拂云烟。 函谷青山外,昆池落日边。 东京杨柳陌,少别已经年。 《陆浑山庄》《春日山家(一作春泉洗药)》 唐·宋之问 今日游何处,春泉洗药归。 悠然紫芝曲,昼掩白云扉。 鱼乐偏寻藻,人闲屡采薇。 丘中无俗事,身世两相违。 《春日宴宋主簿山亭得寒字》 唐·宋之问 公子正邀欢,林亭春未兰。 攀岩践苔易,迷路出花难。 窗覆垂杨暖,阶侵瀑水寒。 帝城归路直,留兴接鹓鸾。 《江亭晚望》 宋之问 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 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 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 《秋晚游普耀寺》 宋之问 薄暮曲江头,仁祠暂可留。 山形无隐霁,野色遍呈秋。 荷覆香泉密,藤缘宝树幽。 平生厌尘事,过此忽悠悠。 《答李司户夔》 宋之问 远方来下客,輶轩摄使臣。 弄琴宜在夜,倾酒贵逢春。 驷马留孤馆,双鱼赠故人。 明朝散云雨,遥仰德为邻。 《寄天台司马道士》 宋之问 卧来生白发,览镜忽成丝。 远愧餐霞子,童颜且自持。 旧游惜疏旷,微尚日磷缁。 不寄西山药,何由东海期。 《使往天平军马约与陈子昂新乡为期》 宋之问 (及还而不相遇) 入卫期之子,吁嗟不少留。 情人去何处,淇水日悠悠。 恒碣青云断,衡漳白露秋。 知君心许国,不是爱封侯。 《过函谷关》 宋之问 二百四十载,海内何纷纷。 六国兵同合,七雄势未分。 从成拒秦帝,策决问苏君。 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 《送朔方何侍郎》 宋之问 闻道云中使,乘骢往复还。 河兵守阳月,塞虏失阴山。 拜职尝随骠,铭功不让班。 旋闻受降日,歌舞入萧关。 《送田道士使蜀投龙》 宋之问 风驭忽泠然,云台路几千。 蜀门峰势断,巴字水形连。 人隔壶中地,龙游洞里天。 赠言回驭日,图画彼山川。 《送许州宋司马赴任》 宋之问 颍郡水东流,荀陈兄弟游。 偏伤兹日远,独向聚星州。 河润在明德,人康非外求。 当闻力为政,遥慰我心愁。 《送赵司马赴蜀州》 宋之问 饯子西南望,烟绵剑道微。 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 职拜舆方远,仙成履会归。 定知和氏璧,遥掩玉轮辉。 《送永昌萧赞府》 宋之问 柳变曲江头,送君函谷游。 弄琴宽别意,酌醴醉春愁。 恋本亦何极,赠言微所求。 莫令金谷水,不入故园流。 《送李侍御》 宋之问 行李恋庭闱,乘轺振彩衣。 南登指吴服,北走出秦畿。 去国夏云断,还乡秋雁飞。 旋闻郡计入,更有使臣归。 《饯湖州薛司马》 宋之问 别驾促严程,离筵多故情。 交深季作友,义重伯为兄。 镇静移吴俗,风流在汉京。 会看陈仲举,从此拜公卿。 《送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送武进郑明府》 宋之问 弦歌试宰日,城阙赏心违。 北谢苍龙去,南随黄鹄飞。 夏云海中出,吴山江上微。 甿谣岂云远,从此庆缁衣。 《送姚侍御出使江东》 宋之问 帝忧河朔郡,南发海陵仓。 坐叹青春别,逶迤碧水长。 饮冰朝受命,衣锦昼还乡。 为问东山桂,无人何自芳。 《留别之望舍弟》 宋之问 同气有三人,分飞在此晨。 西驰巴岭徼,东去洛阳滨。 强饮离前酒,终伤别后神。 谁怜散花萼,独赴日南春。 《汉江宴别》 宋之问 汉广不分天,舟移杳若仙。 秋虹映晚日,江鹤弄晴烟。 积水浮冠盖,遥风逐管弦。 嬉游不可极,留恨此山川。 《初发荆府赠长史》 宋之问 仍随五马谪,载与两禽奔。 明主无由见,群公莫与言。 