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峨山彝族自治县 |
释义 | 峨山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距省会昆明市110公里。自治县近15万人口中,彝族占54.03%,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彝族自治县。自治县重视发展旅游业,以“彝族旅游”为核心,又地处峨山,环境秀丽,是观光旅游的圣地。 中文名称:峨山彝族自治县 行政区类别:自治区 所属地区:云南省中部 下辖地区:大龙潭乡,岔河乡 政府驻地:云南双江镇 电话区号:0877 邮政区码:653200 地理位置:云南省中部 面积:1972平方公里 人口:148144人 方言:彝语 气候条件:高原气候,多雨,湿润 著名景点:峨山 机场:昆明机场 火车站:玉溪火车站 车牌代码:云FB 简介峨山彝族自治县,位于东经101°52′—102°37′,北纬24°01′—24°32′之间。东接红塔区,东南与通海县交界,南与石屏县接壤,西南与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相连,西北与双柏县隔江相望,北与易门县相通,东北与晋宁县毗邻,距玉溪市人民政府驻地红塔区州城镇24.7公里。县情概况峨山彝族自治县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成立于1951年5月12日,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彝族自治县,也是云南省的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县。全县两个街道两个镇两个乡,土地面积2,908,869亩,人均26.1亩,耕地面积174,099亩,人均1.2亩。在这块神奇古老的土地上,居住着彝、汉、哈尼、回、蒙古等勤劳、勇敢、智慧、纯朴的14万各族人民。少数民族占62.8%。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交通运输峨山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213国道纵贯全境,是通往思茅、西双版纳等南部边疆的交通咽喉。县城距昆明126公里,距玉溪28公里,距昆玉铁路终点站17公里。昆玉及玉元高等级公路建成后,到昆明仅需1个多小时,到玉溪只需20分钟。 ? 自然资源峨山物华天宝,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煤、铜、钴、镁、铅、锌、硅、高岭土、硅澡土、花岗岩、大理石等。这些矿藏大都分布于公路沿线,品质较好,矿点集中,便于开采。其中铁矿储量达亿吨以上,平均品位达50%以上,煤炭储量近3000万吨,且多为优质无烟煤。峨山山清水秀,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森林茂密,低纬度、高海拔的良好生态环境和立体气候,极适宜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郁郁葱葱的森林蕴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并入国家电网运行,全县8个乡镇73个村(办)全部通电、通路;建成公路1356公里,新修的高速公路(玉元公路)预计2000年通车,城乡程控电话总容量近万门,开通了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机,建成各类专业市场15个。 历史沿革峨山历史悠久,据塔甸老龙洞出土的旧石器时期人类下颌骨及石器、骨器、动物骨骼化石,证明距今约1—2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 据史籍记载,峨山地域在先秦时期属古滇国辖地,汉属益州郡愈元县地。三国时期益州郡划设建宁郡,峨山属建宁郡俞元县地,隋属南宁州总管府。唐初属南宁州绛县地。后属南诏通海都督府。宋大理国时期属秀山郡。元宪宗六年(1256年)置嶍峨千户,隶阿僰万户。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置嶍峨州,隶临安路;二十六年(1289年)改置嶍峨县,隶属安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仍置嶍峨县,隶临安府。清沿明制。民国建立人仍名嶍峨县。民国2年(1913年)裁府设道,隶蒙自道。民国18年(1929年)废道制,直隶云南省政府。民国19年(1930年)更名为峨山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49年10月24日在甸中成立峨山县临时人民政府。1950年2月2日县临时人民政府由甸中迁回县城。1951年5月12日成立峨山民族自治县。 1954年6月18日改称峨山县彝族自治区。1956年1月17日改称峨山彝族自治县隶玉溪专区。1971年隶玉溪地区。1998年隶玉溪市。 行政区划峨山彝族自治县辖5个镇、3个乡:双江镇、小街镇、甸中镇、化念镇、塔甸镇、岔河乡、大龙潭乡、富良棚乡;化念农场?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自然地理峨山属高原地貌形态,地形东部狭长,西部较宽。境内海拔2000以上的高山有60多座,较大的有高鲁山、大西山、总果山、大黑山、火石头山等。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部因受曲江(县境称猊江)切割,形成西北至东南走向的山地与谷地相间的地貌形态。中部的岔河、塔甸、富良棚等乡属岩溶比较发育的石灰岩地区,群山起伏,溶洞、洼地较多,有地下沟、河分布,地面水源较缺。西部和北部,山高坡陡,箐深谷狭,地形破碎。全县平均海拔1691米,最高点为北部甸中镇镜湖行政村的火石头山,海拔2583.7米,最低点在西部绿汁江边的丫勒,海拔820米。 峨山地层出露比较齐全,从最新的第四系到古到老的昆阳群地层均有出露,而以距今7000万年至2.25亿年的中生界地层分布最广,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0%以上。 峨山地处康滇地盾东界,燕山运动时期(距今7000万年左右),康滇地盾发生强烈褶皱、形成了许多断裂带,县境东部的双江、小街等地,位于曲江断裂带上,地壳运动剧烈,地震活动频繁。据史料记载,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5年)至公元1970年的275年间,曾发生过7次较大地震。发生于1970年1月5日凌晨1时零分34秒的一次大地震,震级达里氏7.7级,震中在小街镇大海洽行政村驻地梅子树村。这次地震波及云南省南部的大部地区,以峨山、通海、华宁、建水等县灾情最重。峨山受灾面积达475.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3.58%。小街、双江等镇的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生物化石1、恐龙化石。如今先后在甸中镇的昔古牙村附近、古井村南面l公里半的山坡上;岔河沿河村、中正村东200米处的山坡上;大龙潭塔克村;西舍迭以北1公里至绿汁江斜坡地带等多处发现距今二亿三千五百万年左右、一亿七千万年左右、晚三叠世至早朱罗世的恐龙化石。 