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俄罗斯军事改革启示录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者:秦思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月1日)平装: 43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06555616 条形码: 9787506555616 产品尺寸及重量: 22.8 x 15.8 x 2.2 cm ; 522 g ASIN: B0014FCFMG 内容简介《俄罗斯军事改革启示录》主要内容:全面、系统、全程跟踪15年来俄罗斯军队改革的内容、成果、走向和趋势:包括国防领导和军队指挥体制、军队补充体制、动员体制、组织体制、军官培养和部队训练体制、装备更新、建立有俄罗斯特色的军队、建立新的制度和运行机制一系列根本性变革。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思考与探索,借鉴与启迪。 图书目录序 第一章 风起云涌 第二章 往事并不如烟 第三章 硝烟中的反思 第四章 高处不胜寒 第五章 改革的方向标 第六章 从“头”做起 第七章 合并同类项 第八章 “还是花钱买兵好” 第九章 不平静的演兵场 第十章 重铸军魂 第十一章 饥饿的兵工厂 第十二章 十年磨一剑 第十三章 吃饱穿暖才能打仗 第十四章 重新纺织军官的摇篮 第十五章 “第二武装” 第十六章 走向明天的俄军 第十七章 他山之石可以“示人” 序言上世纪末以来,在世界军事变革的大潮中,又注入了一股“军事转型”的激流,这股由军事技术迅猛发展而催生、由美国率先掀起的激流,对军事变革的大潮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使世界范围内的军事变革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已经对军事思想、作战形态、作战方式、军队体制、部队训练、教育管理、勤务保障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俄罗斯这个曾经辉煌而强大的国家素有尚武传统,历来奉行军事立国的方针,面对席卷而至的军事变革的大潮,始终保持着敏锐的触角。 尽管到目前为止,俄军尚未把“军事变革”、“军事转型”等概念正式写入官方文件,但围绕“改革”的话题,却一直在做实实在在的工作。这就是始于戈尔巴乔夫时期到目前仍在进行着的军事改革。从本质上看。俄军事改革与以关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倡导的“军事转型”的内容大体相当,可同日而语。 所谓“军事改革”,在俄罗斯的军事概念里,是指根据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决定所实施的对国家军事体制的重大变革。军事改革涉及国家与社会全部军事组织的改造,但以军队的根本性变革为主,包括变革国防领导和军事指挥体制、军队补充体制、动员体制、组织编制、军官培养和部队训练体制,以及建立新的制度和运行机制等。 俄罗斯历史上曾不断地进行军事改革。从16世纪中叶沙皇俄国诞生到20世纪末叶苏联解体的300多年间,俄罗斯就进行过8场军事改革,依次是:16世纪中叶第一个沙皇伊凡四世(雷帝)的军事改革、18世纪头25年彼得一世(大帝)的军事改革、克里米亚战争后19世纪60~70年代米留金的军事改革、日俄战争后1905~1912年的军事改革、十月革命后1921~1928年的苏联军事改革、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伟大卫国战争前夕的苏联军事改革、赫鲁晓夫时期的军事改革与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军事改革。 目前俄罗斯进行的军事改革可以算作第9场。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场改革问题之复杂、进程之曲折以及影响之广泛,都明显超过了此前的历次改革,因而也表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鲜明特点。 其一,俄军的军事改革因安全环境变化而凸现出时代的紧迫性 任何国家军事改革的直接动因,都是要解决在军事斗争和军事建设各方面所遇到的重大问题。在正常情况下,这些问题本应在军事建设过程中有计划地加以解决。但俄罗斯在历史上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当问题逐年积累下来,严重制约国家的军事发展,不得不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加以解决。这就形成了一次次的军事改革。作为苏联末期戈尔巴乔夫军事改革的延续,当前俄罗斯的军事改革无疑也是由解决历史遗留的诸多“老大难”问题所催生出来的。 然而,这场改革的紧迫性还远不止于此。俄罗斯当前的军事改革是在冷战结束,美苏争霸的两极体制瓦解,国际战略格局出现重大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开始的。俄罗斯作为两霸之一苏联的继承国,自然也是苏联解体恶果的最大承受者,而其在军事安全领域所面临的客观形势是,不仅外部安全环境急剧变化,而且恐怖主义等诸多新威胁、新挑战也不断出现。由此,俄罗斯军队的根本战略任务由争雄世界转为守土安邦,军队建设也不得不从现实出发,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由重在战略进攻与扩张转向战略防御与收缩,努力重建自身的军事安全体系,以便为国家振兴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可以说。这场改革在一定意义上是一场绝境求生的改革。 