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俄罗斯谢肉节 |
释义 | 谢肉节 (俄文:Ма́сленица,英语:Maslenitsa)又称送冬节,烤薄饼周,是一个从俄罗斯多神教时期就流传下来的传统俄罗斯节日。后来由于俄罗斯民众开始信奉东正教,该节日与基督教四旬斋之前的狂欢节发生了联系。现在谢肉节的开始日期为每年东正教复活节前的第8周,例如2009年的谢肉节从2月23日一直持续到3月1日 来历“谢肉节”源于东正教。在东正教为期40天的大斋期里,人们禁止吃肉和娱乐。因而,在斋期开始前一周,人们纵情欢乐,家家户户抓紧吃荤,以此弥补斋戒期苦行僧式的生活。“谢肉节”因此而得名。 “谢肉节”又叫送冬节。中世纪的斯拉夫民族认为,当太阳神雅利拉战胜了严寒和黑夜的时候,就是春天来临的日子。对农民来说,这意味着春耕劳动即将开始。因此,每年2月底、3月初,古斯拉夫人都要举行隆重的迎春送冬仪式,并由此产生了送冬节。 简介自古以来,谢肉节就是俄罗斯最愉快的节日。它持续整整一周,然后迎来复活节前的大斋戒。谢肉节是多神教文化的遗产。它是欢乐的送冬节,人们渴望着春天的温暖、大自然的万象更新。谢肉节的象征是油煎薄饼,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它很有讲究:圆圆的、焦黄的、热腾腾的,代表太阳,阳光渐渐暖和,白昼越来越长。 光阴荏苒,物换星移。俄罗斯接受了基督教,有了新的宗教节日,又涌现了不少世俗佳节,但谢肉节没有消亡,直至今日,人们仍以多神教时期的传统来欢度这个历久弥新的古老节日。莫斯科的红场被选中,成为俄罗斯欢庆谢肉节的中心。在瓦西里耶夫斜坡上,节日的各种游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其组织者打算煎出不计其数的美味薄饼,垒成世界上最高的饼塔,以期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起源和演变谢肉节起源于多神教时期的俄罗斯春耕节。马斯列尼察(Ма́сленица)是斯拉夫神话中的女神。在神话故事中,春神和战争之神雅丽洛(Jarilo)战胜了黑暗,给人们带来温暖。大约在2月末和3月初,人们烹制出象征太阳的金黄色圆形薄饼,在节日的最后一天烧掉象征马斯列尼察的稻草人以表示春天的来临。俄国人往往将此节日视作新年的开始。大约从公元二世纪起俄国人就已经庆祝这一节日。东正教传入俄罗斯以后,教会将节日的日期改到了大斋戒之前。因为在大斋戒中不得吃肉,所以这一周又成为人们向肉食品告别的日子,因此称为谢肉节。历代沙皇也曾在自己的宫殿中或是在莫斯科举办谢肉节活动。苏联政府时期,该节日的宗教意义被淡化,此后谢肉节的传统逐渐遭到人们淡忘。2002年,莫斯科市宣布该节日为城市节日,莫斯科市将在节日期间举行彩车游行等活动。2005年,谢肉节被确定为全俄罗斯联邦的节日。 习俗谢肉节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传统就是烹饪并食用名为blini的烤薄饼。这种薄饼呈金黄色,象征着太阳,表示春天的来临和白天越来越长。这种薄饼原先用荞麦粉、黄油、鸡蛋、牛奶、土豆或奶油、调味料制作而成,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品的提高,开始逐渐向其中加入面粉成分。食用的时候,用薄饼将鱼子酱或是三文鱼卷起。