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峨参 |
释义 | 伞形科植物,伞形花序,补中益气,祛瘀生新。根:用于跌打损伤,腰痛,肺虚咳嗽,咳嗽咯血,脾虚腹胀,四肢无力,老人尿频,水肿;叶:外用治创伤。 简介药名:峨参 别名:田七、金山田七、土白芷、广三七、胡萝卜七、南田七、水田七、土当归、土田七 汉语拼音:eshen 英文名:RootofWoodlandBeakchervil 拉丁名:Anthriscussylvestris(L.)Hoffm.[ChaerophyllumsyluestreL.] 科属分类:伞形科 性味:味甘;辛;性温 归经:胃;肺经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峨参的根。 中药化学成分一.根部 根含峨参内酯(anthricin),异峨参内酯(isoan-thricin),2-(3,4,5,-trimethoxybenzyl)-3-(3,4-methylene-dioxybenzyl)butyrolactone],深黄水芹酮(crocatone),(Z)-2-当归酰氧基甲基-2-丁烯酸[(Z)-2-angeloyolxymethyl-2-butenoicacid],O-[(Z)-2-当归酰氧基甲基-2-丁烯酰基]-3-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肉桂醇{O-[(Z—)-2-angeloyoxymethyl-2-butenoyl]-3-methoxy-4,5-methylenedioxycinnamylalcohol}[1].紫花前胡甙(nodakenin),工莨菪甙(scopolin),尿嘧啶(uracil)[2],芹菜素(api-genin),槲皮素(quercetin),靶香甙(rutin)[3]及α-蒎烯(α-pinene),β-月桂烯(β-myrcene),d-柠檬烯(d-limon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等地十余种香精油[4]。 根茎含欧前胡内酯(imperatorin),欧前胡醇(ostruthol),林白芷醇酮(bisabolangelone),园当归内酯(archangelin),异欧前胡内酯(isoimperatorin),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5]。 二.茎部 含峨参树脂醇(anthriscinol),去氧鬼毒素(deoy-podophyllotoxin),(Z)-2-当归酰氧基甲基-2-丁烯酸[(Z)-2-an-geloyolxmethyl-2-butenoicacid],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菠菜甾醇(campesterol)[4]。 三.花 花的挥发油中含苯酚,邻-苯甲酚(o-cresol),丁香油酚(eugenol)等10余种化合物,另外还含木犀草素(luteolin),芹菜素,咖啡酸(caffeicacid)。 花中还提取出去氧鬼毒素,豆甾醇,β-谷甾醇、正-链烷烃类(n-paraffins),正-醇类(n-alcohol)[6]。 花、芽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有左旋香桧烯(sabinene)[7]。 功效主治峨参与峨蕊、雪磨芋,历来人微言轻峨眉山的三大特产而闻名远近。峨参是补气一类的中药材,游人多当作馈赠亲友的礼品。 【功能效用】益气健脾;活血止痛,壮腰补肾,是治疗脾虚食胀、肺虚咳喘、水肺等病的良药。 【功效分类】补益药 【主治】脾虚腹胀,乏力食少,肺虚咳嗽;体虚自汗;老人夜尿频数;气虚水肿;劳伤腰痛;头痛;痛经;跌打瘀肿 【用法用量】 炖鸡、鸽服用,也可泡酒。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用药禁忌】 《四川中药志》 :凡邪实而正气未虚者忌用。 【各家论述】 1.《四川中药志》:补中益气。治脾虚食胀,四肢乏力,肺虚咳喘,老人夜尿,并消水肿。 2.《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胃病,通气。 3.治跌打伤吐血。(四川) 4. 《峨眉记游》 清代以来的游记中,常把它视作传统特产加以介绍。清人楼藜然在《峨眉记游》一书中列举峨眉山的各种特有药物时,极其赞赏。他写道:“外有峨参一种,形如沙参而大,色较黄白,山僧常馈送人。食者颇多,味略似参,性微凉。渍以米泔水,和肉煮服这之,补肾。” 生态环境【资源分布】 分布于辽宁、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从低山丘陵至海拔4500m的高山山坡林下或路旁,以及山谷溪边石缝中。 生于中山和高山地区的初殿附近的峨参沟、九老洞、金顶。 【采收和储藏】 栽后2-3年收获,在春、秋季挖取根,剪去须尾,刮去外皮,用沸烫后,晒干,或微火炕干。 【炮制方法】 以水浸湿,闷润4小时,切碎晒干。 植物形态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达1.5m。 【根】直根粗大。 【茎】茎粗壮,多分枝,近无毛或下部有细柔毛。 【叶】基生叶有长柄,柄长5-20cm,基部有阔鞘;叶片轮子廓呈卵形,二回羽状分裂,长10-30cm,一回羽片有长柄,卵形至宽卵形,有二回羽片3-4对,二回羽片有短柄,轮廓卵状披针形,羽状全裂或深裂,末回裂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有粗锯状披针形,羽状全裂或深裂,末回裂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有粗锯齿,长1-3cm,宽0.5-1.5cm,背面疏生柔毛;茎上部叶2.5-8cm,伞辐4-15;小总苞片5-8,卵形至披针形,先端尖锐,反折; 【花】花白色,通常带绿或黄色;花柱较花柱基长2倍。果实长圆形至线状长圆形,长5-10mm,宽1-1.5mm,光滑或疏生小瘤点,先端渐狭成喙状,合生面明显收缩,果柄顶端常有五环白色小刚毛,分生果横剖面近圆形,油管不明显,胚乳有深槽。花、果期4-5月。 药用植物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高寒潮湿的环境,抗寒力强。宜选择中山或高山阴处和半阴处栽培,土壤以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肥沃疏松的夹沙土中生长最好。 【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分株繁殖。 a.种子繁殖:8-9月采收成熟种子,阴干,直播,秋播9-10月,春播3-4月进行,秋播出苗快,发芽率高,按行窝距各约27cm开穴,每1hm2用种7.5-11.25kg,种子与人畜粪水、草木灰抖匀后点播,再盖火灰一把。 b.分株繁殖:收获时选小苗于未萌芽前栽植,每穴栽苗3-4株,栽后施土杂肥。 【田间管理】 无论直播或分株栽种,每年4、6、10月中耕除草时结合施肥,一般篱人畜粪水,最后1次圈肥或草木灰,施后盖土越冬。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 根呈圆锥形,略弯曲,多分叉,下部渐细,半透明,长3-12cm,中部粗1-1.5cm。外表黄棕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上部有细密环境纹,可见突起的横长皮孔,有的侧面有疔疤。质坚实,沉重,断面黄色棕色,角质样。气微,味策辛,微麻。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可见残留木栓层由数列木栓细胞组成,皮层宽,有多数油管分布。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导管多单列,放射状排列。射线宽广。部分根中心有裂隙。 【粉末特征】 淡灰棕色。 ①导管为网纹、梯纹及环纹,直径10-45μm,壁木化。 ②油管多已破碎,可见油管碎块;围绕油管的上皮细胞呈扁长形,壁薄,在其附近可见油滴。 ③木栓组织碎片细胞多角形,壁淡棕色。 ④皮层纤维少数,多单个散在,或成断节,直径15-20μm,壁不甚厚,木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