幸君逢圣日,何惜理虞翻。 《晚泊湘江》 宋之问 五岭恓惶客,三湘憔悴颜。 况复秋雨霁,表里见衡山。 路逐鹏南转,心依雁北还。 唯馀望乡泪,更染竹成斑。 《过蛮洞》 宋之问 越岭千重合,蛮溪十里斜。 竹迷樵子径,萍匝钓人家。 林暗交枫叶,园香覆橘花。 谁怜在荒外,孤赏足云霞。 《经梧州》 宋之问 南国无霜霰,连年见物华。 青林暗换叶,红蕊续开花。 春去闻山鸟,秋来见海槎。 流芳虽可悦,会自泣长沙。 其他诗篇 《渡吴江别王长史》宋之问 倚棹望兹川,销魂独黯然。乡连江北树,云断日南天。 剑别龙初没,书成雁不传。离舟意无限,催渡复催年。 《泛镜湖南溪》宋之问 乘兴入幽栖,舟行日向低。岩花候冬发,谷鸟作春啼。 沓嶂开天小,丛篁夹路迷。犹闻可怜处,更在若邪溪。 《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游韶州广界寺》宋之问 影殿临丹壑,香台隐翠霞。巢飞衔象鸟,砌蹋雨空花。 宝铎摇初霁,金池映晚沙。莫愁归路远,门外有三车。 《宿清远峡山寺》宋之问 香岫悬金刹,飞泉届石门。空山唯习静,中夜寂无喧。 说法初闻鸟,看心欲定猿。寥寥隔尘市,何异武陵源。 《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度大庾岭》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端州别袁侍郎》宋之问 合浦途未极,端溪行暂临。泪来空泣脸,愁至不知心。 客醉山月静,猿啼江树深。明朝共分手,之子爱千金。 《过史正议宅》宋之问 旧交此零落,雨泣访遗尘。剑几传好事,池台伤故人。 国香兰已歇,里树橘犹新。不见吴中隐,空馀江海滨。 《梁宣王挽词三首》宋之问 贵藩尧母族,外戚汉家亲。业重兴王际,功高复辟辰。 爱贤唯报国,乐善不防身。今日衣冠送,空伤置醴人。 金精何日闭,玉匣此时开。东望连吾子,南瞻近帝台。 地形龟食报,坟土燕衔来。可叹虞歌夕,纷纷骑吹回。 像设千年在,平生万事违。彩旌翻葆吹,圭翣奠灵衣。 垄日寒无影,郊云冻不飞。君王留此地,驷马欲何归。 《鲁忠王挽词三首》宋之问 同盟会五月,归葬出三条。日惨咸阳树,天寒渭水桥。 稍看朱鹭转,尚识紫骝骄。寂寂泉台恨,从兹罢玉箫。 邦家锡宠光,存没贵忠良。遂裂山河地,追尊父子王。 人悲槐里月,马踏槿原霜。别向天京北,悠悠此路长。 树羽迎朝日,撞钟望早霞。故人悲宿草,中使惨晨笳。 气有冲天剑,星无犯斗槎。唯馀孔公宅,长接鲁王家。 《范阳王挽词二首》宋之问 贤相称邦杰,清流举代推。公才掩诸夏,文体变当时。 宾吊翻成鹤,人亡惜喻龟。洛阳今纸贵,犹写太冲词。 赠秩徽章洽,求书秘草成。客随朝露尽,人逐夜舟惊。 蒿里衣冠送,松门印绶迎。谁知杨伯起,今日重哀荣。 《故赵王属赠黄门侍郎上官公挽词二首》宋之问 韦门旌旧德,班氏业前书。谪去因丞相,归来为婕妤。 周原乌相冢,越岭雁随车。冥漠辞昭代,空怜赋子虚。 绿车随帝子,青琐翊宸机。昔枉朝歌骑,今虚夕拜闱。 柳河凄挽曲,薤露湿灵衣。一厝穷泉闭,双鸾遂不飞。 《药》宋之问 有卉秘神仙,君臣有礼焉。忻当苦口喻,不畏入肠偏。 扁鹊功成日,神农定品年。丹成如可待,鸡犬自闻天。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宋之问 瑞塔千寻起,仙舆九日来。萸房陈宝席,菊蕊散花台。 御气鹏霄近,升高凤野开。天歌将梵乐,空里共裴回。 《送沙门泓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宋之问 三乘归净域,万骑饯通庄。就日离亭近,弥天别路长。 荆南旋杖钵,渭北限津梁。何日纡真果,还来入帝乡。 