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多语
释义

多语是一个术语,“多语”既可以指一个言语社会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现象,又可以指个别说话人具有操两种或多种语言能力的现象。 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但是语言的总数却超过5000,因此大部分的言语社会和个人都是双语或多语的。

释义

术语“双语”、“多语”既可以指一个言语社会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现象,又可以指个别说话人具有操两种或多种语言能力的现象。

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但是语言的总数却超过5000,因此大部分的言语社会和个人都是双语或多语的。

言语社会的多语现象

世界上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国家将两种或多种语言定为官方语言。但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单语国家。即便是那些大多数公民都只使用一种语言的国家,也存在著数量可观的使用其他语言的族群。譬如,中国南方的大多数方言如吴闽客粤等依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语言,此外在边疆地区也通行著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等。在美国,有大约10%的人口不说英语。在英国,有超过100种不同的少数民族语言。在加纳、尼日利亚等其他非洲的单一官方语言国家,多达90%的人口能够熟练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

能够使用多种语言的人口可能多数都生活在单一官方语言国家。因为绝大多数多官方语言国家的几个不同语言族群都彼此独立地生活,例如比利时、瑞士和前南斯拉夫。

华人世界的多语现状

中国大陆:普通话是唯一的官方语言。但是一些地方方言譬如吴语、闽语、客家话和粤语等,依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也被广泛使用并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及保护,例如西藏的藏语、新疆的维吾尔语和内蒙古的蒙古语。

台湾:官方早期独尊国语且压抑其他语言,故目前成为族群间通用语。其次广泛使用的有台湾话(闽南语分支)与客家话。部分原住民亦有其南岛语系语言。另外年老者因日治时期教育,以及年青人哈日而能通晓日语,最普通外语则是英语。随著台湾本土意识的抬头,台湾政府预计赋予国语以外语言官方地位,扶助日渐式微的语言。

香港:官方语言是英文和中文,而粤语就是使用最普遍的语言。在一般的中学和小学,都设有普通话科。自从香港主权移交以来,学普通话者日增。除了上述的“两文三语”外,部份香港人,尤其是较年长、早年曾居住中国大陆的人,更能操流利的潮州话和福建话等南方方言。

澳门:官方语言是汉语和葡萄牙语。澳门人主要使用粤语,也有部分居民使用普通话。汉语是所有学校的必修课程,而葡萄牙语主要在一些政府开办的学校内教授。此外,许多学校也开设了英语课程。

新加坡:英语、华语(即汉语普通话)、马来语和泰米尔语都是官方语言,其中英语为不同族群之间交流的共同语,通用的英语方言为新加坡英语,该方言为英语融合多个亚洲语言而形成,并无官方地位。新加坡的华人大多来自中国南方,因此民间也通行粤语、闽南语和客家话,但青少年一代多已放弃祖辈使用的汉语方言,改用华语或者英语。

马来西亚槟城:马来西亚的国语为马来语,但是英语、华语、泰米尔语也通用。大部分的槟城华人都会两种以上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槟城华人主要使用槟城福建话,也有人使用粤语和客家话。槟城福建话是中国福建的多种闽语次方言的融合,同时也从马来语、英语和汉语其他方言中吸收了不少成分。

导致多语的因素

因为历史的因素,导致某个言语社会的多语现象的因素比较复杂。一般而言,使用多语是该言语社会的成员自己作出的选择,但有时也可能出于其他外来的原因。

政治:兼并、重新安定聚居地、以及其他的政治和军事行动都会立刻影响到语言。人民有可能成为难民并被迫学习他们新的聚居地的语言。当某个地区被外族侵占后,该地区的人们也可能学习外族的语言。

宗教:人们可能因为宗教的原因离开一个国家迁往另一个国家,而他们因此也必须学习新的语言。

文化: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学习一个族群的语言往往是因为和该族群产生了文化认同,其中国族认同扮演著尤其关键的角色。

教育:为了能更方便地获得知识,人们会愿意学习其他强势的语言。譬如中世纪欧洲人学习拉丁语和现代人学习英语。

经济:出于生计的压力,经济落后地区的人口会大批迁往经济发达地区,从而改变经济发达地区的言语社会的语言使用状况。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今天的美国和欧洲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双语和多语现象。

自然灾害:洪水、火山爆发、饥荒以及其他的自然灾害都有可能促使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当这些难民定居到新的聚居点后,新的语言接触就产生了。

对于多语的误解

对多语的误解几乎贯穿著人类的历史。《圣经》创世记第11章记载,远古人类只说一种语言,连口音都是一样。当时人类准备联合起来兴建一座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耶和华打乱了人们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遂流产。该塔被命名为巴别塔。“巴别”在希伯来语中是“变乱”的意思。

尽管语言多样性的重要性不断地被强调,但直到现代仍有许多人认为多语现象是一种浪费,所有其他的语言都应当被一种或是若干种强势语言所取代。他们认为,统一的语言能够消除人们彼此间文化认同的隔阂,意味著人们能够更轻松、更亲密、更彻底地交流,而且还可以省掉多语资源之间的翻译与流通所耗费的昂贵开支——而且更重要的是,单语能够维系一个国家所有国民的国族认同的一致性。

打压多语在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著不同的形式。例如,美国在两百多年来曾经开展过一系列的“独尊英语运动”(English-only movement)。19世纪时,英国曾经压制威尔士语,在校园里说威尔士语的孩子都要被挂上写著“Welsh Not”的侮辱性的牌子。而中国近一个世纪来的语言政策也是以独尊普通话为表现形式的。在当代中国还有不少观点指责校园开设过多英语课、呼吁用人单位放低就业的外语门槛、以及抨击一些地方开展方言乡土教育(例如上海、厦门)。

个人的多语现象

广义地说,一个可以操多语的人,指的是任何可以用多种语言和别人交流的人。在某个多语使用者所使用的语言中,至少有一种是他在童年学习语言时就开始学习的母语(也称作“第一语言”)。一般地说,母语是一个人所能使用的最熟练的语言,它会深刻影响到其他后来学得的语言。有些儿童在童年时期就已经掌握了两种甚至是多种语言,但即使是这样,其中一种语言的熟练程度也会高于其它种语言的熟练程度。

定义的模糊性

几乎不可能用量化的手段来判断什么样的人是双语或多语使用者,因为使用一门语言的能力牵涉到听、说、读、写以及发音、语法、词汇、语用等等多方面的技巧。因此,多语使用者的每一门语言并不一定都要达到接近母语的熟练程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