2、古象牙化石。甸中镇团山水库发现15颗长0.11米,宽0.08米厚0.025米,距今500万年前的古象牙化石,现由峨山县文化馆收藏保存。 3、其他动、植物化石。甸中镇贾栗木村发现爬行动物化石,经鉴定属“蛇颈龟类一新种”,定名为“峨山蛇颈龟”。时代是晚朱罗世。在贾栗木村附近的“莫若依多”(彝语,就是鱼睡觉的地方),曾发现过不少鱼化石,专家鉴定为“早朱罗世的硬骨硬鳞类鱼”.是现代侧鱼、鲤鱼的祖先。另外,在塔甸乡黑腻村附近,也曾发现“莫若依多”类化石。 在富良棚乡稻香村西面的绿汁江边的几堵崖壁上,则富有中生代植物化石,在含碳质的石灰岩上,有着多种层理清晰的棵子类和真蕨类化石,其种类之多,数量之丰,被专家们称之为中生代的植物化石宝库。 4、恐龙脚印。在甸尾村的冬帽山脚下“妖精塘”的石灰岩上,地质工作队于1982年12月发现17个恐龙脚印,每个均呈鸡爪形,相距有1.2米.中趾长0.31米.两边趾尖趾0.25米。 据考察:一亿七千万年前,“妖精塘”一带,是一片沼泽、湖泊区,气候炎热,水边生长着茂密的蕨类植物,是恐龙聚居和活动的场所,因此常常在湖边淤泥上留下明显的脚印。后来,湖泊干枯,植物死亡,恐龙也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而灭绝,但留下的脚印却随着淤泥变成岩石而被保留下来,成为珍贵的化石。 地方特产小街舂鸡 化念烤鹅 坡脚杂菜 核桃煮鸡蛋 特产:玉林泉酒。玉林泉酒始创于清朝中叶,民国年间便驰名滇中,距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玉林泉酒始终固守云南传统的小曲小罐发酵工艺,坚持纯粮酿造,以其绵、甜、净、爽的独特风格及个性魅力,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日久弥香,给人们带来激情与欢乐。 2005年,玉林泉酒业借势而上,与世界500强企业——泰国TCC集团联姻,实现强强联合,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依托泰国TCC集团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管理理念、良好的人脉关系和优异的产品品质,将玉林泉打造成中国大型小曲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和国际知名品牌。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元人民币,拥有员工500余人,通过外引、内培等方式,造就了一支能吃苦、懂管理、善经营、技术精的专业团队。 2008年玉林泉酒业基础白酒产量达到7000千升,可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超过2000万元。公司顺利研制成功53°原浆酒、12年50°陈酿酒、20年52°陈酿酒,以其独特优异的品质、精美的包装装潢引领云南小曲白酒跻身于中、高档白酒行列,改写云南有好烟、好茶、无好酒的历史。 在玉林泉酒业发展征程中佳信频传,2007年玉林泉酒在“云南十佳名酒”评选中获得专家评分第一名。获得“云南著名商标”,连续8届蝉联“云南省消费者喜爱商品”,2005年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把玉林泉评为“全国酒类产品质量安全诚信品牌”和国家级白酒评酒委员换届考核样品酒,国家商务部举办“中国名酒”评选活动,玉林泉作为云南省唯一参评品牌获得专家好评。最值得欣慰的是玉林泉酒业成为了云南省唯一参与中国“小曲白酒”国家标准的制定企业。玉林泉酒作为云南省小曲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其产品品位和行业地位得到了大幅提升,成为了全国37家重点白酒生产企业。 气候特征 : 峨山属中亚热带半湿润凉冬高原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总的气候特点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差立体分布。年平均日照为2286.9小时,日照率为52%。全年太阳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127130卡。年平均气温15.9℃,月均气温一月份最低,为8.4℃;七月份最高,为21.2℃。 由于县内各地海拔悬殊,气温各异。化念、丫勒等低热河谷区最高,年均达20℃左右,农作物可一年三熟,大西、总果等高寒山区最低,年均13℃左右。 由于县内地形小块多样,地域性强,低热河谷坝子散落于崇山峻岭之间,在小范围内的山上山下,南坡北坡,气温高低差别十分明显。无霜期约268天,在局部范围内,霜冻几乎年年都不同程度地出现。降水量适中,年均降雨量为934.6毫米。 其分布特点是:山区多于坝区,坝区多于河谷地带,如富良棚、塔甸等山区,年降雨量达1000—1100毫米,双小、小街930毫米,甸中、大龙潭800毫米,丫勒、化念等低热河谷地带仅700毫米。降雨量集中在夏秋季节,5—10月平均降雨量765.6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82%,特别是8月中、下旬多大雨或暴雨,11月至次年4月降雨量达169.3毫米,仅占全年降雨量的18%。降雨年际差异较大,如1971年降雨量达1229.4毫米,而1979年降雨量仅518.1毫米,相差近1.4倍,以年降雨量850—1000毫米为正常年。40年来,丰水年有19年,正常年有8年,不足年有13年,其中有5年为干旱年,年降雨量不足750毫米。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005年概况2005年完成生产总值14.86亿元,比2002年增5.85亿元,年增长14.3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5亿元,比2002年增2.87亿元,年增长30.1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15亿元,比2002年增0.58亿元,年增长26.72%;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928元, 比2002年增802元,年增长11.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28元,比2002年增2498元,年增长12.07%。 2005年工业经济拉动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2个百分点,比2002年提高6.7个百分点。资源优势、区位优势逐步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愈显现。同时,较好地拉动了交通运输、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 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大农业投入,落实农业科技措施,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全县粮经种植比例由2002年的50.4∶49.6优化为2005年的41.5∶58.5 。