《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宋之问 年光竹里遍,春色杏间遥。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 飞花随蝶舞,艳曲伴莺娇。今日陪欢豫,还疑陟紫霄。 《咏笛》宋之问 羌笛写龙声,长吟入夜清。关山孤月下,来向陇头鸣。 逐吹梅花落,含春柳色惊。行观向子赋,坐忆旧邻情。 卷52_65 《咏钟》宋之问 既接南邻磬,还随北里笙。平陵通曙响,长乐警宵声。 秋至含霜动,春归应律鸣。岂惟恒待扣,金簴有馀清。斋 《花落(一作沈佺期诗。题云梅花落)》宋之问 铁骑几时回,金闺怨早梅。雪寒花已落,风暖叶还开。 夕逐新春管,香迎小岁杯。盛时何足贵,书里报轮台。 《旅宿淮阳亭口号》宋之问 日暮风亭上,悠悠旅思多。故乡临桂水,今夜渺星河。 暗草霜华发,空亭雁影过。兴来谁与语,劳者自为歌。 《内题赋得巫山雨(一作沈佺期诗。题云巫山高)》宋之问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作行雨,婉恋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王昭君(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非君惜鸾殿,非妾妒娥眉。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 嫁来胡地日,不并汉宫时。辛苦无聊赖,何堪上马辞。 《铜雀台(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昔年分鼎地,今日望陵台。一旦雄图尽,千秋遗令开。 绮罗君不见,歌舞妾空来。恩共漳河水,东流无重回。 《巫山高(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巫山峰十二,环合象昭回。俯听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落,瀑水日边来。何忍猿啼夜,荆王枕席开。 《望月有怀(一作康庭芝诗,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天使下西楼,含光万里秋。台前似挂镜,帘外如悬钩。 张尹将眉学,班姬取扇俦。佳期应借问,为报大刀头。 《驾出长安(一作王昌龄诗)》宋之问 圣德超千古,皇风扇九围。天回万象出,驾动六龙飞。 淑气来黄道,祥云覆紫微。太平多扈从,文物有光辉。 《饯中书侍郎来济(一作太宗诗)》宋之问 暧暧去尘昏灞岸,飞飞轻盖指河梁。云峰衣结千重叶, 雪岫花开几树妆。深悲黄鹤孤舟远,独对青山别路长。 却将分手沾襟泪,还用持添离席觞。 《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宋之问 青门路接凤凰台,素浐宸游龙骑来。涧草自迎香辇合, 岩花应待御筵开。文移北斗成天象,酒递南山作寿杯。 此日侍臣将石去,共欢明主赐金回。 《三阳宫侍宴应制得幽字》宋之问 离宫秘苑胜瀛洲,别有仙人洞壑幽。岩边树色含风冷, 石上泉声带雨秋。鸟向歌筵来度曲,云依帐殿结为楼。 微臣昔忝方明御,今日还陪八骏游。 《灵隐寺》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历史上名声最坏的诗人 因诗杀亲 宋之问有一个外甥名叫刘希夷,与宋之问年龄相仿,中过进士但无心仕途,也是一位诗人。