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恩斯特·托勒尔 |
释义 | 简介恩斯特·托勒尔(Ernst Toller,1893年12月3日∼1939年5月22日)是1920年代最出名的德国剧作家之一,也是德国表现主义戏剧的重要代表作者,与乔治·凯泽(Georg Kaiser)齐名。托勒尔的戏剧特色,在于他的戏剧与他的政治参与密切相关,几乎他的每一部剧作都带有政治主题,宣扬他的左倾政治理念。 代表作托勒尔的重要剧作包括《转变》(Die Wandlung)、《群众与人》(Masse Mensch)、《德国青年亨克曼》(Der deutsche Hinkemann)、《哈啊!人生如斯》(Hoppla, wir leben!),诗集《燕子集》,以及自传《德国青年》(Eine Jugend in Deutschland,英译《我是德国人》I was a German)等。 生平托勒尔自幼生长在犹太家庭中,居住在当时属波兰的Samotschin地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曾经在法国留学,不过在他后来的写作资料中,很少提到在法国的经历。1914年大战爆发时,因为自幼犹太背景生活中的疏离感,为了追求能够加入当时德国主流社会的认同,因此主动从军参战,而在战场上却看到了实际的战争残酷,他自己也在1916年时负伤回乡,从此改变了原本的态度,彻底转向反战。 托勒尔在1917年回到慕尼黑大学就学后,又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之后便开始参与校园中的学生运动,以及巴伐利亚地区的独立社会民主党的相关活动,并且在1918年参与巴伐利亚苏维埃革命,在革命失败后,1919年为魏玛政府所逮捕,从1919年到1924年间在狱中度过五年岁月,而他就是在这五年间,写下他最重要的剧作,而这几部剧作首演时,作者本人都无缘目睹。而因为本身的争议性,在1920年代快速成为德国最出名的剧作家,作品被翻译成27国语言。 1924年出狱后,托勒亲自率领自己的作品《亨克曼》等巡回演出,并且受邀造访美国以及苏俄。1927年与导演厄文·皮斯卡托(Erwin Piscator)合作的《哈啊!人生如斯》,后来被人誉为是比拟俄国的安东·契诃夫(Anton Chekhov)与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Konstantin Stanislavski)的黄金编导组合。 1930年代的托勒尔除了写舞台剧之外,同时也写广播剧本,以及一部没有完成的电影剧本。1933年希特勒执政后,因为托勒尔本身的犹太背景以及左倾政治思想,不为纳粹所容,因此流亡美国,纳粹并公开焚烧托勒尔著作,托勒尔并因此写下自传《德国青年》。流亡后的托勒尔并不得意,因为语言的隔阂,托勒尔的作品在美国没有观众,加上婚姻失败,1939年最后在纽约自杀身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