烤烟支柱地位得到巩固,粮食、油菜稳步发展,畜牧业结构调整和良种引进工作力度加大,林业发展政策进一步完善。 在党的领导下,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民有民营为主要形式,完成了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明晰产权,激活机制,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产,促进了生产要素向优势特色行业集中,支持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发展势头增强,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以“一瓶酒、一块铁、一包肥、一壶油”为主的县域特色产业。 三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24∶33∶43 调整为2005年的22∶36∶42。 2009年 综合2009全年完成现价生产总值(GDP)282806万元,按2005年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幅比去年下降2.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231万元,比上年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30075万元,比上年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103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5%;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分别为:17.4%、46.0%、36.6%,分别拉动GDP增长0.7、4.9和4.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8%、47.1%和46.1%。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17484元,比上年增890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9%。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年提高,股份制经济及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2009年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7.7%,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163311万元,同比增长14.1%,成为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1.3个百分点。涨幅比上年回落3.4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10.1%,其中:粮食价格上涨4.9%,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9.3%;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2.5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3.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5.0%。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年末全县社会从业人数103372人,比上年末增加692人。在全社会从业人员中,单位从业人员16104人,比上年末减1020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6795人,比上年末增809人;乡村从业人员80473人,比上年增90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3.5%以内的目标。 二、农业、农村经济坚持“农业稳县”战略,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巩固提升烤烟、油菜、畜牧业等传统产业,扎实推进“2213”工程,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有效的促进了农业增长,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科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工作得到了加强。 2009年,完成农业总产值74582万元,比上年增长0.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3%。其中,种植业产值40272万元,增长8.2%,占农业产值的54.0%,比重比去年提高3.8个百分点;林业产值4012万元,增长0.1%,占农业产值的5.4%,比重与去年持平;牧业产值27170万元,下降8.9%,占农业产值的36.4%,比重比去年下降3.8个百分点;渔业产值747万元,比去年增长4.6%,占农业产值的1.0%,比重与去年持平。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16974亩,比上年增17167亩,增长5.7%。复种指数为180.1%,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4044亩,比上年减1710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5.4%,比去年下降3.2个百分点;经济作物面积165189亩,比去年增14482亩,占总播种面积的52.1%,比去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其他作物面积7741亩,比上年增4395亩,占总播种面积的2.5%,比去年上升1.4个百分点。畜牧业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标准化养殖区、养殖示范村为龙头,大力发展规模养殖,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成效显著,母猪养殖示范村8个,示范户160户。年出栏肥猪50头以上的规模户66户,其中500头以上的8户;养肉牛20头以上的规模户113户,其中100头以上的14户;年出栏肉羊50只以上的规模户120户,其中出栏100只以上的15户;年出栏肉鸡1000只以上的规模户24户,其中1万只以上的8户,20万只以上的2户;年饲养蛋鸡1000只以上的14户,其中2万只以上的2户,4万只以上的1户;年出栏水禽500只以上的31户。水产业稳步发展。