有一次,刘希夷写了一首题为《代悲白头翁》的诗,诗云:“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生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宋之问看到外甥这首尚未公之于众的诗后,赞不绝口,尤其喜爱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宋之问请求外甥将这首诗让给自己,刘希夷起初答应了,可不久又反悔,因为他实在难以割爱。宋之问恼羞成怒,为了将此诗据为己有,竟然命令家奴用土袋将外甥活活压死,可怜才华横溢的诗人刘希夷去世时还不到30岁。于是在《全唐诗》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刘希夷名下,收录了这首诗,题为《代悲白头翁》;在宋之问名下,也收录了这首诗,只是改了一下标题,将“洛阳女儿惜颜色”一句中的“洛阳”二字改成了“幽闺”,其余诗句一模一样。 卖友求荣 唐中宗神龙元年,太子李显复位,深得武则天宠爱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杀,宋之问作为张氏兄弟的党羽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参军。没过多长时间,他难以忍受岭南蛮荒之地的生活,竟然瞒着朝廷,偷偷逃回了洛阳,藏匿于好友张仲之家中。当时虽然武则天已死,但武姓残余势力仍在,武三思等人依然声势显赫,包括张仲之在内的一些朝廷大臣对此愤恨不已。一天,张仲之正与人密谋杀掉武三思,宋之问听到后立即派侄子前去告发,结果张仲之全家被杀。宋之问卖友求荣,依附武三思,不但其擅自逃回洛阳一事没有被追究,反而被提拔为鸿胪主簿,后又改任考功员外郎。其所作所为,为时人所不齿。 逢迎谄媚 武则天大权在握后,由于宋之问经常写一些歌功颂德的诗逗得武则天眉开眼笑,因此得以任用。宋之问曾被任命为尚方监丞,负责管理各工种的制造、供应、生产等政务,不久又进入奉宸院,担任左奉宸内供奉的官职。奉宸院说穿了就是武则天的后宫,里面供养的尽是一些从各地挑选而来的年轻美貌的男子,以备女皇享用。据说宋之问“伟仪貌,雄于辩”,自然是奉宸院的合适人选。当时武则天的男宠是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两人倚仗女皇的宠爱,飞扬跋扈,权倾一时,连武承嗣、武三思等朝廷重臣都巴结他俩。宋之问不甘落后,放下文人的自尊和清高,竭力巴结张氏兄弟,极尽谄媚之能事,据说还替张氏兄弟提过尿壶。作为左奉宸内供奉,宋之问做梦都渴望像张氏兄弟那样得到武则天的宠爱,爬上女皇的龙床,于是来了个毛遂自荐,写了一首艳诗献给女皇。武则天读后赞不绝口,待宋之问离开后,却对身边人说:“这个宋之问,的确是难遇之才,只是他口臭熏人,让朕无法忍受。” 由于口臭,宋之问的美梦化作了泡影。 宋代二妙艾淑艾淑 字景孟,号竹坡,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早岁游太学,与陈容同舍,画龙具得名,时称二妙。仕为海宁军节度判官。善竹石,人称艾竹。《福建画人传》、《闽书》、《图绘宝鉴》 陈容陈容 字公储,号所翁,福建长乐人,《金溪县志》作临川(今属江西)人,图《绘宝鉴》作福唐(今福建福清)人,生卒年不详。理宗端平二年(1235)进士,知平阳县。时与名士论文讲艺,敷绎大义,士习以兴。曾为国子监主簿、福建莆田太守,官至朝散大夫。诗文豪壮,暇则游翰墨,善画龙,宝佑(1253-1258)间名重一时。画龙善用水墨,深得变化之意,泼墨成云,噀水成雾。特别是醉余大叫,脱巾濡墨信手涂抹,然后以笔成之,或全体,或一臂一首,隐约而不可名状者,皆得妙似。