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峨眉山白水秋风 |
释义 | 概述“书部二十里,入山千万重。遥寻瀑布水,忽松林钟,石洞樵生路,云开雁过峰。传闻万由侣,于此伏虬龙”。清人赵熙的《龙门峡道中》写出龙门洞的幽奇景色。 龙门洞,集陕谷风光、地学旅游、摩崖艺术为一体,与清音阁素称峨眉山“水胜双绝”。 位于峨眉河中游,后山公路登山入口处,距报国寺西北2.5公里的龙门洞,两山对峙,宛如一门,门壁上一大洞,传说曾有神龙居中,故名龙门洞,或龙门峡。因流溪清澈,色如碧玉,这一段峨眉河,又名玉溪、玉峡、种玉溪。 史书记载南宋范成大在《峨眉山行纪》一文中盛赞龙门风光:“昔尝闻峨眉双溪,不减庐山、三峡,前日过之,真奇绝。及至龙门,则双溪又在下风,盖天下峡泉之胜,龙门当数第一。” 明末,胡世安的《登峨道里记》,对当年龙门洞的幽峭景色记述颇详,文中写道:“循溪委曲而进,见涧流自两石门中喷出,是为龙门峡瀑布,修缩不一。溪南大石,划然中开,两峰皆绝壁,高数十冈……又数丈,望半岩,一环龛,则龙门洞,去水三尺许,士人编竹跨溪上,手接蟹度之。游人立洞口,万壑千岩,竞来邀盼。入尺许,另透天光一片。洞深广二十余尺有余,气象轩朗,穹盖百千,钟乳瘿垂。”此处原有“二龙戏水”,“洞口抛珠”、“龙门观鱼”等景观。 详细介绍洪水季节,龙门峡谷对山的绝壁上,一道瀑布飞泻而下,如飞絮垂带,喷球落练,轰轰隆隆,潇潇洒洒。另有数道细流,从河岸脚喷射而出,弯曲纡行,犹如几条游龙奔涌峡谷,习称“九龙吐水”或“九龙游水”。 龙门峡内,一道铁索桥横空,怪石嶙峋沉底。峡中有一数米长紫灰两色相间的岩层,形如船舶,顺卧溪面。相传普贤上峨眉山时, 乘此“仙舟”,满载经卷,后藏舟了壑,停泊此地,因名“普贤船”,又名“菩萨船”,俗称“石船子”。夏秋两季,水位涨高,石船好像乘风破浪,浮游于水上。沿河的岩壁、岩石上,多留有水痕浪迹、虫孔鱼影,据地质学家考察,早在2亿多年以前,龙门洞是一片海湾之地,人们不难想象此地史前时期的壮丽美景。 龙门洞的岩壁上,刻有南宋嘉州太守孙富春书题的双钩“龙门”二字,笔刀雄健。旧有志书上多误传为苏东坡的题刻。洞壁上还有词翰题对,岩口常淹没于水下,仅在枯水季节时可见“龙门”石刻露出水面。 报国寺果玲和尚曾有《侍丽丈游龙洞》诗云:“若问龙门景,诗人七度来。瀑布飞项背,奇石熟风栽。乘筏探幽洞,抚藜望崖。监流不忍去,相与重徘徊。”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