2009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6012亩,比去年6112亩减100亩,其中:池坝塘养殖面积2731亩与去年持平,水库养殖面积3381亩与去年持平;稻田养殖面积793亩比去年766亩增27亩。水产品产量712吨,比去年706吨增长0.8%。 林业生产围绕“生态立县”战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整改完善工作,稳步推进配套改革。加快“四大”特色林业、农业产业发展的步伐,2009年完成竹子种植28447亩,累计种植面积达80834亩;核桃26199亩,累计栽种面积为69989亩;除虫菊3336亩,魔芋8709亩。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2009年国债项目——“一池三改”沼气池建设已完成2267口,占年初任务数1000口的226.7%。农村节柴改灶任务1000眼。投资40万元对岔河乡安居村、双江镇西谷村、小街镇永昌凤丹山村、富良棚乡街子组进行村容村貌整治。全县现有“三品”认证的企业有7家共11个产品:其中无公害产品5户8个产品;绿色食品1户1个产品;有机转换产品1户2个产品。全县施用化肥27026吨,比上年增长9.7%,农用塑料薄膜使用585吨,比上年增长23.9%,农药施用量400吨,比上年增长27.0%;农村用电量458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7%。全县586个村(居)民小组中已全部通电,通公路。 2009年水利化程度达72.9%,比上年下降1.26个百分点。共完成各类水利工程项目964件,完成投资9531万元。农村人畜饮水及饮水安全项目完成26件,完成投资151.8万元。 年末有农村劳动力资源数87032人,劳动年龄内76201人,全县乡村从业人员80473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人员59946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74.5%,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从事二产业(工业、建筑业)人员7607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9.5%,比上年上升0.8个百分点;从事三产业(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人员12920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16.0%,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 年末乡镇企业从业人员22324人,比上年减2.7%,营业收入466744万元,比上年减少9.0%,其中:个体、私营企业营业收入458518万元,比上年减少8.4%。实现利润总额24893万元,比上年减少17.3%,实交各种税金2398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6%。劳动者报酬28226万元,比上年增长2.0%,从业人员平均工资12644元,同比增583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县工业品价格持续走低,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工业经济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全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414014万元,比上年同期462831万元,下降10.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4597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4%。工业品销售率为94.9%,比去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工业产值15318万元,同比下降1.5%;集体企业工业产值940万元,同比下降30.4%;股份制企业产值282566万元,同比下降1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6735万元,同比增长29.3%;其它经济类型企业产值40411万元,同比下降14.2%。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产值27075万元,比上年增长19.3%,占全部工业总产值6.5%;重工业产值386939万元,比上年下降12.1%,占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3.5%。 2009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2175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4%,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2.1%。特色优势工业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5.2%,同比下降4.7个百分点。矿电产业完成总产值33.16亿元,同比下降11.4%,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1%,完成增加值9. 62亿元,同比下降3.9%,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79.0%。2009全县完成建筑业增加值832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9%。施工房屋面积20.7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3%,竣工房屋面积17.3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4.4%。全县具有资质等级证的建筑施工企业6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429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1%,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上升15.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122801万元,同比增长32.9%;房地产开发投资3029万元,同比增长29.4%;农村投资为21603万元,同比增长48.1%;农村私人投资16860万元,同比增长47.8%。