贾似道尝招致宾幕,醉辄狎侮之,贾不为忤。兼写松竹,学李煜“铁钩锁”法。晚年笔力简易精妙,绛色者可并董羽。偶亦画虎,勾染斑毛极工细。有赝本托以流传。现存美国波士顿博物馆之《九龙图》卷,恐是元人摹本。传世作品有《霖雨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墨龙图》卷,现藏广东省博物馆 ;《云龙图》轴是存世真迹巨幅杰作,绢本墨笔,纵201.5厘米,横130.5厘米,右下自题诗款:“扶河汉,触华嵩。普厥施,收成功。骑元气,游太空。所翁作。”藏广东省博物。 金代二妙段克己人物介绍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个人作品 孙德谦撰《二妙年谱》二卷。著有《二妙集》八卷(与成己合集),吴澄为之序云:“河东二段先生,心广而识超,气盛而才雄”,“盖陶之达,杜之忧,兼而有之者也。”词存集中。单行者有《遁庵乐府》一卷,凡六十七首。多作于金亡后。“大抵骨力坚劲,意致苍凉,值故都倾覆之余,怅怀今昔,流露于不自知”(《四库总目提要》卷一八八),为金词中“清劲能树骨”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 诗作特色 段克己为河汾诗派作者,兼擅填词,存世作品中一些诗词,写故国之思,颇有感情。如“塞马南来,五陵草树无颜色。云气黯,鼓鼙声震,天穿地裂。百二河山俱失险,将军束手,无筹策。渐烟 尘,飞度九重城,蒙金阙”(〔满江红〕《过汴梁故宫城》)。他也关心民间疾苦,曾哀吟“生民冤血流未尽,白骨堆积如山丘”(《癸卯中秋之夕与诸君会饮山中,感时怀旧》)。然而写得最多的还是山光水色和隐逸生活,刻画山川的雄伟(如《乙巳清明游青阳峡》),描绘风光的绮丽(如〔满江红〕《寿卫生行之》),都有特色。写隐居生活如:“四壁摧颓手重泥”(《冬夜自适》)、“便把锄头为枕,眠芳草”(〔满庭芳〕《山居偶成》),虽只是生活片断的记录,但也可以看出他是安于淡泊和有劳动体会的。前人称段克己的作品骨力坚劲,意致苍凉。在继承文学传统方面,他受苏、辛的影响比较明显。其弟段成己,字诚之,号菊轩,也有文名,诗词风格与克己相近。金代赵秉文以“二妙”相誉,后人编他们的合集时,称《二妙集》。 《中州集》成书之日,段克己尚在世,所以元好问未录其诗词。《二妙集》8卷,有吴昌绶双照楼影元刊本。又有海丰吴氏《九金人集》本,增《补遗》1卷。二本文字间有不同。词亦见《强村丛书》和《全金元词》。 诗作: 【寄仲坚汉臣二子】 经春日日卧空庐,门巷萧条长者车。 一卷时看王湛易,数行懒寄子公书。 风光少得如人意,颜面从教与世疏。 闻健不来花下醉,明年花发定何如? 【乙巳清明游青阳峡】 东山气象太猛悍,万马駸駸来楚甸。中分不肯割鸿沟,锻砺戈矛期一战。 西山折北如西汉,独余绛灌奔而殿。谁为刘项决雌雄,赖有韩彭力相援。 卢沟直下两水合,泯泯暗流通一线。突为瀑布出山口,流沫成轮浪成漩。 前逾百步落石瓮,黛蓄膏渟那敢眄。沈沈南去若白虹,为屿为泜互隐见。 凿开浑沌几千秋,世俗虽见如不见。今人虽有笔如椽,为写佳名传宇县。 人间佳节重清明,呼儿折简招诸彦。一生能著几两屐,佳处每欲经行遍。 山灵著意劝游人,吞吐烟霞生万变。山阿玉女跪焚香,岩畔仙人一笑倩。 居者俨若帝王尊,剑佩雍容侍闲宴。植者磊落如钜人,聚立广庭议封禅。 拱者矫矫如勇夫,执戈夹戺著綦弁。平滩浅濑乍可揭,溪路曲随峰势转。 葛屦偏宜苔藓滑,行襟时被蔷薇罥。当面烟岚舞翠蛟,出岫闲云飘素练。 群行不复事拘检,眼正明时脚还倦。班荆共坐溪上石,粔籹浊醪具时馔。 良辰无奈夕阳催,羽觞正要清歌荐。醒心况复有寒泉,玉池遍返成三咽。 三分春色二分休,风外飞花时一片。古人行乐欲及时,半百之年犹掣电。 