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
释义

我们坚持辩证唯物史观,以辩证唯物史观推动中国社会和政治史研究,我们坚持理论、材料并重,宏观、微观并重的道路,避免偏颇,并决定从《中国中古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做起,以后再逐步扩展,作者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能推动中国历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为中国学术走向世界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版权信息

书 名: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

作 者:蔡安妮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ISBN: 9787121069673

开本: 16

定价: 45.00 元

目录

第1章概论——

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概述

1.1概述

多媒体技术特点:

1、能够完成在内容上相关联的多媒体信息的处理和传送,如声音、活动图像、文本、图形、动画等;

2、交互式工作,而不是简单的单向或双向传输;

3、网络联结,即各种媒体信息是通过网络传输的,而不是借助CD-ROM等存储载体来传递的

1.2多媒体的概念与含义

1.3多媒体产生的技术背景

1.3.1图像压缩编码技术的成熟

1.3.2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

1.3.3大容量数字存储技术的发展

1.4多媒体系统的基本类型及相关业务

1.4.1独立商亭式系统

1.4.2多媒体信息检索与查询

1.4.3多媒体会议与协同工作

1.4.4多媒体即时通信

1.4.5点播电视(VOD)

1.5三网融合及相应的业务

1.5.1网络的融合

1.5.2多重服务与业务融合

习题一

参考文献

第2章视觉特性和彩色电视信号

2.1人的视觉特性

2.1.1图像对比度与视觉的对比度灵敏度特性

2.1.2空间频率与视觉的空间频率响应

2.1.3视觉的时间域响应

2.1.4彩色的计量和彩色视觉

2.2彩色电视信号

2.2.1扫描——空间频率到时间频率的转换

2.2.2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

2.2.3电视信号的带宽

2.2.4彩色空间的处理

2.2.5全彩色电视信号

2.3彩色电视信号的数字化

2.3.1分量电视信号的数字化

2.3.2复合电视信号的数字化

习题二

参考文献

第3章数据压缩的基本技术

3.1概述

3.2数据压缩的理论依据

3.2.1离散信源的信息熵

3.2.2信源的概率分布与熵的关系

3.2.3信源的相关性与序列熵的关系

3.3信息率一失真理论

3.3.1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3.3.2信息率一失真函数

3.3.3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

3.4取样频率的转换

3.4.1下取样

3.4.2上取样

3.4.3分数比率转换

3.5预测编码

3.5.1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

3.5.2序列图像中运动矢量的估值

3.5.3具有运动补偿的帧间预测一

3.6正交变换编码

3.6.1最佳线性正交变换

3.6.2离散余弦变换

3.7子带编码

3.7.1子带编码的工作原理

3.7.2正交镜像滤波器组

3.7.3时域混叠消除

3.8小波变换编码

3.8.1多尺度分析

3.8.2二进小波变换

3.8.3变换系数的排序和编码

3.9量化

3.9.1均匀量化器

3.9.2最小均方误差量化器

3.9.3最小熵量化器

3.9.4自适应量化

3.9.5DPCM预测误差的量化

3.9.6DCT系数的量化

3.8.7子带信号的量化

3.10熵编码

3.10.1熵编码的基本概念

第5章音频数据的压缩编码

第6章多媒体同步

第7章多媒体传输网络

第8章多媒体通信终端与系统

第9章视频数据的分组传输

第10章视频在异构环境中的传输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7:57:30