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多头麻花头 |
释义 | 名称种中文名: 多头麻花头 种拉丁名: SeeratulapolycephalaHjin 种别名: 萨格拉嘎日—洪古日—扎拉(蒙古族名) 特征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木,高40—80cm。茎直立,具黄色纵条棱,无毛或下部疏被皱曲柔毛,基部带红紫色,有褐色枯叶柄纤维,上部多分枝。基生叶较大,长椭圆形,羽状深裂,有柄,花期常凋萎,茎下部叶与中部叶有柄或无柄,卵形至长椭圆形,长5—15cm,宽4—6cm,羽状深裂或羽状全裂,裂片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或有不规则缺刻状疏齿,两面无毛,边缘有短糙毛,上部叶渐小,裂片条形。头状花序多数(10—50),在茎顶排列成伞虏状;总苞近卵形,直径7—8(15)mm,总苞片7层,外层的短,有刺尖,内层的较长,管状花,红紫色。瘦果倒长卵形,长约3.5mm(图83)。 生物生态特征: 多头麻花头是中旱生地面芽直根型植物。轴根粗壮,直伸,主根直径为1.5cm,侧根在主根上部或梢株基部发育,根系皇暗褐色,主要集中在40cm深度内。它广泛分布于山坡,干燥草地,居民点附近及撂荒地,是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及山地草地常见的伴生种或伴生种。适于在淡黑钙土、栗钙土上生长,在沙质和砾质土壤上也可生存,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多头麻花头5月至5月中旬返青,6月中旬初花,7—9月花果期,以后迅速干枯。生育期为140—150天。放牧或打草后再生能力较差。长期连续利用的草地,经封育后,数量会迅速增加,生活力加强。在土质较疏松的撂荒地上,其叶片要比在天然草地上宽大肥厚,青绿期延长。 饲用价值整个生育期内均可被家畜采食。在开花前为绵羊,马和牛所喜食,开花以后,由于基生叶大部分干枯,茎秆变得较为粗硬,羊和马的采食率降低,但开花结实后,对牛的适口性增强,尤其对花果最为喜食。冬季干枯落叶,失去利用价值。其营养价值中等。无氮浸出物含量较高,粗蛋白质含量低,营养型属于碳型。开花以后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强烈增多(表83),是造成对多数家畜适口性降低的重要因素。干鲜比为1:3.2。割草利用,由于调制不得法,植株迅速变成黑褐色,干后叶片极易粉碎脱落而损失。在打草场上有许多其他牧草(尤其是禾草)相混合,割下后若减少翻动次数,或用机械收贮,多头麻花头喜生于较疏松、肥沃的土壤上,对放牧利用比较敏感。经常连续采食,会加速主根的腐烂死亡,降低植株的生活力,也会失去种子繁殖的能力。因此,在草场的年度利用上要采用放牧与休闲相结合,放牧与打草相结合的方式。 地理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北、河北、山西及内蒙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