惟有爱山缘未断,梦寐孱颜添健羡。一穷到骨不自治,虚负胸中书万卷。 谩向山村老却人,生来不识荆州面。肝胆槎牙须酒浇,顾我非狂亦非狷。 纷纷世无真是非,弃置从渠若秋扇。归来新月偃林梢,寂寞衡门掩深院。 词作: 【浣溪沙·寿菊轩弟】 白发相看老弟兄。闲身无辱亦无荣。儿孙已可代躬耕。 了却文章千载事,不须谈笑话功名。青山高卧待升平。 【水调歌头·癸卯八月十七日,逆旅平阳,夜闻笛声,有感而作】 乱云低薄暮,微雨洗清秋。凉蟾乍飞破镜,倒影入南楼。 水面金波滟滟,帘外玉绳低转,河汉截天流。桂子堕无迹,爽气袭征裘。 广寒宫,在何处,可神游。一声羌管谁弄,吹彻古梁州。 月自于人无意,人被月明催老,今古共悠悠。壮志久寥落,不寐数更筹。 【满江红·雨后荒园】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 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洁?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堂上客,须空白。都无语,怀畴昔。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 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蝶恋花·闻莺有感】 鹈鴂一声春已晓,蝴蝶双飞,暖日明花草。花底笙歌犹未了,流莺又复催春老。 早是残红枝上少,飞絮无情,更把人相恼。老桧独含冰雪操,春来悄没人知道。 段成己人物简介 段成己(1199~1279)字诚之,号菊轩,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段克己弟。两人同 为金正大七年(1230)词赋进士。礼部尚书赵秉文赏其才,称他俩为“二妙”,并大书“双飞”二字于其居。克己中举,无意仕途,终日纵酒自娱。成己及第,授宜阳主簿。金亡,成己与兄避居龙门山(今山西河津黄河边)。克己殁后,自龙门山徙居晋宁北郭,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至元十六年卒,年八十一。 著述名录 孙段辅(元吏部尚书)将其两人诗词合刻为《二妙集》,吴澄作序曰:“河东二段先生 心广而识超,气盛而才雄,其诗盖陶、杜兼而有之者也”。成己另著《菊轩集》,人称“其文在班、马之间,得圣贤正学”。后人孙德谦曾编《遁庵年谱》和《菊轩年谱》各一卷。民国二十四年(1935),县人王育昌又在“山西书局”校印《二妙集》若干册,据查今县档案局保存的《二妙集》共收录“二妙”的诗词作品八卷、《逸文》一册和《年谱》一册。 诗作: 【和答木庵英粹中】 四海疲攻战,余生寄寂寥。 花残从雨打,蓬转任风飘。 有兴歌长野,无言立短桥。 敝庐独在眼,殊觉路途遥。 词作: 【江城子·阶前流水玉鸣渠】 阶前流水玉鸣渠。爱吾庐,惬幽居。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闲来活计未全疏。月边渔,雨边锄。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谁唤九原摩诘起,凭画作、倦游图。 【江城子·水南名品几时栽】 东园牡丹盛开,二、三子邀余饮花下。酒酣,即席赋之。 水南名品几时栽?映池台,待谁开?应为诗人,著意巧安排。调护正须宫样锦,遮丽日,障飞埃。 晓风吹绽瑞云堆。怨春回,要诗催。醉墨淋漓,随手洒琼瑰。归去不妨簪一朵,人也道,看花来。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