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峨山大地震
释义

1970年1月5日凌晨1时零分34秒的峨山大地震,震级达里氏7.7级,震中在小街镇大海洽行政村驻地梅子树村。 这次地震既发生在北西向的曲江断裂上。通海地震的烈度分布与曲江断裂的位置密切相关,总的趋势是离曲江断裂越近,烈度越高,震害越重。极震区沿曲江断裂呈北西向狭长条带展布于曲江河谷,长轴长约52公里。地震后,沿曲江断裂分布许多地裂缝,从建水县庙北山北,经通海县的高大、峨山县的水车田、大海洽、牛白甸、直抵峨山城下,全长近60公里,构成了巨大的地裂缝带。

地理概况

峨山县,在云南省中部。东部101°52′—102°37′,北纬24°01′—24°32′之间。地处哀牢山脉以东,滇东高原以西,属高原地形,山地辽阔,在群山之间有河谷、平坝、坡地等多种地形相间,使峨山的地貌、土壤、气候和植物都有明显的差异和立体特征,几乎汇集了云南气候特征和亚热带的生物资源。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森林茂密,溪河纵横,素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之美誉。 东接红塔区,东南与通海县交界,南与石屏县接壤,西南与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相连,西北与双柏县隔江相望,北与易门县相通,东北与晋宁县毗邻。总面积1972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双江镇,距玉溪市人民政府驻地红塔区州城镇24.7公里,距省会昆明市110公里。

峨山属高原地貌形态,地形东部狭长,西部较宽。境内海拔2000以上的高山有60多座,较大的有高鲁山、大西山、总果山、大黑山、火石头山等。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部因受曲江(县境称猊江)切割,形成西北至东南走向的山地与谷地相间的地貌形态。中部的岔河、塔甸、富良棚等乡属岩溶比较发育的石灰岩地区,群山起伏,溶洞、洼地较多,有地下沟、河分布,地面水源较缺。西部和北部,山高坡陡,箐深谷狭,地形破碎。全县平均海拔1691米,最高点为北部甸中镇镜湖行政村的火石头山,海拔2583.7米,最低点在西部绿汁江边的丫勒,海拔820米。峨山地层出露比较齐全,从最新的第四系到古到老的昆阳群地层均有出露,而以距今7000万年至2.25亿年的中生界地层分布最广,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0%以上。

地震历史

据史料记载,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5年)至公元1970年的275年间,曾发生过7次较大地震。

1970年1月5日凌晨1时零分34秒的峨山大地震,震级达里氏7.7级,震中在小街镇大海洽行政村驻地梅子树村。 这次地震既发生在北西向的曲江断裂上。通海地震的烈度分布与曲江断裂的位置密切相关,总的趋势是离曲江断裂越近,烈度越高,震害越重。极震区沿曲江断裂呈北西向狭长条带展布于曲江河谷,长轴长约52公里。地震后,沿曲江断裂分布许多地裂缝,从建水县庙北山北,经通海县的高大、峨山县的水车田、大海洽、牛白甸、直抵峨山城下,全长近60公里,构成了巨大的地裂缝带。其中主干地裂缝不受任何地形约束,跨沟越岭,断开基岩,长达数公里,最宽处可达20米左右,具右旋水平错动性质,最大水平错距2.2米。除沿曲江河谷密集展布的地裂缝外,在极震区还出现多起滑坡,个别地区还有下陷或隆起。沿曲江河谷出现大小山崩数十处,使河道阻塞,道路毁坏。此外,喷水冒砂现象也比较普遍。喷水冒砂孔有单个的,也有串珠状成群的,总体走向为北西向,与曲江断裂的走向一致。震区居民点多为砖柱承重的砖墙结构、土坯墙结构和木架结构的房屋。在极震区,房屋基本倒毁。这次地震波及云南省南部的大部地区,以峨山、通海、华宁、建水等县灾情最重,峨山受灾面积达475.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3.58%。小街、双江等镇的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地质构造及地震成因

峨山地处康滇地盾东界,燕山运动时期(距今7000万年左右),康滇地盾发生强烈褶皱、形成了许多断裂带,县境东部的双江、小街等地,位于曲江断裂带上,地壳运动剧烈,地震活动频繁。地形、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盆地、山区、河谷相间出现,断裂构造纵横交错,其中以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南北向和东西向断裂次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3: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