舞蹈,歌唱,滑雪,滑冰,拳击等体育活动也是谢肉节必不可少的节目。此外,谢肉节的一大特色是在这一周之中,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星期一:迎春日,这一天人们要烹制薄饼,传统上,第一张薄饼会送给穷人以示对死者的纪念。 星期二:始欢日,未婚的男女青年在这一天互相走动,进行滑雪游戏,寻找自己的意中人。 星期三:宴请日,岳母邀请女婿到家中吃薄饼。 星期四:狂欢日,活动的高潮,人们到街上举行活动,开怀畅饮。 星期五:姑爷上门,新女婿邀请岳母及其家人吃薄饼。 星期六:小姑日,新婚妻子邀请他们丈夫的姐妹到家中吃薄饼。 星期日:宽恕日,人们在这一天拜访亲朋好友,要求他们宽恕自己在过去一年中犯下的过错。在这一天,人们还要烧掉象征冬天的稻草人,寓意将冬天送走。有时人们则会将女性打扮成马斯列尼察,再将她扔向雪堆以示送走冬天 谢肉节另一种娱乐方式是拳击,它一直保留至今。最不伤和气的玩乐则是从结冰的山坡上飞速滑下。很长时间以来,斯拉夫人一直将谢肉节视为新年。因为14世纪以前,俄罗斯的新年始于3月。而根据俄罗斯的风俗,新年那天运气如何,此后一年就会延续那天的运气。因此,每逢此节,俄罗斯人都不吝惜美酒佳肴,并纵情享乐。所以谢肉节在民间一直被称为“坦诚的”、“全民”的节日。 谢肉节时,人们喜欢荡秋千,但每年都有人因为玩得过火而残废。沙皇阿列克谢采取了最严苛的手段,禁止私自酿酒,不准俄罗斯人参与冒险游戏,“不能动拳头、不能荡秋千”。但这些严厉的法令在脱缰的欢乐面前是如此的乏力。年轻的彼得一世在莫斯科参加谢肉节活动时,就置父亲的训诫于不顾,兴高采烈地荡起了秋千。 奥地利驻俄使馆外交官科尔布发现,谢肉节期间,人们“对最高统治者的尊崇无影无踪,个人意志处处占了上风”。令他吃惊的是,就连年轻的沙皇彼得一世也是置传统威严于不顾。科尔布成为节日游乐的参与者:谢肉节在莫斯科新落成的宫殿举行,统领“众人皆醉”教堂的名为“公爵爸爸”的滑稽长老被奉为圣人,宫殿是献给希腊酒神巴克科思的,到处摇炉散香,长老挥舞着用烟斗制成的十字架,祝福大家。随后是一场为期两天的飨宴,参与者不能回家休息。外国宾客只允许轮流休息,睡醒的人必须跳集体舞。 叶卡捷琳娜二世为庆祝加冕,也效仿彼得一世,趁谢肉节期间在莫斯科举办了名为“战胜的弥涅尔瓦”的盛大假面流行。为期3天的假面游行中,展示了各种社会陋习:受贿、鲸吞国库财产、公务手续繁冗等,而这些陋习都被睿智的女沙皇治理好了。参与流行的有4000名演员及200辆大马车。 叶卡捷琳娜二世终于盼来了孙子亚历山大的降生。她希望由亚历山大取代失宠的儿子帕维尔,继承皇位。喜出望外的她办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钻石谢肉节”。英国大使加里斯勋爵描述道:“女沙皇在谢肉节期间随意宴客,其规模、规格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晚餐结束后,甜点被盛放在昂贵的食碟中,一一呈上。这些食碟镶嵌着宝石,其价值接近200万英镑。”晚餐后游戏的获胜者,女沙皇都以美钻相赠。仅一个晚上,她就送出了近150枚价值连城、工艺精美的钻石,令加里斯勋爵叹为观止。 谢肉节最重要的一天是周日。在俄罗斯,这天被称为互相宽恕的周日。人们为自己为亲朋好友造成的所有不快互致歉意。 狂欢按照传统的民间习俗,为期7天的“谢肉节”每天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星期一是迎春日 ,人们用稻草和布条捆扎象征冬天的玩偶,并将它们放在家里。