按三次产业划分,一产业完成投资15764万元,同比增长77.9%;二产业完成投资70424万元,同比下降1.4%;三产业完成投资78105万元,同比增长93%;一、二、三产业投资额分别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9.6%、42.9%、4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111个,同比增5个。上年续建项目32个,本年新开工项目79个,同比增5个。施工项目中:城镇施工项目79个,农村非农施工项目27个,房地产施工项目5个。本年完成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33个,比上年增7个,其中完成投资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四个,分别为:“易峨高”二级公路峨山段工程、龙禹公司龙门电站工程、大龙潭整乡推进扶贫试点工程和化念矿剥离工程。 五、国内贸易今年以来县委政府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广开就业渠道,健全社会保障,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城乡居民购买力增强,商贸餐饮业繁荣发展,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2009年全县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06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6%,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提升1.6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主要呈现四个增长:一是受“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拉动,我县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首次超过县城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县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0967万元,同比增长21.2%,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096万元,同比增长24.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快于县城3.1个百分点;二是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较快,增幅达26.0%;三是住宿餐饮业零售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增幅达19.7%;四是非公经济零售额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1.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7931万元,同比增长26.0%;住宿和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182万元,同比增长19.7%,其他行业零售额4948万元,增长7.7%;分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378万元,同比增长27.8%,非公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8684万元,同比增长21.7%。 截止2009年12月底,全县共备案登记“家电下乡”销售网点30家,录入电脑销售的“家电下乡”产品(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等)共计5439台,已兑付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财政补贴114.6万元。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8项,比上年增加4项,引进市外国内资金9.0103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其中:省外国内资金8.1733亿元,比上年增长62.7%。引进外资108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421.4万元)。外经贸获权企业13户,实现进出口总值76.9万美元,其中:进口为6.9万美元,出口为70.0万美元。 2009年旅游业以“突出彝族文化、发展生态旅游”为工作思路,以“打基础、创特色、树形象”为工作目标,着力打好生态、文化两张牌,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全年接待游客61.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0%,实现旅游总收入16533万元,比上年增长11.3%,接待旅游团队1789个,比上年增长10.6%。 七、交通2009年我县加大对重点公路、农村公路的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县乡公路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在重点公路建设项目中,完成了嶍峨路和回龙路的建设,易峨高公路改建工程正在进行各类项目审批和制定各项方案的工作中。完成了“通畅”工程大攀路的建设。完成 “通达”工程里程共237.9公里,占总里程的70%。启动峨山县城中心客运站的筹建工作。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为2160.228公里,其中沥青混凝土路面91.899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99.318公里,简易铺装路面170.16公里,砂石路面1714.829公里,石质路面74.09公里。在全县公路里程中:国道92.909公里、省道64公里、省管县道99公里;县道212.763公里、乡道1338.804公里、专用公路44.609公里、村道308.143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35.959公里、一级公路3公里、三级公路66.488公里、四级公路2008.201公里、等外公路46.58公里。年末拥有营运汽车4248辆,比上年增477辆,其中载客汽车251辆,比上年增40辆;普通和专用载货汽车3997辆,比上年增437辆。全年完成货运量385.64万吨,比上年增长88.0%,货运周转量2036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7.8%;完成客运量175.41万人,比上年增长60.6%,客运周转量6437.8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1.8%。 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