其二,俄军的军事改革与国家的全面转型存在较强的互动性 当前俄军的军事改革,是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整个国家全面转型的过程相伴而行的。一方面,军事改革作为军事领域的转型,是国家整体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得失必然受到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改革进退的制约;另一方面,在俄罗斯这个军事立国的国家,军事改革无疑又会对国家其他领域的改革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其兴衰也是国家整体转型成败的突出标志。因此,对俄罗斯来说,军事改革是一件关乎国家兴亡的根本大事。 然而,俄罗斯在上世纪90年代的军事改革却是反反复复、艰难曲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领导层、军队与整个社会对军事改革的重要性与复杂性认识不统一,以至走了许多的弯路,交了过多的学费。进入新世纪后,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改革思路都较前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全国上下对军事改革的认识也由此更为清晰,意识到军事改革是指根据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决定所实施的对国家军事体制的重大变革。正是由于指导思想上的重要变化,使得近年来俄军的改革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 其三,俄军的军事改革具有落伍与先行并存的双重性 美国虽然是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中的执牛耳者,但最先提出新军事革命概念的却是俄罗斯人。早在1979年,以当时的苏军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元帅为首的一批军事理论家即预言,先进技术的出现必将引起一场“新的军事技术革命”。遗憾的是,这些充满睿智的思想火花,因苏联后期思想的停滞与社会的混乱而不为人所重视,如流星般一闪即逝。由此,俄罗斯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领跑权拱手让给了自己的对手——美国,由倡导者变成了落伍者,现在只好急起直追。 然而,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面对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俄罗斯军队以务实的态度,充分挖掘从原苏联继承的军事技术优势,大力发扬重视军事学术的优良传统,迅速汲取世界其他国家在新军事变革中的经验教训,在较短的时间里就根据未来战争的特点提出了“空天战”等一些独特、新颖的军事理论,并在此指导下开始了组建“天军”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军事建设实践,从而再次让世人感到一股“虎瘦雄风在”的勃勃生气。同时,斯里普琴科等围绕信息时代战争所提出的“第六代战争”等具有创新性的军事思想,也促使外国军队进一步加大了对俄军未来发展的关注。 总之,当前这场军事改革对俄罗斯军队来说不只是改头换面,更是脱胎换骨。其实质是解决体制的调整与“转型”问题,是结构性改造,是制度创新,是从组织上解决军队的现状与外部环境和面临的任务不相适应的状况。改革是侧重“软”的方面而非“硬”的方面,侧重“质”的方面而非“量”的方面,侧重内涵而非外延。 俄罗斯联邦立国以来所进行的军事改革,最初思路是大幅缩减军队规模、改善军队结构,建立一支接近于英关式的职业化军队。经过前一阶段的改革,俄军的员额大大减少了,由建军之初的282万减为目前的113.4万(截至2007年1月):军兵种结构由五大军种变为三军种、三兵种;指挥机构调整,在战区一级初步具备了联合的性质;军区的数量减少,由8个合并为6个:部队的编成改变,呈现出小型化、轻型化的明显趋势;兵役制度改革,由混合兵役制向建立全职业化军队过渡。目前,从规模和结构等“硬件”看,俄军已经初步完成了由“大战型”军队向“局部战争型”军队的转变,但从军事思想、训练管理、部队素质等“软件”看,俄罗斯的“转型”还只是开始,今后的任务还很艰巨。俄罗斯前国防部长伊万诺夫指出,“要改变武装力量制定发展计划的原则,使军事计划的制定不再是以现有的军事潜力,而是以国家在安全领域的现实需求为着眼点。换句话说,我们所要考虑的,不是武装力量运用从苏联遗产中继承来的军事潜力能干什么,而是如何改造和发展现有的能力以保卫国家利益”。目前,俄政、军领导层正总结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力争有所创新,改革也已由大规模急风暴雨和“休克式”转入“循序渐进和着眼未来发展”的新阶段,向建设一支与“复兴俄罗斯”强国理念以及国家安全需要及经济负担能力相适应的机动型、职业化、高素质的全新军队迈进。 俄罗斯是我国伟大的邻邦。俄罗斯军队的前身——苏联红军和后来的苏联武装力量与我军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我军在发展壮大的历程中,从苏军借鉴了不少好的经验。俄罗斯已持续了十余卑的军事改革内容十分丰富,经验教训十分深刻。当前我军正在加紧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亟须学习和借鉴外军的有益经验。俄罗斯军队作为仅次于美军的世界第二强军,无论是其改革的经验还是教训,对我们都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或警示意义。“借他山之石以攻玉”,这是作者写作本书的主要目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