入夜时分,人们燃起篝火,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第二天是娱乐日。周三是美食日,是女婿们到岳母家吃面饼的日子。接下来的一天是醉酒日,节日在这一天会达到高潮。星期五是女婿回请岳母吃面饼的日子。小姑子聚会日是在第六天,人们从这天开始焚烧用干草制成的玩偶,表示送走冬天,迎接春天的来到。最后一天是宽恕日,人们在这一天互相请求对方宽恕自己,摒弃前嫌,重归于好。这天,人们将那些还没有来得及焚烧的玩偶付之一炬,表示已彻底告别寒冷的冬天,迎来了阳光明媚的春天。 随着时代变迁,俄罗斯人已不再遵守那些陈旧的清规戒律,但烤制面饼、捆扎并焚烧玩偶的习俗仍然保留了下来。每当“谢肉节”来临,俄罗斯人都会自发组织化装游行、民间歌舞、游戏、溜冰、滑雪、乘三套马车兜风等娱乐活动。为推动莫斯科旅游业的发展,莫斯科市政府于2002年已正式宣布“谢肉节”为城市节日,并组织安排多项大型活动。俄罗斯许多地方的冬季长达半年左右。冬天的俄罗斯寒风凛冽、万物萧条,到处都是冰天雪地。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俄罗斯人活泼好动的天性。而“谢肉节”的来临则使俄罗斯人看到了春天的希望。 春耕·谢肉·送冬送冬节的前身是古斯拉夫人的春耕节。人们认为冬去春来是春神雅利洛战胜严寒和黑夜的结果,因此每年2月底3月初都要举行隆重的送冬迎春仪式。古斯拉夫人以此欢庆经过漫长的严冬,明亮的太阳又开始为大地送来温暖。东正教传入俄罗斯后,无力取消这一异教的民间节日,只好把春耕节改称谢肉节,节期安排在春季大斋前一周。这一周过后,进入40天的大斋期,期间人们禁止娱乐、吃肉,故称谢肉节。由于此后整整8个星期不能吃荤,人们便在这一周内随心所欲地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尽情享受歌舞娱乐和户外活动。对于谢肉节的纵情撒欢,有一组描写非常到位:美食要饱撑到打嗝,纵酒要醉倒喉头,放歌要唱至断肠,起舞就要跳到倒地。 面饼在俄罗斯谢肉节扮演着主要角色,女主人们往往整个星期烙个不停。圆圆的、热热的面饼,是春天太阳的象征,它把偶像崇拜和宗教风俗巧妙地融在一起。谢肉节持续7天,每天各有其名,庆祝方式不尽相同。滑雪橇是俄各地节日里都必不可少的共同娱乐,大人们带着孩子登上雪山,从冰坡高处往下滑,从早到晚,不知疲惫。但大规模的节日狂欢则从周四算起。上流社会讲究搞狂欢舞会、假面晚会,老百姓玩化妆集会、斗拳。每逢晚上,姑娘、小伙儿共聚一处,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星期天被认为是最有意义的一天,称为“宽恕日”。人们在这一天互相请求对方宽恕自己,捐弃前嫌,重归于好。这一天结束后,就标志着束缚俄罗斯人的寒冬已经过去,人们已经看到春天的希望。俄罗斯祖辈就是这样,在大斋前的一周里,一边尽情享受冬去春来的快乐,一边为斋期戒肉、戒荤、净化心灵做好准备。 20世纪60年代末,苏联政府将这个节日改为送冬节,又叫俄罗斯之冬狂欢节。节日的古老习俗和宗教意义都淡化了。但这个节日仍然是俄罗斯人的重要节日,象征太阳的圆薄饼依然是节日的必备食品,圆圈舞依然是节日期间跳的最主要的民间舞蹈。节日里,各地还举行化装游行,彩车上载着人们装扮的寒冬女神、俄罗斯三勇士等神话中的人物,人们载歌载舞送别寒冷的冬天,迎接温暖的春天。 