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二进二出
释义

清末至民国期间住宅形式

清末至民国期间,民间住宅城乡不同,而且贫富悬殊,等级极严。

城中士绅大家的房舍讲究配套,分主房、配房、客厅、书房、门房等,并带有后院,名为“二进二出”。门楼高大宽阔,迎门为影壁,上多镶嵌砖刻或书写的“福”或“寿”字。有功名者,门前左右竖有旗杆、置石狮一对;无功名者,门前亦多放有上马石或石鼓。房舍建筑讲究美观坚固,石砌墙基,青砖垒墙,前出厦。房脊及四梢用特制的雕有鹿、麟、龙、虎、翎毛、花卉、吉祥文字的砖瓦装饰,俗称“哈巴狗子张口兽”。门窗宽大,窗棱构成各式图案。?城中一般的殷实富户崇尚四合院,每口三间,多为两头里间。北屋为正房(两头挂耳),东、西、南屋及耳房不得高于正房,主、配房区别极为明显。房舍多砖石结构,以瓦铺顶,墙皮一般用黄泥衬平,石灰泥抹光。

住宅构造

城镇中的普通居民住宅多砖基土坯墙,用麦秸、谷草披顶,瓦顶极少,亦有半草半瓦的。博山、淄川人名曰“海青”,张店、桓台把石、砖、坯三结构的房子称为“海青房”,且多是一院多户,几代同居。工人无房者很多,大都住在有产者搭盖的矮小龌龊的窝棚里。

农村居民住房多聚族而居,一户一院。地主富豪多为四合院,贫苦农民一般只建北屋,土墙草顶,篱笆围墙,三辈同居。

建国后的形式

建国后,城乡人民的居住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现在农村中改建、新建的住房多是四开间北屋,皆砖石结构,窗户用玻璃镶饰,室内宽敞明亮,房舍排列整齐有序。城镇楼房林立,房内水、电、暖气设施齐全,职工多住公房,一般是三口之家的小型家庭。同时,有些城区的民房仍是独门独院,迎门多有影壁,近年来时兴镶嵌瓷砖画或瓷砖大“福”字,亦有喜欢在影壁下种木本花的,壁上画与壁下花相映成趣,十分雅致。

境内民间住宅,建筑最有特色的当属博山民宅。地炕是博山居民特有的冬季取暖设备。铺建时于房根挖穴盘灶,室内就地下挖砌火道烟洞,使之串通遍地而顺于室外,上铺黄板、窑碛为地面,生火后烟火串满炕洞,遍热地面,暖气腾腾而上,室内受热均匀,且不烟不呛。现在城区有些私房,尤其是老年人居住的房子,多铺有地炕,供冬季取暖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