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鄂州市书法家协会 |
释义 | 鄂州市书法家协会于1978年成立。原名为鄂城县南浦书画社,是全省成立最早的书法组织,1984年鄂州建市后更名为鄂州市书法家协会。现拥有书法社团16个,区、乡(镇)书协16个,中国书协会员6人,省书协会员45人,市书协会员224人,区、乡(镇)书协会员1508人,全市书法爱好者近万人。形成了以市书法家协会为龙头的书法组织网络和一支以老年为龙头,中青年为骨干,少儿为基础的书法队伍。2000年,被湖北省文化厅授予“湖北省书法艺术之乡”。 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几千年来,随着儒教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的渗入,逐步形成为吴楚文化的密集区。全市有国家、省、市级保护的文化遗址36处,石刻7 处,馆藏古书画极为丰富,是我国历史文化遗存较多的城市之一。 鄂州素称“古铜镜之乡”,三国时期孙权在此建都,为全国三大铸镜中心之一,镜铭文字与书法独步当时。唐代“怡亭铭”摩崖石刻,被世人誉为“三绝”。“宋四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中的苏、黄墨迹也留于西山,苏东坡的《西山诗》和黄庭坚的《松风阁诗》是苏黄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书法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清代彭玉麟的梅花石刻、官文组诗石刻存于西山古灵泉寺内,其笔力刚劲、气魄雄浑。清末,长岭垅塘人张裕钊先生,时誉“桐城派泰斗,”名噪清末文坛。张裕钊先生传世书作《南宫学碑》、《赵充国碑》、《重修屈子祠堂碑》、《滕王阁记》等,堪称书法精品。其书法中锋用笔,熔秦篆、汉隶、魏碑于一炉,创造出内圆外方、疏密相间、影响晚清民国书坛百年之久的“张字”,成为一代书法宗师、流誉海内外。鄂州籍老书法家周华琴曾任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其书法雍容洒脱,苍秀雅洁,深得黄山谷神韵。其书法作品流传到日本、东南亚。 莲花山碑林书法以其博大恢宏著称,汇集了历代国内外各民族书画篆刻精华,收入了当代众多名家的书画艺术珍品。碑林建设历时5年,民间集资近亿元,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刻碑1万余块,规模空前。 书法活动持之以恒。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书法事业,把书法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组织书法展览、举办书法培训、开展书法交流、加强书法理论研究,开展创建全省、全国书法之乡活动,使书法活动在城乡蓬勃开展。市书法家协会及各书法社团、各区、乡(镇)以及市直各单位每逢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举办书法展览蔚然成风。协会成立以来,共组织举办各级各类的书法展览与交流96次。其中、中日书法交流3次,与外省、市和省内其它市书法交流7次,举办个人展览6次,组织书画拍卖活动3次。本市书协会员的书法作品在全国入选获奖51人次,在全省入选获奖68人次,出版书法作品集6本。市书协副主席李冬青所书写的“龙”字在1997年香港回归时获得金奖,铸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香港厅“九龙鼎”上;我市中青年书法家宋哲金,范福珍,,王胜辉,等同志多次在全国全省书法大赛或展览中入选获奖,成为我市书法艺术界的一支中坚力量。 理论研究成果丰硕。丁有国主编《张裕钊(论学手札)助读》,方彬如、周治保多篇论文许多观点与史料被国内外专家学者所引用,骆天祥的《试论黄士陵的篆刻风格及其成就》论文入选西泠印社成立95周年国际印学研讨会并收入论文集;熊亚云、熊寿昌的撰写的许多书学论文多次在国内一些学术刊物上发表;全市共有6集(本)书学研究专著出版。 书法教育蔚然成风。全市开展了以正规教育、社会培训、职业教育、进修深造、收徒办班为主要形式的书法教育活动,市东方红小学被省教育厅定为湖北省书画教育试点学校,江南风书画院、新世纪书画培训中心、吴都书画园等书法培训机构坚持常年开办书法培训班,市老年大学十年如一日坚持开展书法培训,胡家恺、范福珍、鲁金洲、袁毅、孙文明等书法家常年坚持辅导青少年学习书法,有的十几年,有的数十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书法人才。在全国、全省青少年书法比赛中,在全国获奖的50多人次,在全省获奖的110多人次。还有不少的同志通过参加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和省书协主办的书法培训班的培训,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书法培训,书法普及率在全市学生中占40%、教师占60%、成人占1%。