万众同欢早春三月,莫斯科依然冬意盎然,阵阵风雪过后,原本银装素裹的大地又添一片清冷。然而毗邻克里姆林宫的瓦西里斜坡,自从3月7日起变成“谢肉节小城”后,在此后整整一周里,一家家煎制春饼的火热灶台,让俄罗斯之都在“心脏”处飘起阵阵“炊烟”,更让游人感到融融暖意。带有稻草人形象的舞台上高挂着“欢庆谢肉节”的横幅,民间的能工巧匠则在各自的商品摊上兜售色彩斑斓的手工艺品。记者置身于摄氏零下十几度的广场,感觉嘴里呼出的热气瞬间就被冷气凝结。目睹一张张绵软的小薄饼新鲜出炉,圆圆的形同太阳,哪里受得住诱惑?于是,便像当地人一样,靠近暖炉、立在风里,品尝起不同口味的春饼。本已充满了奶香、蛋香,再加上一块鲟鱼或熏肉,配上一杯节日必不可少的淡蜂蜜酒,温暖立时漾满全身。只在刹那间,竟顿然领悟:俄罗斯人因何在谢肉节期间以吃薄饼的习俗喻示太阳的复苏。 为期一周的谢肉节,在现代俄罗斯自然是少了昔日的繁多旧礼:姑爷子哪一天上门,丈母娘怎么样反拜等场景,如今只能在谢肉节戏台上领略。为了感受节日的狂欢气氛,记者日前又特意来到科洛缅斯科耶庄园。这个当年沙皇的夏季行宫而今每年都是谢肉节狂欢活动的一个主场地。在俄罗斯,如果不碰上什么特别的日子,你绝对不会产生游人如织的概念。往日开阔、静谧的庄园,游人只是依山起伏的草地或雪原的点缀。可是,在这谢肉节的最后一天,记者好像已经全然不识这座熟悉的庄园。其人山人海的劲头,丝毫不亚于中国的节日庙会。空气中弥漫的烙饼的香味、烤肉的熏烟、棉花糖的甜腻,老远就在召唤人们的肠胃;冰坡上的尖叫、雪橇上的欢呼、舞台上的民歌,让人情不自禁喜笑开怀;雪地上的环舞,更是把相识或不相识的男男女女围成一层层的圆圈。人们一会儿随着舞台上演员的指令或歌词大意做出各种舞蹈动作,一会儿前搂后抱在雪地上撒腿奔跑。摔倒的人一个牵带一个,随之而起的笑声也一串连着一串。几个“回合”下来,记者已经浑身是汗,气喘吁吁,不得不遗憾地“败下阵来”。走在禁止机动车通行的庄园小路上,忽听身后警笛阵阵。怎么回事?原来,一辆警车郑重其事地为后面一辆马拉雪橇开道。只见涂着红脸蛋的稻草人头披围巾,身穿花衣,脚套树皮鞋,傲然立在马车上。可别小看这个稻草人,她可是当天节目的绝对“主角”——寒冬女神像。人夜后,人们把这个象征冬天的偶像付之一炬,就标志着送冬迎春的开始,也标志着为期7天的谢肉节最终落下帷幕。 春天的希望依据传统,俄国人大都相信:一个人如果谢肉节过得不开心,此后一年里都要遭霉运。所以,过节这个星期,所有的愁情烦事都要抛到九霄云外,怎么开心就怎么过。只有这样,才能给此后一年的平安、成功、发达讨个好“彩头”。只不过现代人在现代化的生活节奏中,恐怕难得有多少人真正得以如此逍遥。 今年,饱受恐怖活动之苦的俄罗斯人在谢肉节期间终于迎来了一个好消息:车臣匪首马斯哈多夫在俄军清剿行动中毙命。虽然人们心里明白,车臣问题的彻底解决尚需时日,俄罗斯离举杯欢庆反恐最后胜利还有很长的路程。但是,马氏之死,毕竟是俄反恐斗争中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人们有理由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早日到来充满期待。随着谢肉节帷幕的落下,春天的脚步已经一步一步临近俄罗斯。冰雪之中,俄罗斯人用春饼呼唤太阳,用笑容欢送严冬,更用希望迎接万物复苏的春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