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儿科用药
释义

概述

儿科用药是指应用于儿童患病所使用的药物,尤其指专门在医院儿科使用的药品。一般来说,相同的品规药品,只要适用于儿科,即可视为儿科药品。

儿童体质不同于成人,因此专业的儿童药品应运而生。近年来,专为儿童设计的配方、剂型不断增多,能够生产儿科药物的主流药厂有:上海强生、太阳石药业、葵花(衡水)制药、哈药六厂、哈药三精、南京先声、山东达因、北京韩美、江西仁和、河北神威、浙江亚峰、四川百利、贵州益百、亚宝药业、武汉健民、广州明兴、北京首儿、海南康芝、三九医药等药厂(儿科药物影响力大小排序)。

小儿在体格和器官发育等各方面不同于成人,故在儿科用药时要注意其特点。

①儿童时期新陈代谢旺盛,药物在体内吸收、代谢、排泄的过程一般比成人为快;

②小儿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较成人大,水盐转换率高,极易出现水和电解质的调节失衡,故小儿对影响水盐代谢或酸碱平衡的药物异常敏感,如用利尿药后易出现低钠血症或低钾血症。水和电解质的变化又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③小儿消化系统、血液系统、肝、肾功能皆不完善,因此用药不当常易致副作用和中毒,年龄越小,用药就更要小心;

④小儿抵抗力差,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许多疾病又反过来影响机体对药物的耐受能力;

⑤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激素应用会影响其发育,某些中枢抑制药会影响其智力发育。

新生儿,特别是未成熟儿,肝、肾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全,同时各种酶系统功能不完善,因此对那些在肝内进行生物转化及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格外敏感。如服用氯霉素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时,其用量为婴幼儿按体重计算之半量,否则可全身发灰、腹胀、呕吐、呼吸不规则、紫绀、循环衰竭等,此即灰婴综合征。又新生儿胃酸分泌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肠蠕动不规则。这使某些药物的吸收增加或减少,如青霉素G、 氨苄青霉素、氟氯青霉素等口服后吸收的数量及速度增加,而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福平、核黄素等吸收量减少;而地高辛、安定、磺胺增效剂、磺胺异?唑、头孢力新等在新生儿时期其吸收不受影响。另外水杨酸类、维生素K3、新生霉素、磺胺类能从血浆蛋白部位把已经与其结合的胆红素竞争置换出来,被置换出来的游离胆红素易于通过血脑屏障而引起胆红素脑病,故在新生儿时期这些药物都必须慎用。总之,新生儿应尽量少用药物,用药物注意减量,用药时间不要过长。

婴幼儿选用药物时,首先要了解药物的立即反应。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等,有时需要判断异常症状,如腹泻是药物引起还是感染等其他原因引起。婴儿血脑屏障不完善,对吗啡类尤其敏感,用之可致呼吸中枢抑制。其次要了解药物可能引起的延缓反应,如有些药物可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有些药物可引起免疫损伤性疾病等。

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各种意外及中毒。青春期内分泌系统发生急剧变化,生长发育出现第二个高峰,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特殊中毒反应,如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对内分泌腺的影响等。

1960年代,四环素类抗生素大量应用,能与新形成的骨、牙齿中所沉积的钙相螯合,而引起牙齿的色素沉重和牙釉质发育不全,这种牙易于发生龋齿。故现在8岁以下儿童禁用四环素。另外,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突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对肾脏和第Ⅷ对颅神经──听神经有毒性。年龄越小,肾功能越不完善,对这些药物排泄越慢,药物的血浆半衰期较成人长,造成的损害越严重。因此,链霉素或庆大霉素盲目注射,或用量过大,造成药物性肾炎和听神经损害,乃至肾功能衰竭或永久性听力下降和耳聋的事例常可见到。

不适当应用维生素和滥用“滋补药”也是违反儿童用药特点。如维生素 A,婴儿期每日需要1500~2000国际单位。儿童需要2000~4500国际单位,市售浓鱼肝油每毫升却含维生素A5000单位和维生素D5000单位。浓缩鱼肝油服用过多会引起维生素 A中毒。某些激素制品应用不当不但可造成内分泌紊乱,还可造成高血压及全身代谢障碍。

小儿用药剂量随年龄、体重变化,已有多种计算方法,目前较普遍采用按体重或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来确定药量。按体表面积计算既适用于成人,又适用于各年龄小儿,比较科学,但计算较繁杂。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体表面积=0.035(m2/kg)×体重(kg)+0.1(m2)若体重超过30kg,则每递增5kg、体表面积增加0.1m2,此方法不适用新生儿和早产儿。按体重计算较为简便。对未测量体重的儿童可按以下公式推算体重:

6个月前婴儿体重 月龄×0.6+3(kg)

7~12个月婴儿体重 月龄×0.8+3(kg)

1岁以上儿童体重 年龄×2+8(kg)

药物剂量(每日或每次) 剂量/kg/次(或日)×估计体重(kg)

此外,还有根据成人剂量折算的方法,计10多种。实际工作中,药物剂量受到多因素影响。一般初次使用时可先用较小剂量。对重危病人可根据既往经验适当应用较大剂量。以后根据病情及用药效果调整。

给药途径和方法对保证药物吸收和发挥药理作用殊关重要。对年长儿要鼓励口服。为了儿童服药方便可将药物制成水剂、乳剂或糖浆剂等剂型,不能吞咽或拒绝服药而又无法通过其他途径给药时,可由鼻饲管滴入或由肛门-直肠灌药;病情严重或药物只能供注射时可选择静脉或肌肉注射。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要根据病情、药物特性以及患儿年龄特点。应该宣传说服家长及医护、保教人员,不要迷信肌肉或静脉给药,因这可能增加药物中毒、过敏反应等危险。

要注意药品的配伍禁忌和用药的适应症。如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大都由病毒引起;怀疑细菌感染最好根据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切忌不问轻重,不分病原,轻易采用2~3种抗生素的联合疗法。还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这在静脉注射中尤为重要。

治疗中也要选用有效、价廉的药物。

图书信息

书 名: 儿科用药

作 者:王晓玲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0月1日

ISBN: 9787506744829

开本: 16开

定价: 元

内容简介

《儿科用药》是简明临床用药口袋丛书之一,根据儿科临床用药的具体情况,按系统疾病分类编写而成,全书共20章,收载了各类药品450余种,介绍了药品的名称、药代动力学、临床适应证、用法和用量、剂型和规格、不良反应、禁用慎用、药物相互作用等,同时有些药品还收载了成人剂量,以供儿童用药参考。《儿科用药》适用于各级医护人员、药师及家庭参考使用。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抗感染药物

第二章 呼吸系统药物

第三章 消化系统药物

第四章 心血管系统用药

第五章 血液系统药物

第六章 抗肿瘤药物

第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第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九章 泌尿系统药物

第十章 抗变态反应及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药物

第十一章 免疫调节药

第十二章 激素类药物

第十三章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第十四章 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

第十五章 酶类药物及生物制品

第十六章 麻醉药与麻醉辅助用药

第十七章 解毒药物

第十八章 皮肤科用药

第十九章 眼科用药

第二十章 耳鼻喉科用药

药物中文名索引

药物英文名索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