鄂州市书法家协会于1978年成立。原名为鄂城县南浦书画社,是全省成立最早的书法组织,1984年鄂州建市后更名为鄂州市书法家协会。现拥有书法社团16个,区、乡(镇)书协16个,中国书协会员6人,省书协会员45人,市书协会员224人,区、乡(镇)书协会员1508人,全市书法爱好者近万人。形成了以市书法家协会为龙头的书法组织网络和一支以老年为龙头,中青年为骨干,少儿为基础的书法队伍。2000年,被湖北省文化厅授予“湖北省书法艺术之乡”。 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几千年来,随着儒教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的渗入,逐步形成为吴楚文化的密集区。全市有国家、省、市级保护的文化遗址36处,石刻7 处,馆藏古书画极为丰富,是我国历史文化遗存较多的城市之一。 鄂州素称“古铜镜之乡”,三国时期孙权在此建都,为全国三大铸镜中心之一,镜铭文字与书法独步当时。唐代“怡亭铭”摩崖石刻,被世人誉为“三绝”。“宋四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中的苏、黄墨迹也留于西山,苏东坡的《西山诗》和黄庭坚的《松风阁诗》是苏黄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书法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清代彭玉麟的梅花石刻、官文组诗石刻存于西山古灵泉寺内,其笔力刚劲、气魄雄浑。清末,长岭垅塘人张裕钊先生,时誉“桐城派泰斗,”名噪清末文坛。张裕钊先生传世书作《南宫学碑》、《赵充国碑》、《重修屈子祠堂碑》、《滕王阁记》等,堪称书法精品。其书法中锋用笔,熔秦篆、汉隶、魏碑于一炉,创造出内圆外方、疏密相间、影响晚清民国书坛百年之久的“张字”,成为一代书法宗师、流誉海内外。鄂州籍老书法家周华琴曾任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其书法雍容洒脱,苍秀雅洁,深得黄山谷神韵。其书法作品流传到日本、东南亚。 莲花山碑林书法以其博大恢宏著称,汇集了历代国内外各民族书画篆刻精华,收入了当代众多名家的书画艺术珍品。碑林建设历时5年,民间集资近亿元,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刻碑1万余块,规模空前。 书法活动持之以恒。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书法事业,把书法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组织书法展览、举办书法培训、开展书法交流、加强书法理论研究,开展创建全省、全国书法之乡活动,使书法活动在城乡蓬勃开展。市书法家协会及各书法社团、各区、乡(镇)以及市直各单位每逢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举办书法展览蔚然成风。协会成立以来,共组织举办各级各类的书法展览与交流96次。其中、中日书法交流3次,与外省、市和省内其它市书法交流7次,举办个人展览6次,组织书画拍卖活动3次。本市书协会员的书法作品在全国入选获奖51人次,在全省入选获奖68人次,出版书法作品集6本。市书协副主席李冬青所书写的“龙”字在1997年香港回归时获得金奖,铸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香港厅“九龙鼎”上;我市中青年书法家宋哲金,范福珍、王圣辉、王泽中等同志多次在全国全省书法大赛或展览中入选获奖,成为我市书法艺术界的一支中坚力量。 理论研究成果丰硕。丁有国主编《张裕钊(论学手札)助读》,方彬如、周治保多篇论文许多观点与史料被国内外专家学者所引用,骆天祥的《试论黄士陵的篆刻风格及其成就》论文入选西泠印社成立95周年国际印学研讨会并收入论文集;熊亚云、熊寿昌的撰写的许多书学论文多次在国内一些学术刊物上发表;全市共有6集(本)书学研究专著出版。 书法教育蔚然成风。全市开展了以正规教育、社会培训、职业教育、进修深造、收徒办班为主要形式的书法教育活动,市东方红小学被省教育厅定为湖北省书画教育试点学校,江南风书画院、新世纪书画培训中心、吴都书画园等书法培训机构坚持常年开办书法培训班,市老年大学十年如一日坚持开展书法培训,胡家恺、鲁金洲、袁毅、孙文明等书法家常年坚持辅导青少年学习书法,有的十几年,有的数十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书法人才。在全国、全省青少年书法比赛中,在全国获奖的50多人次,在全省获奖的110多人次。还有不少的同志通过参加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和省书协主办的书法培训班的培训,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书法培训,书法普及率在全市学生中占40%、教师占60%、成人占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